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对方的第一棒球员。李元让只是试探性的配了两颗二缝线速球。
最后还是靠滑球拿到了一次三振。
而接下来的第二棒选手,因为没有什么长打能力。李元让选择全部用二缝线速球来对付他。
球是故意丢给打者去打的。
连续两球都配在好球区里并不算特别边角的位置。
不过打者大概也是感觉到了眼前直球进垒时的微妙变化。
连续两球都很迟疑没有挥棒。
第三球的时候,打者不得不打。
大概是因为挥棒的时机掌握的并不好。这一球球没有如李元让预期的一样成为内野滚地球。而是擦棒之后直接落入了捕手的手套。
不过不管怎么说依旧是两出局。
现在终于该轮到第三棒的对方投手仲村登场了。
能把棒球投出一百四十公里的投手,挥棒速度和力量肯定都在队内出类拔萃。
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校棒球领域的投手经常是对内最好的几位打者的原因。
“刚才那就是二缝线速球吗?”
还没等李元让说什么,进到打击区的仲村先开了口。
“是啊,二缝线。”
“我其实一直想练那个来着,但是怕自己控不好。”
“我觉得你没问题的。投球的话。”
李元让不太了解作为打者的仲村是什么水平。但从投球的内容上来看。仲村在同龄的投手里肯定算是优秀的。
不仅仅是身体素质,对棒球的理解方面也是如此。
仲村的投球姿势显然不是什么教科书一般的标准。
与之相反,其实他用的姿势和高校领域大多数的投手都不太一样。
但李元让看来,从抬腿到发力最后手部的动作以及身体的平衡等各方面。仲村的这一套投球姿势都兼顾了力量与稳定两方面的平衡。
或许他背后有什么高明的教练或者前辈在指点。
如果没有的话,纯凭自己的领悟开发出这样投球动作的人,显然也能轻易的掌握新的球种。
对付仲村,李元让并没有直接用二缝线速球。一开始先是直钻打者内角低的变速球。
仲村没有做出任何动作。
棒球在本垒板前因为失速而下坠。最后落在了打者膝盖以下的位置。
这是坏球。
打者的选球眼看来不错。李元让也知道继续用这种模棱两可的投球去诱骗对手出棒恐怕并没有效果。
第二球直接是二缝线速球。而位置是外角低的边角位置。矢部的投球完美的控制在了好球区的范围之内。
这是对付有选球眼的打者才能使用的办法。
假设是没有选球能力的对手,外角低这种从体感距离上非常遥远的球路很多时候会被放过不打。
而李元让知道,对方现在的打者仲村是能看出这一球是好球的。而从他刚才特地询问二缝线速球这一点能预料到。对方恐怕会忍不住对这有挑战性的球种出手。
左投左打的仲村这一棒挥的相当坚决。
棒球以相当快的速度飞向了一二垒之间的位置。
和平学园的二垒手是今年新入学的一年级特招生渊田。单论反应能力,渊田在同龄人里算是相当不错。
不过一年级毕竟是一年级。手套上的功夫总还是差一些。
仲村的击球显然没有打中球芯。全靠金属球棒的威力,这一球足以破坏防守球员第一时间接球的动作。
棒球打在渊田的手套上反弹了起来。好在他的第二反应也非常迅速。
这一球最后还是赶在打者到达前及时传给了一垒手。仲村并没有拼尽全力去堡垒,更没有用危险的扑垒或者滑垒的动作。
作为球队里的王牌,仲村这场比赛里有更重要的任务要负担。
任何可能导致受伤的动作都要避免。
三出局,攻守交换。
李元让赶紧跑回休息区开始卸下自己的捕手装备。
下面马上要进行的半局里,他要作为先头打者上场打击。
主将矢部坐在他旁边,摘下帽子扇风。
“怎么样,球数确实很省吧。知道为什么吗?”
上面的半局比赛,矢部只用了九球。不过说实话,这并不完全算是二缝线的功劳。
“为什么?”
“今天我发现我长高了一厘米。所以投球的角度应该更犀利了。”
矢部明男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身高几乎就没有变化。而他一直觉得这是制约他棒球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今天?早上量的身高?”
“对。”
“那你晚上再量可能就缩回去了。”
李元让换好了打击用的钉鞋,戴上打击头盔。走出了休息区。(。。)
第245章 投手的配球()
一颗钻进内角的曲球偏出了好球区。 李元让本能的向后一闪身。棒球在他脚边落地反弹。对方捕手没能第一时间将球抓住。只是用躯干将球挡在身前,然后才伸手捡起。
“你们这边是投手主导配球?”
李元让问。
“怎么?看出来了?”
对方捕手答道。
“我好歹也是个捕手嘛。”
第一局本方进攻的时候李元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巨星高校的捕手在投球前手套从来只在好球区正中摆一下而已。
投手和捕手之间的沟通时间也很短促。
当时李元让就猜测对手的投捕搭档之间也许是投手在主导配球。
而刚才那颗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接住的变化球更印证了他的推测。
其实投手配球的情况在棒球场上也不罕见。甚至李元让刚开始担当捕手还不太了解配球理论的时候,也曾经以投手主导配球的模式打过几场比赛。
投手主导配球的情况下,捕手的接球难度并不会明显上升。
业余比赛里的投手原本就很少有能稳妥的把球投进捕手所指示的目标。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偏差。
不管是投手配球也好,捕手配球也好。捕手自己都要根据来球的路线修正自己接球的位置。
至于说触地反弹的变化球没能第一时间接住,即便在职棒赛场上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正常情况下,既然是投手主导配球,配球暗号就应该是从投手方面发出。
虽然不能像捕手暗号一样传达相对复杂的信息。但投手向捕手打出的暗号里一般还是会提到球种或者内外角之类的内容。
李元让不打算去猜这些暗号的内容。实际上也没必要去猜。
因为对方的投手根本就不打暗号。
投手仲村完全信任自己的捕手搭档。第一球的变化球没能拿到好球数只能算是一个小概率的意外。
大部分情况下仲村的变化球控的远比那一球要稳。
第二球便是恰到好处刚刚塞进好球区的内角速球。
李元让目测这一球的球速超过了一百四十公里。
但这种速度对现在的他来说不算是难以应付的挑战。
棒球被拉向左外野的方向。投手仲村回身一脸紧张的盯着球的落点。
这球出了界外。不过李元让并不是有意制造一颗界外球,他的目的是安打。
单纯从捕手的角度去思考,李元让觉得对方的投手仲村事先做的功课恐怕不够。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投手是棒球场上最辛苦的一个位置。投球的同时还要兼顾配球就更是会消耗大量精力。
如果换做李元让自己配球来对付自己。他会选择使用压低的球路。最好是那种变化幅度很微妙,球速接近直球的球种。
李元让在正式比赛中的打击率超过五成。
这还是他在一些不重要的比赛中故意制造假数据之后的结果。
当然,高校比赛当中因为参赛球队实力参差不齐,比这看起来还吓人的打击率数据也不是没有。
但李元让有一项数据非常突出。
他在重要的比赛里绝少吃到三振。
也就是说,希望让李元让出局的话,办法恐怕只有让他打出凡打。
投手仲村或许对他自己的直球有信心。
不过即便是他这种超过一百四十公里,球质和球威都不错的直球,只要配在好球区的高位来对付李元让也仍然显得不够明智。
第三球依旧是直球。
这次是李元让更擅长一些的外角。而高度算是挥棒非常顺手的不高不低的位置。
面对这样一球,李元让的挥棒其实算不上多完美。击球的触点过于接近球棒头部。
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球轻飘飘的越过了二垒手头顶,在中坚手防区落地。
这时间足够李元让跑上一垒。
投手仲村望着球落地的位置,无奈的摇了摇头。如果中坚手再积极一些的话,这球恐怕有被接杀的可能。
巨星高校的防守阵容本身只能算是及格水平。指望他们超水平发挥显然不现实。
“监督这次又要下令触击了吧?”
和平学园这边现在的一垒跑垒指导是三年级的前辈川崎。他从李元让手里拿过打击护具的时候顺便说道。
“别讲这么大声啊,对方都听见了。”
“有什么关系,反正田古他也不会玩什么花活。”
李元让身后的第五棒打者田古雾是一位有中长打实力的选手。不过另一方面,在练习比赛里他打出的双杀数量也是全队前列。
为了应付这种情况,八木监督不得不让田古进行了触击特训。
如果跑者站在二垒,田古可以自由的去挥棒。如果跑者像现在一样停在一垒,根据前面两个月练习比赛里最常见的部署,田古会横过球棒进行触击。
今天当然也是如此。
李元让稍稍离开垒包一步左右。做好了随时起跑的准备。
投手仲村转过头来看了看一垒的方向。投出了一颗牵制球。
李元让第一时间回到了垒上。甚至不需要用飞扑的动作。
其实只要对方稍微认真的读一下统计数据就会发现。李元让所有的盗垒记录几乎都发生在和弱队的练习比赛当中。
在正式比赛中,李元让几乎没有任何盗垒企图。投手仲村这么做只是在白白消耗自己的体力而已。
打击区里的田古依旧摆着随时要触击的架势。
投手投出一颗曲球。目的显然也是为了破坏短打。
不过棒球并不如防守方所愿的被点在了界内。以非常均匀的速度沿着边线缓缓向三垒方向移动。
等三垒手下决心出来捡球的时候,李元让早就已经站上了二垒垒包。
传球的目标只剩下了一垒。
打者田古正朝一垒方向以并不算快的速度全力奔跑。
他用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对方三垒手传球的动作,随即向前一扑。
一垒周围区域一时尘土飞扬。
“safe!”
田古的双手前伸,不过真正接触垒包的位置其实是他的脸。
眼镜摔在一边。还好并没有破损。
全力奔跑并不是上垒的主要原因。
对方三垒手传球过高,一垒手不得不跳起来接球。
这样一来,一垒手的双脚就离开了垒包。
就算是田古用普通的方式跑垒,这球也应该能安全上垒才对。
当然,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情况都是一二垒有人零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