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面描写了一个问题少年的杀父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从初中逃学,而沉迷于磕药的14岁少年。父亲是在自家地下金库藏匿了大量黄金的弹子机店经营者。
离家出走的母亲、智力障碍的哥哥、热衷于援助交际的姐姐等等,面对正在崩溃中的家庭,父亲只是简单地用钱去摆平一切。而这时,少年采取的行动是杀死父亲以保护这个家庭和家人。
可是这一切会如愿吗?这是日本作家柳美里写的一部破除黑暗、描写血与魂、罪与罚的长篇杰作。读完之后,至今我还记忆尤新。(。。)
第四十一章 加州往事(一)()
这些都是我个人对美国“淘金热”的了解,但是和真的美国历史相比,那还是相差甚远的。毕竟,当时的历史生活,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概括的。
这段历史时期内,发生过多少惨烈的事情?经历过多少的喜怒哀乐?相信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
在我刚开始的时候,又看到了笔记上写了另外几个字:加州往事。
我估计,写这笔记的人起初肯定是想要记录那淘金的整个过程和收获黄金时的兴奋、喜悦结果的。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却变成了回忆录了。
笔记上真正关于“淘金热”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从这个本子的主人记录来看,“淘金热”并没有给他(或她)带来多少美好的经历。
笔记中记载道:
“说到淘金,好多人肯定会想到那种淘金者们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在淘盘将淤泥洗涤,以便找出淤泥里的天然金沙的景象。可是,只有我们这些少数人才知道,在淘金浪潮中真正获利的,是那些活该下地狱的资本家!
这寥寥几行字,让我想起了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掀起过几度的淘金浪潮。那时候,淘金曾是众多冒险家眼中的致富手段,也出现了许多投机商人。
十九世纪初,美国展开一场向西部扩张的西进运动。因此,也滋生了一批批冒险家纷纷向太平洋西岸推进。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的消息被证实后,引发另一波大规模的移民潮。人们放下手边的工作,涌向圣弗朗西斯科,试图一圆淘金的梦想。
从那时候起,美国开始了势不可当的西进运动。使美国的边疆,从密西西比河不断向太平洋西岸推进。
1848年。前进到加州的人们在这里发现了金矿,立刻引起世界的轰动。随即,迅速形成规模空前的淘金热,并对西进运动和美国西部的开发产生了极大的刺激。
可以说,淘金热是西进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犹如是一幅壮丽画卷上一个亮丽的片段。它是美国史上必不可少的一笔。对整个美国的发展,也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其实,在这以前,在太平洋沿岸已多次发现金矿。
据记载,较大的金矿发现是1841年在洛杉矶附近,和1842年在南加利福尼亚。这两次都没有引起震撼性影响,尽管1842年的那次金矿发现也吸引了几百位淘金者,但很快就无声无息了。
这是因为在1848年以前,这几次金矿的发现发现均发生于印第安人的区域。可是。印第安人的社会还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他们并不懂得黄金的经济价值。再者,当时这里的移民很少,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较低。与外界的联系也很有限,以致发现金矿的消息没能传播出去。
然而,时至1848年,情况则因西进运动而大为改观。随着移民的不断进入、经济生产的持续发展,以及与外界交往的愈加密切。使得发现金矿之类的事情不会再“始终是地方性的”了。
西进运动不仅仅是意味着美国领土面积的扩大,更为深刻的是使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北美得以广泛的传播和移植。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在加利福尼亚的发展,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构成了淘金热得以如火如荼的文化背景。
而使金矿发现的消息以“最终扩大到全世界”的,是一个叫“布兰纳”的冒险商人、操纵者和土地投机家。他在加州创办有一系列企业,并在萨特社区设有一家总店。
1848年3月,这个店的老顾客们开始提出用黄金支付威士忌和其他商品的价钱。布兰纳马上领悟到这次发现的意义。
于是,意识到将有无限商机来临的他,立即千方百计地去筹集货源,以满足顾客们对其商品的需求,进而换取大量金沙。这反映出淘金热的兴起。与市场经济的刺激和调剂是相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就由是西进运动造就的。
加州淘金热的爆发和进行,还直接受到美国政府的推动。当时,美国刚刚打完以实现“天定命运”为目的的墨西哥战争,把加州变成美国国旗上的又一颗星的设想,已是大势所趋。政府正需要有美国人能大量进入加利福尼亚,使这地区的人口能达到以州的名义申请加入联邦的法定数额规定。
当时,一名美国官员称,金矿的价值足以支付几百倍以上的墨西哥战争的费用。后来,证实了加州金矿的发现。
许多原本半信半疑的美国东部人这才恍然大悟,立即西进,犹如潮水般地涌向加利福尼亚。当淘金热导致人口剧增,进而影响商品匮乏时。美国政府又想方设法调剂和统筹商品货源,甚至还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到中国。他们要求中国商人,能直接将商品运到加利福尼亚。
名义上是“贸易”,可是实在上是支撑政府的调剂!
据说,在1848年6月,圣弗朗西斯科一半的房子已人去楼空,两家报刊因排字工人离去和订户的离散而不得不停刊。甚至,连在美国海军军舰上的士兵,也仅剩下六名水兵。这股热潮,接着席卷圣弗朗西斯科北部的俄勒冈和南部的墨西哥。
在俄勒冈,仅在1848年夏季,就有一半的成年男子,约3000多人,抛下即将收获的谷物加州。与此同时,有四千多墨西哥人北上加州。
这笔记上的记载,足以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在加利福尼亚前往矿区的路上,由于人们都在赶向矿区,沿途工厂闲置在那里,麦田任牛羊去啃食,一幢幢房屋空无人烟,农场也变得荒芜……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放歌‘哦!苏姗娜。哦!加利福尼亚,那是为我安排的地方!’。成千上万来自北美、欧洲及天涯海角的淘金者,使加利福尼亚的人口猛增。
从圣弗朗西斯科到洛杉矶,从沿海到内华达山区,几乎整个地区都响彻着喊声:‘黄金!黄金!’
起初,由于金沙就在地表层。所以,只要用一个普通的洗脸盆,就可以从沙里淘洗出黄金。
那时,平均每人一天能有20美元的收入,这相当于美国东部工人日工资的二十倍。在一个富矿区,人均日收入是2000美元!人们高歌载舞,收获喜悦,俨然然是人间的天堂!
那时,是加利福利亚最美好、最繁荣昌盛的时候!”(。。)
第四十二章 加州往事(二)()
笔记上还写道:“很多商行被金沙堆包围,这些商行从运抵这里的金沙中获得大量租金,这笔收入达四十至五十万美元。自1851年之后,在短短几年里,光美国的金币铸造就增加了二十倍。
1853年,淘金热达到。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值大量增加,从1851至1855年,美国的黄金产量几乎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五。美国由此很快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各地淘洗出的金沙堆满了旧金山的仓库。
但是好景不长,从一八五四年起,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出现降温的趋势。整个采金业则只好开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采金范围遍及整个西部地区。
在内华达、亚利桑那、科罗拉多、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犹他、新墨西哥等地,都发现并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金矿区,使新的采金**在1859年前后再度兴起,并持续到70年代末。
然而,19世纪后半期采金业的大发展,并非是重复前一时期淘金的轰轰烈烈。而是在深度上有所深化,广度上有所扩大,即采金业的进一步资本化。
这个时期,简直是噩梦的到来!”
看到这里,我仿佛明白了笔记主人的遭遇:“前一时期的淘金,主要表现为群众性的浅层采金、矿工及伙伴或家人利用简陋的机械,甚至是手工,就能进行采掘;而金矿采掘转入深层开发,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更复杂的技术,这是矿工个人或群体所无能为力的。
于是,商人、工业家和银行家纷纷组成采矿公司,并逐步控制了西部的包括采金在内的采矿区。
亚利桑那的希拉和图森矿区。就是由一个名叫‘亚利桑那采矿和贸易公司’投资和控制的,该公司由旧金山的商人组成。我们这些贫穷的平凡人,再无喜悦可言!”
看到这里,我有些不明白姑妈为什么对这本记着没美国淘金热的本子这么看重?她千辛万苦来到了这里,还差点把命给搭上,难道就是为了一本记着美国往事的本子?这有些太不可思议了!
但是。接下来的内容,让我突然眼前一亮。很明显,这一段文字资料不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甚至,我发现还有一些剪报和贴纸,就像是某人为了收集某种依据,而精心准备的。
我隐约感觉到了些什么,于是,我就仔细接着读了下去:
从1820年起,这里就开始有中国移民入境。那时。也就是在1850年以前,华人在美国居留者,可谓是寥寥无几。
然而,汹涌澎湃的淘金热很快影响到中国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等地区。其中,尤以广东的四邑最为典型。
关于“金山”的传闻,可能是激发黄金梦的最重要的动力。相对与澳洲墨尔本被称为“新金山”,贫穷的中国农民把圣弗朗西斯科称为“旧金山”。
这让我突然明白了“旧金山”这个称呼的来历,甚至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这已成为中国人对圣弗朗西斯科的习惯称呼。
为了寻找生计,许多中国人透过中间人的安排。以“名为淘金、实为卖身”的方式签定契约。他们以“赊单制”的形式来到美国,即中国人所称的“卖猪仔”。
这些淘金者由珠江三角洲直运到圣弗朗西斯科金门桥下,暗中交予当地的同乡会照看,然后前往深山里的金矿区。
他们长期生活在荒山僻野,风餐露宿。不管是初期开矿,还是以后筑路或在农场工作。都是一天忙到晚,一年累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生活十分简朴。
即使稍有闲暇,也因语言不通和贫贱的身份而受到歧视,只能与周围的中国人在一起排遣。久而久之。在一些美国城市里形成了中国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唐人街。
从1849至1882年,共有30万华人进入美国。大多集中于西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初期,其中绝大部分人是为采掘黄金而来。而后来,则逐渐出现了偏移,他们主要是从事筑路。
从1850年开始,第一批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华人到达加州。他们随即为这里的淘金者建造了住所和家宅,受到美国人的赞誉。有一些友好的美国人说:“没有中国人的帮助,这些淘金者很难在加利福尼亚生活下去。”
在加利福尼亚等西部金矿区,华工被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