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原人脑袋都不是很灵光。憨厚的狠,不抗忽悠,听到林森说有三十万白马义从赶来,心神立刻就慌了,连忙说:“将军仁义之名传遍天下,尽人皆知,岂能枉杀无辜百姓,我鲜卑轲比能大人真的非常有诚意,并且答应日后每年敬献给将军五千匹良马。一万头牛羊,还请将军平息干戈吧。”
“哼!”林森冷哼一声:“五千匹战马也叫诚意?你是在跟我开玩笑么?你回去吧,通知轲比能准备迎战吧!”
“将军息怒,将军息怒!战马是我们草原人最重要的东西,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请将军明鉴!”别利察似乎做着某种决心,继续说:“好吧,我就冒着杀头的罪名,我代替轲比能大人答应每年敬献给将军一万匹良马。两万头牛羊,这已经是我们部落极限了。”
林森故作沉吟,低头思考,半响。抬头看着别利察充满希翼的眼神,说:“好吧,念在你部受到奸人的蛊惑。避免我们两族百姓受到战火涂炭,这次就这么算了。希望轲比能能遵守盟约,这样对鲜卑民族也是一大幸事。”
别利察心中欢喜。说道:“感谢将军为我们两族做出的卓越贡献,相信我们两族百姓会永远记住将军您的。那么请问将军可以重开边境榷场,恢复两族的贸易么?”
林森面色突然冷峻,说:“这一点不容易,毕竟边境榷场是被你们鲜卑人给抢掠破坏的,使我们损失惨重,我们大汉有一个经商用词就是要讲诚信,你们先已失信,想要赢得那些商人的心是需要时间和态度的。”
“还请将军一定要相信我们的诚意和真挚的态度,恢复边境榷场昔日的繁荣对我们两族都有好处,希望将军多多相劝那些商人,早日恢复榷场贸易。”
林森点点头,说:“我相信轲比能的诚意,也请你带话回去,诚意不能只靠说,是需要做出来的,至于榷场贸易问题,还需要看看日后发展吧。”
按照礼节,人家派了使者自己就不能显得小气,事情谈罢,自己也赢得了一定的利益,自然要按照正常礼节宴请使者,不过他本人是不会参加的,地位不相等,田豫也不会出席,只找了一个幽州刺史府的从事去出席就好了。
林森则去看看那五万匹战马的质量,看罢后,发现质量还凑合,四分之一的精良战马,其他皆是普通的,算上之前战争所得战马的消耗补充回来了百分之八十,加上之前贾诩他们报上来的缴获和损失数字,装备方面林森并不需要搭上多少,只是钱肯定是花定了。
幽州事毕,林森也待了这么长时间,没有必要继续停留在此,除了白马义从和幽州驻军,其他兵马全都撤回冀州,并且传讯青州的孙策返回清泉城。
此前孙策向他禀报,想要发兵攻打王强,并且趁势迎战袁绍,占据整个青州,不过目前钱花的太多了,即便他没有个准确数字,估计清泉城囤积的金钱不会剩下多少,等回冀州后再商议考虑是否要继续出兵青州。
半月后,林森回到清泉城,审配、田丰、沮授还有郭嘉、张昭纷纷来到清泉城,除了驻外的军中统帅也一起前来,孙策也一样赶到。
又是一场酒宴,这次规模非常大,其中还有很多的玩家。第二天,林森听取审配、张昭和卢文的汇报,果然如他所料,粮草储备非常充足,因为此次战斗的时间较短,前后两三个月而已,只是钱花的较多,确实是林森赏赐的多,还有补偿奖励那些玩家,足足用去了储备的七成,这还不算林森充值的一亿RMB,重建代郡、上谷需要的那部分。
林森把谋士全部召集来,还有孙策,林森首先询问:“伯符贤侄欲要攻伐青州,诸公以为现在是个好时机么?不要考虑粮饷问题。”
田丰说:“此役我们兵马损失惨重,尤其是骑兵只有十万人,加上新晋组建的也只有二十几万,将士们征战几月多有疲累,恐难以继续作战,而且我们如今缺少出兵的理由啊。”
沮授接过话来,说:“理由很容易找,王强当初不是加入吕布阵营么,我们尽可以以此理由表奏朝廷,出兵青州,不过如元皓所言,确实应该休息旬月,然后再战。”
孙策听完田丰和沮授之言,说:“两位先生言之有理,在下佩服!叔父,我们先可以攻下济南国,济南国是青州进出要道,小侄以为应该以雷霆之势夺取济南国,平原郡诸军少有战事,体力充足,完全可以胜任此事,这样成功后我们以后要进兵青州可以以济南国为根基,又可以避免敌人延黄河设下防线。”
“伯符言之有理,的确应该攻取济南国。”
“主公,为何我们不去联合袁本初呢,有他相助,我们可以短时间内击败王强,而且减少兵马的消耗。”田丰道。
“不,讨伐王强之事说什么也不能与袁本初联合!”……
如果各位读者对本书有什么意见,或是对某些章节剧情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是对未来剧情发展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书评区提出来,谢谢……
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 刘备收徐州()
众人不解,联合袁绍一起发兵可以不用等待几个月,只以平原郡的几十万兵马就可以灭掉王强,林森为何就不用呢。
唯独最为了解林森的郭嘉知晓他为什么不同意联合袁绍,可是不能由他去说破。
林森看着众人,解释说:“宁可短时间内无法击败王强也不能联合袁本初。此次与吕奉先交恶,王强为响应吕奉先而提兵北进,多好的时机,袁本初却不知把握,一味的坐山观虎斗,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心并不是忠于汉室的,一旦与他联合,过后肯定要平分王强的领地,这样不仅会壮大他的势力,而且如果让他先一步占据临淄,那我们在以后的青州战略上就被动了。”
“主公思虑长远,属下钦佩之至!”
“袁本初四世三公,袁氏一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本初也是当世大才,在士人阶层颇具影响,声望极高,其帐下人才辈出,不可小视,最好是能把其压制在北海、东莱。”
林森笑着说:“奉孝所言实乃说出了我心中所想!不过袁本初所依仗的不过是袁氏声望,其帐下谋士多为己利,战将也只剩下了太史子义和郭援两人,我们早晚与他会有一战,不过目下还不是时机,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理由。”
林森继续说:“伯符啊,你回来一次不易,就在清泉城多住些时日,陪伴家中母亲吧。”
“多谢叔父关爱,母亲有仲谋弟弟,还有妹妹侍奉,又得叔父的特别照顾,一切安好。前线军情紧急,兖州大将曹子孝已从泰山、济北撤军。此时应该是王强必然会放松警惕,是奇袭济南国最好时机,如果晚了,恐怕王强会有所警觉,小侄明日便启程回返平原。”
“嗯,如此也好。家里的事情你就放心吧!”
贾诩思虑半响,说道:“主公,属下以为应该先讨伐辽东公孙度,还有那个叫战魂的势力,此次若不是他们从中间搅合,田刺史就不会抽调幽州驻军提兵迎战,使得幽州兵力短时间出现空虚,若是以后我们再与其他人交战,恐怕他们还会再出来袭击我们的后方。应早除之。”
徐庶深有同感,附和道:“文和所言甚是,不收辽东,我们的后方就不会安稳,不论是即将战场争夺的袁本初,还是未来有可能成为敌人的曹孟德都是当世英才,与他们的战争将会极其难打,不能允许其中出现任何差错。”
从幽州回来前。田豫也与他建议出兵讨伐公孙度,此刻在听贾诩和叙述之言。深感应该灭了辽东,把幽州全境收回来,说:“此孤本志也,待修养旬月便相继出兵,讨伐辽东。”
商议完事情,林森又连续充值进游戏两亿rmb。以备不时之需,以后要做的就是继续扩军,骑兵损失严重,需要补充,特别是白马义从。不过白色战马是一个问题,产量低,短时间内想要组建到原来那种规模是不可能了。
陷阵营和先登死士都要继续扩军,尤其是先登死士,幽州一战只剩下了两三万人,几乎被打残了,林森决定现在也不限制数量,能扩充到多少就扩充多少。
林森还关注了一件事,那就是域外的势力,既然战狼皇朝可以在草原上建立势力,那其他人也可以在域外建立势力,这一点需要好好调查调查,得弄清楚还有那些势力会对自己有威胁。
这件事其他人做也不太适合,李伟这个擅长后勤的人去做最好,由他利用关系网调查调查,即使不清楚对方的具体实力是什么样的,起码知道有哪些也行。
再说徐州方面,典农校尉陈登原本是不太喜欢刘备的,认为他没有雄才大略,身处乱世空有仁义的名声又有何用,还有一点就是刘备与陶谦旧部丹阳兵的关系。
刘备一直与徐州本地名士交好,比如糜氏,对丹阳兵却很冷淡,在刘备提领徐州后,丹阳兵在待遇上丝毫未有提升,反而遭受排斥,糜氏一族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这在陈登看来此非雄主应该做的事情,毕竟丹阳兵的战斗力非常强,空有这么一支兵马却不去信任使用,谈何中兴汉室。
但是刘备却一直青睐于陈登,虽然官职未有改变,待遇却提高了很多,对陈登礼遇有加,陈登的身体一直有旧疾,虽然早年经过华佗诊治,却未能根治,经常会有一些小病复发,每次刘备都会亲自到府询问病情。
久而久之,陈登有感于刘备的恩情,才变得倾心拥戴,此时刘备便把他请来商议如何平定州郡的事宜。
这对于陈登这种与沮授相提并论的智谋之士实在是小事一桩,信手拈来,言:“以往刘将军平定各郡皆因兵马不足,将只有关张二人,才会导致功亏一篑,此次有了吕奉先这是一当世名将,应趁各郡势力未做好准备时,突然出兵,袭击各郡,一旦时间长了,各郡有所准备,那对于我们将会大大不利。”
刘备有一点好,他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懂什么兵马,至于用兵之道就是一塌糊涂,可是他极其善于接纳谏言,而且看人极准,既然陈登说的如此轻描淡写,一定胸有成竹,便问:“元龙可有出兵韬略?”
陈登说:“张翼德将军攻广陵,关云长张江攻彭城,刘将军予吕奉先一支兵马令其就近攻东海,待关将军功成后,北上与吕奉先讨伐琅邪国。”
刘备稍微想了一下,便同意了,这是很正常的策略,三将攻三方,这样敌人就不会互相支援,以关张吕三将的实力,应该好无问题。
陈登着重强调了一遍,说:“刘将军,此战最重要的不是后勤,不是计策,而是一定要快,要猛,出其不意,以最短的时间击败敌人,否则对方的援兵就会到,而且兖州的曹孟德便有机会向徐州用兵,那就乱了,对刘将军尤其不利。”
“嗯,我明白了。”
陈登的出兵方略也是因人而异,张飞其人性情暴怒,善待文人名士,对待部将却很残暴,非打即骂,让他与吕布一同作战,恐怕还未迎敌,自己就会打起来。
关羽则不同,他与张飞正好想法,看不起文人名士,对待部将却是很好,大局观也会比张飞要强,可能会狂傲了一些,不过他是能与吕布暂时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