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碧友,你知你目前为止说得都是废话吗?直接说你见到什么?”陈行贵也是忍不住了。

    黄碧友道:“你知我看什么,我看见路的尽头,两颗槐树夹着一口老井!你说这怪异不怪异!”

    林延潮,陈行贵二人都是面面相窥,然后齐声道:“一点也不怪异!”

    黄碧友道:“不会的,你们不知道,这梦一定有什么寓意,预示着我如何通过府试的办法!”

    林延潮,陈行贵二人如何说,黄碧友也是不信。当下二人问林延潮,昨夜你在禅房睡了一夜,可作了什么梦吗?

    林延潮看了二人一眼道:“二位,你们昨夜打了一夜的鼾,一人上半夜,一人下半夜,此起彼伏,你们觉得我有可能作一个好梦吗?”

    黄碧友,陈行贵二人听了都是一脸不好意思。

    陈行贵道:“林兄,我好意拖你来的,没料到遇到这事,令你一夜未眠,你实应该弄醒我们的。”

    林延潮摊了摊手道:“弄醒你们,你们不是也作不了梦了,再说了,遇上了此事,所以要么忍,要么滚,但是不能狠啊!”

    陈行贵,黄碧友听了都是一阵感动,道:“林兄真是厚道人啊!”

    林延潮暗道,我能说这是我当年宿舍生活,总结出的经验。

    三人当下在庙里住上一夜后,即是坐上陈家的马车回城径直去了南园。今日陈行贵的堂兄陈振龙,请府试士子游园。林延潮早就听说,这南园是省城有名的园林名胜。

    听陈行贵这么说,林延潮也想去见识一下,同时与同辈交游。

    马车出了省城南门,即是茶亭。

    当年有一名僧人,因为夏天酷暑,故而在此设了一亭子,所以后人取名为茶亭。

    这里是省城南门必经之路,从南门至吉祥山这一条街,是来往城台的要道,凡上任、赶考、驿递及过往行人都要经此出入城里城外。林延潮在车帘外看去,这一条街的繁华更甚于洪塘市集。

    不过林延潮只是远远看了一眼,马车随即载着他们过了洗马桥,这里传说是官员进城前洗马的地方。而建在洗马桥的南园,是嘉靖三十二年状元福州府长乐县陈谨置办的产业。

    南园依着溪河而建,逶迤里许,望去林木郁郁葱葱,亭台楼阁数不胜数。

    状元公陈谨眼下早已是病逝,当年卫卒索饷作乱,抄掠城台官宦,也扰及陈谨府第。陈谨当时丁忧居家,出门解劝。因衰绖在身没有威仪,混乱中为乱兵所伤,卧床一个月就病逝。堂堂状元郎丧命于兵卒之手,此事在当时轰动很大,福建省巡抚汪道昆因此被御史弹劾去职。

    陈谨去世后,只留下一子陈一愚。陈一愚年纪幼小,没办法守住这么大的家产,准备卖掉,正好同乡陈振龙愿意买下这园子。

    陈振龙不仅愿意买下这南园,还肯继续借给陈一愚一家居住。

    眼下状元公的儿子陈一愚,正在园门前迎客。

    他见陈行贵到了当下笑着道:“这不是行贵弟吗?”

    陈一愚前年长乐县试第二,不过府试折戟,今年在家读书读了两年,自觉文章大进,也参加府试。当年陈一愚为了感激陈振龙,二人还续了谱,以兄弟相称,作为陈振龙堂弟的陈行贵,对陈一愚也是称他为兄长。

    陈行贵笑着道:“一愚兄,我与你介绍,这两位是与我一并参加本次府试的友人。”

    林延潮,黄碧友与陈一愚通了姓名,陈行贵笑着道:“一愚兄,今日款待我等,不知有什么好玩的吗?”

    陈一愚笑着道:“当然有,不过你们先不忙游园泛舟,一会有个诗会史长君,董小双都要来,要一睹我们府试士子风貌,你可要给我拿出十成本事,诗会之后然后看昆曲,弈棋都随你们。”

    史长君?董小双?

    陈行贵不由笑着道:“陈兄果真厉害,连史长君这省城有名的女校书都请来了,今日真是尽兴。”

    说着众人举步入园,但见规矩得体的下人,领着他们从长长的临水长廊前行。

    临水长廊上景致很好,脚下是一池碧谁,眼前是雕梁画栋,但行了一半,领路的下人却低下身来道:“大爷来了!”

    林延潮转过头看去,但见一名穿着儒袍的男子大步而来,而此人身旁簇拥着十几名戴着两翅小帽,拿着折扇的文人。

    那儒雅男子来到陈行贵面前,朗声笑着道:“你来了。”

    林延潮记得,以往陈行贵见任何人时都是游刃有余的,但见此人却十分恭敬道:“大兄相召,我怎敢缺席。”

    林延潮恍然明白,此人就是陈行贵的堂兄陈振龙。

    陈振龙笑了笑,回过头去对身后一旁文人道:“此处景致甚好,你们各拟一首怡情悦性的诗来,写得好,就选一首命画工提在廊上。”

    原来那一帮文人是传说中的清客相公,林延潮当初还有点以他们为奋斗目标呢。

    但这些清客听了陈振龙的话,纷纷很怂地道:“我等哪里有好诗词,眼下几位郎君在这,都不敢献丑,这诗来是请几位郎君来提为好。”

    陈振龙笑着道:“我算白养你们了,也好,就请客人各题诗一首吧。”

    黄碧友有心卖弄,当下第一个就提了。

    下来陈行贵也是笑着提了首诗。

    林延潮最后一人想了半天,也作了一首,他思索最长,但诗作却平平无奇。

    陈振龙见了林延潮的诗也是摇了摇头,心道,此二人诗赋平平,我这兄弟为何与他们称兄道弟。倒是一旁清客相公胡夸乱赞了一阵,将陈行贵的诗吹捧成文采才情如何如何。

    林延潮将陈行贵的诗拿来念了一遍,顿时明白原来当一名好清客,首先要学会拍马屁啊!

    两边别过后,陈行贵忍不住对林延潮道:“林兄,你不知我这位大兄的来历,整个省城最富有之人,他不出五指之列,你为何不把握机会啊!”

    林延潮恍然原来陈行贵是想将自己引荐给陈振龙啊。林延潮道:“陈兄误会了,我实不擅诗词啊。”

    陈行贵拍腿道:“我忘了这一茬,林兄的长处在经义啊,但眼下士子交游都要吟诗唱和的,林兄总不能当堂写一篇时文,惹人注目吧!”

    林延潮道:“这我也没办法,何况我也不喜欢吟诗唱和。不如陈兄不要招呼我们,此诗会我就不去了,让我一人游园泛舟去。”

    陈行贵连忙道:“林兄,别如此,兄弟请你到这来,就是要一尽地主之谊。跟我走,这史长君,董小双都妙人啊!还有府试在即,你连各县的英杰,也不愿见见吗?”

    陈行贵拽着林延潮走了,而黄碧友一脸清高地看向陈振龙和他一帮清客相公,冷笑道:“这有什么了不起,商人嘛,雇了一些读书人捧他的臭脚,就了不起了?哼!再有钱,也不过是沈万三!”(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 诗会() 
林延潮随着陈行贵,黄碧友走在南园之间。

    与二人一脸热衷交较,林延潮对于诗会之事,本没有太大的兴致,随二人参加诗会的意思,一来是碍不过好友的盛情相邀,二来也想见一见女校书到底如何。

    想起几十年后那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柳如是,林延潮对这个时代的**还是抱有好奇,挺想一见的。

    想到这里,林延潮放慢了脚步,慢慢走,细细看。

    看着园里的景色,林延潮心情也是放松下来。既是游园诗会,自己何不尽情山水,暂时将经书试卷放在一边,就当欣赏一下这个时代的风物,也是好的。

    步于亭台园林,眺望景色,再纵情声色于绿波朱阁之间,这才是明朝文人小资的奢靡生活。

    眼前是一临水雅轩,前通折带板桥,下面是白色台阶,青砖铺就的台基,四面垂着绛纱,眺望远处则是绿波碧湖。

    黄碧友赞道:“好景致!”

    林延潮点点头,也是喜欢。

    当下三人都是一并上前,到了轩内。

    林延潮倒是见了不少相熟的人,如侯官县试前几名的人,一并都是到了。

    他们与林延潮,黄碧友是同案,彼此都是相互见礼。

    除此之外还有叶向高等好几名濂江书院的弟子也在。林延潮上前与几名故友见礼。

    叶向高也与林延潮打招呼,这一次他取了福清县县试的案首,挟势而来。据说县试时,主考官看了他的卷子,还未看他名字,就道这必是桂山先生之子。掀卷一看,果然正是。

    顺便说一句,叶向高父亲叶朝荣去年会试第二次落第后,以国子监监生的身份,授江州府别驾。眼下叶向高也是官家子弟的身份了。

    叶向高与林延潮打了招呼,说了几句话。二人交情也仅此而已。

    这时有人道:“延潮兄,许久不见了。”

    林延潮听了转过头来,随即惊喜道:“这不是翁兄吗?怎地你也来了。”

    此人正是林延潮老乡翁正春,他握住林延潮的手道:“我也要赴这一次府试,故而来了。”

    林延潮见了翁正春调侃道:“当年翁兄为了读书,独自搬到金山寺的孤岛上,怎么今日弃了诗书跑来游园,莫非也是为了美色?” 在林延潮印象里,翁正春这人是矢志读书的好学生一类人,他来这里倒是奇怪。

    翁正春苦笑道:“林兄,莫要取笑,此间主人陈一愚是我故交,受他之邀来此。”

    林延潮听了微微讶异,但看向一旁叶向高的,他想到翁正春,叶向高,陈一愚,这三人都是问鼎府试案首的热门人选,而他们恰好都在这里,莫非不是偶然。

    他正与翁正春说话之间,这时一名仆人上前道:“两位公子,这是此间主人诗文,请你们一观。”

    林延潮称谢后接过,但见一本薄薄的小册上,写着南园集三字,里面摘录着十几首写着山水风物,赠答送别,咏史怀古的诗作。此间的三十多名士子人手一册,都是读了起来。

    林延潮将南园集读一遍,觉得陈一愚的诗词确实了得,他也总算有点明白这诗会的用意了。

    当年陈子昂,赴长安赴科举考试,但却两次落第。

    陈子昂苦于无人赏识自己,于是十分郁闷,当时有一个胡人恰好卖琴,索价百万,无人敢问津。陈子昂当下以千缗买下,然后告之众人,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当众弹琴。

    到了第二日,宾客云集,陈子昂捧琴道,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而琴乃贱工之乐,岂宜留心。陈子昂说完当众将此琴砸地,众人无不为此名贵之琴砸碎而可惜。但陈子昂却毫不在乎,将自己的诗文遍发给众人,从此名扬天下,然后一举中了进士。

    陈一愚赠诗集,并借着名妓与诗会,来增加自己的名望,与陈子昂砸是琴异曲同工啊。

    诗会是读书人云集的地方,若是诗会里捧出一两人,他的名声很快就可以借此传遍全府读书人的耳里,以至府试考官也会听说。就如同陈子昂,未砸琴前无人所知,砸琴后自己名声,传遍长安,一举中式。

    难怪陈一愚邀请参加诗会,都是这一次参加府试的考生,连清高的叶向高,苦读书的翁正春也来了,他们都是想借着这诗会,将名声传出去。

    看来读书人也要学着自我炒作啊,交游诗会就是最好一种方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