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留洋手记:造梦先驱-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一一打招呼,搞得大伙儿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往常这家伙总显得有些拘谨,今儿怎么这么热情?

    陈剑豪对这种嬉笑怒骂都写在脸上的行为感到无语,瞥了他一眼,便径自往食堂走去。

    匆匆吃过饭,全体挪至训练场。席尔瓦先解释了今天的训练主题,以前场球员突破与团队传接配合为主。接下来又安排了几种跟主题相关的个人基本技术练习。紧接着是两项跟主题相关的多人对抗中运用和配合。最后是分组比赛,赛后席尔瓦又跟大伙儿总结一遍,再次强调主题。几小时的训练就结束了。

    随队训练一个多星期,又经历了两场比赛,陈剑豪对这里的训练效率与紧迫感也算是有所体会。只是有些教条化的规矩让他无法理解:比如训练开始前15分钟集合,到时间后,球员需要列队与教练齐声打招呼,宣告着进入训练状态。途中,席尔瓦绝不允许有任何懈怠和嬉嬉哈哈的情况出现,违反者要么罚俯卧撑,要么到场边罚站,球员的态度必须是百分之百认真投入。每次训练结束,总结小谈一会儿后,球员又必须再次列队齐声向教练道别,而后席尔瓦与球员逐一击掌,才正式解散。

    本以为欧洲足球会更自由开放些,实际上对于某些仪式化的规矩,他们远比国内更注重。而且说到底,他们还都只是孩子,教练所要传授给的绝不仅仅是技战术层面的东西,还有职业素养,守时守矩的态度,还有最重要的敬畏之心。

    不过一旦习惯下来,也就是几道程序罢了。比如陈剑豪,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几乎是不过心的,既然教练安排了,照做便是。

    诸如其他要求,比如训练完必须带走空水瓶和垃圾,球衣必须自己带回去洗。他们在国内也都是这么做的,没什么可抱怨的地方。

    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是分组练习环节,休息喝水也是限定在几十秒内,席尔瓦便趁着间隙布置下个项目的道具。这个阶段长达90分钟,途中没有浪费的时间,球员基本没怎么停下来过。例如多人传接球训练,教练先要求右脚脚外侧接球,然后右脚传球,等学员做完一圈传球后,再通过高声呼唤球员们,不断催促他们加快速度,接着会再增加一个球,迫使球员必须高速完成动作。接着换其他动作,大声要求,增加难度。期间如果多人没达到要求,那么一起去跑大圈或俯卧撑后再练。

    这便是戈维亚之前所说的:有球、间歇性的训练本身就是对足球体能最好的训练。

    高水平足球自然强调体能,因为强大的体能能给人提供充足的信心以及发挥的稳定性。只不过陈剑豪暂时还不清楚这种训练方法到底效果如何,毕竟此前他接受的都是比较单一的训练方法,但自从戈维亚跟他苦口婆心地谈过一番之后,他愿意相信,坚持下去应该就能领会到其中的好处。

    也许是因为球队攻强守弱的特点,席尔瓦的训练风格较倾向于重视防守与进攻的连接。他经常告诉孩子们,在己方半场被对方压迫时,后卫一定要护好球。这样一来,当队友们跑到空档,将球传至前面进攻球员脚下时,对方压过半场的球员等于全部失去作用了。

    只是理论如此,实战时要想贯彻好这个宗旨,对后卫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吴天长,他对教练要求的“无论何时触球,都必须护住5秒再传”的指示感到十分吃力,毕竟他的脚下功夫并不是很好。不过他也能感受到自己在这种要求的驱使下,对球的处理日臻镇定。

    当然,所谓的“护住5秒”只是在训练时为了强化后卫所下的指示,正式比赛时总得见机行事。只不过吴天长的体能状况并不是很好,长时间的有球练习对他是巨大的考验,所幸他本身踢的是后卫,这方面要求没有中前场球员那么高。不过他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欧洲足球的训练基本是分阶段的,15岁以下球员以有球训练为主,侧重基本功,也有一些位置上的训练。15岁以上才开始训练体能和身体素质。所以对于吴天长来说,从现在开始练也完全来得及。而作为进攻球员的陈剑豪和陈瑾吾,二者的体能状况都不错,席尔瓦也庆幸,还好他们不是反着来。

    来了这么段时间,陈剑豪大概了解了外国青训和本国的差距。一方面是沉稳,尽管队内并没有太高水平的球员,但总体的战术素养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是注重团队配合,这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好的,团队配合并不像字面上那么简单,必须经历长期刻意的训练,才能水到渠成。

    个人习惯上,他们触球时会下意识首先护好球,就算过人失败,球权还是掌握在自己脚下,球风老练,出球冷静。这方面的差距则比较大,尤其是技术最好的陈剑豪,尽管他护球意识和能力是够的,但他总喜欢勉强过人而失球,导致错失战机。当然他往往能靠着一些匪夷所思的技巧取得进球,但是在训练时,席尔瓦更强调战术,而非个人技术。

    由于是开放场地,每天训练时,都会有部分家长或当地民众来看。所以具体训练项目的内容每段时间都会有所变化,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让外人也能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例如今天的二过一练习,防守方每个人负责一个防守区域,由前到后分为、、、四个区域。进攻方两人,其中一人接住教练的各种方式的传球后,面对负责区域防守队员的逼抢,要么过人,要么传球给另一个进攻队员,当进攻方成功突破区域,进入区域后,区域的防守队员不能进入区域防守,而进攻方此时再面临区域防守队员的挑战。只有四关都通过后才能成功得到一分。类似过五关游戏,不但有趣,而且对抗强度大,围观群众也看得精彩。

    这算是陈剑豪难得上心的训练项目了,尤其是每次成功过人引起场边部分人的叫好,总能让他暗爽一阵。不过这方面最得心应手的反而是陈瑾吾,他习惯性的外脚背磕传十分具有迷惑性,而且启动时的爆发力往往让人猝不及防,与队友配合二过一也很好地弥补了他单挑不麻利的弱点。

    训练结束后,席尔瓦把几名中国球员单独留了下来。

    “伙计们,今天的表现很不错。”

    “谢谢教练。”陈瑾吾一边擦汗,一边冲陈剑豪和吴天长使了使眼色。

    “呃谢谢,谢谢。”俩人愣了一下,才都学着他点头道。

    “你让他们两人别插嘴,听不懂就算了。”席尔瓦摆手道,然后话锋一转:“上线队的事,菲利普都跟你们说过了吧?”

    “是的教练。”

    陈瑾吾刚说完,见俩人又要有样学样地开口,忙制止道:“听着就行!”

    席尔瓦接着寒暄道:“来了这么些天,能适应么?”

    “嗯,大概吧。”

    席尔瓦点点头,酝酿了一下,说:“其实这件事我是反对的,我不认为你们已经准备好上一线队了只是球队现状如此,我没法多说什么。”

    “这些我都听潘老师说过了。请放心,我们都会努力训练的。”

    “我不是怀疑你们的能力。”席尔瓦说,“至少比起队里现有的成员,你们并不差唔除了他。”

    说着,席尔瓦把目光扫向了吴天长。

    陈瑾吾会心一笑,说:“我理解的。”

    “闲话就不多说了。今后我会全力训练你们,你们也要全身心投入进去。”席尔瓦又看向了陈剑豪,说:“原本菲利普只要他的,但因为语言问题,才决定把你也调上去。”

    “这么说,我是沾了他的光呢?”

    “可以这么说吧。不过我要说的是,从明天开始,你不要给他们作翻译,必须强迫他们自己掌握语言。”

    陈瑾吾笑道:“没问题,我非常乐意这么做。”

    “对你们亚洲球员来讲,最大的门槛并非技战术层面,而是沟通。欧洲人掌握三四门语言都不算事儿,甚至来我们这边,只会讲英文的人有时候都会被嘲笑文盲”席尔瓦发觉自己的话说得有些重,又放缓了道:“你的葡语没问题,但是他们两个必须克服这个难关,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会是决定性的。”

    “嗯,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不光是上学,每天晚上我和潘老师也有给他们补习。”

    “很好。不过你也得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我看你的语言天赋很好,不要浪费自己的长处。掌握多一门语言,对你未来的选择会有很大帮助。”

    “我会的,教练。”

    “好了,就这么说吧。顺便跟他们说一下,从明天开始,分组练习我会把你们分开,沟通的问题要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第三十六章 济舟归来() 
次日训练,陈剑豪和吴天长全程都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包括席尔瓦教练的分组布置,他们也都似懂非懂,只能一边看着别人,一边去猜具体的训练内容。

    有时候他们忍不住向陈瑾吾投去求助的眼神,不过陈瑾吾总是笑着拒绝了,偶尔回避不过,便故意用葡语解释,捉弄他们。这种情况下,训练自然不太顺利,出错的地方不少,但毕竟是第一天,席尔瓦并没太苛责他们。

    回家的时候,俩人都像经历了一场浩劫,耷拉着跟在陈瑾吾后面。陈瑾吾跟他们说话,他们便故意装愣不回话,以示不满。

    陈瑾吾一边走着,一边扭头说:“这可怪不了我啊,是教练要求的。”

    俩人见他望了过来,都把眼光移向别处,旁若无人。

    “反正接下来你们也别指望我翻译了,除非是跟足球无关的事情。”

    几个人一前二后,相继走着。陈剑豪和吴天长对视一眼,依旧不说话。

    “我说你们未免太幼稚了吧?”陈瑾吾说,“行!既然都不想学,晚上的补课取消算了。”

    吴天长终于忍不住道:“别啊!你要是不帮我们,以后就更难办了。”

    “这还差不多!”陈瑾吾回过头,又盯着陈剑豪问:“那你呢?”

    陈剑豪支支吾吾半天,才认输道:“算了,谁让你是老大”

    “这话听着怎么像骂人呢?”

    “老子才懒得骂你。”

    “得!我大人有大量,就不跟你计较了。晚上把我准备的那几页语法都背熟了,明早抽查!”

    吴天长说:“不是吧,晚上还要去医院接舟哥。”

    陈剑豪诧异道:“他要出院了?”

    “嗯,中午打电话跟我说的。”

    “怎么这么快?不是伤得挺重吗?”

    “还没好的,他说接下去只要绷带固定4到6周就行了,不用住院。”

    走在前头的陈瑾吾放缓了脚步,说:“干嘛那么着急出院?有医生看着不更好吗?”

    “哪有那么清闲啊,还得上学。”

    “也是。”陈瑾吾说,“既然这样,晚上都去接他吧。做室友的总得关心一下。”

    “我也要去?”陈剑豪指了指自己。

    “不然?你想留在家里背语法?”

    “呃那我还是去吧。”

    夜里刚过7点,几个人洗过澡,便叫了一辆出租车,往医院驶去。

    可能是潮汕人爱请客的习性使然,还没到目的地,陈瑾吾就已经把钱准备好,下车时就顺便把账付了。他的钱包总是鼓鼓的,吴天长好奇地看了看,但周边昏暗,也没看清到底有多少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