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法。”
对于陆军的这些尝试约亨都知道,除了弹幕徐进、步兵突击队战术,陆军也在寻求别的进攻方式,但是大多数都是些不靠谱的方案。
比如为士兵准备防弹胸甲,然而这种东西又笨又重。穿上后行动不便不说还根本弯不下腰,而且这种钢板制成的胸甲面对步枪弹和炮弹基本等于没有,所以被约亨骂了一顿后全部取消。
一招不行再来一招,既然士兵穿在身上基本上没啥大用,那我们用推的如何?陆军部又做出了一批更厚更重但是可以让士兵推着前进的防弹掩体,这倒是解决抵挡步枪弹的效果了,但是在坑坑洼洼的战场上推着这种笨重的东西根本移动不快,看到这种掩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招呼两发迫击炮弹过去就啥都解决了。结果自然不用多说,再次被约亨骂了一顿。
最终,陆军部认识到。想要快速进攻,还是不能给步兵增加过重的负担,因此步兵突击战术成了德国陆军的标准进攻战术,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而约亨也对此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而陆军的装备为了适应步兵突击战术开始进行了一些改变,首先就是为了弥补步兵支援火力不足而准备的直射火炮,曲射火力现在德国陆军60毫米迫击炮已经部署到排。
但是直射火力却成了大问题,原本德国陆军为突击队们准备的是37毫米野战炮,之后又因为37毫米野战炮的威力不足,不能为步兵提供足够的直射火力支援。又开始为步兵准备75毫米野战炮。
使用75毫米野战炮威力足够,而且射程更远,士兵也不用冒着风险将37毫米野战炮推到容易被敌方攻击的位置,让炮兵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提供支援。提高了炮兵的生存力。
然而这种重量的玩意对行军来说就是噩梦了,就算是做了各种轻量化设计,这种玩意依然要5名步兵才能拖着走,极不方便,快速推进深入敌方阵地时想要将火炮阵地前移就成了大困难,而且步兵和炮兵隔得太远。需要支援火力时也不及时。因此德国陆军又开始寻找更轻便的可以打击近距离目标的替代品。
这样的替代品倒是有,不过对于这种全新的武器陆军对其可靠性存疑,因此现在并没有普遍装备。
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演习中吃够了苦头的陆军开始寻求一种既不影响步兵进攻速度,又能为步兵提供掩护,还能够提供火力支援的装备。
在德国陆军内部卡车装备数量开始逐渐增加的时候,陆军想到了装甲汽车。虽然装甲汽车这种玩意早在布尔战争中英国就已经使用了,但是此时的各国陆军并没有想过将装甲汽车在进攻作战中大规模使用。
然而经过试验证明,装甲汽车在道路情况良好的地方应用效果明显,然而在地面状况糟糕的情况下装甲汽车就成了没用的破烂了,尤其是被炮弹犁了一遍又一遍变成月球表面的交战战场,装甲汽车简直寸步难行,更别说跨越战壕了。
穷则思变,装甲汽车坑掉的原因并不是防护和火力不行,而是行驶能力不行,因此陆军认为只要有一种能够在恶劣路况下行驶的装甲汽车,那么这种装备就能产生大用处,因此开始把目光瞄上了另一种载具。
“你说陆军准备用拖拉机为平台,改装一种可以在战场上行驶的装甲拖拉机?!”这就是约亨惊讶的原因,眼前站着的这个人真的是施利芬,不是古德里安?
现在才1906年!德国陆军想要坦克?!你特么逗我?!我这个穿越者现在都还在考虑要不要再等等,等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出来以后再说,你们陆军现在就准备研究这玩意了?你们当中是不是混进了别的穿越者?是叫凯蒂?西莱姆吗?是的话我马上重用!
“是的,陛下,使用轮子的车辆无法适应战场环境,我们的装甲汽车开上被炮弹炸过的地面后根本开不快,剧烈的颠簸让车内的人员根本无法作战,而且一旦下雨,地面泥泞,车辆很容易被陷住。
因此装甲汽车是一种不适合在战场上使用的装备,也就是在公路上推进还能有点用处。但是装甲汽车的装甲能够为步兵提供良好的掩护,而上面安装的火炮或者机枪可以为步兵提供支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和步兵一起推进,因此只要能解决行驶能力,这种装备就将能解决我们的步兵进攻中的很多问题。
而使用履带的拖拉机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们在不平坦、泥泞的地面上行驶的非常平稳,因此我认为用拖拉机作为这种装备的平台有非常好的效果。”施利芬认真的解释到,深怕皇帝陛下不能理解这种农业用具作为武器的做法而反对。
问题是约亨根本不是反对什么农用机械,而是这个想法是从你施利芬的嘴巴里说出来的!吓死人了有木有!
又是快速进攻又是侧翼包抄,而且还要用坦克,你以为你提出的是闪电战啊!你以为你是古不守啊!
不过会出现这种情况倒也能理解,战争是装备的促进剂,坦克正是一战的堑壕战僵局无法打破而催生出来的。现在德国陆军虽然并没有真正的打一场世界大战,但是现在德国陆军却是对堑壕战的威力认识最深刻的军队。
施利芬的作战计划又是速攻,那么就不能让敌人的防线阻挡部队进攻的脚步,浪费太多的时间,损失太多的兵力,因此需要一种可以突破堑壕的装备自然而然就成了必要的需求。当然这也得感谢德国陆军现在的火力和防御体系的日趋完善,导致演习中进攻方的难度越来越大,损失越来越高。
“也就是说,你们准备为陆军装备一种,使用履带行走机构,拥有可以抵挡一定的火力攻击,拥有一定的火力,可以支援步兵进攻的载具,我这么理解正确吗?”约亨对坦克的认识当然清晰,因此总结也十分到位。
“陛下睿智,您的定位非常准确,我们认为这将是支援步兵进攻的绝佳武器。”施利芬肯定到。
嗯,认为坦克是步兵支援武器,看来眼前的人的确不是古不守附身,要是施利芬说出要把坦克集中起来,让步兵支援坦克作为突击的核心力量,那约亨真的要下令把自己的陆军总参谋长抓起来然后好好研究了。
“既然你们认为这种装备有用,那么就先造几辆出来试试看好了,这种事情用不着请示我吧?”约亨疑惑的问到。
“是这样的,陛下,其实,其实我们已经做出了样车,希望请您去看看。”施利芬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到。(未完待续。)
PS: 虽说是上,但是下,其实我也不知道会在哪章。
第319章 武器试验场()
PS:看《帝国海权》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梅彭,汉诺威州哈泽河注入埃姆斯河处的一座小城,人口并不多,是一座在德国境内很常见的一座普通小城,然而这里与众不同的是这座小城的郊外50千米处有一处禁区。
占地100平方公里的区域被铁丝网团团围住,纵深为3KM的封锁带内有三道封锁线,而这些封锁线中间是密密麻麻布满了地雷的雷区。铁丝网上挂着写有“军事重地、禁止进入”的标牌以及在封锁线上时不时经过的全副武装的士兵让这里显得格外神秘。
汽车行驶在进入这片区域的道路上,每经过一道封锁线都需要停车接受检查,每一处检查站在道路两边都有用快速围墙系统所搭建起来的瞭望哨,这种约亨山寨了未来美国的HESCO堡垒防御系统的可折叠的框架在支撑开来后向内填入沙土可快速制作出长宽为1米高1。5米的沙土柱,这样的沙土柱拼接起来就能快速形成围墙,好用又方便。
哨位的旁边则是同样的设备搭建起来的火力点,两个火力点内的马克沁机枪可以封锁整条道路,而道路的中间是用电机驱动可以升降的金属桩,以阻止车辆冲关。
在三道封锁线之后是这片区域的核心区,核心区同样用快速围墙系统搭建起了一个完全环绕的核心区的围墙来阻挡视线,每个哨位之间,以及哨位和这里核心区内都用电话连接,核心区内驻守着一个营的陆军负责着这里的警戒。
一切的一切都让这里看上去是一个秘密的军事基地,然而其实这里不过是德国国家武器试验场,其本身的保密级别并不算特别高,远算不上机密,之所以弄成这副德性的原因是可能有些特殊的玩意要在这里试验,而又不太方便别人看。那么到时候再提升警戒水平也太麻烦了,所以干脆建设的时候就按高标准来,但是实际上这里的守卫倒不用把神经绷得紧紧的。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设武器试验场,是因为克虏伯公司的火炮试验场就在这里。就干脆征用了,在原地址上进行扩建。未来德国的梅彭武器试验场也就在这,约亨估计也就是因为在这建设省事。
在车队驶入围墙之后,里面是一座设施齐全、占地庞大的场地,一排排的建筑井然有序。身穿军装的人在这里来去匆匆,看上去和普通的军营没什么区别,不过从不远处传来的枪声、更远处传来的爆炸声都让这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约亨的到来事先并没有通知试验场,因此对于皇帝的突然到访,整座试验场里的人员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所有人都被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驶入试验场,然后从车队后面的卡车上跳下了整整一个排的武装到牙齿的士兵的场面给吓了一大跳。
因为是突然袭击,所有试验场内的人员都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手头工作,约亨也不打算把人都召集起来发表什么演讲,因此简单询问了一下急匆匆赶来的试验场的负责主官的日常工作。并勉励了几句后就让他陪同自己在试验场内参观了起来。
既然来了约亨当然不会只是看看坦克样车就走人,今天的行程就是要在这个场地里面转上一圈。
“陛下,这是我们正在进行测试的两款新式机枪。”一名负责轻武器测试的少校向一行人做装备解说,靶场上2挺机枪正在做持续性射击测试,机枪的旁边都已经堆满了像小山一样的弹壳。
两挺机枪约亨都认识,都是HK公司的产品,性能指标什么根本不用别人介绍,因此开口询问到:“性能什么的就不要说了,这两种枪在这里测试使用效果如何,对它们的感觉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
“陛下,这两种机枪都是使用气冷设计,连续射击时枪管容易过热,不过后来HK公司改用了枪管壁更厚的重型枪管。并且降低了射速后这个问题就好多了。虽然射速降低了,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射手来说更好控制。
首先是那边HK1904,这挺机枪我们评估后认为非常出色,不使用三脚架,在枪管上的散热套上安装的两脚架在降低重量的同时还减少了副射手需要背负的物品,从而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
更重要的是。该机枪的大部分部件都可以和我们现在正在换装的MG3机枪通用。我们认为通过验收后可以立即作为一线步兵装备。”
MG3,是勃朗宁制作的导气式长活塞行程气冷机枪,外观类似历史上同样出自他手的M1916A4重机枪,在勃朗宁开始研制导气式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