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臣遗梦-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保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啦,从今往后你我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偃旗息鼓岂不快哉?不过李昖那里还望邢大人多多担待啦。”

    “哪里的话,今后还望平大人把这个黑脸做足哦。”说罢,秀保和邢玠皆是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议和当天两人便在曾坪县衙签订了和约,和约分成两部分,后世分别称之为《曾坪和约》及《曾坪密约》,其中《曾坪和约》有四条,分别是:

    第一,日军固守的顺天、泗川、釜山等沿海城砦,以及济州、巨济、郁陵三岛皆划归日本;

    第二,开放顺天、釜山、泗川(追加)、江陵(追加)、仁川为贸易口岸,任由两国货物自由往来;

    第三,日本同意将忠清、江原、全罗、庆尚四道全部(注意是全部哦)归还大明,作为补偿,日本与大明分享此地的管理权,为期二十年;

    第四,若大明与朝鲜私相授受,将上述地区交还朝鲜,则条约立即失效,日本有权再次出兵朝鲜,直到占领朝鲜全境为止。

    至于《曾坪密约》,则是仅有大明和秀保知晓,即便是朝鲜和秀吉也不得而知,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日本视大明为宗主国,发誓千秋万代永不悖逆;

    第二,恢复中断已久的明日堪合贸易,允许明日两国商人在仁川、釜山、那霸(追加)、首里(追加)进行自由贸易;

    第三,将仁川及以西港口划归日本管辖,明军享有对港口的无偿使用权,但使用前需与日方协商;

    第四,上述朝鲜、琉球港口只能接纳获得平秀保手谕的商船(即“蓝印船”)参与贸易,其他商船明方皆有权拒绝其停靠及进行驱赶;

    第四,该条约以密约形式签署,不得流于大明与平秀保以外第三方之手。

    和约签订后,秀保便返回了釜山,邢玠则将和约带回北京,交由万历帝定夺。六月初四,邢玠返回汉城,同时告知秀保,皇帝对和约的内容很是满意,为表彰秀保,决定开放宁波港,允许蓝印船五年一贡。

    此外,邢玠还写密信告知秀保,朝廷已决定设立“临屯都司”(“临屯”取自汉武帝为管辖朝鲜半岛设置的“汉四郡”中的“临屯郡”,具体位置即现在的江原道),管理朝鲜南部四郡,不出意外的话,二十年后便能更名为“临屯布政使司”,将其正式并入大明版图。

    然而,这一和约却遭到了朝鲜君臣的一致反对。

    (跟大家说个事,小编跟我说,下月一号这本书要上架了,我知道上架看得人就少了,但还是要和大家说一下:首先,我上架更多是出于虚荣心吧,这本书三万字时就签约了,到现在才上架,我真是有些泪奔了…

    其次,虽然不是为钱,但大家愿意订阅的还是订吧,不愿意花这个钱的,我也能理解,这样吧,隔几天我就把章节整理一下发到贴吧去,当然不会和起点同步,要照顾订阅的朋友嘛,可不论如何,还是希望大家等每天都投投票,点点击,收收藏,这也是给我的鼓励吧。

    总之,订阅的朋友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经济拮据的朋友也别生我气,只要你们继续点击推荐,我就一定会努力的,绝不会让大家失望!)

第一四七章 朝鲜归化() 
    六月初六,汉城景福宫,朝鲜国王李昖伙同领议政柳成龙等一干大臣与邢玠摆开架势,坚决不承认《曾坪和约》。邢玠则谎称该和约只是为了麻痹日本,待到二十年后日军撤退,明军自会视情况将领地归还。

    当柳成龙问及“视情况”的具体含义时,邢玠解释道:“到那时,如果确定倭寇不会再次进犯,天兵自会逐步撤回中原。”

    “‘逐步’是多久?该不会又是二十年吧?”柳成龙不依不饶道。

    “这还真说不准,倘若朝鲜政通人和,日本偃旗息鼓,那不用你们说,天兵也会撤离;可如果朝鲜还是像现在这般党阀林立,民不聊生,日本也不甚安分,依旧对朝鲜虎视眈眈,那老夫自是会劝导皇帝好好考虑,过个十年八年也不一定,其实你们也不必担心,早撤晚撤不都是为你们好么。”邢玠这太极拳打得颇有水平,把责任全推到了朝鲜人自己以及日本身上,大明依旧是一副正人君子模样。

    “天chao用心良苦,小藩不胜感激,不过昨天仁川府使前来禀报,说是倭寇乘夜开进仁川,占领了府衙和兵营,还将朝鲜守军赶了出来,不知阁老是否知情,貌似仁川港是由天兵把守的吧?”柳成龙强忍怒火道。

    “柳大人无需担心,这也是和约的一部分,即日起,仁川便是日本的领地了,但是请放心,天兵会保护王京安全的。”邢玠不在乎地说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仁川乃是汉城西门锁钥,如此险要之地怎能交予倭寇,阁老是不是糊涂了?!”柳成龙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愤然起身冲着邢玠质问道。

    “以一城换取倭寇退兵,你们可是赚了大便宜了,可别不知好歹啊。”只听“嘭”的一声,邢玠将茶盏重重地放在桌子上,冷冷地盯着坐于王座上的李昖。

    被邢玠这么一看,李昖顿时头皮发麻,一边斥责柳成龙目无天chao,一边对邢玠谄笑道:“敝国小藩不懂礼数,还望阁老见谅,不过他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仁川位置太过险要了,若是交给倭寇,恐怕王京永无宁日啊。”

    邢玠这才收回目光,缓缓说道:“请殿下放心,吾皇已经下旨,决定将朝鲜王室迁往平壤以避敌锋芒,至于京畿、黄海两道,由于处在抗倭前线,暂时交由天兵驻守,境内官员任免、赋税征缴一切如旧,新兵征募以及治安维持则是由天兵负责,朝鲜士兵可以随王室北上,也可留在两道听从在下安排,殿下和诸位大人总该放心了吧?”

    “迁都?!”李昖霍然起身,颤抖双唇却欲言又止,长叹一口气后终究还是坐了下去,不无绝望地回答道:“天恩浩荡,寡人代朝鲜黎民感谢吾皇体恤之情,就按阁老所说,待收拾妥当,寡人将携朝鲜王室前往平壤,汉城今后就有劳您了。”

    “殿下能明白吾皇的苦心实在是再好不过了,请放心,在下一定会严防死守,决不让倭寇踏进汉城一步。在下还有公务要处理,就先行告退了,对了景福宫外那三千人马是特意为护佑王室北上调拨来的,还请殿下抓紧收拾,别让军士们久等。”说罢,邢玠便站起身,踱步出了景福宫。

    六月十二日,朝鲜王室及大臣共计八百六十余人,在明军的护卫开始了北迁平壤之行,六月二十日,就在李昖抵达平壤的同时,邢玠下令,将黄海、京畿两道合并为“真番备边司”,治所汉城。

    三年后,以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为由,明朝取消了朝鲜王廷对两道的征税权及管辖权,改“真番备边司”为“真番都司”,彻底控制了这一地区。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明廷先后以“鲜兵叛乱”、“世子谋逆”以及“庚戌之变”等变故剥夺了朝鲜王廷对平安道的控制权,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一六一〇年)设置“乐浪都司”,并将朝鲜都城由平壤迁至咸兴,至此,朝鲜王廷实际保有的地区仅剩下咸镜道。

    六年后,**哈赤于赫图阿拉称汗,定国号“大金”,明廷担心其勾结朝鲜两面夹击,遂于当年秋日武力夺取咸镜道,改为“玄菟都司”,囚朝鲜王室于义州。

    三年后,杨镐兵败萨尔浒,辽东领地尽丧,为牵制后金,明廷采纳孙承宗之见,将乐浪、玄菟、真番以及临屯四都司合并,组建“朝鲜都司”,治所平壤。

    越明年,光宗病逝,熹宗朱由校登基,后金掠地日甚,遂改“朝鲜都司”为“朝鲜布政使司”,以孙承宗为首任巡抚,袁应泰兼任总兵,此为朝鲜并入中华之始。当年九月,承宗迁朝鲜王室至登州,经威海时遭遇风浪,永昌大君以下三百余人皆殁(李昖死后明廷未再册封朝鲜国王,王世子仍称大君),熹宗立大君六子李柟为王,是为恭顺王,迁封至河南信阳。

    五年后,李柟病故,年仅十一岁,由其弟李樢继恭顺王位;八年后,河南御史参李樢“骄恣忘形,任家丁为乱乡里”,崇祯帝大怒,将其降格为侯,翌年四月又降格为伯,转封贵州遵义,李樢不堪其辱,行至宜昌时投江自尽,妻子、大臣二十余人殉死,仅有一子李恂随家臣前往遵义。

    次年九月,李恂身染瘴气病故,因膝下无子,朝鲜王室断绝,此时距迁都平壤仅过去三十四年。

    当然,这些都是后事了,就在李昖动身前后,秀保将《曾坪和约》交给特使带回了伏见,准备交予秀吉过目,可这时的秀吉已是病入膏肓,神志多有不清了。

    “殿下,右府实在有些过分了,竟然不经您的同意,便擅自和明国达成和议,而且还将所占领地全部归还,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臣还听说,他想回国探望刚出世的嫡子,这也太把公务当儿戏了。”三成拿着和约在秀吉耳边嘀咕着,此时已是七月初一,秀吉将绝大部分政务都交予三奉行和五大老处理,唯有这件事,三成和五大老都拿不了决定,特地前往伏见向他请示。

    “佐吉啊,”秀吉半倚在床榻上,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对三成说道:“我相信右府,这件事他并没有做错啊,想回来就让他回来吧,我想也是时候了。”

第一四八章 亡国条约() 
    “您是想正式任命右府为少主的后见了?”虽然早就知道事情会是这样,可三成仍是有些不甘心,在他眼里,秀保绝非等闲,更不会甘于人下,如今秀吉在世都能这般擅做主张,秀吉走后,岂不是要跋扈至极?

    “殿下,恕臣直言,右府虽然屡立战功,品德兼修,可毕竟年少,根基不深,陡然成为后见也未必能服众啊。”三成仍在做最后的努力。

    “那你觉得谁合适呢?”秀吉如此虚弱,以至于轻轻的咳嗽都能带动全身颤抖好一阵子,听到三成旧事重提,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臣不敢揣摩君意,只是觉得由内府殿下或者加贺大纳言担当会不会更合适一些,又或者先由他们暂代,等过几年内府资历上去了再行接手。”三成恭敬地回答道。

    这时,秀吉抬起头盯着屋顶,长长叹了口气,之后缓缓说道:“佐吉,你和内府不和,我早就有所耳闻,本以为只是小摩擦,谁曾想竟会如此严重,以至于你如此极力地反对他担当后见,这都是我的失误啊。”

    “殿下,臣绝非有意诋毁内府,只是…”三成万万没想到秀吉会这么误解他,赶忙俯下身去极力辩解,可一句话还没说完,便被秀吉打断了。

    “跟了我这么多年,我还能不了解你么?你和许多大名有隙,但却并非佞臣,同样的,内府跟你还有长盛有仇,但也不不能说明他是权臣啊,”秀吉招了招手,示意三成到榻前,目光慈祥地看着他,和蔼地说道:“从长浜城到姬路城,从小牧山到小田原,如此多的大名家臣,唯有你,佐吉,对我一直忠心耿耿,不存半点私心。虽然很多人在我耳边说你的不是,但我知道,你并非恶意,更是为了丰臣家才受他们诟病,我真的是很感激你啊。”

    “殿下,千万别这么说,为您效忠都是应该的,臣承受不起啊。”三成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