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1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陛下,我们江州鱼主要有四种售卖方式,鲜鱼、腌制加工、鱼糜加工、鱼罐头加工。鱼糜类产品,现在也开发了一系列产品,目前主要有鱼丸、蟹棒、炸花、鱼肉火腿、鱼香肠、虾饼等,这些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拼盘、火锅原料,各大酒楼饭店,都深受欢迎。目前也为我们的鱼养殖,带来了许多销量。”

    张超听了直点头,这年头虽然还是中古时代,但不得不说古人的脑袋也一样是聪明的。他们一样能够琢磨出这些产品,并打出这个市场。

    “江州是鱼米之乡,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养鱼,靠水吃水,你们的这个路子是走对了,许多百姓因此受益,收入大增,朕非常欣慰的看到这些。你们今后要好好的树立江州鱼这个品牌,大家应当知道,品牌效应是非常强大的,做好一个品牌更不容易,但只要把这品牌做起来了,有了口碑,那以后就能享受更多收益。千万别为了一时小利,毁了来之不易的品牌。”

    “这鱼糜制品,一定得保证干净卫生,得用新鲜鱼。不但生产的厂家得抓紧质监监督,卫生检验,官府也得做好监管工作,定期抽查验收,绝不能让有些害群之马也混进来。”

    来恒连忙道,“请陛下放心,我们的鱼糜生产都有官府监督,甚至民间也还有鱼糜行会,厂家也相互监督。我们的生产工艺,也是卫生干净的,采用的原料鱼都是新鲜的活鱼,从渔家收上来的新鲜活鱼,经过清洗、取肉、漂洗、清滤、脱水、细切斩拌、成型、包装等许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质检验收,甚至在港口码头等地还有官府的抽查验收等,绝不让我们江州出去的这鱼糜制品有问题。”

    张超笑着对秦琼道,“义父,你看十一郎做事,越来越大气了,虽然年轻,但已有宰相气度,再历练个一二十年,绝对能够入阁为相,将来甚至能够担任首相的。”

    来恒是隋朝荣国公来护儿的第十一子,来护儿是秦琼的老上司,当年感情很深。来护儿亡于江都,后来秦琼收留了来护儿幸存下来的两个儿子来恒来济。对这两兄弟,他是很用心的,甚至当亲儿子对待,以前交给张超教导,自己也没少关心过问。

    现在看着来恒如此有出息,他也是深感欣慰。

    “十一郎做事,确实相当认真。这孩子就是有时太耿直,听说在江州时也没少得罪人。”

    来恒的年纪,做一个上州刺史,让人眼红羡慕,不过来恒的背景很硬。天子门生、皇帝女婿,还是国王秦琼的义子,又曾是科举状元郎。

    这样的官员,下面人是又畏又气的。

    主政一方,不但要跟地方上的一众官吏打交道,同样也要跟地方上的豪强,跟那些商人们打交道,可以说,来恒这个刺史很多决策,都会影响到许多人的利益。

    不过来恒一直是那个脾气,从不轻易向谁妥协,既不吃硬也不吃软。

    金钱美色,都不为所动,以致于江州地面的那些人,对这位年轻刺史也是又敬又畏。

    从来恒,张超跟秦琼又说到了来济。

    来家十二郎,这位也是个年轻有为的。当初来家兄弟,一个状元一个榜眼,可谓风头无俩。

    来护儿一位武夫大将军,结果两个儿子在秦琼和张超的教导下,硬是成了两位科举大才。如今来恒是江州刺史,刚被张超晋升为江西省左布政使,正式跃升为三品大员。

    而来济却也不差,担任的是润州刺史,这可是南方名城,过去的金陵石头城。

    “来济在润州做的不比你在江州差,看他做事,将来也肯定是要入阁拜相的。你们兄弟俩个,当初一榜高升,将来说不定还要同为宰相呢。”

    一众老干部们听了都是羡慕不已。

    他们一个个虽说都曾拜相挂帅,也个个位列王公高爵,可家里的孩子们,却少有如来家兄弟这么出色的。

    秦琼自己的儿子秦怀玉,继承秦家的武风,投身军界,先在禁军中任了一段时间职,又进了讲武堂,如今在河东代北服役,雁门关上做个校尉,但也才六品,这还算是靠了家世关系,毕竟他也是皇帝女婿,但跟来家兄弟一比,就差的远了,人家可是已经做到执掌一州大权。

    靠的还是实打实的功绩。

    程咬金一口吞下一颗炸鱼丸,翻着白眼道,“我老程家那些个不孝子,就没一个中用的,就老大表现稍好点,可也只能在军中效力。说来,连一个做文官的都没,说来就丢人。”

    这年头,武将也得勋获爵,但文官身份地位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中原之地,远离战争。做文官,升迁容易,也更有权。

    中枢的内阁宰相和翰林院大学士,有几个是军界出身的。

    程咬金这样的老江湖,也都看的很清楚,自家是以武立家,以勋立业。程家当然得有人在军界巩固地位,但程家要想以后地位稳固,光靠武不行,还得有子弟参加科举,得有子弟做文臣。

    只可惜,程咬金儿子虽然不少,嫡出庶出一堆,但学文的还真没几个有出息的。他也让几个儿子去参加科举,可只有一个考中了举人,其它的只能止步秀才,再往上就死活考不中了。

    倒是骑马射箭,很有天赋,这让程咬金很无奈。现在老程很羡慕秦琼,当年收养了来家兄弟好啊,如今两兄弟这么年轻却已经这么出色,如皇帝所说,将来入阁为相都是早晚的事情,来家如果出一对宰相兄弟,那来家百年甚至更久的家运是肯定能维持的,有来家兄弟帮衬秦怀玉,秦家以后就算只在军界,地位也是很稳的。

    连个罗士信罗矮子,都收了个好义子,裴行俭现在还只是个县令,但做的却是京县县令,前途无量。搞不好,将来也是要入朝为相的。

    思来想去,他觉得老程家靠自己经科举入政界,是行不通了。自己当初又没那好眼力,收几个厉害的义子。如今想来,还是只能靠妻子崔氏那边了,清河崔氏毕竟老士族,他们底子厚,在军界他们不行,但若说搞文章考科举,他们却是在行。

    若是自己选几个崔家的好苗子,好好的支持一下,以他们崔家的底子,再加上他程家在朝的地位,要扶几个通过科举了的崔氏子弟入仕,扶着他们起来,那真不是什么大麻烦事,如果崔家有人将来也能入阁为相,那对程家来说,也是一大助力。

    一顿全鱼宴,来恒尽展江州鱼的风采,皇帝皇后与老干部们吃的也很尽兴。

    午时过去许久,鄱阳湖上乌云笼罩,风雨将至。

    波涛拍打着湖岸,张超手捧着一杯枸杞茶看着那乌云下的湖面,湖上有护驾的水师船只在巡逻往来。

    “陛下当初也是万军之中跃马持枪的猛人,怎么如今却喝起枸杞茶了?”老将单雄信过来笑问。

    张超扬了扬手中杯子,“当年我确实曾自称是灞上银枪小霸王张三郎,不过今非昔比啊。再说,我这辈子,虽然跟老爹练了许久的枪,可实际上我还真没有摧锋陷阵过,领兵打仗倒是不少次,但每次我都是稳坐中军帐,绝不轻易犯险的。说来,我跟李世民是两类人,他是个天生爱行险之人,胆大,是真的胆大,常爱行险,打仗的时候经常拿自己当诱饵,甚至经常亲自冲锋。我呢,恰相反,我这人其实不爱行险,更愿意稳稳当当的。我喜欢谋定后动,或者说喜欢算计。”

    “谋定后动是稳。”枣红脸的单雄信道。

    “稳是稳,缺少些锐气,缺少些狠劲。如今眼看着也知天命,更没那股狠劲了。”

    “陛下,大华有如今之疆域,有如今之繁华,这是秦皇汉武都不曾做到的,陛下可谓千古一帝。”单雄信这话说的很诚恳,当年他随王世充被俘,差点被杀,虽说最后是李世民放了他一马,但实际这命是张超救的。

    “当年许多人也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张超摇头笑笑。

    千古一帝,这个称呼他不敢当。其实张超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如今做的这一切,究竟是对还是错,他把华夏一族带上了一条历史上从不曾走过的路。这条路现在很宽,但后来是否还会这么平坦,就不得而知了。

    他定下的这些制度,将会影响很深远。

第1569章 李世民叛乱() 
如今,是一片繁华,可是等他死后,这些还能维持吗?或者说,几十年后,这些制度还适合吗?

    分封制下,皇族宗室和那些异性诸侯们,他们还会一直屏卫朝廷吗?大华会不会最终成为另一个周朝,开启新的战国时代?

    又或者,在如今的议会制下,在这个君主立宪君下,工商资本家们,这些越来越强大的势力阶层,他们会不会最终掀起一场革命。

    张超也不知道。

    有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想的太多了,可有的时候,又觉得这些问题似乎已经迫在眉睫。

    张超对这些能想到的问题,也都做了不少安排,但他也不敢保证,自己死后,这些安排就还能有用。

    毕竟,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

    距离鄱阳湖很远的金山湾。

    港湾里的码头上,李世民有些不甘,有些愤怒,最终变成了无奈。他的西北远征,刚开始才半年就失败了。越往北越难,那边的部落越来越少,越来越荒芜,而且也越来越寒冷,行军更艰难,补给也更困难,靠就地补给难以维持。

    最终徐绩向李世民请求暂停西征,李世民在考虑了三天三夜之后,被迫同意了这个请求。

    今天,徐绩的远征军乘船返回了金山港湾,去时组织了八千人,徐绩一路还攻打征服了不少个殷人部落,远征军一度高达一万余人。但现在返回到港湾的只有不到五千人,损失了一半多人。

    这对如今的李世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西征的失败,也是对他雄心壮志的沉痛一击,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他这个北美西部霸主的威信了。

    “陛下,臣请罪。”

    徐绩一脸的大胡子,脸形销瘦,西征之前,他对困难有所预料,但真开始西征,才发行还是低估了。西征,简直比在中原时远征漠北还可怕。

    最怕的不是那些越往北越凶悍的殷人部落,而是越往北人越少,天气越来越冷,那种行军,越走越让人绝望,好像根本没有个尽头。

    尤其是他们还染上了一层风寒,远征军许多人受了传染,死了几千人。

    最后食物不足,徐绩甚至不得不把剩下的殷人俘虏给杀了,靠着吃他们的肉才带着这五千人回来了。

    连续一个多月都是吃人肉干,徐绩和他的五千人已经吃的眼睛冒绿光了。

    “是朕考虑不周,不是你的罪过。起来吧,朕有一个新的计划。”

    五千余人上岸,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甚至有人拿起慰军的酒肉就猛吃起来。

    看着这群人,李世民不由的摇头,西征只怕再无可能了。以后就算他想再西征,可也不会有人愿意再去冒险了。

    回到城堡,李世民对着徐绩道,“这次西征,是朕考虑不周,导致了这重大损失。我们的损失太大了,准备了这么久这么多,结果却完全失败了。我们现在情况很糟糕,库存的粮食、器械都不足,甚至许多殷人也对我们心怀不满。还有旁边的殖民地,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到现在,这北美西海岸,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