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像我们这样低调发展,就算孙坚进入河南尹后第一时间选择投靠,到头来又如何?每次大战都要出兵协助,却没有多少功劳,如今我们最高的,也不过是在军中担任军侯,连牙门将都没有一个,各大领主,也只有一个担任了乡有秩,而城主你,县尉的位置虽然被孙坚保留,却数年没有得到升迁。”又一个年轻人说道。
“这是事实,没什么避讳的。原本我们选择在河南尹发展,就是看重了这里的位置,以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没有一个强力的主人,但如今局势早已不同,孙坚杀了进来,并且将河南尹牢牢控制在手,我们想要发展壮大,已经没有了余地。若不想就此泯然众人,那就只能另辟出路。”荣耀九州说道,“雍州之地,正是因为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各部相互混战,才给了天策城隐忍壮大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最好的方向。没有战争,那就创造战争,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冀州,巨鹿郡,下曲阳,天罡城。
天罡会也是华夏排名前十的公会,但选择在冀州,天罡会的发展很不顺利,当初黄巾失败前夕,不由分说的摧毁了大量的领地,其中就包括天罡会的总部所在。如今的天罡城,是在战后重建。天罡会也算是和冀州扛上了,打定主意在冀州发展。
但是,冀州作为大汉河北数州的重心地带,不是那么好混的,盯着冀州的人太多,谁都想夺下这个天下粮仓。先是袁绍逼走了韩馥,然后在界桥大战,断送了公孙瓒进攻冀州的野心,再之后逐步将刘备从河间国驱逐,完成了对冀州的掌控。随着其占据冀州时间的增长,对冀州的统治越来越稳定。而逐渐转变的对异人的态度,也让天罡城的发展举步维艰。
“我们如今已经落后了许多,作为华夏排名前十的大公会,进入游戏这么久,没有一点作为,领地还曾经被摧毁,成为玩家中的笑柄。这一次,天策府的行为,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样下去,谁还知道我们是华夏排名前十的大公会。”听到系统公告,天罡会的会长也第一时间召集众人议事,“我们的处境很难,冀州已经是袁绍的地盘,无可撼动,我们想要继续在冀州发展,就只能另寻他法。袁绍不是没有隐患,刘备觊觎冀州之地,张燕躲在黑山窥视冀州,还有并州的吕布时刻也提防着袁绍,所以我们必须活动起来,发挥我们的优势,将冀州的战火再次挑起,这样才有我们继续发展的机会。”
凉州,武威郡,铁骑会总部所在地。
“虽然作为华夏十大公会之一,我们一直在落后,但是不要紧,只要凉州的战乱不停,只要凉州没有一个事实上的主宰,我们就有继续壮大的机会。接下来,大家要再接再厉,把凉州的战火点得更旺一些,让凉州各路诸侯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同样听到系统公告的铁骑会会长,召集公会的主要成员,给他们打气。
徐州,琅琊郡,青龙会总部所在地。
作为从青州逃至此地的一个公会,青龙会如今连个城市级别的领地都没有。袁绍进攻青州时,总部原本在青州的青龙会损失惨重。若非是带出了一支经过浴血奋战而形成的精锐,青龙会可能就直接从十大公会中除名了。
“继续战斗吧,有了我们玩家的参与,这天下的战火远比历史上繁多。袁术自身能力不行,手下人才缺乏大局观的,有能力的人不为其所用,正是我们在此发展的好时机。诸位,终有一天,我们还是要杀回青州的。”青龙会的会长鼓励自己公会的成员。
荆州,南郡,江陵县,水云城。
“诸位,听见了吧,天策府又走到了我们前面。已经不能再等了,立即加快行动速度,否则的话,刘表的实力会越来越强。待下一次大战时,立即发动。诸位放心,这一次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想来那位江东霸主,会跟我们有一样的心思。虽然他从始至终都是我们的大敌,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只要我们发展的足够快,就一定能将那位阻挡在荆州以外。”水云城的城主同样也召集公会核心人员商议对策。
……
不仅仅是大型公会,其他有野心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的公会,也都纷纷行动起来。
刘风当然也听到的消息,他自然知道这是李儒策划的。对此,他有警惕,但没有过多的关注,毕竟如今双方没有利益冲突。
这年冬天,没事的时候,他就和自己的谋士商量对策。
直到建安四年春天到来。
第六百三十二章 、战略选择()
无论历史对孙吴政权怎么评价,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在先天上,孙吴政权就有不足。
首先是人口不足,相对于中原来说,江东的人口太过稀少,这就导致后备力量不足。三国是战乱时期,对人口尤其是青壮的消耗非常大,孙吴政权建立以前,只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对这里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一向被人视作披发左衽的蛮荒之地,在很多年以后,这里也是贬谪官员的流放之所,自发性移民几不可见,而长江也还不是后世所谓的母亲河。但是想要维持政权,就必须有充足的军队,人口不足,青壮稀少,就只能牺牲民生来维持强大的军事实力。
大量青壮被抽调,就造成了另一种缺陷——粮食不足。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劳作最主要的还是靠人工,尤其是青壮。而青壮被征募前去作战,就造成劳动力不足,导致耕作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从而影响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减少,但赋税却不会减少,这就造成农民生存不下去的恶果。自陈胜吴广之后,活不下去的农民就有了另外的一种选择,那就是造反,这种结果就导致政权内部的不稳定,孙吴政权的内部,造反尤其多,而为了镇压叛乱,又要再次扩大军队数量,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还有就是,孙吴政权是孙策以屠杀的形式强行建立的,原本内部就不稳定,后来为了维持稳定,孙策被迫向世家大族妥协。但毕竟已经结下仇怨,即便江东士族为了家族的繁衍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也不能消弭内部存在隐患,就连孙策之死,也和内部不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当曹操南征的时候,江东几乎出现了一边倒的投降之声。
从孙策开始,江东就出现了问题,孙吴政权的兵制,是父死子承,兄终弟及,每个将领的部曲都是自己的私兵,这肯定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士族的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的江南门阀势力,就是在六朝时期形成的,而孙吴政权正是起始。
坐拥江南,江东的水军天下最强,尤其是赤壁之战后。但三国时代,水军注定了只能用来防御,向外扩张还是要依靠陆军。但江南陆军的战力,很明显不及北方,此外,东吴境内还有无处不再的山越,也牵制了孙吴政权大量的兵力。
……
种种原因,导致孙吴政权相对于北方的曹魏政权,只能处于弱势。而三国之中的蜀国,相比之下,更是不如,所以最先灭亡。
刘风和自己的部下所商议的,却是历史上东吴政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西进还是北上?
这是路线问题,也是利益之争。
从汉末动乱诸侯割据开始,有志之士就致力于国家统一,比如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就是为了消灭地方诸侯。作为江东的奠基者,孙策自然也有这样的野心,他的进攻性非常强。官渡之战时,就有心趁着曹操后方无人,北击许都,迎回汉帝,让曹操对其十分忌惮。但可惜关键时候,孙策被刺客杀死。
孙策身死,继承者孙权年轻,威望不足,立时江东就陷入动荡之中,庐江太守没多久就叛乱,北伐之事不了了之。至此以后,东吴政权虽也有北上之举,但目标却已经变化,不再是为了统一全国,而是扩张势力,割据江东。
淮泗集团,在历史上的东吴政权内部占据重要的地位,二张、步骘、鲁肃、吕范、蒋钦、周泰等一大批重臣,都是江北人士,因战乱或其他原因避居江东,然后出仕,最大的梦想就是打下徐州以及淮南,风光返回自己的老家。
但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孙策还在时,曾派孙权统兵攻打徐州,在广陵遇见了陈登,碰了个头破血流;孙权时有数次北上,最重要的一次,是合肥大战时,被张辽七千破十万,葬送了太史慈(在逍遥津成就了张辽“江东止哭”的威名。
同意西进的人,目的也各不相同。
孙策时代的志向,是集荆、扬之力北伐,但到了孙权时期,华夏的格局已经变了,曹操据有北方大势,无可撼动,从鲁肃的进言中就可明了,这个时期的孙吴集团,是要西征刘表,占据荆州,进而继续进攻益州,极尽长江天险,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个时候,孙吴政权还有孙策、周瑜曾经的志向。所以鲁肃虽然属于淮泗集团,但却是赞成西征的。
但当曹操统一北方,碾压而来时,孙吴集团就有人慌了,自己的力量无法独立对抗曹操,所以选择联合刘备。最终荆州南部三郡被刘备占据,南郡又被刘备“借”去,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初步成功,鲁肃的战略半途夭折。
再之后,随着刘备入主益州,西征荆、益划江而治已经成为不可能,三国鼎立的趋势越发明显,这个时候,曹操势大,孙刘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对抗曹操。在北上进攻被曹魏终止之后,立功心切的将士就又打起了荆州的主意,借口刘备据不还荆州一事,怂恿孙权西征。这个时候,西征的目的就已经变了,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孙权也因为利益,放弃了大局,同意了这一军事计划。然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孙刘联盟瞬间瓦解,直到数年之后才又恢复。
建安三年,在闲暇之余,刘风就和荀攸、白建、周瑜等人一起,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对北上和西进之举进行详细的分析。
北上有北上的好处,毕竟袁术就是活靶子,只要不去帝号,根本就不用其他的理由。相比起来,西方的刘表就强的多,毕竟刘表周围没有其他敌人。益州忙着自己打自己,张济在南阳一心守城,若是西征,刘表可以集中力量对付江东。
但北上也有个坏处,袁术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人,若是没有其他诸侯的配合,若是袁术犯二,不顾一切和江东来个生死大战,对刚刚恢复的江东来说,有很大的麻烦。
这让刘风一直摇摆不定。
建安四年春,已经修整了一年的江东,再次行动起来,而首当其冲的,则是沿江、大海以及内陆大泽。
埋头训练一年的周瑜,决定试试初步成军的水军锋芒。
“”
第六百三十三章 、水军剿匪()
盼了许多年,得到周瑜的喜悦心情,不是用语言能表达的。
初入江东,周瑜就成了水军都督,这也许是最快的升迁了。开始的时候,当然有人会不服,但周瑜不愧是天生的统帅,治军能力很强,在蒋钦周泰的支持下,很快就在军中树立了威望,掌握了水军大权。三个月后,就没有人再说什么了。一年后的今天,就成了无人可以取代的中流砥柱。
蒋钦和周泰作为江东的元老,之所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