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工程师-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患于未然。”高峰认同的说了一句。

    “也只能如此了。”张叔夜无奈而忧心地应道。他实际上更希望北征军不会让人失望,早日夺取燕京,凯旋归来。只是这种事能赌吗?万一出现了偏差,可是至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大事,他不得不忧心。

    哪想到,就在此时高峰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令他如坠冰窖。

    “这还不算,大家都知道,这一带已有半月未曾下雨,我请人观看天象,可能这一年里都是大旱,也就是说,我们要准备抗灾了。”

第518章 再出产品() 
高峰的话无疑令三人都吃惊不小。人祸令两路至今还心有余悸,战乱又将开始,若再加上个天灾,可想两路会紧迫到何种程度,看来他们到两路来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要面临巨大的考验。

    “如今该怎么办?”张叔夜终于开口询问。虽然大家对高峰预见的事情还有所质疑,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官员又岂能在事情已露出端倪时不作出筹划呢?

    要说筹划,实际上高峰早就在进行,否则也不会有京东两路的今天,只是他力单势薄,这么大一个摊子想完全按自己的心意发展无异于千难万难,这才有了把张叔夜等人招揽过来的做法。

    张叔夜几人都是能人,而且是心系于民的好官,有了他们高峰身上的压力自然会大大减小,他才能腾出手来干更多的事情。

    当然,这种压力无疑转移到张叔夜他们身上,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之前,他们还是有些无所释从的。

    高峰自然有思路,也愿意与他们分享,因而听到张叔夜询问便讲了起来。

    “当前我们该做的还是好好发展两路,只有两路走稳了,才能兼顾其它。”

    “第二手就是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既要全力应对灾情和难民的流入,又要做好可能来临的外敌入侵,只有把这些全部做好,才能用两路之地保大宋一时平安”

    随即高峰把自己早已筹划好的几项措施和盘托出,包括宣传动员的策略、抗灾救助的方案、加强防御措施的内容、训练军兵的方式等都说了出来,同时他还告诫大家,要时时关注由上述事件可能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暴民造反、瘟疫流行等。

    听高峰事无巨细的把想法说出,张叔夜三人不由得频频点头。若如此处理确是最佳的方式,也是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的方式。

    看到三人都认可了自己的方案,最后高峰又十分诚恳地加了一句:“与道和我一般年纪,多出点力影响不大,但是宗老和张老这般年纪却要多多保重,要知道你们可是我们的主心骨,万不可因工作而不顾身体,此事万分重要,切记,切记。”

    高峰虽然年青,做事却稳重而有谋略,更加上他的诚挚,张叔夜三人听来深感温心,一扫之前那番沉重,纷纷表示尽力做好一切。

    送走三人,高峰长出了一口气。危机离发生越来越近,他一直以来都在做准备,是快要到见真章的时候了,如今他也有了不小的资本,能否活得更好,只看下面一搏了。

    当然,他不可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哪几个人身上,他知道就算那几人能力再强大,也不可能一力回天,他要的是全面提升实力,因而他还得要继续努力,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的事情要继续收笼,发展的事情要继续保持,就是技术的发展他也准备再进一步。

    恰在这时,喜讯传来,高峰一直推动的自行车制作终于实现了。

    别看仅仅是个自行车的制作,它却克服了两大难题,一是加工工艺的问题,包括链条和轴承都是难点,不过,这个在高家作坊不断提升工艺技术的时候就被攻克了。

    另一个是合成橡胶,这一项是高峰重点攻克的难题,虽然几经波折,用时几年也终于攻克了。

    橡胶的出现可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并不仅仅是用来制作自行车那般简单,其更多的功能和用途将很快被开发出来。

    当然,无论是橡胶还是自行车本身,其产品都还远达不到高峰的满意,毕竟是太粗糙了,也只是具备相应的功能,要想完美一时间还达不到,还需不断完善。

    不过,高峰还是决定把自行车推出来。这是一项重要举措,可以大大减缓人们出行和载物的压力,因而十分必要。

    自行车节省体力,利于出行,对道路要求也不高,更不用象马匹那样要饲养,其速度介于马匹和步行之间,相信它推出后定能大受欢迎。

    当然,真正的推广使用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说人们一时间习不习惯这种工具,也不说人们学会骑车难度有多大,仅它的制作成本和产量都是其推广使用的巨大限制,也就是说,它的售价将会很高,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目前,它顶多只能算是上层人士彰显身份的一个玩物。

    不过,这个过程必须走,这也是完善和推广自行车的必然过程,在技术没有达到完美和成本降低下来之前,高峰可不会为了普及而做亏本生意。

    他的想法是用三到五年完善技术,五到十年在一定范围内普及,以后则朝全民性发展,至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那就视情而定吧。

    当然,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的普及,对高峰来说它都是一项赚钱的利器,在他用钱缺口仍然很大的时候,推出它来正是时候。

    高峰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还要救万民于水火,更想在战争中保持活力,没有几个重要的支柱型产业是不行的,所以他才决定把自行车推出来,这也是他准备挑战权威的一个举动。

    一个自行车上面的技术含量不少,不说早已公诸于世的钢管,就是轴承就是够吸引人眼球的了。

    轴承可以作为车轴和任何轮式结构的组成,有了它,那些马车、拖车等都会得到极大的改进,就是一些可旋转的器具也能大大增加效率,因而用途十分广泛。

    链条同样不光用在自行车上,所有需要传动的机构都可以借鉴来使用,它传递力量稳定可靠,加上持久耐用,肯定也能在众多行业受到欢迎。

    若再加上橡胶等,要是没有人对它感兴趣才是奇了怪。

    当然,就是再感兴趣,此时也没有人敢对高家作坊巧取豪夺,因此高峰对此并不害怕,他唯一担心就是有人在赵佶面前进谄言。

    只是他知道,赵佶也快要没精力管这些闲事了,北方战事一起,他头疼的事情多着呢,哪有余力考虑这些杂事。

第519章 艮岳初成() 
    赵佶确实没有精力管这些。此时,他不是为北方的战事所牵累,也不是为忧国忧民而忙碌,其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那个大园子上。

    没错,就是艮岳,这个用时五年,拼尽了大半个宋朝的家底,弄得人心惶惶、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甚至引起了方腊造反的大园子,就是赵佶作为一届帝王最大的功勋,也是凝结了他心血的最得意之作。

    艮岳,又叫万岁山,或“寿山”、“寿岳”,它的存在可以说是震古烁今。它不但开僻了园林建设之最,其规模之宏大,建设之美妙,在史上也是鲜有可比的。因此它可以称得上是园林掇山方面的集大成者,后人谓之为“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并不为过。

    艮岳兴工于政和七年,落成于宣和四年,历时五年。它位于汴京宫城的东北隅,在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内以西,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750亩。

    由于汴梁附近平皋千里,无崇山峻岭,少洪流巨浸,而赵佶认为帝王或神灵皆非形胜不居,所以对艮岳的景观设置极为重视,使得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

    因而,在建设艮岳时,它以南北两山为主体,两山向东西伸展,并折而相向环拱,构成了众山环列,中间平芜的形势。其中,北山稍稍偏东,名为万岁山,山周5公里有余,最高一峰达90步。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二岭。据亭南望则山下诸景历历在目,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十余里。

    介亭两侧另有数亭,东为极目、萧森;西为麓云,半山。东岭圆混如长鲸,腰径百尺,其东高峰峙立,竖巨石曰飞来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萼绿华堂,梅花盛开之时自有“绿普承跌,芬芳馥郁”的境界。

    可以说,整个艮岳园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垄,连绵而弥满,吞山而怀谷。园内植奇花美木,养珍禽异兽,构飞楼杰观,极尽奢华。

    如此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其中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移南方艳美珍奇之花木,设雕阑曲槛,葺亭台楼阁,日积月累,前前后后差不多历时十数年才使艮岳构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优美的游娱苑囿。

    之所以说艮岳差不多历时十数年,是因为宣和四年艮岳只算是初成,此后还有兴造,一直延续到靖康年间,加上正式兴工前的铺垫,十数年并无虚假。

    十多年建造这么大一个园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引起了方腊的造反也不停止,可见赵佶对这个园子有多么的看重。因此,在艮岳落成后,那份美妙就被后人评为了“真天造地设,神谋鬼化,非人力所能为者。”

    有人赞,自然有人贬。“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这话就把北宋的灭亡归结在这所园子上了。

    无论赞或贬,功或过,对赵佶来说都是后话,也不重要,艮岳既然落成,他此时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落成庆典上。

    花费了这么大精力设计和建造的一个大园子,而且这个大园子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作为帝王和道君两重身份的赵佶自然不能在庆典上敷衍,他要让举世都知道,他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情。

    第一道旨意发了下去,令李质、曹组为艮岳作赋,编纂《艮岳百咏》,同时令宫廷画院的画师们从各角度绘制艮岳图。

    实际上在建造艮岳的时候,赵佶就已让这批宫廷画师们组成一个强大的设计绘图班子,而他本人作为总设计师亲自指点,早就完成了计设图的绘制,也就是说,艮岳是按照设计图来建造的。至于已完工的艮岳,赵佶自然不再要求那种简单的坐标图了,而是一幅幅美仑美奂的山水图。

    有咏诗作赋,有绘图绘画,这是赵佶让艮岳流芳百世的用意,他要让世人永远铭记,只有他才能完成世上最一流的园艺作品。

    当然,仅凭这两点还不够力度,赵佶更主要的是把自己突出出来,毫不犹豫地提笔,他亲笔挥毫作了一篇《艮岳记》,把艮岳的美妙好好阐述了一番。

    有了这篇御制《艮岳记》,再加上那些前提,艮岳的庆典便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后面的活动便水到渠成了。

    庆典、庆典,庆祝典礼才是大头,而且是以大宋一国之力操办,自然要高大上许多。大宋皇帝就是要在此时彰显大宋的国威,皇家的权势,帝王的恩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