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对垒和平学园的练习赛大越之所以被排在第一棒,也是因为藤野监督希望通过这场比赛考察一下这位新人。
和平学园这边,先发的投手还是矢部。
面对右投左打的对手。矢部投出的第一颗内角高球就紧贴着打者鼻子划过。
大越俊介向后一仰,倒在了打击区里。
看台上一百多名东北育英的男生一齐站了起来。
李元让捏了一把冷汗。
而打者大越自己不紧不慢的站起身,向看台上的队友挥了挥手,表示自己没被砸中。
球数是一坏球。
第二球是外角低。
李元让自己是个擅长打外角低球的打者。因为这种原因,在平时的配球中他总是不自觉的减少了外角低球的比例。
秋合宿的“配球研习会”上。八木监督和矢部一起对这一点提出了异议。
虽然外角低这个位置在配球策略上看起来有点保守。可对高校这个年龄段的打者来说非常有效。
特别是面对主视眼在前的打者会格外有用。
右投左打的选手有相当一部分主视眼都是右眼。他们观察外角低的棒球进垒时不得不使用眼角余光的部分。
所以对付这类打者,外角低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再配合变化球使用效果就更好。
矢部的这一球投的是曲球。这就更增加了对手紧盯球路的难度。
虽然从李元让的角度看得出来这位打者挥棒速度极快。可空振就是空振。
球数来到一好一坏。
李元让打算接着配外角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的很多电视台转播棒球比赛的时候就会标出每一球的球速、球种以及进垒点。
秋合宿期间,李元让观看了大量比赛的录像资料。对高水平比赛中投手的一些投球策略做出了进一步的总结。
以往李元让总是很忌讳在同一位置连续配球。
但实战的很多战例表示,连续进攻打者的弱点也是非常常见的策略。
整个打席都是外角球或内角球的情况在职棒这一级的比赛里相当常见。
这是因为职棒的主力打者可被研究的打击样本数量足够。
捕手能够通过数据统计了解对手的弱点。
高校阶段比赛里不可能这样做。
打者的数据样本不足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高校的年轻球员进步幅度也难以预估。
上一次大会里是弱点的地方,也许到了下一次大会就成了对方最擅长的区域。
所以判断对方的弱点,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很多时候只能靠现场的摸索。
李元让用上面的一球验证了对方主视眼在前的推断。那么接下来好好利用这一点。进攻外角低显然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但是他的对手大越俊介绝不是一位坐以待毙的选手。
当他对连续投来的二颗外角球挥了空棒,球数变成了两好一坏之后就立刻改变了击球策略。
李元让的第四球配在内角低位。
这里本来是矢部投球的弱点。棒球总是塞不进好球区。
经过秋合宿的特训,矢部明男的控球略有提升。李元让也乐意验证一下队友的训练成果。
主视眼在前的打者瞄准内角球虽然有优势,但内角低的位置接近本垒板时观察起来也有盲区。
李元让没想到的是对手压根不打算和他硬碰硬。
大越俊介直接摆了短棒。
这是个有些冒险的策略,两出局后打者进行触击一旦出界就会被判出局。
不过现在是练习比赛,冒险并不会付出任何代价。
打者大越这轻轻一点,棒球紧贴着一垒侧边线缓缓滚动,就是死活不出边界。
一垒手正冈冲出来捡球。等他回身传球给补位到一垒的投手矢部时已经来不及封杀打者。
东北育英的一棒打者大越毫不费力的踩过垒包安全上垒。
这完全是跑出来的野安打。不过这种速度当然不会只发挥在野安打这方面。
到了垒包上的大越同样是一位让防守方头疼的跑者。
李元让经过半个月特训的传向二垒的阻杀球完全没能阻止大越的继续前进。接下来他更是在一位右打者队友的掩护下盗上三垒。
一局上半比赛结束的时候,靠着对方四棒打者的高飞牺牲打,东北育英取得了先制分。
这里面有一半的功劳要算在大越俊介的头上。
转到和平学园进攻的下半局时,刚刚大出风头的大越又穿着他没有背番号的球衣出现在了投手丘开始试投。
“这会是个什么样的投手,技巧派?”
李元让回到休息区,向负责资料册的队友茨木提出这种问题。
“资料上只提到中学时是投手出身。没讲到其他。”
根据对方学校提供的名单,现在的大越俊介被登录为外野手。通过刚刚的半局的比赛,他给和平学园这边留下的印象是一位速度型球员。
而从资料上登记的身高看来,大越俊介有一七二厘米。
在高校阶段的球员当中算是中下水平。
没人对他的球速抱以期待。
可是面对和平学园的第一棒打者正冈。大越第一球投出了一百三十九公里的球速。
第二球是一百四十一。
最快的一球到了一百四十三公里。
“看来是速球派。”
李元让的判断不仅仅基于球速。一百四十三公里的球速对高校一年级生来说确实算快。可是并不是前所未见。
真正的重点在于投球内容。
大越面对先头打者的四球全部都是直球。
而四颗球全部投在和好球区之外。
打者正冈被保送,一路小跑上了一垒。
李元让往对方的休息区看了一眼。
东北育英的藤野监督眉头紧锁,显得很不高兴。
大越俊介身体素质出众,这一点谁都看得出来。
作为监督当然会对这样的新人寄予厚望。
不过从刚才投球的表现看来。秋大会上大越没能拿到背番号,确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第213章 烟雾弹()
一局下半李元让上场打击的时候,一三垒都有跑者。
目前为止,东北育英的先发投手大越俊介只拿到了一个出局数。
对李元让的前两球,大越也都没把球控在好球区内。
虽然仅仅是练习比赛。可是对方的监督已经开始让另一位投手在场边热身了。
李元让用自己的方法更早的把大越俊介送下投手丘。
第三球是一颗球速超过一百四十公里的快速直球。
这球确实是在好球区里没错,可是也几乎正中红心。
半个月来,李元让每天都对着t架修正自己的打击姿势。这种甜区里的速球对他来说现在就好像面对发球机一样简单。
轻松的挥击,棒球腾空而起。击中了本垒打墙外高耸的铁丝护网。
和平学园实现了逆转,一局下半的比赛结束时。比分是三比一。
可是对这场练习比赛来说,其实分数并不重要。
东北育英像走马灯一样的换人。等到李元让第二次上场打击的时候。投手丘上已经是今天比赛对方的第三位投手。
现在是三局下半,比分是四比一。
从两队实力对比看来,似乎并不是很正常的分数。
不过东北育英也不是刻意防水。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这场比赛来考察队员。为来年的正式比赛做准备。
“别太着急!”
休息区里的八木监督特意朝李元让这边喊了一句。
这句话并不是真的要李元让打击时不要急躁的意思。
这次秋合宿期间八木监督对比赛时的暗号做了新的约定。
除了手语以外还制定了直接用喊的暗语。
“看准球再打”指的是瞄准外角球放过内角。反过来“别太着急”指的是瞄准内角球放过外角。
暗语和实际的内容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不过这样才能让暗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加上其他的几局话,排列组合以后就能对场上打者做出非常准确的指示。
这套暗语最大的用处是一旦休息区里的八木监督破解了对手的配球模式,能及时把讯息传递给打者。
但在现在这种局面下使用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李元让自己是捕手,对配球有自己的一套心得,这套理论在破解对手的配球上也能起作用。
这方面他并不需要八木监督的指示。
八木监督现在的做法,目的是不过多的暴露出有效数据样本给对手。
这不是一场公开比赛。但是东北育英本身就已经是宫城县的劲旅。今后的几年里在各种全国大赛中碰到他们的几率并不低。
李元让上次打击的时候已经展示了足够的实力给对手。
接下来的比赛当中,是时候展现弱点了。
东北育英现在场上的投手名叫金村。也是一年级生。不过这位金村可是有背番号的球员。
还是象征着主力球员的七号。
秋大会和神宫大会的比赛里金村一直都是负责外野防守。
但这一场先发的时候,他是三垒手。
野的四个位置里,三垒手对肩膀力量的要求最高。所以能守三垒的球员,有投球的实力也纯属正常。
金森的直球有一百三十多公里。控球和变化球都要比今天先发的大越强上不少。
但还不是对李元让能构成威胁的程度。
李元让把一颗内角速球打出了了三垒界外。
接下来接连放过两颗外角变化球。
球数变成了两好一坏。
第三球,休息区里的八木监督继续喊出了“别太着急”的暗语。
这球依旧在外角。李元让有信心把这一球打出去。但监督已经给了明确的提示。现在也只有忍住挥棒的冲动。
三振出局。
“我有多久没被三振过了?”
李元让拎着球棒回到休息区。
“这个秋天里是第一次。”
负责数据记录的队友茨木回答道。
“田古,该你了!”
李元让在休息区里看到了自己下一棒的打者田古雾。他现在原本应该在打击准备区里正朝打击区走去才对。
“等一下等一下,就快写好了。”
因为是练习比赛,休息区里允许使用各种电子产品。it担当田古雾带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来。
“你这是在干嘛?”
李元让绕到田古身后,屏幕上正显示着ch论坛熟悉的界面。
“写个帖子而已。”
田古编辑好了内容,点了发送键。这才戴上打击头盔一路小跑的奔向打击区。
“他写什么呢?”
李元让不好直接打开队友的电脑查看。于是转而去问身边的其他同学。
“田古在ch上文字转播这场比赛的内容。不过并不是忠实的复述比赛过程。”
主将矢部拿出自己的手机,打开了这个直播帖的页面展示给李元让。
由于是匿名论坛,田古自称是一位高校棒球的爱好者。听到了两所学校要进行练习比赛的消息便来现场观战。
对于比赛的内容,田古的描述九分真一分假。这一分假里隐藏的都是能误导其他对手的关键信息。
比如说刚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