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帖蒙来到内城城墙下更是暗自吃惊:长安的外城其高达和坚固的程度就已经不是任何骑兵能够妄想突破的了,而内城的城墙比外城更加高大坚固,武装配备更合理,如果在内城配置数千人马,那即便是十倍之敌也绝难从正面进攻中将其攻克。
没有里应外合或者直接举城投降的话,恐怕只有用旷日持久的围城才能攻克这样的城市了。帖蒙心中思忖着。从见到长安城的那一刻开始他就苦苦思索着这座城的弱点,但是随着他看到的细节越来越多,他的信心也就越来越弱。原本他还指望通过污染水源或者火攻之类的计谋,可是当他现了长安城内完善的给排水系统以后就打消了这种想法——这座城太大了,小范围的计谋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帖蒙瞥眼看了看身边的兄弟合撒,合撒的表情已经不是仅用震惊就能形容的了,完全处于一种神游的状态之下,只恨自己没能多生几只眼睛,好尽情的把眼前的景色尽收眼底。
“喂喂,巴尔,你也别太丢人了。”身为突契间谍的他们必须用化名相互称呼。
“没关系,这是很正常的反应,”走在前面的王汉新突然回过头来说道:“当初我第一次来长安也是他那个模样的,我的家乡只是一个边陲的小村庄罢了,我刚进长安城时就像一个傻小子一样完全看花了眼。”
帖蒙干笑了几声,道:“虽然不想这么露怯,但是不得不说眼前的一切实在是太叹为观止了,五弟。”
自从被王汉新半强迫的结为兄弟以后,帖蒙和合撒两人也就顺理成章的与周嗣义以及陈氏兄弟结成了兄弟,陈世化行大,周嗣义行二,陈世杰第三,化名古尔的帖蒙排第四,王汉新仅以一年之差排在第五,巴尔最末。
王汉新突然冒出来一句:“对了,四哥,你可知道这长安城里有多少人居住么?”
“这个我可想象不到,这么大的城恐怕得有十几万人住吧。”
“不对,有百万人口。”
帖蒙再次大吃一惊,他不能想象这一个城里竟然住着相当于突契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这广袤的绢之国土地究竟有多少人口?如此说来,即便是突契勇士再强,也难以杀尽这几乎无法耗尽的人力,当下便道:“愚兄实在不曾想到长安城竟是这番光景,看来我们兄弟两个要多叨扰五弟一些日子了。”
“四哥,这正是我拖你们来长安的目的啊。但凡见了这长安城的恐怕没有人不想多住些时日的,如此一来,你我兄弟们就可以朝夕相处,把酒言欢,岂不快哉?”
“说来说去,还是被你算计到了是吧?”看到王汉新如同小孩子一般的得意神情,帖蒙苦笑着摇头道。如果撇开两国之间的恩怨不谈,帖蒙其实挺喜欢这个几乎和自己同龄的男人的,在他身上兼具着自己的智谋和合撒的勇猛,甚至还有草原上汉子们的豪迈奔放。
一行人进入了内城之后,王汉新先将古尔巴尔兄弟俩安排到他的定西将军府内——他与周嗣义,陈氏兄弟如今都有官职在身,入京以后自然有军务需要处理。
走在王汉新的府邸内,帖蒙与合撒两人信步闲游,在庭院里可以看到那些被王汉新收养的战争遗孤们正操练武艺,演练阵法。
“绢之国的人可真会享受啊,大哥。”直到此刻,合撒才如梦初醒般的出了第一句属于他的感叹。
帖蒙点了点头,轻声道:“你觉得生活如此安逸的百姓,假如有一天换了主人,那么这个主人如果不能提供给百姓同样水准的生活,那么百姓会拥护这个主人吗?”
“??????恐怕不会吧,就像我一样,如果现在再让我回到当初打猎求生的生活,虽然很自由,却也的确很辛苦,这其中的利弊恐怕很难衡量。”
“不错,即便是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要想获得认同感也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情。”帖蒙说到这里把声音压得更低了:“这让我不得不怀疑我们的大汗做了一件错误的决定,与这样的国度交战是十分不明智的。”
“什么?!”合撒对于义兄的论调吃惊不已,在他眼里大汗阿比契力尔是神圣的存在,怎么可能犯错呢。
“在国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保持友好态度更为合适,直到这个大国出现重大的变故变得虚弱以后才是下手的时机。”
“可是人的寿命有限??????”
帖蒙点点头,轻声道:“是啊,你说得很对。这种变故往往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而人的寿命有限。只能说我们的大汗生不逢时,如果他不是生在这个时代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将会有一番大作为的。”
帖蒙说到这里,忍不住抬起头来遥望北方的天空。在数千里之外,阿比契力尔正翘以盼,可是要消灭绢之国,甚至只是打垮绢之国都是如此困难的事情,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改变两国之间的巨大差距呢?
帖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三 接见()
对于王汉新的凯旋归来,最为高兴的人可能反而是丽嫔。
当她见到身任监军的弟弟米益国平安归来的时候几乎喜极而泣,因为她的弟弟不但全须全尾的,而且看起来比之前健壮了不少,只是皮肤晒黑了些。
看到丽嫔的面部表情变化,刘龑不禁有些想笑,但是他还是忍住了,正色对米益国道:“国舅,此番会州之行,可有收获?有什么想对朕报告的?”
米益国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从他的动作上刘龑看到了之前所没有的沉稳:“回禀陛下,微臣此次所获颇丰,然并非是指会州平乱之事,而是指微臣个人而言。”
“哦?两者都说来听听。”刘龑对于米益国的说法相当满意,这说明自己的判断没有错,米益国的见识的确有所成长。
“回禀陛下,若以会州平乱而言,定西将军自当有战报呈至陛下驾前,皇上御览之后自然明了。以微臣自身而言此行确实受益良多,微臣自觉神清气爽,身体壮硕了不少,就连陛下派给微臣的护卫们都说微臣回京时与离京时的状态简直判若两人。”
刘龑笑道:“朕看你的见识也长进了不少,别藏着掖着,把你所见所闻都说给朕听听,让朕看看你究竟成长了多少?”
米益国复行了一个礼,接着便将此次会州之行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刘龑在旁细细聆听,时而问些细节,米益国也对答如流。
听完米益国的报告,刘龑颔笑道:“那么你觉得王汉新此次平乱有什么优短劣长?”
“回陛下,以微臣的浅薄见识看来,定西将军此次平乱之行无可挑剔,既扬了我朝国威,又开拓了控制范围,加强了对河西地区的实际控制能力,还让闹事的羌族各部族得到了实际的好处而心悦诚服,从而确立了羌族归附于我朝的局面,这样一来,河西地区的其他部族也将不足于和我朝角逐了。”
刘龑听了连连点头:“不错,对于王汉新的所作所为,朕甚是欣慰,但是更让朕高兴的是国舅你的成长,经过这次你的见识,气度,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朕来问你,现在你见到王汉新那小子还觉得害怕吗?”
这句话让米益国迟疑了一会儿,才道:“回陛下,微臣见到定西将军还是害怕。但那已经不同于当初那种彻底的恐惧,而是更接近于士兵们对定西将军的那种怕,是一种敬畏之情。”
刘龑抚掌大笑道:“好好好!国舅你答得好!此番你平乱有功,说吧,你想让朕封赏你什么?”
米益国低下了头,拱手道:“陛下,微臣此次只是随大军而行,并未立下寸功,不敢讨什么封赏,只望陛下能答应微臣一个请求。”
“哦?什么请求,但说无妨。”
“下次定西将军出征时,请陛下让微臣再次随军行动!”
“这却是为何?”
米益国道:“不瞒陛下说,微臣此番随军而行,才知道行军作战的艰苦,也见到了军旅男儿的豪情。但是微臣既不能文又不能武,感觉自己是个置身事外旁观者,即便如此,微臣依然有许多收获。微臣还想再次成长,因此请陛下答应这个请求。另外,定西将军虽然对微臣有所照顾,可微臣看得出来他对微臣仍然敬而远之,微臣希望能改变定西将军对微臣的成见,伏请陛下恩典。”
刘龑道:“既如此,那朕便不封赏你了,只答应下次王汉新出征时必须带着你一同前往。”
“多谢陛下!”
“好了,你先退下吧。朕还有几句话要和丽嫔说,等会你再来与你姐姐相会。”刘龑道。
米益国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
刘龑转过头来朝着丽嫔笑道:“如何?朕当初的做法没错吧?”
丽嫔忙笑着款款而拜道:“臣妾感谢陛下,让臣妾这个不成器的弟弟一夕之间就变成了一个男子汉。”
刘龑笑道:“爱妃不必多礼,朕就说这战场是最能磨练男儿的地方。果不其然,一场战争就让国舅从浪荡公子蜕变成了一个男儿汉。不过王汉新这小子还真行,轻轻松松就让令弟对他如此崇拜,也难怪他能得到士兵们的效忠呢。”
“正是如此呢。臣妾心里实是欢喜的很,此时若再给舍弟派个先生去,必定能够事半功倍,让他学有所成。”
刘龑点头道:“此事朕自会安排。国舅的身体确实比先前强壮了许多,但就朕看来的确不是习武的良才。若他有意从军,那么还是从文书着手为妙。让他以习文为主,至于武学么,只要能够自保便足够了。”
“多谢陛下成全。”丽嫔说着再次拜倒在地。
刘龑伸手将她扶起来,笑道:“国舅此番立功归来,朕若不赏他恐怕难平众口,可他却已经提出了要求。不如朕进封你为丽妃,如何?”
丽嫔一听便明白了刘龑的意思:米益国不愿受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正中刘龑的下怀,如果米益国因为军功而受封了官职,那么自己也就有了政治上的依靠,如此一来难免被卷入政治权力的漩涡之中。原本自己就占用了刘龑大量的宠爱而饱受后宫的嫉妒,如果米益国受封官职且在朝中又没有根基的话,那么非但不能成为自己的助力,反而有可能招来华皇后的猜忌之情,这对自己和弟弟是绝无益处的。反之如果自己进封为妃而弟弟没有受封的话,对于皇后就没有任何威胁,米益国若是能在军中站稳脚跟,自然不怕没有加官进爵的机会,况且如果他能成为王汉新的部属,其根基自然更加稳固。刘龑此举实在是用心良苦的为自己着想,自己如何不愿意?
当下丽嫔一探身,在刘龑的脸上亲了一下,嫣然笑道:“那臣妾就谢主隆恩啦。”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四 发明()
当王汉新接到皇帝的召见诏书时不由得狐疑起来。
作为平定会州骚乱的功臣,会被皇上接见并且封赏那是完全毋庸置疑的,可是关键出在了皇上接见他的地点,不在近在咫尺的皇宫之内,却被安排在了距离长安城外二百多里的山中行宫。
如果说这座作为皇上避暑造就的行宫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话,那就是偏僻。位于深山之中的行宫,周围所有的山头都属于皇家所有,任何百姓都不得擅自进入,更不用说砍柴打猎了。也正因为如此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