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大事,他本想和弟弟严舆商量一番,却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弟弟,在乌程早就待的烦了,想要开战。若非自己严格约束,说不定在刘风进攻曲阿之前,就带人去故鄣或余杭,挑起两方的大战了。

    “算了,你还是去忙你的吧,我再考虑考虑。”想到这里,严白虎就有些烦,摆摆手,让严舆出去了。

    但严舆却误会了严白虎的意思,或者说是故意如此,转身回到军营,就开始动员军队,宣传即将出征的信息,获得了一片赞同声。等他带着军队的意思前来的时候,还在犹豫中的严白虎终于下定决心拼一把,立即下令准备全军出发,前往吴县。

    70万大军,是严白虎出动的极限了,他只有一县之地,人口本就不多,大部分的青壮都被他征募到军中了,加上山贼和山越人,这才能出动这么多大军。当然这也不是全部,他还留下了足够多的兵力弹压地方,防止异人作乱——这也是系统的规则之一,否则原住民一出去,后路就被玩家夺了,那还会有人愿意出征吗?

    除此之外,严白虎还强行要求乌程的领主玩家出兵协助,凑足了10万大军,随同作战,敢有不从者,就是地毁人亡的下场。

    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开向吴县,准备和吴县的大族会合,一起对抗刘风。

    但有些事情,往往是越着急,越办不成,尤其是人多的时候,意见更多,就更难达成一致。

    严白虎当然不会进城,而是在吴县的不远处扎营,然后吴郡各大家族派人出城商议大事,胆想要达成一致,是不可能那么快的,出兵的多少,各自的防区,钱粮的供应等等,全都要一项项讨论。严舆对此是没什么兴趣的,找不到事情做,只能带人出去打猎,但严白虎的军队纪律也不比吕布军强,往往是肆意掳掠吴县民众。这自然引起吴县民众的不满,聚集起来和严舆他们对抗。这边的商谈的大事还没头绪,那边就几乎先开始了内乱,严白虎和各大家族为了快点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各自让步,以求迅速达成合作意向,尽早塑造出共同的敌人。

    但即便各退一步,也依旧难以达成一致,等到拟定出一个能令所有人接受的建议的时候,距离刘风攻破丹徒,时间已经过了两个月。就在他们为此争吵的时候,刘风在丹徒完成了对地方的控制,悠然准备着下一步计划。

    ……

    远在豫州的吕布,在告别袁术挺进陈留之后,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以吕布的实力,加上袁术的兵力,就算张邈已经提前有了准备,也是无能为力,甚至来不及请曹操支援,就被吕布连下数城,不得不龟缩豫在陈留城中,留下自己的弟弟张超,在雍丘前线抵御吕布的进攻。

    不错,张超就是之前讨董诸侯之一,前任广陵太守。

    是的,前任,出现在陈留的张超,当然不再是广陵太守。

    话还是要从长安之乱说起。

    去岁西凉军攻破长安,占据朝堂之后,因为内部自有纷争,为了缓和和关东诸侯的关系(当然也是为了引起关东诸侯之间的纷争),派出了不少的使者册封一众诸侯,比如袁术的左将军,刘表的镇南将军……

    徐州刺史陶谦,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大的封赏,但徐州在其治理下,却是比较安稳的,徐州北面的琅琊国,有泰山臧霸、孙观等一众陶谦收服的泰山贼驻守,在青州肆虐的黄巾军,丝毫不敢南下,在这种情况下,陶谦在州治中从事王朗与别驾赵昱等人的建议下,派出大军护送使者向长安的皇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同时也是向西凉军示好。小皇帝当然不能理事,西凉军各首领经过商议,决定封陶谦为溧阳侯,官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反正是不要钱的名号,还能让关东诸侯眼红,何乐而不为?

    当然,除了陶谦受封,王朗和赵昱也不例外,会稽已经在刘风的手里,王朗当然不会像历史上再来当太守了,而是被拜为彭城相,继续在陶谦麾下做事,至于以后的会不会被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干掉,就不得而知了。

    赵昱则是像历史上一样,被拜为广陵太守,张超在广陵的实力不足以和陶谦相抗,不能反抗,就只能认命,于是乎,不接受陶谦抛出来的卑小职位的张超就失业了,回到老家兖州,到陈留自己的兄长麾下任职。

    事实上,张超之所以被取代,也有陶谦的功劳在里面,因为他老是请求陶谦派人进青州,解救临淄的臧洪,因为他和臧洪的关系十分友好。陶谦屡屡拒绝张超的请求,他甚至想自己带着广陵的军队北上青州,却被陶谦所阻,在这个时候,弄走张超也更合陶谦的心意。因为陶谦年纪已大,没有什么野心,一心想着自己治下不出现什么大变故。

    张超到了陈留,本是想带着陈留的兵马前去青州解救臧洪,但是还没等他行动,就得到袁术蠢蠢欲动的消息,这下就更无法离开,不多久,吕布就带人自陈国出发,攻进了陈留。

    刘风在稳定地方的时候,也十分注意中原的信息,有许多人愿意为他提供情报服务,在攻略江东的时候,他时刻关注着周边,在最合适的时候动兵,以免引来敌人。等吕布真的进入陈留、袁术接着北进之后,他终于放心了,只要防御好西部,防止正在恢复实力的刘表,周边就没有敌人。

    严白虎的事他早就收到了消息,对此他也不急,安心等吴县做好准备,因为他已经准备,在下一次的战争中,一劳永逸的解决战斗。

    他这次就是要吞噬掉严白虎这只大老虎。

    因为,经过近一年的围城战斗,海盐终于被太史慈攻破了,吴县以南,再也没有安全的地方,全部暴露在会稽军的进攻之下。(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八章、投诚() 
太史慈对吴郡的进攻,和刘风差不多同时进行,在刘风打下的曲阿之前,他就带着百万大军,率先拿下了由拳县,拔掉了吴县以南仅有的两个钉子之一。

    但相应的,太史慈的损失也很大。

    按荀攸之前制定的政策,太史慈是属于偏师,牵制吴县以南的吴兵,防止吴县大族的逃窜以及防止两县北上支援吴县,要求是在刘风这边进攻吴县之前,将两县拿下即可。

    但显然,太史慈是不甘做配角的,立功心切,就算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也凭借着自己的悍勇和麾下士卒的用命,强行攻破了由拳的防御。

    目的是达到了,但结果却令刘风不满,损失过半不说,还未尽全功,让由拳逃出去数十万人,其中原本的县兵就近二十万,为了迅速稳定由拳,太史慈没有乘胜追击,最终这些人逃进了海盐,继续抵抗,平白增强了海盐的实力。

    刘风拿下曲阿之后,派人申饬太史慈,让他迅速恢复由拳的秩序,稳定地方,只要海盐没有派人北上吴县的意思,就不必急着攻打,一切以恢复实力为主要任务。

    所以太史慈在由拳等了几个月,恢复实力,清理异人势力,发展经济,在大后方的帮助下,补充了相当一部分的兵力,再加上从由拳招募的士兵,实力更胜从前。之前的强攻虽然损失惨重,但也不是没有效果,至少活下来的这些人中,有一部分直接晋级为精锐。自觉实力已强的太史慈,在请示过刘风之后,留下足够的人手守城,带兵包围了海盐。

    太史慈在恢复实力,海盐当然也没有闲着,也在积极备战。幸好吴县的重心都放在北部,对南方不太重视,或者说他们在想将刘风的主力阻挡在北面,就算出了问题,太史慈率兵杀到,他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应付。

    所以说,太史慈是幸运的,吴县根本就没有向南部二县派一兵一卒,而他甚至比刘风更占优势,有后方源源不断的支持。不说别的,只说会稽水军在蒋钦、周泰的带领下,在太史慈围城之后,不时骚扰海盐的港口,就知道吴郡南部的局势了。

    这次太史慈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没有再蛮力攻城,而是慢慢围城,消耗城中的耐心,就像刘风围着丹徒一样,他多的是时间。虽然会稽制造出来的攻城器械大部分都运到刘风这边了,但太史慈每次都能分到一些,随着越来越多的攻城器械到手,太史慈终于发动了总攻,短短两天的时间,就攻破了海盐,速度丝毫不比刘风攻破丹徒慢。

    这次,海盐的人终于再没有逃掉,北面被太史慈封锁,南面吴县的水军未到,海盐的那几艘小破船早就被会稽水军解决了,海盐的官、兵,除了战死,就是被俘虏,就连之前逃进海盐的由拳长,这次也没能幸免,被会稽军俘虏。

    时间已经是初平四年的10月,时至冬日,北方的公孙瓒和刘虞已经因大雪停战,但江东之地却是不怎么冷的,连雪都没有下。刘风留下一部分人镇守丹徒,着重防止吴郡兵马从长江来突袭,然后带着大军,兵临毗陵城下。

    毗陵也是大大有名的地方,春秋末期为延陵邑,也就是数次辞让国君之位的吴国大贤延陵季子的封地,秦改邑为乡,西汉时始置县,后数次易名,后来又改为如今的毗陵。

    当刘风到达时,毗陵没有向之前曲阿、丹徒那样如临大敌,而是一切如常。吴郡的大族没有在这里再布下防御,毗陵城门大开,县兵也没有紧张的样子,该守城门的守城门,该在城墙上巡视的在城墙上巡视——虽然没有一个进出城门的人。

    刘风对此毫不意外,因此斥候已经情报堂的人早就把消息传来了,他知道其中必有缘故,在大军到达之后,停在数里之外,静待城中来人。

    果然,不多久,毗陵长带着县丞、县尉前来拜访。

    毗陵长是个四十来岁的文士,姓林,据荀攸悄悄告诉刘风,这是个5阶实力的人,执掌一个小县,是屈才了。

    “刘将军,这是毗陵全县的赋税、人口户簿等情况,全在这里了,毗陵的情况如何,将军也看到了,我们来此,就是向将军投诚的。”互通姓名寒暄之后,这位林县长先开口道。他的手里,捧着从旁边县丞手上接过来的一沓厚厚的账目。

    “林县长这话从何说起?同为大汉臣子,说投诚就有些过了,吴郡大族罔顾君恩,横行乡里,我等来此,是为大汉社稷之永固,几位愿意反正归顺,在下求之不得。”刘风示意身边的护卫将账目接过,交给荀攸查看,自己接着林县长的话道。

    “多谢将军体谅,毗陵乃是季子封邑,陵寝之所在,若是能不打扰先贤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林县长松了一口气。

    “我司非常高兴林县长有此选择的,只是不知道,为何几位会做如此决定,难道吴郡大族都对此不闻不问吗?”刘风冷声问道。

    “将军明鉴,或许吴郡大族根本没有在此处阻挡将军的意思,在丹徒失陷的消息传来之后,没几天吴郡大族就开始撤离本县,不但他方的大族撤离,就连本地的大族也是一样,下官原本就是县长,一直被架空,县丞和县尉都是在吴郡大族撤走之时,新任命的,至今不过两月,就是为了在此应付将军罢了。至于他们为何会这样,还有什么打算,就非我所能知了。”林县长答道。

    刘风看向正在翻看账簿的荀攸,荀攸感应到刘风的目光,抬起头,然后颔首,示意林县长说的是正确的,才接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