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海权-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我们的装甲板也是能够挡住俄国人的8英寸炮弹的,而且动力系统不缩水,还比俄国人的航速快1节。这种介绍自然很对日本人的胃口。

    当然,德国人是绝对不会告诉青木周藏,虽然俄国人的炮弹打不穿这个设计的装甲,但是实际上就算是自家的260毫米舰炮现在使用的炮弹也是同样拿毛子的装甲巡洋舰的200毫米装甲无能为力的,并且6门8英寸舰炮的投射能力也是高于你的4门240毫米舰炮的。

    被德国人的介绍弄得心痒难耐的青木周藏,立刻电告国内,称俄国人的装甲巡洋舰价格昂贵。舰炮口径较小,德国方面可以建造吨位较小,火力更强,航速更快,装甲足以抵挡俄国火炮的巡洋舰。其物美价廉远胜俄国人的军舰。

    得到消息的西乡从道立刻拍板,电告青木周藏向德国先行订购两艘装甲巡洋舰。既然是皇家船舶技术造船厂的设计,理应由皇家船舶技术造船厂来建造,然而现在问题来了。

    虽然造船技术皇家船舶技术造船厂强,但是他们却没有足够的产能!船台数量不够,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原本海军还想将5艘新式装甲巡洋舰的建造分一艘给皇储的造船厂。但是因为阿根廷人和俄国人的订单就已经让船厂无法接受新的大型舰艇订单而作罢。

    虽然俄国人的这艘装甲巡洋舰下水后还是能腾出那个万吨级船坞的,不过面对日本方面两艘的订单就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最后日本人只能向皇家船舶技术造船厂订购一艘,再由皇家船舶技术造船厂提供图纸,在临近的威廉港皇家造船厂订造另一艘。当然,皇家造船厂得交一笔设计费出来。

    不过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约亨大笔一挥,决定再扩建2个5000吨船台,2个1万吨船台,2个3万吨船坞。扩建计划预计需要两年时间。

    这让当初自作主张将船厂规模放大的卡普里维都大感意外。原本认为自己交给皇储殿下的船厂规模已经不算太小了,如果没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期,估计现有的规模完全够用了,没想到现在居然能快速发展到产能不足了。

    而带来这一切的则是因为造船厂有着优秀的舰船设计能力。卡普里维也只能感叹皇储殿下在海军方面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看走眼过,

    而另一边,还有一个客户也在考虑着向德国人购买军舰。

    在日清战争中差点丢掉辽东半岛,整个满清政府都将日本视为心腹大患。虽然是五国干涉调停,但是出动海军进行威慑,陆军集结随时可以出兵干涉,又加上离的最近的沙皇俄国,自然成了满清政府眼中的救市主。

    因此满清政府决定去抱俄国人的大腿,“联俄制日”,就连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也对此极为赞同,浑然没有想过自己这是引狼入室。

    对于俄国人的邀请和劝诱,李鸿章前往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典礼,随后和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进行关于“清俄联合”的一系列谈判。

    由于之前俄国已经获得了将西伯利亚铁路在清国建立的权利,将整个东北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这次俄国人要求清国出动人力物力帮助修建西伯利亚铁路。

    面对俄方的威逼利诱,并且还许以重利,李鸿章签署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中俄密约》。

    之后,不平等条约签字专业户李中堂大人离开俄国,到达了自己的欧洲之旅的第二站,柏林。

    对于这位“东方俾斯麦”的到来,德国商业界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由于德国在清国拥有了租界、还有了山东这款名义上不算势力范围的势力范围,加上关税的降低,从倾国获取更大的利益成为了同一个主题。

    而且即使在日清战争中赔款2亿两库平银,但是在欧洲人眼中,清国还是那个“钱傻人多,速来”的好地方。所以对李鸿章的吹捧从他踏上德国的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没停止过。

    不过对李鸿章的到来最为高兴的,无疑是那些德国军火商们。因为清国市场就算打开了,商品的销售还是要看清国本身的购买力。但是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可是手握着购买军械的大额政府订单。

    对此德国政府这边也非常愿意帮助各个军火巨头们牵线搭桥,于是,一场德国政府为李鸿章举办了一次酒会,而酒会上邀请了德国各个军火制造巨头。

    在酒会上,约亨见到了这位大清帝国的糊裱匠,约亨前世虽然通过网络看到过几张李鸿章的黑白照片,但是印象最为深刻的是6月25日李鸿章前往奥姆勒的福里德里斯鲁庄园拜访俾斯麦时的合影。

    照片中身着军装,身材高大健硕,神采奕奕的俾斯麦将这个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满清重臣衬托的矮小、憔悴和落伍。不过现在见到真人,却发现虽然外貌上依然和照片上别无二致,不过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举手投足间的气度还是能让人明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小老头。

    看着围在李鸿章身边的诸如克虏伯、斯柯达、毛瑟等军火巨头,约亨倒是没有挤过去凑热闹,端着酒杯在远处看着在人群中央的李鸿章应付自如。

    “殿下您不去和那位‘东方俾斯麦’聊聊?”卡普里维来到约亨旁边问到。

    “如果想去和那位‘东方俾斯麦’聊聊的话机会有的是,不用急于一时。首相阁下您不也没有急着和那位聊聊吗?”

    “哈哈,这倒是,就让我们的企业家们先和这位清国重臣好好交流交流。我们里清国太远了,所以也只能从他们身上多掏些马克出来了。”卡普里维有些惋惜地说到。

    “阁下是说清国和俄国签署的那个密约?”

    “是的,虽然具体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但是毫无疑问,俄国人又从清国的身上捞到了大笔的好处,而我们却一无所得。”

    “好了,阁下,我们不是从清国人手中得到了胶州湾的使用权了吗,慢慢来吧,我们需要机会,这种事急不来的。那么对于从慷慨的清国口袋里掏马克出来,我们有什么计划了没有?”(未完待续。)

第164章 虚情假意的友谊() 
“殿下放心,既然机会来了,我们就绝对不会放过。”卡普里维胸有成竹的说到:“据说清国政府正在组建一支新式陆军,人数约有万人。我和施利芬阁下商量过,可以提出让我们德国陆军担任教员,帮助他们训练军队,这支部队的装备自然要全部装备我国的产品。

    而且日清战争后清国陆军装备丢失损坏数量巨大,也需要重新补充,而在日清战争我国大量输出的曼利夏步枪的性能深受赞誉。施利芬阁下的意思是将我们库存的曼利夏步枪继续兜售给清国,减少库存,价格上可以稍微优惠一些。

    不过国内枪械制造商,可是要失去这笔订单了,自然也包含您的HK公司,殿下您可别生气。”卡普里维笑着说到。

    “怎么会,清空库存当然是好事,而且清空了库存,陆军还是要继续向各大制造商订购Gew。86的,我们其实没什么损失。”约亨面对卡普里维的调笑也笑着回应到。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近万人左右的部队,再加上补充日清战争之中的损耗,总的采购量不会太多,不过本来就是压库存的玩意,利润不会太高。主要还是火炮这一块,那位‘东方俾斯麦’可是对克虏伯公司的军械推崇备至,将其他国家的势力从清国陆军的军械采购这块完全挤出去。”卡普里维朝酒会中央示意了一下。

    约亨顺着卡普里维的示意看到李鸿章正和克虏伯公司现在的掌舵人,克虏伯家族的入赘女婿古斯塔夫?克虏伯相谈甚欢。正如卡普里维所说,在陆军火炮这块,德国人完全能将所有对手给挤出清国的市场。

    约亨抿了一口琥珀色的白葡萄酒润了润嗓子然后说到:“其实枪械方面我们也别光盯着仓库里的那些东西。当初奥匈军队遗留下来的枪械并不少,虽然移交给了匈牙利王国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陆军相当大一部分,不过剩下来的数量还是相当庞大,想要靠清国人帮我们清库存是不现实的。

    不如这样,斯泰尔公司那边的曼利夏M1886的生产线可以拿来做文章嘛。这几年我国陆军枪械需求量并不大,斯泰尔那边也没有把所有的曼利夏M1886的生产线转产Gew。86。那生产线放着也是放着,我们可以要求清国采购一定数量的步枪。然后我们送一条步枪生产线,一条子弹生产线给他们。

    这样一来,有了我们的生产线,清国就可以把那些杂牌货全给换掉了。而我们卖给他们的现货正好可以来满足换装和生产之间的空档嘛。

    至于斯泰尔那边,到时候给他们一部分销售利润,他们也不会拒绝的。”

    “我国的教官、我国的装备、我国的生产线,这样一来清国陆军倒是能打上我们的烙印了。”卡普里维很是希望看到这一幕。

    “不,应该是清国的军队在我们的指导下使用着他们自己制造的武器。这样听上去才更新引人嘛。”

    “哈哈,殿下说的是。”两个人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

    “至于海军方面也不用担心,日清战争中两国表现最好的军舰都是我国出品,清国更是我国军舰的传统用户,就算要向其他国家购买军舰来维持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也不过是一些小型舰船,其主力舰只的订单必然落入我们的口袋里。”卡普里维对此有着充足的自信。

    谈话间,被德国人众星拱月的李鸿章一边向围绕在周围的德国企业家们微笑着表示歉意,一边从包围圈中脱身开来,然后带着翻译朝这边走来。其他人一看大金主朝皇储殿下和首相阁下走了过去。也都十分识趣的没有跟上来。

    “见到您是我的荣幸,皇储殿下。”李鸿章微微欠了欠身,然后问候到。

    约亨虽然能够直接和李鸿章交流,不过旁边还有个卡普里维呢,为了照顾他,约亨还是等翻译用德语叙述后才用德语回答到:“见到您很高兴,总督阁下。”

    因为有约亨在,德国的翻译才没有闹出将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官衔翻译成直隶副王的笑话,因此称呼李鸿章为阁下,而非殿下。

    “阁下远道而来。不知道在德国是否还习惯?阁下下榻在凯撒酒店,居住是否舒适?”约亨问到。

    “多谢殿下关心,贵国的招待十分周到,我十分满意。在这里向殿下和阁下表示谢意。”李鸿章说着再次微微欠了欠身。

    “哪里,清国是我国的友邦,一直以来关系密切,有着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总督阁下您的到来,我们十分的欢迎,自然要给您最好的招待。希望您可以宾至如归。”约亨一边回礼,一边说着客套话。

    “多谢殿下盛情,我深刻感受到了贵国的热情和友好,愿两国友谊长存。”说着李鸿章举起酒杯示意。

    “愿友谊长存。”约亨和卡普里维同样举起酒杯。

    这一幕看上去好像真的是德清之间关系密切,毫无芥蒂,既没有德国扣押清国军舰,也没有要求降低关税,更没有强夺租界等等矛盾一样。约亨感叹,自己也越来越不要脸了。嘛,不要脸也是一个政治家的必备技能,总比什么事都挂在脸上得罪人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