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实力,并不是指球队的绝对实力,而是球场上双方各自上场比赛的五个球员展现出来的实力。这其中包含了球员的个人实力、教练的战术、比赛中的实际挥。
火星撞地球,谁胜谁负一切有实力来说话!
比赛演变到这种情况绝对是赛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什么时候中国篮球具备了和欧洲篮球叫板的实力?
就是现在!
球场上的如火如荼的比赛,白热化的场面,你来我往交替得分的赛程无不告诉观众: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
而注视这场比赛的nb球探们对于眼前这场比赛中展现出来的一切讶然惊奇的同时,更加欣喜比赛双方他们所关注队员的出色表现。
宋刘铭的禁区外的投篮不进,澳大利亚队员抢下篮板,长传准备快攻。命中一只手将球截下!
快攻,有那么容易吗?
李长庚!
篮球赫然落在李长庚的手中,他什么时候出现在那儿的?
李长庚没有留给别人惊讶的时间,他已经开始进攻了,加、急停、转身、冲入篮下、跃起、命中横移、篮下倒勾,“碰、唰!”两声迥异的声音后,篮球打板反弹后穿过篮筐轻轻的落下。
李长庚进攻的时候,司马神机、宋刘铭就在空位,但这次他并没有传球。而且以他自己的身高,突破冲入篮下进攻实在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但他就这样做了。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他就是这样将篮球送入篮筐了!
普通的常识在这里完全解释不通,在这激烈的比赛氛围中,根植于李长庚细胞深处的进攻**是任何战术和常规都无法束缚的。
而这个时候,耿向志就是需要这种不讲任何道理的进球。
这种进球才是对对方士气打击最大的!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球员都可以如李长庚般任性的进攻,换做其他球员可能耿向志就要考虑将他换下了。
耿向志不是一个迷信球星的教练,他相信球星比一般球员更加能够挥战术威力的球员。但如果球星不懂得将自己融入战术中,是没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的。那种所谓的球星,在他的球队是没有任何位置的。但同时,他也不是一个固执于战术教练。在赛场上,他给了球员极大的自由。譬如他默许李长庚任性的挑战雷蒙。他虽然不迷信球星,但他同样不会忽视出色球员在比赛中的作用。一个球星的出色挥,有时候确实可以改变比赛的结果。
就像李长庚刚刚那样脱于战术范围的即兴演出,有时候确实能够收到意外的效果。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就像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伤到的可能就是自己。如果刚刚那样的进球没有进,士气受到打击的则将是中青队自己。
现在的这支国青队中,能够驾驭这把双刃剑的,在耿向志的心中或许就只有李长庚一个人。司马神机、李正同样是李长庚横溢的球员,实力绝对不会输给李长庚,论名气和大赛的经验,更不是李长庚可以匹敌的。但就像他们不能成为球队的战术核心一样,他们的天赋和性格决定了他们在战术的框围中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挥出他们的实力。换句话说,他们的篮球q还没有达到李长庚那种层次。
所谓可遇不可求的李长庚,总是有些特别之处的。
在耿向志所有见过的球员中,阳劭或许另一个有着这样潜质的李长庚。但是否能够将潜质转化为实力,那还得看日后在训练场上能够付出多少努力。
就现在而言,耿向志的心中还找不到可以媲美李长庚的存在。他的优秀是唯一的,所以他的特权也是唯一的。
李长庚进球后,司马神机兴奋的冲上去搂着兄弟的脖子,一点也没有“被长庚抢了风头”这样无聊的情绪。不管其中有多少兄弟感情的成分存在,但司马神机确实体现了一个球队老大应该有的心胸。在耿向志的国青队,战术核心和球队的领袖是截然不停的两个概念。李长庚是战术核心是已经是勿庸置疑的,但他还没有资格被称作国青队的领袖。队长李正、副队长司马神机,这对双子星无疑是这支国青队成就最高的两名球员――上海大鲨鱼队二队总冠军、全明星球员。无论是声望还是各自的实力,他们才是球队的老大。
李长庚的抢断反击得手后,双方的比分再一次拉到十分。虽然只多了两分,但确实分差拉到两位数,这在双方队员心中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澳大利亚疯狂反击。
中青队竭力保持自己的优势,甚至要扩大比分的差距。
十分的差距,这在篮球场上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差距。尤其对于两个攻击力强大的球队,尤其在现在这个双方飙进攻的时候。一次失误,两次投篮不中,被对方多抢两个篮板球,十分的差距可能会在一分钟内消失,甚至被反。
似乎要验证这种说法,中青队的一次投篮不中对手抓到篮板迅反击,一次大力扣篮后比分差距已经变成六分。
如此再来一次,六分的差距还能够保持多久?
必须要拉开比分。
球场上不可能每个投篮都能够投中,但澳大利亚下半场的投篮命中率一直就比中青队高;篮板球大体上差不多,都是在后场篮板上占据绝对优势……
战术上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可是怎么样才能够确保球队取胜呢?球场上队员们的表现已经相当好了,这个时候还能够怎么样苛求呢?场边的耿向志一阵阵头大。
倏忽间,球场上一次攻防转换后,双方的分差已经缩近到了五风――澳大利亚命中了一个三分。
三分球吗?耿向志自认为还没有到疯的时候。这个时候中青队要的是“稳”,急功近利的投三分只会葬送这场比赛。毕竟到现在都还是我们领先,对方的压力应该更大才对。
李长庚就不信他们的命中率能够一直那么变态――百分之五十四,耿向志恶狠狠的想着:如果到终场他们还能够保持这么高的命中率,那这场比赛李长庚就认了。已经将对手逼至只能投篮的地步,对方还能够保持这么高的命中率,那只能够解释为老天爷不站在自己这边。
球场上控球李正接到场边耿向志的指示后放慢了比赛的节奏,英李长庚的脸上依旧是不起丝毫波澜的沉稳表情。一直以来耿向志对侄子的性格不像自己都觉得很委屈,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感谢侄子遗传了她母亲的性格。
沉稳的李正极大的稳定了中青队的情绪。李长庚显然是个例外,正是战斗**最强烈的他显然是无法忍受这样慢腾腾的节奏的。
球场上总有一个认时时刻刻的注意着李长庚的,司马神机的手从后面搭在他的肩膀上,道:“别急,先稳下来。”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立刻产生了效果。深吸一口气,努力稳定下情绪,李长庚微微点点头。
“啪!”李正突然加突破后的分球传到了司马神机手中,司马神机沾手即传,人球分走球传到李长庚手中的身后同时给他挡住了前面的对手。
接球、后撤步、扬手、跃起、滞小二、射篮……“唰!”一声轻轻的入网声,三分球。
回防,奔走中两个拳头命中轻轻相碰――司马神机和李长庚。这一幕落到守候在电视机前的梅杰罗眼中他彷佛依稀看到一段时间前那支洛杉矶加州大学两人并肩战斗的情景。
一段时间了,真是恍如隔世。当年我们最杰出的两名球员如今都已经在世界球场上驰骋了!他们可都是自己的弟子哩!
耿向志刚刚否定三分球战术,球场上李长庚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送出一个三分球。看着篮球进入篮筐耿向志兴奋的同时脸上却不仅闪过讪讪的表情:可恶的长庚,总是让李长庚难堪!不过耿向志心中倒是希望这样的难堪多一点。
刚刚那记三分球后,场上中青队员好像一下子记起球场上他们还有一个最稳定的外线得分点。篮球接连的交到了李长庚手中,而李长庚似乎也听到了耿向志的心声,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让他的难堪和惊喜进一步升级,“唰、唰、唰”三分线外连续三个三分球像三记闷棍一样结结实实的敲在澳大利亚的脑门上。澳大利亚队追击的气势在这里嘎然止步。场外澳大利亚教练赶紧叫了暂停。
比分再一次拉开到十六分。
电视转播到这里,兴奋的解说员已经有些语无伦次:“实在是神了,实在是神了……”好在这个时候解说顾问马克脑袋还算清晰,待解说员的语无伦次告一阶段后他开始解说:“刚刚这四个三分球确实非常重要,可以说每一个价值千金。这四个球就好似四记闷棍砸在对方的脑门上,完全打翻了对方的气势。对方到现在的努力因为这短短的一分钟完全付之东流对哪一个球队都是不小的打击。如果对方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士气,很有可能这就是本场比赛的转折点。不管这场比赛最终的结果怎么样,这四个三分球都绝对是本场最精彩的演出。能够在这种关键时刻投中这么重要的四个球,李长庚确实没有辜负耿向志对他的信任。‘国青队的王牌’已经呼之欲出。”
王牌球员吗?对于这个很多球迷还有所保留。不过没有人会否定这四个三分球的重要性,因为后面的比赛果然如马克的预料一样,整个第三节的时间澳大利亚没有能够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反而被中青队乘机扩大了比分的差距。
当比赛进入第四节的时候,中青队领先的优势扩大到了十七分。竭力反击的澳大利亚队在雷蒙的带领下在第四节起了多次猛烈的反击但都被中青队配合耿向志的战术给压下去了。说是猛烈,那只是相对于他们最后丧失斗志而言,整个第四节澳大利亚队都没有能够打出第三节那样对中青队充满威胁的反击。而且果然如耿向志预料的那样,那样变态的命中率果然没有能够保持到最后。
第四节时间过半,几次反击都没有能够拉进比分后,澳大利亚队最终丧失了求胜的斗志。比赛最后的五分钟就在不愠不火中结束。
1o7:99中青队最终以八分的优势取得了胜利。最后的第四节比赛如此轻松,乃至于最终获胜的时候耿向志总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原本还为后面比赛的起伏预备了好多策略,没有想到――“可恶,这些家伙真是太不争气了,枉费李长庚对他们那么期待。害得本教练很多高深的战术都没有展现出来!”
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啊!怎么会有这种人?没有办法,这些都是耿向志在心里的自语,表面上他依旧是那副从容不迫、宠辱不惊一派迷人的绅士风度。
真是表里不一的家伙。
球迷、记者可不会琢磨耿向志是否表里如一。伴随着胜利的结果,疯狂的球迷们不顾夜深人静放开嗓子大声欢呼着。兴奋的记者照相机对准耿向志“咔嚓、咔嚓”,摄像机面前无数话筒举到他面前“请问耿指导……”
耿向志保持着优雅的绅士风度,微笑着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便带着球队闪入大巴车内,迅消失在球馆外的公路上。对记者交代依然是规矩:新闻布会上见。
第二天,当人们从睡梦中醒过来了时候,忙碌了一个晚上的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将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每一份当天的报纸都可以看到热情洋溢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