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延潮微微垂头,却偷眼打量着众官员,虽不敢盯着别人看,却可以见的前方三名穿着蟒袍,腰着玉带的官吏,望着皇极殿彼此谈话,其余尚书,九卿等重臣,如众星捧月般将三人拱立在中央。

    三人谈笑风声的话语偶尔传来,林延潮认得站在最右首的蟒袍官员,是自己的座师申时行,而最左侧的官员,侧着头说话,脸上手上是古铜般的肤色,目光十分有神,谈话多半是他与居中的官员对答。

    而自己老师申时行偶尔说上几句,凑凑数而已,至于其余的尚书尽数是插不上话,站在一旁旁听,偶尔笑一笑。

    林延潮猜去这名站在左首的官吏多半就是次辅张四维了。

    至于居中身材高大的官员,自是首辅张居正。

    想到自己要见到这位大明第一相,林延潮不免心情忐忑。张四维,申时行都是侧过头看了后面的贡士一眼,唯独张居正仍是望着皇极殿。

    随即宫乐一响,众人皆是站定,神情肃穆。

    片刻后身穿黄袍的天子出现了,众人都是一并拜下,行叩拜之礼。万历身处高高的丹陛之上,林延潮根本看不到,无法一睹天颜。

    这时听的丹陛上一个尖锐的嗓子喊道:“临轩发策。”

    林延潮见身为首辅的张居正拾阶而上,从天子面前授得密封的殿试试卷,再置于丹陛的黄案上拆开,再由执事官走下台阶来,分发给贡士。

    殿试题纸是一张黄纸,等同于天子亲授,贡士必须在地上跪受方可。

    林延潮与贡士们拿卷之后。

    礼部的官员道:“依照会试名次,单名于殿东,双名于殿西,各从阶上上殿。”

    林延潮身为会试第一名,自从东侧台阶上殿。身后单名士子跟着他从一并入皇极殿。

    皇极殿乃是三大殿第一殿,乃天子临朝受贺之所,现在殿上摆放着满满的小桌,这小桌仅比炕略高,经过蒙元统治,这时大明的读书人,都是习惯坐椅子,对于正坐早就忘了。

    士子入座后,大家都只能跌坐在席上写文。有的身材略矮的士子,不得不在席上加垫东西,否则还够不着卷子。

    不过位置可以自己择座,林延潮先走入皇极殿,但见殿宇深严,后排采光不太好,于是自己坐到了前排去。

    其他士子也是如此,先进入考场的士子,都是一并坐到前排,后来的人,见后排阴暗也不肯坐,多坐在殿前廊下,这里虽光线好,但万一遭了风雨,卷子污了就不妙了。

    今日看起来天气甚好,应该没有疾风骤雨之忧,众士子将考篮拿出,将考具一一放在桌上。

    林延潮坐下,席子上铺的是黄绒地衣,下衬篾席,坐得还算舒坦,

    此刻殿内是鸦雀无声,众贡生都知道考完这一场后立即身价百倍,故而都是神情凝重。

    殿试是辰时初刻开考,时间未到众人都不敢动,执事官虽然给士子的桌上一人分了一包宫饼。

    这宫饼也有来历,称红绫饼,唐御膳常常赐予进士之用。至于殿前南院有茶水房,考生可随时自去取水,总得来说殿试的纪律比会试宽松很多。

    原因想来也知道,会试五千多人考试,而殿试才三百多人,七八十个考官,足够盯梢了。

    到了辰时初刻,执事官都是退去,十名读卷官入内。

    看着这一片红袍蟒衣,累计有三位阁老,五位尚书,两位翰林大佬监试,这等黄金阵容,简直可以秒杀一切啊!

    在大学士,尚书的眼皮子底下敢作弊,分分钟钟教你做人。

    “开考!”

    一声令下,士子们都是从纸袋里抽出题纸读卷。

    林延潮看去殿试考题只考策问,不考四书五经。考策问的目的,是观其政术,以决定考生最后名次。

    试卷上一共两题,一题是‘刚柔并用’,还有一题是‘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按照规矩每道题考生必须答字在一千字以上,辰时初刻开卷,到了天黑时,给两烛,烛灭强行扶出回家。

    一天考两道题,时间不紧不宽,看你如何把握了。

    林延潮将题目念了一遍,在脑中想着,然后取出试卷来,写到‘应殿试举人臣林延潮,年十九,系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士,由廪生应丙子年乡试中式,今应殿试’下面将三代履历,以及自己所习经书开具于后。

    试卷用的是白色七层宣纸,纸质很好,写起来很舒服。

    写完履历就是,试卷正文,正文用红线直格所划,一共八开,一开两面,每开十二行,一行允许写二十五字。

    如此严密的规矩下,殿试试卷写出来都是整整齐齐,令人赏心悦目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六章 内圣外王() 
说起殿试考题。

    一般与当时时务联系,切乎军国大事。

    第一道题,刚柔并用,问的国策,就是让考生从治国之道上论述。

    至于第二道,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问的是举贤。

    林延潮在脑中思索,第一道题,谈的比较笼统,但反而发挥的余地会比较少。

    至于第二道题则可细致,反而发挥余地比较大。

    这样笼统的题目,看来好答,但实际上却很难。

    林延潮突有种不知从何入手之感,他一边磨墨一边酝酿思路,数次要下笔,都觉得不妥,又重新搁下笔来。这时候左右考生都已是提笔唰唰地写起,而殿里如林延潮一般在思考没写的人却没有几个。

    不妙啊!自己居然是卡文了。

    林延潮不由郁闷,以往都是文思如泉涌的,但这一次殿试自己却是卡文了。林延潮搁下笔来,对着试卷,努力揣摩,但如此反而是越来越躁。

    林延潮见如此,知不可以再这样下去,否则马上心态就弄崩了。

    于是林延潮起身走到殿外茶房,打了一壶茶水来。

    走出殿外一路上是由执事官跟着,不过林延潮心思都在题目上,一来一回却没有在意。

    回到殿内,林延潮仍是百思不得其解,一点思路也没有。虽说有几个方案,但这么写来是不行的。如此的卷子,平平无奇,谈不上佳作。要拿状元的文章,必须是如漕弊论那等,文章一出‘笔落惊风雨,策成泣鬼神’的地步。

    不过写文章,难也就难在这里了,一无所求时,写的一下子就快了,但你要想写得如何如何好的时候,往往就加了无形的枷锁,令自己无法发挥。

    林延潮皱眉想着如何落笔,看到一旁包着的宫饼,然后取了这传说中的红绫饼,在桌上掰开,然后取了一辦沾着茶水来吃。

    嗯,这滋味还蛮不错的!

    林延潮不由嘴角一勾,继续拿着饼沾茶水来吃。

    申时行负手正在巡视考场,见了这一幕不由笑了笑。

    一包饼吃完了,林延潮还是没有动笔,他此刻心想,考了这么多场八股策问,心底也是早已有数了,问治国之策的,若是平平写,不揣摩上意,那肯定是挂,但在场考生都是揣摩上意,写出来的文章,受条条框框约束太多,就很难写得好。

    这些林延潮都知道,可是明知如此,自己却一笔也写不下去。

    见着四周之人都是奋笔疾书,一副神采飞扬的样子,林延潮此刻也是心道,管什么的那么多,直接写就好了,那要他最后考第几名。

    可是林延潮要如此落笔时,心底犹自是有几分不甘心。

    我再想一想,说不定回有别的思路。

    于是林延潮的笔又重新搁下,揉揉了眉心和太阳穴,双手抱胸,索性闭目养神起来。

    这时满殿贡士都是运笔入飞,唯有林延潮一人还未动笔,时间就如此一分一秒地过去。

    “申阁老,这贡士怎么不写啊?”刑部尚书严清向申时行问道。

    申时行笑了笑道:“可能别有良谋吧!你可知他是谁?”

    “谁?”

    “就是会元林延潮啊!”

    严清听了讶然道:“原来是他。”

    然后严清多打量了林延潮几眼,然后笑对申时行道:“或许有其他之考量吧!”

    到了午时之时,不少手脚快的贡生已是写完了第一篇,其余也是写了大半,拿起吃食来在殿里充饥。

    而林延潮仍是一笔未动,只是静静坐着。

    顾宪成等士子偶尔抬起头看了林延潮一眼,却见他没有提笔,不由奇怪。

    就在午后的阳光透入殿内的一刻,林延潮双目一睁,脑里已是有了思路,于是立即动笔,飞快地写起。

    刚柔并用,那么升华至治国之道,则可用内圣外王来说。

    柔乃王者教化之心,泽被百姓之意,刚则为王道,王者变革天下之道。

    林延潮用这一句,将刚柔并用,引至内圣外王来说,否则就离题了。

    内圣外王乃儒家大命题,一般来讲何为内圣,内也就是对内,自身,自身符合圣人之道,外王即对外,对外使用王道。

    内圣外王都与大学上八条目合在一起说。

    大学上八条目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修身齐家为内圣,而治国平天下为外王。

    简单说来,内为体,外为用。

    不过儒家一般重内圣,而轻外王,认为自身能符合圣人之道,那么对外行了王道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也是孔子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故而宋明的儒生都是重德性,而轻事功。

    内圣者虽适宜外王,却非先内圣而后外王,亦非外王必内圣。写到这里,林延潮不由笔尖一停,这一句话可谓是石破天惊。

    但是放在当时来说,却不能说错。

    张居正对外实行王道,但是他内圣了吗?没有。

    林延潮承认他是个能‘治国,平天下’之人,但是他却没有‘修身,齐家’啊。

    但大部分读书人的观点,都指责张居正没有内圣(拒绝丁忧),来怀疑他对外能否真正实行王道,这是不对的。

    写到这里林延潮又补了一句,圣人非皆王者,王者却必圣人。

    林延潮知道这几句写下来,若是张居正看见了必是大为赞赏,从而悟出林延潮的意思来,历史上有很多德行很高的人,但他们皆不能将王道施展于天下之人,相反能将王道施行于天下,使得百姓都是受益,这才是真正的圣人,刚与柔并用,那么个人德行上的缺失,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写完这一篇,林延潮也知自己这一番文章是剑走偏锋,与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的意思南辕北辙,算不得堂堂正正,中庸平和的文章。

    不过既然殿试不作罢落,那么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样的文章不拿头甲,就去三甲了,憋屈的中正之道,并非是林延潮要的。

    宁鸣而死不默而亡,要就要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想到这里,林延潮一看殿外,天已是快黑了,你妹,这考试时间不够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权相权() 
学生时代,大部分人都作过考试时间不够,然后被吓醒的梦。

    这个梦不可怕,最可怕是,醒来以后发觉,这真的不是一个梦,然后当场吐血。

    皇极殿之外,天色已暗,马上就要入夜,这时候大部分考生已是在写第二篇了,而且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