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谜案追凶-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宪到了浙*江之后,利用自己的监察御史职务,还有老师严嵩暗中交给他的名单,在短短的两年里排除异己,重用自己人。当他完全控制局面之后不久,朝廷突然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令,胡宗宪由浙*江巡按改任浙*江巡抚。巡按是正七品官员,属于监察官员,巡抚是真正的地方大员,朝廷正三品的官员。巡抚不但主管一省的民生和日常事务,而且有了兼管本省军务的权力。巡抚在当时其实是一省的最高长官,真正的封疆大吏。从正七品到正三品,就算有严嵩这么厉害的老师当靠山,也要胡宗宪自己有一定的本事。在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抚不久之后,他认识并任用了一个影响到他未来的人,他就是名将戚继光。当时的戚继光刚到台*州军营,他是从山*东登*州换防来这里的。戚继光的军职是父亲留给他的,在明朝的军营这种事情很正常。但是台*州军营指挥使看不起这个年纪不大,又没有什么名气的小伙子。在当时戚继光最有名的只有两个事情,第一是戚继光爱教训手下,第二件事情就是戚继光特别怕老婆。一个怕老婆又爱折磨士兵的年轻军官,当然不会被人看好。可是胡宗宪竟然慧眼识珠,看出戚继光的不简单,胡宗宪不但当着大家的面表扬戚继光,而且任命戚继光出任军营指挥官。

    后来胡宗宪的运气越来越好,出任南直隶巡抚不说,后来还当上两江总督。当大明和倭寇全面开战的时候,胡宗宪成为了前线最高指挥官。虽然不能直接指挥战斗,但是属于前线最管级别的官员。严嵩看好这个弟子,为了弟子将来的前途,他为胡宗宪争取了一个兵部侍郎的虚衔。有了这个名义上的职务,胡宗宪就可以直接插手战事,将来一旦打赢战斗的话,胡宗宪的功劳就算不是第一,也会是前三之内。

    虽然胡宗宪在东南风光无限,但是危机已经出现了。第一,老师严嵩认为胡宗宪升的太快,担心胡宗宪将来不受自己控制。所以严嵩指使他儿子严世蕃敲打胡宗宪,给胡宗宪一个教训。胡宗宪不但要忍受严世蕃的教训,而且意识到依靠别人总不是最终出路。第二,地方势力开始试探胡宗宪,他们的意思是准备控制胡宗宪。胡宗宪当然不会示弱,他是要控制全局的人,怎么能让人控制住呢?第三,军队的将领对于胡宗宪这个不懂军事的长官插手军务很不满意,准备给胡宗宪一个教训。第四,胡宗宪发展太快,太监来不及监控胡宗宪。当胡宗宪出任巡抚之后,太监想要监视胡宗宪的时候,胡宗宪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太监组织的人企图警告胡宗宪,胡宗宪当时不清楚太监的势力有多大,所以一点面子也不给他们。知道胡宗宪出任两江总督之后,得知前几任总督都是因为得罪了太监,所以才会赶下台,甚至于有两个总督被杀头,有三个总督被暗杀。这时候太监已经和胡宗宪闹僵了,所以胡宗宪很担心太监们会针对他。不过还好胡宗宪发现了秦泰这个刚来南方的“愣头青”。他利用秦泰对付太监,把矛盾转移到太监那里去。同时他秘密和徐阶联系,发展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力量。当太监们清醒过来的时候,胡宗宪已经是兵部尚书兼任江南五省的江南总督。这个时候的胡宗宪有权有权,要兵有兵,要钱有钱,已经成为了一方霸主。

第十七回 再遇奇案十七() 
正当胡宗宪以为自己成为了“江南王”的时候,两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了。(谷粒全文字小说)第一件事情就是他重用的戚继光训练出一支精兵,在地方乡勇的帮助下,渐渐扭转了局面。由原来的被动抵抗,渐渐变成集中优势力量寻找倭寇主力决一死战。这样一来不但发挥了大明军队的作战优势,而且可以从根本解决倭寇问题。这样下去不用几年时间就可以彻底解决倭寇,把为祸江南近百年的倭寇问题彻底处理了。第二件事情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开始不再完全信任严嵩父子。胡宗宪之所以和严嵩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就是希望利用严嵩接近嘉靖皇帝朱厚熜,为自己将来真正成为大人物做准备。至于胡宗宪暗中和徐阶有所协议,也只不过是不得罪两边的人,为自己发展自己的势力创造机会和时间。没想到视为靠山的严嵩,现在成为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看扁胡宗宪的理由。胡宗宪知道一旦严嵩下台,那时候自己不能进入内阁独当一面的话,不但江南的势力保不住,而且连胡宗宪的性命也会不安全。

    要是江南战事不断,倭寇闹得很厉害的话,朝廷就算要对付胡宗宪也会再等几年。到时候胡宗宪在江南的实力已经根深蒂固,就算朝廷想对付胡宗宪,也不是一件容易事。退一万步来说,这时候的胡宗宪有足够的钱,可以安排儿子们去秘密的地方生活。可是现在的胡宗宪势力不稳,钱也没有准备好。一旦朝廷和皇帝要对付胡宗宪的话,只要免去他的所有职务,他就一无所有了。当时候不要说是有权有事的太监了,就是任何一个有官职的人都可以把胡宗宪折磨地不成人样。

    所以胡宗宪不能倒下,不能这么任由人决定自己的未来。他明明知道俞大猷有问题,手脚不干净,但是胡宗宪还是重用他,目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势力同时让倭寇再祸乱几年。戚继光虽然也是胡宗宪提拔的,但是戚继光为人忠义,不会因为胡宗宪的一点点私人恩惠而忘记国家大义。胡宗宪多次暗示戚继光,希望戚继光效忠胡宗宪,可是戚继光一点表示也没有。为此胡宗宪对戚继光越来越差,甚至于觉得自己当年信错了戚继光。所以胡宗宪要培植俞大猷,不但要分戚继光的地盘和军权,还要将来分去戚继光大半功劳。比起油盐不进的戚继光,俞大猷就聪明多了,不但表示效忠胡宗宪,而且把自己得到的好处分一点给胡宗宪。胡宗宪太需要俞大猷这种打手兼保镖,更需要俞大猷的胡闹为胡宗宪创造更多的时间发展势力。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胡宗宪利用秦泰对付敌人,得到相当可观的财富,壮大自己的实力。现在反过来也因为秦泰,害得胡宗宪灰头土脸。这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天意”了。秦泰对付了太监,也暴露了严世蕃贪污和通倭的秘密。因为严世蕃的事情,导致严世蕃被“清流”大臣联名上述要求严查。严世蕃的暴露,牵连到嘉靖皇帝朱厚熜彻底对严嵩起了戒心。因为严嵩的关系,所以胡宗宪才会不被嘉靖皇帝朱厚熜看好,失去了进内阁的机会。当胡宗宪利用俞大猷,准备对付戚继光的时候,秦泰又查到了俞大猷的问题。不但使胡宗宪失去了一员大将,又失去发展壮大实力的机会,而且给戚继光组织了大量的经费。后来索性劝降“五色船主”,为彻底平定江南海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可以说秦泰是胡宗宪的“天敌”、“克星”,而不是当年胡宗宪猜想的那种“福星”。要是当初知道这个结果的话,胡宗宪一定会像躲避瘟疫一样,绝对不敢得罪秦泰,或者和秦泰有任何的关系。

    就在秦泰大闹西苑前的一个月,胡宗宪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终点。朝廷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几乎每一道都针对胡宗宪。第一道命令就是免去了胡宗宪兼任的兵部尚书衔。理由是江南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不需要这么高级别的军事长官。再说了当初胡宗宪的兵部尚书也只不过是名义上,并不要胡宗宪真正的当一个带兵的武将。这么做就等于把胡宗宪唯一一个中央职务给免了,胡宗宪不能算是京官了。这样一来他再进京的话,只能算是地方官员,不但不能算回去而且按照规矩胡宗宪没有皇帝的准许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更不能随便进京。第二道命令就是清查战略物资,把所有剩下的武器和战备物资封存起来。当初为了支持抗倭,几乎全国都支援江南,所有最先进的武器和装备都运到了这里。现在战事已经平息,所以要把多余的武器和装备还给原来的地方。这样一来胡宗宪想要私自留下一些装备,想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就有点困难了。第三道命令就是撤销江南总督衙门,恢复原有的两江总督衙门和闽浙总督衙门。没有江南总督衙门,就代表不会有江南总督了。这么说胡宗宪这个总督没有地盘了。胡宗宪不是回去做原来的两江总督,就是去当闽浙总督,地盘明显少了一半。最令胡宗宪生气的是,命令中没有让胡宗宪去当两江总督或者闽浙总督。难道就这么把胡宗宪这个总督彻底免去了?就连一个巡抚也不让当吗?

    三道命令下达后不久,又来了两道命令。第一道命令是原南直隶巡抚赵贞吉免去现有职务,调入京城别有任命。大家都知道赵贞吉是徐阶的又一个得意弟子,虽然不如张居正这么被大家注意,但是也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人。赵贞吉和张居正比较的话,也有优势,他的年纪不但比张居正大,而且有地方主持工作的经历。所以有人道出小道消息,徐阶为了让赵贞吉进内阁,同意高拱让谭纶出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家都在说赵贞吉能不能进内阁不知道,但是赵贞吉出任户部重要职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第二道命令就是准许胡宗宪回家养病。胡宗宪向朝廷提出养病,其实是以退为进的主意,而且是一年前上报的。当初朝廷压了下来,没想到这个时候同意了。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意思,胡宗宪完了,将要永远失去高层的信任。回家养病只不过是一种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罢免所有职务赶回家去。胡宗宪要是聪明点的话,回家后不久就会写辞职报告,找什么理由为自己下台当借口。要是胡宗宪不上书辞职的话,相信不久的将来朝廷就会对付胡宗宪。只要随便找一个借口,不但可以马上让给胡宗宪丢官罢职,而且会把胡宗宪由一个抗倭英雄变成一个人人不齿的贪官污吏,甚至于更惨。胡宗宪很聪明,一边乖乖地回家,一边马上写了辞职报告。以他自己有严重的眼疾,几乎已经失明为理由,请求朝廷允许他致仕回家。马上朝廷就答应了,不但给了很多的慰问品,而且给了胡宗宪一些不值钱的表扬。这么打发了胡宗宪,把一个对朝廷有功之臣这么处理了,也为朝廷除去了一个隐患。

第十八回 再遇奇案十八() 
秦泰虽然不屑使用手段,但是不代表他不懂这些规矩。他知道胡宗宪一下台,李丁这种胡宗宪的手下,就算留在衙门或者军营,也不会过上什么好日子。胡宗宪在的时候,他们有多威风就有多威风,他们想欺负谁就欺负谁。当胡宗宪下台之后,这些被他们欺负和作弄过的人一定不会放过他们。这就是所谓的“世态炎凉”,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习惯。胡宗宪当初离开江南的时候,据说朝廷对于他很严格。随从不得超过十名,东西不得多过两辆马车,而且不得携带武器和过多的金银。所以胡宗宪的大批亲信不得不分批离开或者就地安置,一些房产更是来不及处理。

    秦泰派出不起眼的仇小球,用了一些酒菜和客套话,马上套出了李丁的行踪。因为他们找对了人,找到了一个曾经胡宗宪的亲兵,这个亲兵现在流落为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他虽然不是李丁的直接手下,但是对李丁的事情很清楚。据这个亲兵解释,李丁和他的待遇不一样。李丁受伤回来之后,并没有回到胡宗宪身边,不是胡宗宪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