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见公主,恭贺公主荣升琉璃疆总督。”
“拜见驸马,恭贺驸马被诰封第一勇士。”
四十位文武大吏见到凌侠二人后,立即拱手施礼,待夏宁儿下令免礼后,诸人依次上前进行自我介绍,凌侠一边观察众人,一边默记对方姓名,不一会儿,四十人已经自我介绍完毕,接着,众人请夏宁儿和凌侠视察总督府衙门。
跟紫嫣疆总督府的破旧和荒废不同,琉璃疆总督府衙门被收拾的十分干净整洁,虽然两处总督府衙门的建筑布局相差无几,但是这里的总督府衙门明显高出一筹。
一进门,便看到大门两侧各伫立着一尊麒麟石像,石像差不多有两米多高,雕刻的栩栩如生,看上去既震撼又气势,石像两侧各有十名战卫军守护,门前有士兵巡逻。
在总督府衙门西侧驻扎着一个百人队,他们负责守护总督府衙门的安全,进门之后,院子里种满了各类鲜花,负责伺候的丫环、仆人足有二十多人,看到公主后,他们纷纷行礼参拜。
围着府邸转了一圈,夏宁儿很满意,来到议事厅内,夏宁儿坐在主位,凌侠坐在旁边,左侧坐的是二十名武将,右边坐的是二十名文臣,大家一副其乐融融的模样。
跟那些人交谈了一会儿,凌侠渐渐有些了解了,琉璃疆之所以这么和睦,没有太深的文武隔阂,这都是前任总督窦豹广的功劳,窦豹广担心辖区会出现文武不合的现象,便想了一个办法。
他让文官们协助军务,大家一同去边境线的战区驻防,每两年一换防,遇到局部袭扰时,巡抚和总兵一起御敌,同时他还主动做媒,撮合文臣武将的子女互相通婚。
几十年下来,这些文臣和武将基本上都互相配合过,彼此之间都有了一番战友情谊,而且大多数人都是联姻关系,彼此之间要么是亲家要么是战友,所以大家也都互相包容了。
虽然众人因为政务理念的不同偶尔会有些小摩擦,但是那都是工作层次,刚一发生争执,就有人出面协调,如果分歧较大,则由总督裁定,因此这些年下来,琉璃疆始终是铁板一块。
凌侠对窦豹广的这番苦心倒是十分钦佩,他当众称赞了一番,鼓励公主继续实施这套方案,把辖区内的文武团结在一起,听到凌侠这番表态,底下众人全都十分高兴。
当天中午,凌侠和夏宁儿参加了众人举办的接风宴,宴席布置的十分简单,虽没有大操大办,但却味道可口,见凌侠二人吃的津津有味,众人提议跟凌侠比拼酒量。
此时凌侠心里记挂着灾区,有些喝不下去,看到凌侠心事重重的样子,众人便询问原因,得知凌侠是因为灾区的事情烦心,大家纷纷称赞凌侠心系百姓。
说到这儿,众人朝外面喊了一句,不一会儿,数百名捕快抬着两百个沉甸甸的木箱走进院中,接着,那些巡抚们告诉凌侠,称那是两百万枚玉币,是琉璃疆十省捐献给灾区的赈灾款。
望着凌侠意外诧异的眼神,众人解释道,他们早就知道紫嫣疆的总督是驸马,暂时由公主兼任,如此一来,两疆就是一家人了,如今紫嫣疆发生天灾,他们岂能坐视不理。
因为要维持十个军团的开销和物资补给,各巡抚衙门的负担委实很重,可事情再困难,也不能放任灾民不顾,所以各省和诸位总兵们商议了一下,暂时停发十大军团的军饷和物。
把省下来的钱捐献给紫嫣疆的灾区,每个省凑出了二十万玉币,十个省总计凑出了二百万枚玉币,虽然这些钱对灾区来说是杯水车薪,但也算是琉璃疆的一番心意了。
凌侠和夏宁儿都没有想到这个结果,看着面前笑呵呵的一群文武大臣,感受到众人身上的善意,凌侠由衷的感叹道:“这年头,团结就是力量啊。”
欣喜高兴之下,凌侠也放下了架子,他跟在座的武将比试酒量,跟在座的文臣比试诗词,期间喝到尽兴之处,几名总兵大统领向夏宁儿提出挑战,要跟夏宁儿比试武艺。
结果夏宁儿以一敌五,独自应战五位总兵大统领,这五人都是内力巅峰修为,已经属于一流高手了,可是夏宁儿只用了三十招就战胜了那五人,落败后,五名总兵大统领输的心服口服。
比武输给了夏宁儿,喝酒他们也不行,凌侠的酒量可不是盖的,只见他左一杯、右一杯、敬完文臣敬武将,敬完这桌敬那桌,一番比试下来,众人全都醉的不省人事了,而凌侠才只是微醉。
从总督府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凌侠率领那些捕快们返回紫嫣疆,而夏宁儿则没有回去,她还得去边境前线慰问看望那些守护疆土的士兵,也要去各个府衙巡视地方政务。
凌侠回到紫嫣疆后,把十大总兵全都喊了过来,他将二百万玉币全都发放给众人,让他们把这些钱用在赈灾事宜上,看到凌侠竟然拨付了这么多玉币,那些总兵们全都笑的喜出望外。
说实话,他们很少见到这么多的资金补充了,听到凌侠的吩咐后,跃云巅等人随即表示会善用每一文钱、把这些钱全都花在灾民身上,绝不中饱私囊、挥霍浪费老百姓的救命钱。
在当地衙门和军方的联手帮助下,灾民们已经全部被妥善安置了,伤员也救治的差不多了,人类遗体和动物尸体被清理干净,废墟和道路正在抢修清理期间。
因为凌侠施政得力,赏罚分明,使他短短几天就积累了超高的人气和威望,灾民们打心底下感激凌侠,要不是他的到来,此时的灾区肯定还狼藉一片,绝不是现在这幅光景。
时间一天一天流失,三个月后,战旗师团的所有士兵竟然赶到了灾区,这比凌侠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看样子,江海流没少费心思。
就在麾下士兵赶到封地,凌侠准备大刀阔斧的干一番时,一个惊天噩耗从帝都传来,帝君夏鼎于昨夜驾崩。
第一百四十章 帝君驾崩 下()
帝君驾崩之后,皇后娘娘召来满朝文武大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当众取出帝君生前留下的传位圣旨,展开后,上面只有一行字“朕传帝君之位于第四~”
此传位诏书一现世,顿时引的朝野剧震,经过章化极和诸葛一言等人仔细甄别,那封传位圣旨的确是帝君亲笔所写,上面印盖的传国玉玺也是真迹。
如此一来,满朝文武全都陷入了两难之中,谁也没有想到,帝君竟然选择了一个中立派的皇子继承大统之位,这个结果虽然出人意料,但却附和帝君一贯的作风。
帝君之前就对太子和二皇子之间的争斗感到忧心,担心他们的权争会崩坏朝纲,不论二人谁继承帝位,另一方手下的势力都不会甘心,因为双方积怨已久,已经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
如果到了那一步,届时朝廷就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太子一派的人把文臣赶尽杀绝,要么就是二皇子一派的人将武将尽数覆灭,新任帝君绝不会饶恕对方阵营的臣子。
这个代价对于此时的朝廷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眼下内忧外患之际,帝君选择中立阵营的四皇子继承帝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只有四皇子继位,才可以容得下这些文臣和武将。
四皇子夏远幽也想到了其中的利弊,他在返回帝都的路上,派人传书皇后,晋升皇后为皇太后,请皇太后代替他做出承诺,只要众臣一心为朝廷,他保证一如既往的重用诸人。
与此同时,国丈南宫鸿儒抽调麾下三座疆域的所有战卫军集结,当夜就率领麾下三百万士兵赶赴禁城,路上,南宫鸿儒以国丈身份许诺朝臣,只要众臣一心拥护新君,帝君绝不辜负众臣。
听到皇后娘娘和国丈爷的承诺,看着圣旨里的内容,现场的众臣一时陷入了犹豫之中,正在这时,南宫雄霸携带家将和后宫的一千多名女侍卫围住了金霄殿。
就在皇后娘娘和南宫雄霸从金霄殿中威逼群臣拥立新君时,兵部尚书夏远霄和另外几名皇子则趁机逃离了府邸,他们前脚刚跑掉,负责围堵的南宫府家将便赶来了。
听到帝君的传位诏书中册封了四皇子夏远幽为新任帝君,太子、二皇子全都表示不认同,二人声称诏书系伪造,太子号召武将势力反抗,二皇子则发动文官抵制。。。
虽然心中牵挂帝都局势,可是奈何几位皇子都不在禁城,他们此刻全都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那就是即将进入灾区但又还没有进入灾区的路上。
来的时候,这几位皇子跟凌侠的昼夜兼程不同,他们几人率领各自的随从,白天赶路,夜间歇息,偶尔还喝点小酒,因此耽误了一些行程。
所以虽然已经过去四个月了,但四名负责赈灾的皇子尚且在赈灾的路上,只要再有一个月左右,四位赈灾钦差才能进入灾区,可谁也没有想到,帝君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驾崩。
听到帝君驾崩的消息后,四位皇子顿时慌了,他们全都顾不上赈灾抚民的旨意了,一心想着帝君的大统之位,因此几位在外执行任务的皇子,快马加鞭的返回帝都。
在那些皇子的心中,跟帝都的皇位比起来,灾区的灾民就算死绝了也没关系,因此从驿站给各受灾疆域总督发了一纸书信,让他们自行救灾,自给自足,自力更生之后,众人就不管了。
来的时候走了四个月,回去估计还得四个月,要是等到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好在这一次四皇子也跟着出来了,否则的话,帝都就要为新君举行登基大典了。
太子和二皇子要抢在四皇子登基之前赶到帝都扭转乾坤,而四皇子则急着返回帝都登基称帝,因此三伙人都在争分夺秒,谁先快一步返回帝都,谁就有可能翻转局势。
几位皇子心中虽然急不可耐,但他们也不敢盲目返回帝都,生怕帝都被人控制,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他们此时回去就不亚于自投罗网,进去之后恐怕就出不来了。
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危,众位皇子全都亮出了底牌,把那些平时隐藏舍不得用的力量全都展示了出来,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帝君之位抢到手中,让自己登上龙椅宝座。
四皇子最先下手,他返回帝都的路上宣布了第一条君令,命原禁卫军大都督南宫雄霸官复原职,立即执掌帝都禁城安全,接令后,南宫雄霸下令召集麾下原禁卫军士兵返回帝都集结。
虽然禹夏疆的三百四十万禁卫军被整编抽调至太子麾下,但他们的领兵将领大多数还是南宫家族的人,多年熏陶,这些将士的骨子里还是把自己当做禁卫军,而不是战卫军,
听到南宫雄霸官复原职,太子就感觉不妙,想要派人把那些禁卫军的高级将领控制住,但是他晚了一步,当南宫雄霸的命令传到军营之后,三百多万禁卫军被南宫一族的将领给带走了。
得知禁卫军被南宫家族的将领拐走之后,太子气的咬牙切齿,他刚刚驻扎不久,之前派人去彭天罡占领的城门下叫阵,但是彭天罡一直避而不出。
此时此刻,太子顾不上继续剿灭叛军了,点齐兵马后,他率领麾下剩余的七百万士兵直奔帝都杀去,要把自己的敌位抢回来,同时他还号召武将势力坐镇的疆域做好反抗逆君的准备。
太子率兵返回帝都争夺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