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不是罗剑非要为难这些部下,自己那个时空里每每官员下基层,那前呼后拥的架势一来确实让人反感。二来那样也根本不可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那样还不如不去了。
王强一听罗剑要微服私访,顿时来了兴趣,非要跟着去,被罗剑一顿狠批给骂得缩回去了,七师还在南京城外,杏儿也刚刚怀上孩子,正需要人陪伴的时候,这小子却想着出去玩,这小子就是在这些地方在大局观还是有所欠缺。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一辆普通的四轮马车行进常州通往上海县的官道上,上海县是罗剑这次调研的第一站,自从安排王秀楚到了上海县,上海被建设成什么样子了,罗剑心里一直都在担心着。
南京离上海这么近,其实早就该去看看的,万一方向偏了,早发现损失也会少很多,罗剑坐在马车里有些自责地想道。
四轮马车是去年才开始出现的。都说战争的需要催生技术的进步,这话一点不假。罗剑和刘为民等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这是后勤部长何刚在后勤运输时,两轮马车的运载量有限。而且又不稳当,这才跑去找陈子龙,让他设计一种四个轮子的马车。
这要是在以前,肯定会把陈子龙给难住,但现在陈子龙却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把火炮上的牵引装置改头换面就变成了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陈子龙也没太在意这事,结果这种设计很快就在南方传开了,现在南方的马车大多都是四轮马车了。
罗剑听说了这个故事后有些唏嘘,这要是在自己的那个时空,少不了要申请一个专利,这辈子也够吃够用了,想到这儿,罗剑从兜里掏出小本子,记下了“专利法”三个字。
罗剑拉开了马车车厢上的窗帘,从车窗里向外看去。路边的水稻才收割不久,一股泥土带着草味扑鼻而来。
“锁柱,你家的稻子也收割了吧?今年收成怎么样?”罗剑朝坐在马车后面的锁柱问道。
“大都督,都收了呢,今年收成比去年还好,亩产都有五百多斤,除掉交公粮的,家里还能卖几千斤谷子呢。”锁柱说道。
“你回家去看过了?”罗剑问道。
“回去过了,我爹说,今年要不是虫害,产量还要高不少呢。”锁柱说道。
“哎呀,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罗剑一拍脑袋,化肥的事抓得挺紧,却把农药的事给搞忘了,赶紧从兜里掏出本子,又记上了“农药”两个字。
“大都督,这虫害也有办法解决?”坐在罗剑对面的黄宗羲问道。
这次出来调研,罗剑并没有带很多人,除了锁柱和几个护卫,就只有《中华日报》的总编黄宗羲了。
“太冲先生,虫害当然有办法解决,这也得借用化学知识了,生产出能够杀死害虫的农药就行。但是农药却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农药施用了之后,总会在粮食里残留一些,这对人体是不好的,但为了提高产量,我们目前还得用啊。”
罗剑有些无奈地说道,在目前全国大部分人口还没解决温饱之前谈绿色农业是毫无意义的。
“锁柱,你们家用了化肥产量也只有五百多斤吗?”罗剑有些不甘心地问道。
“大都督,要是不用化肥一亩只有二百多斤呢。”锁柱很满足地说道。
“必须改良种子啊,看来农业研究所的成立也势在必行了。”罗剑说道。
“大都督,这农业也能成立研究所?”黄宗羲有些惊讶地问道。
“农业可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如何施肥效果最好,如何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研究优良的种子,这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关键。”罗剑说道。
就在几人在马车里说着话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车夫一声长长的“吁”声,马车急速停了下来。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一章 生祠()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马车刹车太快,锁柱练武之人,两脚一蹬也就稳住了,罗剑和黄宗羲差点没摔在马车里。
“老爷,前面在设卡不让过了。”车夫伸头朝马车里说道,车夫也是一名护卫,不过他会赶马车。
“设卡?锁柱,你下去看看。”罗剑冲锁柱说道,锁柱一步就跳下了马车,朝前面设卡的地方跑去。
不一会儿锁柱又跑了回来,钻进车里,锁住表情有些怪异,上了车之后还抓了抓脑袋。
“啥事?”罗剑问道。
“掌柜的,他们设卡收钱呢。”锁柱说道,掌柜的是出来之前约定好的对罗剑的称呼。
“设卡收钱?到底干嘛的?”罗剑见锁柱表情越发怪异,着急地问道。
“他们说要给大都督和几位天使建生祠,过往的商贩都得交钱。”锁柱说道。
“生祠?什么玩意儿?”罗剑一时没反应过来。
“掌柜的,他们这是要给你们几个修庙宇呢。”黄宗羲笑着说道。说完黄宗羲详细给罗剑介绍了所谓的生祠。
生祠起源于西汉,是指给活人修的祠堂或者庙宇。到了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权倾天下,许多谄媚者抑或是畏惧其气焰者,为他立生祠,最后魏忠贤的生祠“几遍天下”。明朝末年,各府县的官员为自己立生祠的也开始兴盛起来,许多官员在任期间开始授意下属为其立立碑建生祠。
黄宗羲的话让罗剑想起了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想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胡闹!走。下去看看。”罗剑有些哭笑不得,想到自己几个被塑成泥胎给摆在庙里,脸上也露出怪异的神色。
罗剑是一身标准的商贾打扮,黄宗羲的打扮看起来则象一个帐房先生。锁柱肯定就是长随了。
罗剑几人下车一看,前面官道上摆着一排拒马,两边站着几个官差模样的人,路边还摆着一张桌子,一个书吏模样的人坐在桌前。面前还摆着文房四宝。
“你们这是来交钱的?”书吏看见罗剑几人走了过来,斜着眼睛问道。
“交什么钱?这钱交来是干什么的?”罗剑问道。
“看你的打扮,你也是个生意做得小的吧?这点见识都没有?刚才都你的长随说了,是给大都督和几位天使建生祠,过往的商贩都得交份子钱。”书吏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是谁让修这个生祠的啊?”罗剑接着问道。
“你管这么多干啥?这是你该问的吗?交不交钱?不交钱就请原路返回!”书吏抬眼看了一下罗剑,语气已经有些不善。
“那我们该交多少钱?”罗剑仿佛没看到书吏不耐烦的表情,继续问道。
“二百元,一分都不能少。”书吏说道。
“这么多?我能看看你的账本吗?大家交多少我也交多少。”罗剑刚才扫了一眼账本,看记录的数字并非都是二百。
二百中华元兑换成现银都有二十两了,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一路上往来的商贩不少,照这样收下去,别说修生祠,就是修个大雄宝殿都够了。
路上已经停了不少马车,不少人都下车跑到桌子前看着,听说要交二百元,有些人甚至回到马车上,掉头就朝回走。
“我们要是不交呢?”罗剑冷冷地说道。
“不交?那你们赶快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不要拦在路上!”书吏听说罗剑不交钱,脸色一变。声音开始严厉起来,几个官差也朝这边走了过来。
罗剑在开始出来之前就想好了,这次主要是调研,一般不管闲事。哪知道这刚下火车换了马车才一天就遇到这种事,心里有些火大。
“你们给大都督他们修生祠他们知道吗?据我所知,天启年间大伙都忙着给魏忠贤修生祠呢,你们这是要把大都督比做魏忠贤?”黄宗羲见场面僵住了,走过来说道。
“大胆!你竟敢将天使大都督同魏逆相提并论,这要是再往前几年。就凭你说的这话你就得蹲大牢!”听到黄宗羲这样说,书吏一下站了起来,指着黄宗羲叱道。
“一点眼力见都没有!我们老爷说了,大都督和几位天使救万民于水火,实乃再世菩萨,修个生祠怎么了?就你们几个在这儿叽叽歪歪,要是老爷知道了,肯定饶不了你们!”一个看起来象是官差头目的走过来说道。
“你们老爷?”罗剑问道,南京政府已经下文明确规定官员不准自称老爷,也不准下属称其老爷,这里离南京这么近,竟然还在称老爷。
后面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什么给大都督修生祠,这个县太爷想提升呢,想不到办法拍马屁,这才想出这个办法来。”声音虽小,但罗剑的耳朵很好,听得一清二楚。
“要说给大都督修一个生祠我等倒也没意见,可这县太爷竟要在这条官道上修十八个,这是做给谁看啊?”
“还是交了吧,唉,这趟生意本来就没啥赚头,这一来就更不行了。”
书吏正要冲罗剑发火,一个官差跑过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书吏颠颠地开始朝拒马的另一边跑去,那儿刚刚过来一辆马车,现在正停在路边。
“老爷,你亲自来了?”书吏过去掀开马车的车帘,点头哈腰地说道。
“钱收得怎么样了?怎么这么多人围在这儿啊?”一个拖着老长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
“回禀老爷,前面收得还挺顺利,刚才来了几人却不肯交,这才把路都给堵上来。”书吏赶紧说道。
书吏走得匆忙,桌上的账本还摆在那儿,一应官差也围着马车去了,罗剑走过去直接在桌前坐下来,翻开账本就看了起来。
这一看让罗剑吃了一惊,看来这儿收的钱还真不少。罗剑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二万多中华元是有的。
要知道现在的中华元还十分坚挺,与白银的兑换还跟刚刚发行时一样,这二万中华元基本相当于二千两白银了。罗剑翻看了一下日期,这才收了三天就这么多。
罗剑刚刚站起来就看到书吏一手掀开马车的门帘,一手扶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下了马车,来人下了马车就径直朝桌子走来,黄宗羲走到罗剑耳边轻声说道。“这人叫冯保田,是我的一个同乡,原是弘光朝的县官,后来成立南京政府,他改成了常熟县的县长,我倒认识他。”
“你去跟他交涉一下,让他先把这个收费点撤了,所收之钱尽快退还,其他的事以后再说。”罗剑轻声交待道,说完朝后退了几步。
书吏扶着常熟县长已经走了过来。“老爷,刚才就是这几人拒不交钱。”书吏在来人耳边说道。
长得有些富态的县长慢吞吞地用眼光扫视了一下拥挤朝前的人们,不过当他看到站在前排的黄宗羲之后,胖胖的身子却一下变得灵活了起来,几步走到黄宗羲面前,抱拳躬身施了一礼,“哎呀,不知太冲兄大驾光临鄙县,有失远迎,实在是失礼之至啊!”
“冯兄。我也只是路过常熟,你也不必在意,不过冯兄,你这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