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的,绢之国这里能够动用的部队数量也非常有限。华猛千辛万苦抽调了三千名士兵偷偷开赴福喜里,从那里倍道兼行直扑高山集。
在他的计划里,夜袭高山集后立即包围南侧的高丽军,每多攻下一块地方那么绢之国的压力也就越小一分,让战争的天平向自己这一侧倾斜。
趁着夜色接近高山集的边缘地带,华猛正在欣喜自己的计划快要成功的当口,忽然听见前队响起了惨叫声。原来是高丽军在高山集周围设置了许多陷坑,黑夜之中不明就里的绢之国士兵就这么踩了上去。随即高山集里鼓声大振。士兵们的喊杀声震天动地。
华猛一见敌军反应如此迅,显然是戒备森严。如果是其他武将,恐怕就会就此退兵,那样到了天亮他就能现其实高山集里面的守军高达将近千人,甚至可能由此得知整个江原道南部防线都变得十分薄弱,事情的结果可能完全相反。可惜华猛是个勇猛果敢的武将,他见事情败露,第一反应就是改偷袭为强攻,因为他知道高山集的敌军数量不过二百多。
当打头阵的士兵们觉得对方的实力不寻常的时候。黑夜中突然飞出了一支火箭,那支火箭掠过漆黑的夜空,不偏不倚的射在了绢之队的中央位置!
随着这支箭的落地,四周突然射来如雨的箭矢。原来明义把一千五百名弓箭手布置在了高山集的两侧。并且给每个士兵分了两壶箭,他对士兵的要求就是朝着火箭指出的方位猛射,一定要尽最快度把手里的六十支箭全部射出去。然后就立即投入白刃战。
整整九万支箭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内向绢之队倾泻而来,绢之队被射得完全蒙了。黑夜之中甚至不知道对方的位置,尽管竖起了盾牌。可箭矢还是从前后左右上下不断飞来。在这一炷香之中,有过一千八百名士兵非死既伤,就连华猛本人也中了四箭,好在他身披重甲,这些没有准头的箭没能贯穿铠甲的保护。
看起来敌军的数量应该和自己的部队相差不多,华猛从对方箭矢的密度中判明了这一点。自己完全被算计了,敌军完全依靠弓箭猛射,那么在箭雨停止以后一定会进行白刃战。因此在密集的箭雨之中华猛还是努力组好了自己的队形,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后退就会完全崩溃,只有坚持到天亮才能想办法摆脱敌军。
高丽军的猛攻如期而至,但是他们遭遇到了强烈的抵抗。已经打定主意坚守的华猛将阵型尽可能的布置得密集——已经没有箭的高丽军已经无法对密集阵型造成伤害了。于是那些扔下弓箭转入白刃战的弓箭手就像撞在一堵墙上一样被弹了回来,连续四次攻击都没能奏效。
就在这个时候,明义率领八百步兵朝着华猛的阵型中央起了突击。明义顶盔贯甲手持铜棍在前面开路,他那条近百斤的大棍凭借着强大的势能掀起了一股风,凡是被卷在这风中的士兵轻者骨断筋折,重者脑浆迸裂,立即在绢之国的阵型中凿出一个洞来。
华猛知道他遇到了劲敌,从对方的行动中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可是华猛必须迎上前去,身为武将此时是不能让士兵们无谓牺牲的。短暂的交手之后华猛双手虎口全被震裂,双方的力量差距太大了。一向以猛将著称的华猛在辽东军中也是有名的大将,可在明义的面前却如同一个孱弱的少年一样不堪一击!华猛明知不敌,可他还是不肯退后,既然自己不可能打赢眼前这个对手,那么至少也要与对方同归于尽才行!否则自己的部下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眼看着明义的棍子朝着自己直劈下来,华猛却只是略微歪头躲过了头顶的致命一击,同时他的大刀也砍向明义的身躯!这是鱼死网破的打法,华猛已经有了必死的觉悟。明义的棍子切切实实的砸中了华猛的左肩,这一击砸断了华猛的锁骨和左侧的所有肋骨,可是华猛的刀也砍到了明义身上。遗憾的是明义这一击太过刚猛,华猛的左臂也被棍势带动,他的大刀准头因此歪向了一边,大刀虽然砍开了明义的铠甲,却只是划破了他的皮肤而已,并没有受到致命伤。
华猛的战死宣告了此战的胜负,战到天明时分,绢之国的三千大军全军覆没,生还着不到两百人。这是与高丽再次开战以来绢之国遭到的第一次惨败,更有都护府长史华猛为国捐躯。这一战改变了高丽与绢之国的前线态势,而明义也因为这一战而名声大噪,俨然成了高丽的民族英雄。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六 说客()
高丽在江原道的胜利消息对于成云而言却未必是令人欣慰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明义和尚的抬头。
明义初来乍到就立下了大功,获得了高丽军民的尊崇,这一点和成云本人来到高丽整整七年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即使如今掌管军权国王陛下却依然对其只是敬畏有加,并无真正的信赖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归根结底自己还是绢之国的客将,与高丽本国的武将终归有所差别呐。想到这里成云就不免有些感慨,自己是个回不得故国却又难以融入高丽国的异类,讽刺的是自己的命运已经和高丽的国运联系在了一起。
虽然心存不满,可是成云手头上却有处理不完的事务要做,毕竟高丽的军事百废待兴,副手明义如今远在江原道根本帮不上忙,日常事务足以令他分身乏术,现年五十七岁的成云已经过了自己体力的绝顶期,面对这一切已经开始感到疲乏了。
偶尔偷得一些闲暇,成云会喝上几杯酒来解解乏,而这一天正在他忙里偷闲喝点酒的当口,仆人来报门外有人求见。
成云听了就皱起了眉头。这些年除了公事之外他鲜有交往,如果是公事那么自然应该去自己的衙门而不是来府邸拜访,来者究竟会是谁呢。
“来的什么人?”
“禀老爷,他说他叫朴世义,曾与您在大同江畔一起战斗,卢大人战死后他负了伤不得不流落敌境,辗转多时才到了这里。因报国无门才来找您的。”
“朴世义?好像有点印象。让他进来吧。”成云隐约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是个低级武官。没什么过人之处。像这种武官是没什么人会记得他的,尤其是历经战乱之后根式如此。要是直接去投军的话恐怕又得从伍长开始干起,看来是想找自己的门路混个一官半职的吧。
等到来者进入会客厅,成云立即狐疑起来。虽然印象已经不太清晰,可是眼前这个人绝不会是那个朴世义。此人相貌堂堂,看起来身手就不弱,简直没有一处和那个朴世义相像的。
“你是何人,胆敢冒名顶替?”成云厉声喝道。
眼前这位不慌不忙的说道:“大人不必怒,我虽然冒名顶替,却远胜本主。如今正在用人之际,大人难道想要将人才拒之门外吗?”
成云嘿了一声:“有胆魄,好,请坐。”
来人大大方方行了一个礼,坐了下来。看他的行为端庄,举措得当,成云更是觉得此人并不平凡。
“这位相公高姓大名,何以会来寒舍啊?”成云也坐了下来问道。
“不瞒大人说,在下名叫周嗣义。专程来见大人有要事相商。”来人这几句话说得极轻,却是成云家乡的语言!
成云听了大惊,连忙看看左右,确认会客厅上并无其他人等。才安下心来。转回头盯着周嗣义轻声道:“你好大胆!怎敢入我门来?”
周嗣义笑着拱拱手道:“成大人,你既然知道我是什么人,也知道我会来此就不在乎生死。更明白你杀了我这么一个人对你既没有好处也没有损失,那么何不舍弃那些不必要的废话。听听在下此行的目的如何?”
成云咬了咬牙,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周嗣义说得有道理。此人敢冒死前来就说明已经做好最坏打算。即使自己杀了他也是在敌方意料之中的事情。便道:“那你就赶紧说,说完我再决定要不要杀你。”
周嗣义点点头:“这就对了。在下此来为的是向您表明一下我朝的立场,同时期待您能促成我朝的这个愿望。”
“我?满足你们的愿望?为什么是我?你疯了吗,你觉得我会接受吗?”
“只要条件合适,没有不能商讨的事情。再说我们选择大人您,正是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
“诚意?”
“没错,因为您是我们皇帝钦定的,是决不能宽恕的对象。如果对于尚且能够改变态度的话,那足以说明我国的诚意了。”
“这倒是一个全新的想法。”成云自嘲的笑了笑道。
周嗣义不为所动,继续道:“说实话,我国目前正与突契国交战,实在没有兴趣再与高丽进行战争了。这一次对开城的军事行动也不过是为了对高丽背信行为的一种惩戒而已,原本我们的目的就是在获取了胜利之后逼高丽再次提出和议,然后就可以与高丽恢复和平专心对付突契了。如您所见这一切原本进行非常顺利,眼看一切都快要完成了。可惜就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一个明义和尚,表面上看他在江原道取得的胜利对于你们高丽当然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可实际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军的这一次失败使得我们的皇上骑虎难下,此时高丽恐怕会提出和平的请求,而如果由我国提出那么皇上拉不下这个脸来,于是和平的曙光就变得黯淡了。现在我国是不想再打仗,却不得不继续打下去,这一点无论对我国还是对高丽都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在下想请您冷静的思考一件事情,如果我国不得不与高丽继续作战,那么高丽获胜的机会有多少?”
“非常渺茫。”这一点成云心里早就明白,说非常渺茫已经是乐观的估计了,从长远来看高丽根本无法与绢之国抗衡,无论撑多久,终归还是会归于失败的。
“不错。最终高丽还是会被迫求和的。与其到那个时候接受更为苛刻的要求甚至被拒绝,不如趁着我们皇帝陛下有意媾和的时机恢复和平。但是这一点却不能由我们的皇帝陛下提出来,必须由高丽方面先提出。考虑到崔健江陛下与我国有国仇家恨在身,其中会有很大的麻烦,所以在下此行冒险前来就是来请求成云大人能否从中斡旋,促成和平的契机?”
“你说得头头是道,可这件事办起来却有千难万险,况且老夫有什么必要要促成此事?”
“退路,”周嗣义立即回答道:“能促成此事,大人就能多一条退路,在下觉得这对大人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在下会接受此次任务的原因。”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七 条件()
成云满面狐疑的看着周嗣义道:“退路?”
“不错,大人。就是退路。”周嗣义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兴奋,显然已经说到了重点上:“大人之所以留在高丽就是因为皇上把您定成了,必欲除之而后快。这使得您有家难回,有国难奔,不得已只能成为高丽的客将。可是您在高丽却并不能真的得志。请恕在下直言,在高丽人的眼里您不仅仅是一员客将,也是导致今日高丽山河破碎的元凶之一。这里面固然是因为前国王判断失误,贸然与我国为敌,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您在辽东掀起了叛乱所致。不管这件事上您的作为究竟是对是错,您也不得不承认有相当一部分高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