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浅浅与甄小姐说了好一阵话,甄小姐这满脸忧色这才少了许多。

    这时甄小姐道:“今日来此还有一事与叔叔,弟妹相商。”

    林延潮道:“嫂嫂请说。”

    甄小姐道:“这一次我的陪嫁之物里,除了首饰,金银等留在身边,其余五百亩郊田,以及京里的两座绸缎庄,米铺等每年所得,都支予府里的公中。”

    “地里的田租,铺子我们甄家自有人管理收取,到时会有账目呈送,至于公中用度如何,一切听叔叔和弟妹吩咐。”

    林延潮与林延寿眼下还未分家,公中就是两家一并的开支用度。而甄小姐又说这笔钱归林延潮使用。

    听闻这么大一笔资产,林浅浅不由吃了一惊,不由心觉得甄小姐实在太善良了,她看向林延潮不知他是答允还是不答允。

    但见林延潮脸上露出几不可见的笑意,点了点头道:“弟妹,这些是你陪嫁之物,一切全自然由你处置。”

    林浅浅不知甄小姐肯拿这些资产放入公中,不是她的善良而是她家人的授意。

    此事说白了,婚姻大事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了。甄家两代没出进士了,这么大家产要有权力的保护,而林延潮系出寒门出身,在京为官到处要钱,若只靠俸禄,以及冰敬炭敬等的收入,只是够用而已。

    这事摆不上台面,但两边都心领神会,因此林延潮也不会向林浅浅说破。

七百二十一章 转变() 
林延潮看这甄家给自己馈赠的厚礼。

    首先是五百亩位于京郊的雄县的田产。要知在大明京师附近可谓没有一处无主闲田,不是皇庄,就是勋戚所占。

    甄家这五百亩地与老百姓家五百亩地也不一样,是所谓的隐田。就是甄府利用原先官员身份置办下来,不用向交朝廷交地租的田。

    这五百亩都是上地,上地每年夏麦秋粟,有三石以上收成,而佃户无论丰年歉年斗要按一石五斗一亩交地租。

    五百亩就是每年地租就是七百五十石,而林延潮的年俸不过一百零二石。此外还有几处绸缎庄,粮米铺,每年也有五六百两银子收入。

    而作为一个失败的穿越者,林延潮不似其他主角一般穿越后各等发明创造,肥皂牙膏,躺在银堆里赚钱。

    林延潮主办的燕京时报,事功刊因在草创期,每个月给自己的进项也才几十两银子如此。

    故而甄家所给,七百余石米,五六百两银子作为林延潮每年的进项自是不少,当个小地主绰绰有余了,就算将来不当官,林延潮的小日子也会过得不错。

    故而这样婚姻对于林府,甄府而言,是双赢的。

    婚姻对于这个时代寒门出身的官员而言,是最快的爬升途经,远比受贿,以及在家乡诡寄田地来得快,而且还没有污点。

    如林延潮的老师申时行,就让自己次子申用嘉与前尚书董份的孙女成亲。

    这成亲还是让申用嘉入赘董家,尽管成亲当日,董家回报给申时行巨额的金银,但一个堂堂的内阁大学士让次子入赘,现在看来实在匪夷所思。

    但申时行唯有靠此手段巩固权位。

    林府甄府婚姻也是如出一辙,但毕竟不是同一阶层,难免磨合之间,一家视其为暴发户,一家视对方靠祖上余荫,自身不思进取,两边相互看不起。

    但两家却又不会放弃这门亲事,但两家的矛盾最后,唯独苦了林延寿与甄小姐两位当事人。

    说来林延潮也是尽到了力,若是全然为了自己仕途,让林延寿娶南京那位侍郎女儿才是最好的。但听闻甄家小姐的贤淑之名后,林延潮还是让林延寿娶了她。

    今日见来甄家小姐确实当得起'贤淑'二字。

    但是如她这等出身,又是如此温婉聪明女子,对意中人应是有很高的期许,但被父母为了家族的利益,许给了自己堂兄,心底必定是有很大的落差吧。

    想到这里林延潮对这位女子不由有几分歉意,自己只能顾全到自己一家,却没有办法顾全到别人。

    这当然是现代人的想法,对于当时而言,再正常不过了,婚姻本就是父母之命,子女没有选择的自由,甄小姐唯有能做的就是认命二字。

    为了弥补心底的愧歉,林延潮道:“既是一家人了,嫂嫂也不要客气,有什么话要吩咐的尽管说。”

    甄小姐点点头道:“说来确还有一事要麻烦叔叔呢。”

    “嫂嫂请说。”

    甄小姐道:“请叔叔先不用让相公补入国子监。”

    林延潮讶道:“这是为何?”

    甄小姐道:“相公的性子我略有耳闻,他是个聪明人,但只是玩心太重了,还未收心,故而我想让他先有个志向,勤于圣贤书,磨砺心性,将来说不定也有进学的一日,这不是比荫监要强得十倍。”

    林延潮不由欣然,甄小姐果真是个有见识的女子,点点头道:“也好,这荫监之位,我也会奏明圣上先给兄长留着,一切听嫂嫂就是。”

    甄小姐闻言欣然,就在这时听得林延寿的声音。

    但见他一身酒气的走至堂中,一见林延潮即埋怨道:“我睡得好好的,你干嘛让人用冷水泼我脸。”

    林延潮听了气不打一处出来。

    甄小姐见林延寿如此醉态,眼泪止不住的落下。她用巾帕拭后,向陪嫁来的婆子道:“老爷醉了,你们扶着老爷回房歇着,别让他病了,再让厨房煮醒酒汤来。”

    两名婆子听了立即上前搀扶林延寿。林延寿仍是满嘴醉话。

    甄小姐咬了咬下唇,然后向林延潮,林浅浅欠身道:“我先扶相公回房,以后再与叔叔,弟妹说话。”

    林延潮向甄小姐道:“以后有劳嫂嫂了。”

    林浅浅看了满是不忍:“真是苦了嫂子了。”

    次日林延潮值日讲。

    这一次林延寿亲事,林延潮也请了几日假。

    回宫后第一件事即是向小皇帝报道。这天小皇帝正在文华殿里练习书法,一见面即向林延潮笑道:“听闻你堂兄成亲,说来他也是朕的旧相识,你要替朕贺一贺啊。”

    林延潮道:“是,臣会与家兄说那日来府上的朱兄贺他新婚之喜。”

    小皇帝想起林延寿至今不知他身份,不由很是高兴停下笔来道:“很好,林卿家一直替朕守口如瓶呢。”

    顿了顿小皇帝又道:“既是道贺,不能没有贺礼。”

    说完小皇帝看向御案上的金狮镇纸,对张鲸一比道:“替朕送至林府,作为林卿家兄长的贺礼。”

    林延潮连忙道:“金狮镇纸如此贵重,臣不敢收。”

    小皇帝笑道:“朕赐的,谈什么贵重不贵重,拿着就是。”

    张鲸。上前将金狮镇纸收好,笑着道:“陛下这也是爱屋及乌。”

    说完君臣皆笑。

    正待说话间,但见一名太监入殿扑通一声跪下向天子道:“陛下,顺德府知府八百里加急奏上!”

    小皇帝疑道:“顺德府又非边地,何事如此紧急用八百里加急?”

    说完小皇帝接过奏章一看,这才看了几眼,但见奏章已是丢在了桌上。

    小皇帝几乎站立不稳,张鲸连忙上前搀扶。

    林延潮猜出了顺德府所奏何事,不由闭上双眼,心底是百感交集。

    张鲸哭着道:“陛下,你不要吓奴才啊,奴才胆子小,经不起你折腾。”

    但见小皇帝摆了摆手,在御案上坐定后,垂泪道:“三日前,张先生在顺德府弃朕而去了!”

    万历十年七月,张居正于致仕回乡途中,病逝于顺德府,比历史上晚了一个月。

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谓之忠() 
张居正去世,满朝震动。

    天子下旨辍朝一日,令礼部以旧例赐祭九坛,另外再加祭七坛。

    辍朝一日,赐祭九坛都是内阁大学士去世时,朝廷给与的恩遇,而张居正是十六坛,可谓是极尽哀荣。

    天子又命司礼监太监张诚为张居正护柩返乡,这也是天子的厚遇。加上张居正致仕时所封的上柱国、太师,更是大明开国以来,文臣中唯有张居正才享有的。

    之后天子命礼部议张居正的谥号。

    要知道文官最高谥号是文正,俗话说了,生晋太傅,死封文正。那张居正要不要谥‘文正’呢?

    明朝当时有内阁大学士获得‘文正’的先例。

    一位是李东阳,一位则是谢迁。

    不过李东阳被谥文正时,读书人颇有微辞,说‘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意思是你李东阳也好意思谥文正,也配与范文正公(范仲淹)比?

    既用李东阳与范仲淹比,那也可拿张居正与李东阳,谢迁作比较。张居正堪称大明开国后第一相,又有主少国疑之时主政十年之功,不少官员想来文正之谥号也是可以。

    这日经筵后,林延潮,王家屏在文华殿侍直。

    内侍引张四维入帷幄后。张四维奏道:“陛下,先太师的谥号,内阁已是拟好,呈陛下勾选。”

    说完张四维呈上奏章。

    林延潮心知依礼制,大臣卒,礼部以谥请,报俞矣,则内阁以两字者三请于上,而择之。

    大明文官只有美谥没有恶谥,要得谥号需曾任三品以上京官,或者翰林词臣,而且对于翰林出身的官员还有一个优待,就是可谥一个‘文’字。因此赐谥流程是,礼部先核选可得谥号人选,上报内阁,内阁议谥后,写出两个两字谥号给天子备选。

    小皇帝见张四维上的奏章后,向张四维问道:“为何内阁不拟文正二字,而是拟文贞,文忠。”

    林延潮听后,知张四维给天子拟定的是文贞,文忠两个谥号。

    谥法里,文正第一,文贞第二,文成第三,文忠才第四啊。

    张四维从容禀至:“陛下,文正乃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先太师理应得此谥。但内阁之前所议谥时,记得谥法里有避讳之说,如本朝大学士王文,翰林林文,谥号就取‘毅愍’,‘襄敏’,以避‘文’字。故而先太师谥以‘文正’,未免不美。”

    听张四维解释,小皇帝露出恍然之色。

    张四维再禀道:“至于文成,也不合适。昔本朝谥文成,有刘伯温,王阳明。刘文成公有子房之功,王文成公平定孽邦,皆是旷世功勋,只惜二人都未列枢辅。”

    原来如此,文正这谥号与张居正名字相重了,犯了名讳,至于文成是授予对国家有大功勋,但却未任过宰相之大臣。刘伯温,王阳明毕竟没当过宰相。

    张四维这么说,顺理成章地将‘文正’,‘文成’排除掉了。

    “本朝枢辅之中,文贞,独杨泰和得授,文忠则有张永嘉,杨新都,故臣列此二谥,请陛下权衡。”

    杨泰和是三杨中的杨士奇,而张永嘉,杨新都是张璁,杨廷和。

    张四维话就说到这里,下面就皇帝让他自己决定了。

    林延潮看向张四维,心想张四维此举,是在试探天子的心意啊。

    到底在天子心底,张居正是杨士奇?还是张璁,杨廷和?

    杨士奇什么人?比肩房杜的宰相,任首辅二十一年,是首辅中唯一授文贞的。当年要不是他儿子拖累,甚至‘文正’也不为过。

    杨士奇死后一百多年,皆有贤相之名,这是盖棺定论的。你若敢说他坏话,朝野上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