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延潮无从解释,也只能心道,或许这就是真命天子吧!

    群臣跪拜,四面悄无声息,唯有圜丘坛上司祝跪读祝文回荡,恳请皇天为大明禳灾,保佑社稷,基业万世。

    林延潮见上至天子,下至百官,无不神情庄重。

    这历代相传的祭天仪式,犹如我华夏文明一般源远流长。历朝不知多少天子皆如此,衷心向皇天祷告。

    候赞官将牲体、玉帛被投入燎位燔之,燔柴之烟腾起,将天子的祝求带至天上。

    见着这一切,林延潮被这份庄重感染,不由在心底默默祝求,庇佑华夏,庇佑国运兴盛,庇佑亿万百姓。

    冬至之后,林延潮又回到内阁上班。

    但是幡麾之下力劝天子之事,却是为他赢得了敢于任事的名声。(未完待续。)

四百四十六章 宫廷盛宴() 
郊祀之后次日,天子会御赐宴席,此宴称为郊祀庆成宴。

    宫廷宴席一般分为大宴,中宴,常宴,小宴。如林延潮参与的经筵宴只是常宴,而大宴指的是郊祀庆成宴与三大节宴(元旦,冬至,万圣)。

    而大宴中,郊祀庆成宴的规格又要高过三大节宴一筹。此宴有太平盛世,天下大定,君臣共享太平之意,可谓是宫廷第一宴。

    郊祀庆成宴,定于冬至日的第二天晚上。

    林延潮先去翰林院拿宴帖,路上正遇上了一众同僚退衙。

    众人都是一笑,黄凤翔,萧良友等同僚见了林延潮一并行礼。

    “宗海,今日郊祀之事,我们都听说了。“

    “幸亏有你与李郎中向天子谏言,否则大礼中止,传扬出去,那就不好了。“

    “成化年间的郊祀,突遇大风大雪,还冻死了数人,当时于实录中不载,乃史官为天子讳言。“

    “不错,此事若是中止,后果不堪设想,宗海,幸亏当场有你啊!“

    “敢于直言,且有此决断,正是大臣之风骨。“

    同僚们你一言我一句,说得都很高兴,林延潮感到众同僚的善意,谦虚了几句,和善地笑了笑,反而是作了寻常之事般。

    稍后林延潮进入学士堂见陈思育。陈思育见林延潮十分高兴,拍着他的肩膀道:“宗海你来了,今日你力谏天子,本官也是听说了,幸亏当时有你与李三才。“

    林延潮恭敬地道:“此乃天子诚感上天,下官哪有寸功。“

    陈思育哈哈一笑道:“这里又没外人,不必与我讲这场面话。你为官至今快一年了,着实令本官刮目相看,也不枉了本官多次阁老与冯公公面前保举你。“

    林延潮听陈思育忽提及了冯保,不由心底一凛,这冯保与张居正都是眼下他不愿意深交的人,自己是怕将来二人倒台后,受牵连啊。陈思育突在自己面前提及冯保,不是想要替冯保拉拢自己吧。

    林延潮慎重地道:“光学士对下官之栽培,下官真不知如何报答才好。“

    林延潮故意不提冯保名字,只将功劳都放在陈思育栽培上。若是他对冯保有投效之心,方才就会道一句,什么连内相都听闻了下官名字,光学士这番恩德,真不这如何报答才好。

    陈思育闻言呵呵一笑道:“宗海,你仕官前途无量,将来远本学士之上,好了,别的不说了,明日郊祀大宴你也是第一次与宴,好好享宴吧!“

    听陈思育此言,林延潮才恍然原来不是冯保要招揽自己,而是陈思育要将自己推荐给冯保。

    是啊,自己要官场谋求进一步升迁,自是要有个大背景的。申时行虽是大学士,但身为三辅,话语权还是大不如冯保的,这可是天子都称为大伴的头号太监。但无论怎么说,陈思育对自己都是一番好意,可惜自己不能领情了。

    林延潮心底有些愧疚,只能道:“是,光学士,下官先行告退。“

    于是林延潮领宴贴离了陈思育的公房。而陈思育看着林延潮的背影,不由连连苦笑。

    次日,林延潮先去长安门看宴图。

    每次郊祀庆成宴前,礼部要先画宴图于长安门示众,告诉官员席位座次。

    这也是明上下尊卑,否则郊祀庆成宴乃宫廷第一大宴,赴宴之人极多,嘉靖年时有一次居然摆了两千五百桌之多,若是官员不明规矩,随便乱坐,那么真造成大乱了。也因宴会规模太大,朝廷不堪重负,嘉靖二年时,皇帝有意免去此宴,但在百官反对下,却没有实现。

    到了晚上。

    林延潮正在赴宴路上,这郊祀庆成宴就设在奉天殿。这是高规格啊,其他大宴如冬至宴,元旦宴只能设在华盖殿,谨身殿。

    唯有郊祀庆成宴方能设在三大殿之首奉天殿。

    至于经筵宴这等常宴只能设在奉天门外,而且经筵宴虽是丰盛,但终究是常宴。参与经筵的官员,放开手脚,随意吃喝也没关系,而郊祀庆成宴是文武百官与天子同食,讲究很多礼节,也属于那等形式重于内容的宴会。

    奉天门外京城里文武百官都鱼贯而入,

    林延潮手持宴贴与百官一并走进奉天门,但见奉天殿上灯火辉煌。

    奉天殿前,原本空旷的大广场上,宴席相隔着御道左右而设。整个广场上几乎都摆满了宴席,第一次参加这等旷世盛宴,林延潮心情不由有几分激动。

    若非看过宴图,要在这么多桌里找到自己席次也不容易。林延潮依着宴图的记忆,在奉天殿丹墀下找到了自己的席位。宴席的席端都贴着由光禄寺按照鸿胪寺开具的注帖上,将赴宴官员的职位,班次写在上面。

    林延潮走到一桌看注贴上有自己名字,于是就坐了下来。

    这大宴也分上桌,上中桌,中桌,下桌。规矩其实也与御殿仪一样,凡四品官以上在奉天殿内享宴,四品官以下就在奉天殿外的丹墀外。

    不久众官员就纷纷入座了,林延潮这一班次的席位,都是翰林院的,一旁则是户部。

    都是相熟的同僚,气氛十分融洽,宴席桌上的菜色,也是相当不错,每桌上有宝妆茶食,云子麻叶二楪,甘露饼四个,大银锭油酥八个,煠鱼二块,小银锭笑靥二楪,果子按酒各五般,菜四色。花头二个。汤三品。鸳鸯饭二块。大馒头四分,每人酒五钟。

    林延潮看着这丰盛的饭食,心道果真是宫廷御宴啊,虽不是上桌,但这菜品也是杠杠的。

    众官员们也是不由有些流口水,之前戒斋,每日都是清水,不说肉味,连素菜都没吃,眼下有此大宴,到时候大家还不食指大动。不过可惜如此丰盛的饭食,因为没有开宴,大家只能看却不能吃。

    当然少不了也有官员打着偷吃的主意,但广场四周都有纠仪御史,锦衣卫在那巡逻。如果你在庆成宴上偷食,抢座,酒爵坠地都是要被御史弹劾的。

    故而众官员们都是正襟危坐,但眼见面前的佳肴热气腾腾,菜香肉香一阵阵飘入鼻中,这简直是一种对心灵摧残啊!(未完待续。)

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脸() 
从大明门至午门至奉天门一路灯火通明,城头的庭燎倒映在流淌的金水河上。

    夜色之下,文官武将,四夷使臣,土官,小吏都乘着月色赴宴而来。

    这一夜,皇极门是敞开的,宴会要进行得很迟很迟。

    教坊司的九奏乐工已在奉天殿内,至于殿外的大乐乐工则在调理宫商。掖门里一队队舞杂队的舞士,鱼贯来至奉天殿外的丹墀下。

    丹墀下,穿着青绿二色官袍的文官们,陡遇熟人热情地打着招呼,到了席次上,先到的遇至后来的人,总需站起身来,彼此推座让座一番。

    看起来几分假惺惺的,但礼多人不怪,一不不小心,万一托大,少不得给自己惹来麻烦。至于御道左右的绯袍大员,公侯驸马等勋臣,对于丹墀下的其他众官员则是不屑一顾,径直地走到了奉天殿前等候。

    席次在丹墀下的低级文官们看着绯袍大员,甩袖而去的背景,满脸羡慕的样子,再与左右说一下这是哪部哪院的堂官,科举出身,仕官履历。

    谈及时总有一二人吹嘘本官与这位大员当年如何如何。

    然后神色淡定与众人分说,又要力图显得不那么夸张,并非往自己脸上贴金,最后众人听得都要发出一阵啧啧的赞叹声来捧捧场。大家都知道,若真正有交情,是不会说得众人皆知,反而还会力图掩饰一番。

    官场上历练久了都是明眼人,谁有几分斤两,一目了然,但也不会当众所破就是。

    这等郊祀庆成宴自开国以来,年年皆有,对于历官几十年的官宦而言,早不过当成了寻常事。至于新晋官员而言,则是充满的新奇,也有人拿之来看作一个拜山头的机会。

    不过宴席总的调子,就是让君臣同乐,共享这太平盛世。

    林延潮坐在席位上,看着紫禁城上的庭燎,与天上流淌的星河,交织在一起,煤山的方向,烟火一道一道,在紫禁城的城头上炸裂。

    砰,砰几下响声,令百官们都停了交头接耳,一并抬头看天片刻。

    晚风吹来,拂在面上,林延潮心情舒畅,看着这一幕太平盛宴,心道现在的大明虽谈不上四海无事,垂拱而治,但也称得有几分盛世气象。

    这就是他此时此刻赴宴的感受。

    啪!

    啪!

    啪!

    随着台阶下三下静鞭,众官员们都知天子到了,全场顿时肃静,所有人一并从座位上起身面向奉天殿而立。

    天子的卤簿在奉天殿停下。

    “圣躬万福!”

    “百官免礼!”

    天子在奉天殿升座,外周一片寂静

    林延潮心知这时候远远还不是开宴的时候,奉天殿里天子与百官还有一番奏对呢,猜想大体就是一番歌颂君德,四海升平的话。

    夜色越浓,星河越亮,奉天殿里几句对话声,隐隐约约飘到丹墀之下。林延潮想听清楚,但过了片刻还是放弃了,所幸这过场也没走得太久。

    片刻后传旨太监道:“陛下举饮!”

    顿时各席上众官员们都是起身。

    宫廷里大宴九爵,中宴七爵,酒可饮,但不可过度,否则就是滥饮。

    故而大宴之中,古人讲究饮酒有数。

    林延潮将杯中举起,但没有喝,因为九爵酒,唯有天子可满饮九爵,身为臣子第一爵第四爵不可饮。

    这时教坊司的乐工奏起了‘炎精开运之曲’,但听歌道,炎精开运,笃生圣皇。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宴,物阜民康。威加夷僚,德被戎羌。八珍有荐,九鼎馨香。鼓钟鐄鐄,宫徵洋洋……

    而殿外的三队舞士则是舞起了平定天下之舞。

    “陛下饮毕!”

    说完百官这才坐好,这时席侧的宫役这才给百官倒酒。

    待天子饮第二爵酒时,乐工奏皇风之曲,百官这才不用起身,而是举杯同饮。

    自周公定下礼乐之制以来,礼乐代表天子法统,若是法统失位,则意味礼坏乐崩。故而宴席上的舞乐并非拿来纯粹欣赏,而是有教化之用。

    林延潮一面饮酒,一面看舞,心道,这炎精开运之曲,大明崇火德,炎精代指火德。

    而此平天下之武,则是武舞。代表火德之大明,以武功定祸乱。

    而车书会同舞,为文舞,意为车同轨书同文,天下一统,以文德致太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