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焉作为一方诸侯上任,家眷肯定是没法都带走的,除了三子刘瑁,三人都留在了洛阳,后来更是被董卓带去了长安。诸侯讨董的时候,刘焉只是附议了几句,并没有出一兵一卒,董卓也不想激怒刘焉,导致后方不稳,就没去管刘焉的这几个儿子,当然,待遇也不会好到哪去。
但是,偏偏刘焉的这个儿子,自幼体弱多病,刘焉忙着收权,对他就疏于照顾。等到大权在握的时候,刘瑁病入膏肓去世了,这让刘焉深受打击。
就是这个时候,董卓为了拉拢刘焉,派了刘璋前来说服刘焉不要与朝廷绝不相通,顺便代宗正府吊唁。刘焉当然知道朝廷的意思,直接将刘璋留下了,在别的子嗣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季子刘璋俨然成了众将眼中刘焉的继承人。
董卓死后,在西部镇守监督马腾、韩遂的西凉军返回长安争权夺利,马腾、含税因此恢复了实力,不久之后,掌握大权的牛辅主控的朝廷就封韩遂为镇西将军,屯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屯郿。但就在今春,马腾有事求牛辅(不是李傕了)帮忙,被牛辅拒绝了,这下马腾不满了,联合韩遂进逼长安。恰好这个时候,朝中也有人想要诛除西凉军,于是种邵、马宇就和他们联合起来,想要掀翻西凉军的统治,其中就包括刘焉的长子,左中郎将刘范和治书御史刘诞。
但很快,消息败露,几人不得不逃离长安,躲进马腾军中。后来牛辅、李傕、郭汜等人击败了马腾、韩遂,逃回西凉,刘范他们则逃奔槐里,负隅顽抗。
但西凉军群追不舍,攻破了槐里,种邵、马宇、刘范被杀身亡,但刘焉的次子刘诞却不知所踪,行踪成谜reads;。
消息传到了绵竹,刘焉伤心欲绝,因为对刘璋这个继承人,他是不太喜欢的,性格过于懦弱,镇不住他手下的那帮骄兵悍将,他还幻想着有一天其他两个儿子回来,但显然已经不可能了。恰逢这个时候,绵竹又发生了大火,有了玩家的参与,这场火势更大,几乎将绵竹烧个精光,治安更是混乱,刘焉不得不再次迁移治所,将州牧府移至成都。
几次打击,刘焉的身体垮掉了,虽然之前他有着7阶的实力,但病倒之后也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当然,这也是刘焉的劫难,智脑故意为之的。
就在刘焉病困之际,刘诞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并且带着刘焉的几个孙子刘焉这才知道,在逃亡槐里的路上,他就和自己的兄长走散了,被人说服走了另一条路,根本就没有离开京兆尹地界,之后一直在躲藏,等风头过后,才在别人的帮助下返回益州。在路上,他遇到了庞義。是庞義想尽办法,才在这种局势下,带着刘焉的几个孙子离开长安。
于是刘焉的心情舒缓了,病情也有起复的征兆,对刘诞兄弟的行动也大加赞赏,隐隐有将益州托付给刘诞的意思。
这下刘璋着急了,以前不急是没有人争,现在这个二哥突然出现,益州哪还有他的份,急切之下,他找来刘焉的老部下赵匙相商。
赵匙之前已经将筹码投在了刘璋身上,而且还觉得刘焉性格温和好控制,当然不希望半路杀出的人摘了桃子。但他不能多说别的,只能对刘璋说,除非益州牧立即换人,否则按刘焉的态度,将来益州牧还是会落到刘诞的头上。
回去之后,刘璋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在刘焉的药里下了毒,直接将弄死,然后嫁祸给刘诞,说他急于篡权夺位。
若是换了正常时候,7阶实力的人显然不是普通的毒能直接鸩杀,但刘焉因为之前的事,身体还未转好,竟然一命呜呼。一代枭雄,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但刘焉既然死了,是谁下的毒对于刘焉的部将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会成为新的益州牧。
诚然,刘诞更受刘焉青睐一些,但他回来的时间太短了,根本没有什么人脉,而且还牵涉了谋害刘焉的事。当然,刘璋也逃不了嫌疑,但他毕竟已经被视为继承人两年之久,所以最终,刘焉的部下一致商定,共同向朝廷推举刘璋为益州刺史。
然后,才在刘璋的主持下,为益州牧刘焉发丧。
可怜的刘诞,好不容易逃离户口回家,却发现自己竟然又入了狼窝。(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二章、二袁相争()
益州的变局,显然不是单个人物促成的,而是一系列动作之后的产物,而首当其冲的,正是刘风。 如果不是当初他忽悠刘备,带着他一起在黄巾战场上立功,在刘宏面前提及刘备,让他在冀州立稳脚跟,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四处颠簸,或许益州的局势也不至于变化的这么快。
如果益州像历史上那样,一直处于刘璋的通知下,而以刘璋的性格,二十年中,决计无法对抗实力越来越强的玩家,只有让刘璋感觉到压力,他才会在军事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失。
如果只有一个张鲁,刘璋是感觉不到压力的,就算张鲁能以一郡之地压着刘璋军吊打,但他也只能在汉中固守,根本不敢进入蜀地半分,否则就是纯粹的送菜。
当然,益州的变局,有智脑潜意识推动,也离不开玩家的参与。否则的话,何以刘诞何以会中途离开,又凭什么躲过西凉军的搜索,在远赴益州的数千里途中,为何没有受到玩家的阻挠?如果之前单人行动比较隐蔽的话,在会合了庞義之后的大部人马依然能够安全入蜀,若说没有两地玩家的默许,是绝不可能的。
刘璋在众人的推举下任益州刺史,然后才上表朝廷,不出意外的话,朝廷是不会拒绝的。现在的西凉军不是铁板一块,以牛辅为首的西凉军各部在没有外敌的时候,各自还经常混战,当然不想得罪近在身边的诸侯。而刘风距离西凉军太远,他不知道自己的上表会不会被西凉军各部准许,距离远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董卓之死,跟他有直接的关系。
刘璋是当上了刺史,成为益州的主人,但刘焉之死,事情并没有结束,刘诞虽然被软禁起来,但刘璋的嫌疑也没有洗脱,尚有一些人坚持要查出真相,益州隐隐分成两个派系。一方以刘璋为首,想要快刀斩乱麻,将罪名直接安在刘诞头上,处决了事,稳定益州的民心;另一方虽然不见得是以刘诞为首,但大多是不看好刘璋的人,认为刘璋的性格不适合当益州的主人,他们死保刘诞,就是为了和刘璋抗衡。
益州内部的两方势力分歧越来越大,发生战争是早晚的事,刘风记得,历史上刘璋接掌益州之后,没有刘诞的事,还是发生了沈弥、娄发、甘宁等人的叛乱事件。
其实刘风关注益州的事,更重要的是想关注一个人,那就是甘宁。在常人的眼中,东吴的的顶级武将不多,也没有蜀汉、曹魏的有名,除了孙策本身,也就太史慈、周泰算得上是,然后就是从刘表处投来的甘宁了,孙权称之可与张辽相媲美的人物。
但在游戏中,益州局势发生变化,刘风不知道甘宁还会不会到荆州了。就算到了,有荆州的玩家在前拦截,甘宁也不一定会再来江东,除非有一天他能打到荆州去。虽然这是刘风的理想,但他也知道,十年之内,这是很困难的。
距离益州的内斗还有一段时间,刘风就不再过多的关注,而是把目光转向了中原和河北。
幽州自刘虞走后,得到刘虞部曲的刘备,实力呈几何式的增长,趁着冬天休战的机会,用尽手段,将刘虞留下的部曲全部消化,成为自己的势力。等到开春之后,大雪融化,刘备率先开启了战端,派以张飞为首,田丰为军师,张郃、鲜于银、齐周、阎柔等大将随行,讨伐公孙瓒于渔阳。
公孙瓒的统兵能力是强,但治理地方就不行了,而且还得罪了治下的大族,根本得不到支持,有田丰在一旁给张飞出谋划策,并且压制着公孙瓒的实力发挥,公孙瓒屡战屡败,已经将渔阳丢掉,撤离到右北平。右北平的人口、兵员更少,公孙瓒已经不像之前那样,能快速补充军队了。
历史上刘备兄弟根本没有什么地盘,最多也就在公孙瓒麾下当过平原太守,估计也没有统领大军的经验。颠沛流离了二十年,在不断是失败中学到了统兵的精髓。等到在荆州遇上了诸葛亮,赤壁之战以后借的荆州,这才逐渐有了统领大军作战的经验。所以后来,关羽差点逼得曹操迁都,张飞冷击败曹魏的悍将张郃。
而游戏中,显然自易县开始,刘备兄弟就开始了快速的成长。如今十年过去,就算关羽、张飞还未大道历史的巅峰,但早已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比历史提前了十余年。
当然,这在刘风的预料之中,所有玩家也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让刘风关注幽州的不是这个,而是张飞的部下还出现了一个将领,他的名字叫徐荣。
不知不觉中,刘备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实力,一旦他击败公孙瓒统一幽州,就有了和袁绍争夺河北之主的资格。
袁绍当然也没有闲着,而是夺取了之前公孙瓒在青州的三块飞地,将势力扩充到了青州。但最终,他还是晚来一步,临淄城破,臧洪逃走,齐国被青州黄巾军占据。
袁绍很想直接打下青州,但现实不容他这么做。首先就是青州三郡,之前被公孙瓒豪气的卖了几十个中型城市,这些人在袁绍到来后直接投降,表示支持袁绍,按照天道规则,袁绍不能随意剿灭他们。但这些人的存在,时刻在和他争夺地盘、人口,让袁绍伤透了脑筋,不得不停滞下来,专程想法解决异人的问题。
其实领主玩家,说到底就是在和原住民争夺资源,从自然资源到人口资源、人才资源,一旦治下的领地多了,发展的好了,自然就影响了原住民的发展,所以很多情况下,强势的领主都不会容忍自己治下有太多的领地,有几个发展的好的就不错了。刘风更是决绝,治下现在治下根本不容许有新城市的出现了。
但就算解决了青州三郡的问题,袁绍估计也无力进攻黄巾军了,因为他还想趁着刘备和公孙瓒大战的两败俱伤之际,彻底解决冀州问题,并顺势夺取幽州。此外,在兖州,吕布在袁术的支持下,已经夺下了整个陈留,正在向东郡进逼,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剑指冀州,瞄向他袁绍。
东郡原本是曹操的地盘,被迎立为刺史以来,曹操兼任的东郡太守也一直没有卸下。但是臧洪从临淄逃走回到袁绍处后,袁绍因为两年来一直没有救援青州有些内疚,就向曹操请了东郡太守的职位给了臧洪。两家尚处于合作阶段,曹操一直以来都依靠袁绍,虽然不知道心里怎么骂街,表面上是乐呵呵的答应了,让自己的人从东郡撤出,留给臧洪的也只是个烂摊子。
好在袁绍现在比较支持臧洪,给了他一些人马,让东郡迅速恢复了些实力。等到张超战死、张邈逃到曹操那里,吕布杀向东郡之后,一时间倒也将吕布挡在了城外。
二袁相争,中原大战,幽州不宁,对刘风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时间解决内部问题。
于是他再次召集主要将领,准备将吴郡的事全部解决,完成江东三郡事实上的统一。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