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移动,而降低他的负重,提高他的移动速度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持续火力的要求就是可以降低的。”约亨说到。
约亨这种想法也是有根据的,机枪手和迫击炮手是战场上最被重点“照顾”的目标,因此机枪手在行进、换掩体过程中很容易被干掉。这个时候携带的重量越重,移动速度也就越慢,被干掉的几率也就越高。
而在交替掩护的跃进战术中,本来对火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就不高,因此使用弹匣供弹的缺点也就不明显了。而当需要长时间火力压制的时候,属于连排级火力的重机枪的持续射击能力才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
而且,和步兵班内的其他枪支零件大部分通用,使用方式也大致相同,十分便于维修和在机枪手受伤或阵亡的时候找到替代射手,这种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虽然BAR作为轻机枪有诸如重量太轻,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控制,难以和布伦、DP这些真正的轻机枪相比,但是BAR在一战、二战时的表现以及美军对它的重视却是让约亨十分放心,毕竟一款到20世纪70年代才从美国彻底撤装的武器怎么样也不能说它的设计思路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BAR这样的轻机枪是可以行进间射击的,而别说勃朗宁、马克沁这类重机枪,就是ZB…26、布伦这类轻机枪也只能单人操作行进间腰射或者端在胸前射击,而行进间射击的BAR在二战中效果极为出色。
1944年8月3日,在关岛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3师9团1营的一名BAR射手二等兵保罗?威特克所在的排遭到火力压制,威特克站起来用BAR压制日军的机枪火力,让他的战友得以救护伤员和撤出危险区,然后他一边推进一边射击,一直推进到离敌人阵地5至10码距离后再投掷手榴弹,当场干掉8名日本兵,随后他也被日军射杀,但由于他的英勇行动让他的排脱离危险而被追授荣誉勋章。
“陛下说的有道理,如果让一个步兵班内装备2…3支这种机枪,相互交替射击掩护,就会有足够的更换弹匣的时间。”一旁的乌杰兹德补充到。
“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约亨表示赞同。
“这么一来我的工作成了最简单的了。”马克沁笑了起来:“除了更改一下枪管,增加一下脚架外倒是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了。”
“倒也不能这么说,海勒姆。全自动的Gew。98的射速太快,你要想办法降低射速,一来提高全自动射击时的可控性,二来也不至于射手一扣扳机弹匣里面就空了。”约亨笑着提点到:“还有使用的30发弹匣尽可能使用较大的弧度的弯弹匣,现在Gew。98的20发的直弹匣高度已经不低了,再增加三分之一的高度,到时候射手卧姿设计时是真的要整个上半身抬起来了。”
“是,陛下。”马克沁同样自信满满:“这也不难。”
“陛下,我的研究倒是和海勒姆差不多,同样是以全自动的Gew。98为基础,不过我和海勒姆以及约翰的思路又不一样,海勒姆是准备使用步枪弹研发进行火力压制的机枪,约翰是准备使用减装弹研发中距离的自动步枪,而我的想法则是使用手枪弹的近战武器,作为******的补充火力。”乌杰兹德开口到。
使用手枪弹的全自动武器?那不就是冲锋枪了?至于使用导气式的自动原理这倒没什么可奇怪的,虽然自由枪机式的自动原理在冲锋枪上比较常见,但是导气式的冲锋枪却也不少见,79式微冲、MP7、SR…2之类的冲锋枪也是使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的。
在已经现有的导气式自动武器上改冲锋枪的确是个稳妥的想法,不过如果冲锋枪的重量也和半自动步枪一样那就……
约亨立刻问到:“这样的武器长度、重量、弹容量如何?”
“陛下请放心,因为考虑到是近战武器,因此长度和重量自然不能像步枪那样,而且也没必要像步枪那样。”乌杰兹德笑着说到:“因此我大幅缩短了枪管,而且因为使用手枪弹,后坐力也很低,所以我同时缩短了原本的枪托,这样一来节约了不少重量,30发弹匣的弹容在近距离内可以对任何目标进行扫射,迅速形成压制火力,可以成为******的有效补充,发射9毫米和10毫米手枪弹的两种型号的研发是同时进行的。”
对于枪本身,约亨没有太多的要求,不过对于配件约亨还是有着别的要求:“枪的研究思路我很满意,你继续下去就可以,不过既然是使用手枪弹,那么现在的亚音速重弹也应该可以同样发射吧?这种枪械必须要可以使用消音器,这样它的价值才更大。”
由于有着KSK和GSG这样的特殊需求单位,马克沁本人倒是更早的研究出了消音器,而且本着有需求就有研究,马克沁也更快的实现了消音器的实用化,而且亚音速重弹这种降低噪声的特种弹也更早的在手枪弹上得到实现。现在将它们运用到冲锋枪上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我明白了,陛下。” 乌杰兹德点了点头,这样的特殊要求,会让自己的武器更快的被那些有着特别需求的单位所青睐,自己自然要全力去实现。
第365章 奥斯曼土耳其革命()
“约翰你准备继续完善你的全自动步枪是吗?”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问,以勃朗宁的性子自然是不能接受一个失败的结果的。
“是的,陛下,我希望可以继续完善我的设计。”勃朗宁的回答一点也没有出乎约亨的预料。
其实勃朗宁的减装弹已经能算的上是中间威力弹了,如果担心和全威力弹混淆,那么缩短弹壳变成7。62短弹技术上一点难度都没有。
当然这种简单粗暴的缩短对弹药的精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勃朗宁有时间去修改弹形优化弹道,相信用上几年时间,搞出M43弹应该没什么问题。
甚至约亨也可以提醒勃朗宁以更小口径的6。5毫米弹药为基础进行研究,毕竟现在的德国也不是完全没有6。5毫米弹药的制造经验。
斯泰尔公司研制的M1892型6。5x54R步枪弹还是在荷兰和罗马尼亚得到了采用的,要求斯泰尔公司协助研究新的6。5毫米口径中间威力弹也肯定会得到对方的支持。而且这样还能一步到位,7。62毫米的M43弹弹形并不算出色,AK精度不佳也不全是枪本身的问题。而之后美国人引领的小口径高速弹风潮下出现的6毫米以下弹药,虽然重量降低,士兵携带量增加,但是在中远距离上的表现却十分尴尬,美国人在阿富汗的特殊地形下就吃够了5。56毫米弹药的苦头。
如果不是因为现有的各国弹药体系已经基本定型,全面换装新弹药乃至新枪根本是傻缺行为,那么6毫米以上,7毫米以下的通用弹药是有可能散发出自己的光彩的,如美国的6。8x43SPC弹、6。5x39格伦德尔弹、瑞士的6。45x48XPL弹等等都曾经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埋葬小口径的理想弹药”的候选。
所以如果让约亨选择,那么一开始就选择6毫米以上,7毫米以下的通用弹作为突击步枪的弹药可以算得上是一步到位。但是可惜的是现在的德国同样面临着21世纪的美俄等国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使用一种全新的弹药对整个后勤乃至装备体系都造成巨大的影响。
倒不是德国的弹药产能供应不了全自动武器的需求,约亨穿越前就曾经看到过一战各国无法支撑全面自动武器化的论调。原因是全部使用自动武器的弹药消耗太大,各国的弹药产能不足。
然而现在当约亨真正自己了解过德国的军工产能后发现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德国军队现在一共使用2种手枪弹和2种步枪弹,由于手枪只有军官和少量精锐部队配备。消耗量极低,因此导致手枪弹的储存和生产量是个天文数字,如果只是让手枪使用的话,那根本是用上几十年都用不完,所以使用冲锋枪那是毫无压力。
而两种步枪弹一种就是7。62步枪弹。作为德国军队目前所有步枪,大部分机枪的弹药,产量同样是惊人的,而且长期生产这种弹药使工艺、工序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精简,工人的熟练度也几乎达到最高点,因此根本不用担心产量。
倒是少量装备重机枪使用的12。7x99勃朗宁弹药倒是真的产量和储量都不多,不过随着12。7毫米重机枪的用途和需求量越来越多,增加产量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也不用担心。
真正部队全面自动武器化要面对的问题是后勤运输压力,再增加一种6。5毫米弹药倒不是担心产量不足。而是担心前线弹药需求量成几十倍的增加,运输能力更不上导致的士兵手中的武器全面断炊。
另一个问题则是班组内弹药不通用,战友之间的主武器弹药不同,这又会在战斗中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7。62毫米弹药在德国军队内使用时间已经几十年了,如果再给约亨几十年时间,用新的6。5毫米通用弹药全面换装倒也不是不可以,像SKS这样的半自动步枪不也同样是使用M43弹这种中间威力弹的吗。
但是约亨现在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勃朗宁现在的研究注定没有在一战中散发光彩的机会。
“好,未来士兵手中的武器的自动化程度必然越来越高。你的研究方向没有错,我支持。”虽然约亨对于一战中使用突击步枪并不抱希望,但是他也不准备泼勃朗宁冷水,勃朗宁肯研究自己就支持。反正这也花不了几个马克。
“基于一种基本枪型,在其基础上研究不同的变形,尽可能的做到结构相同,零件通用,并且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这种思路很好。这就像一个家族一样,你们开创了一个武器设计的新概念,枪族的概念。请各位继续你们的研究,让这种概念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来。”约亨一遍鼓着掌一边称赞到。
约亨的话让4为枪械设计大师眼前一亮,枪族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也是全新的,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足以让自己在武器设计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皇帝陛下的肯定,4人自然感激万分,纷纷表示愿意全力将枪族这个概念完善起来。
随着长达2周的贵族聚会的结束,帝国的王公贵族们纷纷离开柏林,约亨终于可以摆脱了持续不断的应酬可以清闲一下,然而这样的好心情却没能持续多久。
“奥斯曼发生了革命?”仅仅2周后从伊斯坦布尔传回来的消息就让约亨的心情变得一塌糊涂。
“是的,陛下,奥斯曼的一名军官宣布反对苏丹政府,引起了马其顿地区的起义。”比洛将报告恭敬的递到约亨的手上,然后回答到。
“奥斯曼现在的情况如何?哈米德二世没有控制住局面?”约亨并仔细没有翻开比洛递上来的报告,而是直接问到。
“陛下,此次奥斯曼爆发革命是从军队中开始的,奥斯曼国内的统一进步党在马其顿地区进行起义,得到了驻扎在马其顿地区的奥斯曼陆军第2、第3军团的大部分士兵的支持,统一进步党已经基本控制了马其顿地区,哈米德二世想要控制局面恐怕是不可能了。”比洛汇报到。
“也就是说,奥斯曼土耳其可能会爆发内战?”约亨记不太清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革命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了,但是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再怎么闹对德国影响都不大,但是现在不同,3B铁路正在建设当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