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第一游击舰队拼命抢人头的时候,桦山资纪差点连小命都丢掉了。原来这时平远、广丙、福龙从北洋舰队的右前方赶来支援,呆在联合舰队左外侧的西京丸号首当其冲,成为了最容易攻击的目标,而且平远号和松岛、严岛号一样,都是一门大型主炮安装在舰艏,直接舰艏迎敌就能发挥最强火力,虽然260毫米主炮远不如松岛、严岛的主炮威力巨大,但是就西京丸这由邮轮改装过来的辅助巡洋舰的小身板还是扛不住一炮。
而且西京丸上只有一门120毫米主炮,而且这门主炮现在还故障了。剩下的小口径速射炮只能给对面的北洋水师军舰挠痒痒。原本桦山资纪都准备撤离了,结果对面平远、广丙、福龙就冲过来了。
面对对面冲的最快的福龙号鱼雷艇,桦山资纪眼瞅着实在没有办法了,咬了咬牙。拼了!下令用临时加装的撞角去撞只有115吨的福龙号,结果福龙号在相距40米的地方向西京丸号发射了鱼雷。
看着鱼雷的航迹直扑西京丸而来,桦山资纪心想,完了,西京丸沉定了。西京丸沉了也就算了。毕竟不算什么战力,但是自己在上面啊。军令部部长要是和西京丸号一起完蛋了,那联合舰队还不得乱套?!
不过由于双方距离过近,鱼雷进入水中后深度过深,还没等浮起来就从西京丸的船底穿了过去,然后再另一侧浮了起来。桦山资纪在庆幸之余后怕不已,在战后对伊东祐亨说:“鱼雷冒着气泡钻到船底下真的比什么都可怕。”
连运气都在日本人这边,北洋败的也无话可说了,此时致远、超勇、扬威、广甲被击沉,来远逃跑。屁股后面还跟着坪井航三,估计也凶多吉少,见势不妙,靖远和经远也开始脱离战场。
此时战场上只剩下定远和镇远了,面对联合舰队本队的围攻,两舰危在旦夕,就在这危急时刻,两舰各打出了一次命中,定远号主炮击中了秋津洲号,这一发炮弹砸在了秋津洲的舰桥前方的甲板上。在舰桥内的伊东祐亨在被震得七荤八素之际也后怕不已,要是这枚炮弹落点再往后来个十来米,估计就直接砸在舰桥上了,到时候秋津洲的装甲司令塔能不能防得住都还是个问题。
而镇远则一炮打穿了松岛的舰体侧面。炮弹在松岛号的120毫米速射炮附近爆炸,爆炸引爆了堆放着的炮弹引发连锁爆炸,松岛舰左舷6门120毫米速射炮全部被毁,如果不算那门到现在为止只打出了3发炮弹的320粗又长,实际上松岛号已经没有能够对定镇二舰造成威胁的能力了。
这两发炮弹让整个本队乱成一团,在这种情况下。定镇二舰开始向西北方向撤离。追着来远号跑的坪井航三最终得偿所愿,在追了近一个小时后最终将来远击沉。
这个时候天色已晚,在赤城、比睿号沉没、桥立号装死、西京丸号失联的情况下,伊东祐亨认为在北洋水师有鱼雷艇支援的情况下打夜战太过危险,最终决定收兵。
就这样,大东沟海战结束了。北洋水师致远、来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沉没,定远受伤颇重,其余各舰各有损伤。
日本联合舰队只有赤城、比睿两艘炮舰沉没,桥立、松岛两舰重伤,丧失战斗能力,其余各舰也有损伤,但是影响不大,经此一役,日本联合舰队彻底打破了北洋水师亚洲第一的虚名。
北洋水师和定远号倒塌的前桅上的残破龙旗一样消失在黄海之上。
几天后,整个欧洲都在谈论这场海战,讨论它的影响,它的意义,它的价值,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
“日本人已经在海陆两处战场都获得了大胜,完全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和朝鲜的控制权,日本人获胜估计只是时间问题。”收到了驻清和驻日德国公使的电报的卡普里维分析到。
“如果日本人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朝鲜呢?”腓特烈三世问到,和自己的儿子交流过的腓特烈三世也认为日本的胃口不可能这么容易的满足。
“陛下,您的意思是日本人有可能继续扩大战争的规模?”卡普里维是认为,日本完全掌握了朝鲜,应该先全力消化才对,就算对清国有什么想法也不应该是现在。
“现在黄海的制海权已经完全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因此日本人可以毫无顾忌的将自己的陆军在黄海海域任意一个地区登陆,将战争扩大,我认为可行性很大。
另外清国陆军在平壤大败,残兵退回国内,日本人在海军的支持下进攻奉天,尤其是清国舰队基地旅顺,我认为应该是日本人下一步的首选。”约亨按照历史上日本人的下一步行动这么推测到。
“清国海军此次虽然损失了5艘军舰,日本方面只沉没了2艘炮舰,不过根据提尔皮茨从香港发回的电报,日本海军至少有2艘战舰重创,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战斗力,虽然清国方面也损伤惨重,但是要是能拼死一战,日本人的制海权并不是万无一失。”卡普里维还是认为日本人继续进攻清国沿海地区实在太过冒险,保住现有的胜利果实才是最重要的。
“这场战争的结果和我们的关系并不大,无论谁输谁赢都对我们影响不大。不过我们也不能什么也不做,接下来如何从中能够争取些什么。”腓特烈三世并不在乎日本和清国会打成什么样子,他只在乎在远东德国能否分一杯羹。
“我认为这场战争并不可能以日本或者清国一方彻底倒下为终结,清国想要彻底击败日本就首先要在海上彻底击败日本人的舰队,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
但是日本想要彻底击败清国,他的国力还做不到,而且无论英国还是俄国也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英国人在清国的利益最大,也许这场战争后他们会认识到清国无法遏制俄国转而对日本另眼相看,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容许日本过多损害他们在远东的利益,所以当战争继续到一个日本人获取的利益过大的时候,英国人就会出手。
而且如果日本人下一步主要目标是奉天,并且最终攻占了这里,那么俄国人是不会坐视不理的,因为这里阻碍了他们南下的道路。一个温暖的不冻港是俄国人梦寐以求的,旅顺我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因此俄国人不会就这么让日本人夺走的。
所以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在外力接入的情况下,日清和谈,然后清国割地赔款。因此我认为向清国提供贷款是可以考虑的。”约亨说到:“这场战争的败者必将付出巨额贷款,我不认为清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么一笔资金。那么我们可以向他们贷款。而贷款给失败者,自然可以向他们提一些要求。“
历史上《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库平银,再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千万两,一共2。3亿两库平银,清国向法俄总计贷款4亿法郎,随后又分两次向英德共借款3200万英镑。
按照当时清国分两次向英德联合借款3200万英镑,年息分别为5厘和4厘5,要求45年还清,按照德国占一半来计算也有接近350万英镑的利息,当然了约亨肯定不会要求45年还清,这是要还到猴年马月啊。
当然利息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可以通过政治贷款继续扩大德国商品在清国境内的贸易活动,德国现在对远东贸易的航程缩短了4000多海里,成本继续降低,如果能扩大对德国的商品输出,必将会增大市场的占有率。(未完待续。)
第147章 大家一起来分蛋糕()
“如果要向清国提条件的话,要看日本人到底能将战争进行到什么地步,清国是否能继续将战争坚持下去的时候再说,现在还为时过早。”卡普里维说到。
“列奥你说的对,现在谈的确为时过早,不过我们要早做准备,我们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介入,应该怎么介入,介入之后能获得哪些利益。”腓特烈三世吩咐到。
“是, 陛下。”
“我认为我们可以去串联一下各国一起去做调停。”约亨建议到:“日本人现在正逢大胜,无论谁去调停终止战争都会被拒绝,而且我们,英国、俄国还有其他有兴趣的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打算。
因此战争不可能因为一个两个国家的调停而结束,既然如此,不如各国达成协议;一起来进行调停,而且在我们谈判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战争形式的变化来商议对策,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获得的,比我们单独能获得的更多。”
历史上英国人第一次调停就无功而返,如果当时,德国、俄国能一起参与,日本估计也不会蛮横拒绝了。
“由我们串联各国一起调停吗,那么各方都能达成一致的条件和要求就很重要了。”卡普里维沉吟到:“恐怕各方之间的利益调和回事相当麻烦的事情。”
“这就需要您的努力了,宰相阁下,我相信您能说服他们,一致比松散能得到更多。能够说服各国达成一致,这又是您伟大的外交成功。”约亨拍马屁到。
“我会竭尽所能的,殿下。”卡普里维对约亨的恭维很是受用,微笑着回答到。
“另外不要忘记联系美国人。”约亨加了一句。
“美国人?为什么要叫上他们?”卡普里维有些疑惑,此时的美国人在太平洋上几乎没有存在感,如果英、德、俄还有可能要加上法国,四国出手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叫上美国人?
“因为美国是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国,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强大的工业产能。因此他们同样对清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感兴趣,那么在如何让清国更大的敞开自己的市场,他们和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而且由于美国人的国内市场比我们更大,因此他们在向外寻求市场的起步比我们还晚。在清国的利益和影响力也是最小的,这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相信美国人自己也在插手这件事上有着小算盘,与其让他们背着我们做小动作,不如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坐上谈判桌。”
“只要我们4国可以达成一致,那么美国就算做一些小动作也没有任何意义。”大多数欧洲人对美国这个暴发户是不屑一顾的。卡普里维也是如此。
“问题我们能否达成一致。另外我们可爱的意大利人现在可没有精力管远东的事情,如果我们拉美国人进来,那么我们和美国人能达成利益一致的话,至少有个能说得上话的帮手,因为我想法国人一定会和我们唱反调。”
约亨也只能这么解释,要想把美国人看成太平洋上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最早也得到到美西战争,现在没有哪个欧洲列强会把美国人当回事。
“约亨说的有些道理,列奥,将联络美国作为一个选择,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那么就联系他们。”腓特烈三世还是决定先看看情况。
“是,陛下。”卡普里维答应了。
约亨这么建议有几个小算盘,首先英国人在历史上干涉未果后就没有继续插手了,而美国人则十分积极,最终因为日本无力将战争继续下去的时候促成了和谈,美国从中必然能得到好处。
但是现在如果欧洲四国决定干涉,那就没美国人什么事了。因此把美国拉过来,美国同样能得到好处,而对于过来拉自己的德国,美国人自然会抱有善意。
另一方面是为了分散目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