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鼎-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就算泄露,估计也没人会相信,而拥有小智的刘峰也能提前察觉到窦振是否要背叛他一旦有这个意向,刘峰自会清理门户。

    “叔德,其实我军收入是很可观的。”李从煜谈到这个话题也是笑意吟吟。

    “先说精盐一项,叔德也曾去贩卖过,自是知道这项的暴利,光凭我们自己暗中贩卖 ,就获取了不下两万贯的收入,再者与孙家合作贩卖精盐和肥皂,扣除分成及成本大致可以获得五万贯,而大人的恒茂商会的产业又可年入三万贯。再加上安通县城的搜刮,粗略算一下本年的收入大致有十五万贯,养两千兵绰绰有余。”李从煜大致说了一下财政收入,就让在座的各个高层陷入石化状态。

    十五万贯的收入,这尼玛,是多么惊人的数字,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如果全部拿来招兵能养多少,几可与大帅争锋,想想都让再座的人呼吸急促。

    李从煜看着众人惊讶的表情。心中也有些感慨。无论哪个势力总是初期最困难的,想想历朝太祖,草莽出身的屈指可数 ,就是因为出身世家豪族的人先天上就占有优势。毕竟你还在为自己第一桶金烦恼时。人家已经割据郡县蓬勃发展了。

    而刘峰在这一方面已经与那些世家子弟拉平。不仅没有在起跑线上输,反而发展的更快,屈指一数不过半年已经割据两县。日后情况会怎样,想想都让人充满期待。

    “别高兴的太早了,除了精盐收入外,其余收入并不稳定,一旦南安郡乃至闽州发生战事,估计就是关门大吉了。”刘峰见到众人兴奋的表情,立刻泼了泼冷水。

    事实也是如此,刘峰贩卖的东西只有盐是必需品,其余都只能算是奢侈品,一旦战乱,基本上就只能放仓库里去了。

    众人闻言稍稍冷静了一点,暗自想了一阵,就算战火燃烧,凭借私贩精盐收入,养个两三千兵还是没问题的,故而人人都还是有些兴奋的。

    这还是两县的税收没有算在内,如果两县税收能有个两三万贯,还能养更多兵。

    在这个有兵就是草头王时代,谁的兵力多,实力强,谁就掌握话语权。

    甚至自夺帅位,割据称王都不是不可能,就像六十年前击败梁国公的燕赵两王一般,逼得朝廷实封王国,虽然之后燕赵两王也先后死于内乱,但是他们带来影响却是巨大的,此后只要有实力者无不野心膨胀,传闻闽州第一大帅周启年就准备在扫平闽州后称闽王,建国立制,自开宗庙。

    想着,众人对于刘峰的前景更加看好,对于刘峰也更加忠心。

    刘峰察觉到众人有所上升的好感度,顿时心中暗喜,他之所以透露自己的财力,也是希望透过这个来告诉他们,他刘峰是有潜力,也有能力的,跟着他刘峰未来光宗耀祖不是奢望。

    终于,之前怎么都差一点才肯效忠刘峰的章化,也在沉默了一阵后好感度达到了60 ,选择了效忠刘峰。

    听着小智的提示声,刘峰暗自更加欣喜,这么一来他麾下就有两名二流水准能臣,高端人才的数量哪怕是大帅也有所不如,反正就刘峰所见除了军师赵铭外,大帅麾下还没有达到二流水准的人,当然方林源得除外,就能力而言方林源冠绝刘峰见过的所有人。

    想到方林源,刘峰就暗自担忧,虽然目前看来,他被排除在了南安军权力核心之外,但毕竟他是方家人,若是大帅宾天,以他的手段未必不能掌控南安郡,到那时刘峰想要崛起就要再添变数。

    虽然想了很多,但是在众人看来只不过一个呼吸罢了,自然也没发现什么不妥。

    “就这么定了,温宇辛苦一点制定个章程,报上来,然后尽快开始招募新兵,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刘峰对着郭逢春说道。

    既然财力足够,自然也就没人会反对,扩充实力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军方高层,刘峰招来的兵最后还不得他们来带么。

    “是,大人。”郭逢春回道,有了先前的新兵招募和训练积累的经验,对于他的参谋部来说就不是很难了。

    而以刘峰军队的待遇,根本不愁没有兵员。

    接下来,郭逢春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既然占据了上杭县,自然要对各个部队驻地进行调整。

    章化和张正孝所在都向两县边境转移,以防战事吃紧可以及时支援。

    刘峰在同意的同时,也没忘了叮嘱两人蛮族攻略,尽可能的扫荡蛮族,不仅是增加矿区的劳动力,还有打通商路的意思,光是闽州商贸很容易受制于人。

    多开辟条路,就多条经济来源,甚至于他的恒茂商会也会随着商路扩展到赣粤两州。

    众人又商议了很长时间,不知不觉时间便悄悄流逝,等众人散去后,天空居然露出一丝鱼肚白,这预示着新的一天就将到来。

    没有稍作休息,众人便各奔东西,准备各自的事务,大家都是年轻人倒也吃得消,年纪最大的李从煜也不过三十四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

    刘峰在上杭县城呆了几日,待其进入正轨后,这才离开上杭县返回三山县。

    数日后,刘峰又返回上杭县,开始巡视领地,进行资源搜寻。

    果然,刘峰猜的没错,这上杭县还有两处铁矿,只是其中一处铁矿据小智反馈没有开采价值,但是刘峰却更加欣喜。

    与此同时他还发现了一处铜矿,这简直是天降横财,铜矿在这个世界就是钱的代名词,铜钱,铜钱嘛

    在天下大乱的如今,铸币权早已紊乱,基本各个大帅都私铸钱币以牟取暴利,而私人铸币也自然无法禁绝,刘峰自可以加入其中以获取利益。

    当然,铜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可以用来制作大杀器——枪和炮。。。

第二百零一章 玻璃() 
作为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宅男,哪怕他文化水平再低也知道热兵器比冷兵器强得多,而热兵器与冷兵器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差别就是火药,来到这个世界后,刘峰自是不只一次的想要将火药给弄出来,但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顶`点`;`x。

    当然这个世界的火药也已有之,譬如烟花爆竹之类的,甚至于也出现了初步火药武器,但是据刘峰查阅各种史料以及与郭逢春等人交流,威力惨不忍睹,与他前世的宋朝的水平差不多。

    黑火药的成分就是硝石、硫磺、木炭,木炭自不用说,背靠武夷山脉的三山县永远不会缺。

    但是硫磺和硝石在闽州就是稀缺货了,硝石矿据刘峰了解,基本只属于益州和秦州,硫磺矿虽然好一些但是闽州却也没有,两样都只能通过贸易获取一些,但是天下大乱之后基本上能流入闽州的十分稀少,刘峰也不做指望。

    天然硝石和硫磺得不到,无奈之下刘峰只好打土法制硝石和硫磺的想法。

    不得不说,刘峰抄书的一个大好处,在编辑教材时,同样也知道了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中就曾记载了制硫磺的方法。

    不过,刘峰在兑换此书时却出现了大问题,据小智所说此书所载技术种类颇多且详实,属于特殊类书籍,要想兑换整本书根据它对其所在技术估价竟需十三万八千六百九十二点人心点,让那时的刘峰咂舌不已。

    转而小智又告诉刘峰。他可以单章单卷兑换,那硫磺技术所在章节只需七十点人心点。

    在询问了系统提供的二级硫磺技术所需人心点后,刘峰果断选择了兑换《天工开物》中内容,虽然《天工开物》不如系统提供的详实可靠,但是价格低了一半不止。

    查阅后,刘峰明白制硫磺原料是所谓黄铁矿,而他治下从未发现,也就一直耽搁下来。

    而上杭县靠近三明县所发现的那座铁矿,据小智的反馈恰好就是黄铁矿,虽然无法用来炼铁。但是可以用来炼硫磺。哪怕代价有点大,短时间看来有点不合算,不过深知火药威力的刘峰认为这一切是值得的。

    再加上前世农村的土法制硝之法,现在万事具备。只待刘峰抽出时间。便可着手实验制作火药。

    尽管如此。所得的火药原料也不会多,能够制取的火药也不足以支撑他进行枪炮实验,顶多用来吓唬吓唬人。

    但是刘峰很满足了。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要一步一步迈,等多积累几年经验,说不得日后会成为他的一张底牌,甚至提前将热武器开发出来也未可知。

    巡查完后,刘峰稍微关注了一下上杭县的事,确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就返回三山县的将军府中。

    。。。。。。

    时间过的很快,一晃就进入了十一月份。

    三山县的秋收已经全部结束,李从煜带领官吏辛苦在麻青四镇进行税务工作,税收已经陆陆续续进入府库之中,由于刘峰向大帅府申请过三年免税,故而刘峰无需将自己收获再交一份给大帅。

    大帅估计就算听说三山县有收获也不会放在心上,至于三年后,刘峰有自信绝不给任何人交税。

    采矿事业在进行中,高炉炼铁技术十分不错,产出的生铁无论质量和数量都让一干高层笑的咧开嘴,现在已经建了两座高炉,日产生铁两千斤,武器生产已经满足,甚至已经出现铁质甲胄,当然产量还是很少的,仅装备了少数几个高层。

    矿区的蛮子也已增加了数百人,而死去的有五十多个,可以说煤矿开采和铁矿开采都是用蛮子的鲜血换来的。

    各个作坊的人不再增加,产量虽然有所上升,但幅度却不大,刘峰也觉得没有必要再增了,万一弄出什么经济危机来就麻烦了,现阶段市场有限的很。

    恒茂商会的十月份账单出来了,仅郡城一地销售额就达两千贯,其余各县加起来也不过三千贯,梁封也来信给予了通报,有万老伯看着,刘峰也很放心。

    窦振占据上杭县的消息传播了出去,武平县左良玉和永定县武家暂时没有异动,但刘峰明白很快就会有试探来临,说不定还会大军压境。

    刘峰回到三山县就经常出入作坊,他开始按照小智给出的技术烧制玻璃,不仅仅是为了开辟财路,还是为了可以制作各类器皿以及期待已久的望远镜。

    三山县城,工业区。

    在一处守卫森严的空旷之处,堆砌着数座完全由砖石构成的“窑”。

    站在远处的刘峰一边流汗,一边盯着窑上的那个池子里的情况,他已经将石英砂、石灰石、天然苏打以及长石粉加入池中,就等其融化,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玻璃液。

    其身边站着数个工匠,包括魏师傅,其中一人神情颇为专注,目不转睛的看着窑内火焰。

    “龚师傅师傅你觉得这温度怎么样,有没有达到烧制蓝釉的标准。”刘峰笑着对那人道。

    “火焰颜色金黄,烧成蓝釉是没问题的。”龚师傅敬声回道。

    闻言,刘峰心中一喜,烧制玻璃的温度一直让他很头疼,这时代可没有温度计,更没有可以测量如此高温的温度计,根本无从知晓温度高低。

    不过,魏师傅很快就帮他解决了,他找来了数个烧砖和烧瓷的师傅,然后说道凭他们的经验可以判断火焰温度,尤其是这位龚师傅曾经在赣州有名的“瓷都”工作过,还做过一些名窑的学徒,对温度的判段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