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梁-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上地下之别。”

    “是啊。”洪知府也跟着叹气,他盯着许梁看,正色说道:“许大人的难处,本府也知道,时局艰难,你难我也难,大家勉为其难。”

    “话虽然这么说。”许梁道:“但下官此来,还是要厚着脸皮求助于府台大人。镇原县真没粮了,再弄不到粮食,下官这苦哈哈的知县衙门就得散伙了。下官想请府台大人加以援助,拨些粮食过来。”

    对于许梁见面话说不到三句话就开口要粮,洪知府仿佛一点也不意外,他点点头,又摇摇头,两手一摊,苦笑道:“镇原的难处本府理解,可是,平凉也拿不出粮来。”

    “下官不要求许多,百八十石没有,一二十石也能应应急。”

    “一石都没有。”

    许梁愣了愣,认真地看着洪知府,洪知府也回看着他,神情认真。许梁苦头脸又道:“米面没有,玉米绿豆地瓜花生什么的都成,只要能充饥就成。”

    “这个倒能匀出些来。”洪知府沉吟会,慢慢说道:“一会本官写个条子,你上府库去领一些回去。”

    “如此,下官就替镇原一万多名百姓多谢府台大人。”许梁满脸感激之色,起身说道。

    “唉,惭愧啊。”洪知府听了便很尴尬,摆手道。

    “下官还有一件事要禀报大人。”许梁拱了拱手又说道。

第一百三十九章 混不下去了() 
当下许梁便把要提黄子仁为镇原巡检的事情说了,洪知府思虑片刻,想到一县巡检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官职,虽说巡检司属于指挥使司管理,但陕西的指挥使司名存实亡,除了长安,庆阳,平凉,汉中等几个大府的巡检官员还多少掌控在手中外,其他小县这两年受越来越乱的流贼骚扰,多数县的巡检官员出缺了省指挥使司根本就不知道,也没法补缺。

    现在许梁当面提出来,洪知府想着这也就是往指挥使司递句话的事情,便允了。

    就当洪知府以为许梁正事谈妥的时候,许梁又拱手开口了:“下官这镇原县如今就下官和县丞黄道周两人,主簿官,典史官已经空缺了三个多月,下官想再向府台大人举荐名典史官员。”

    洪知府心中一惊,典史官份量可比一县巡检重多了,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问道:“许大人想举荐什么人?”

    “镇原县学诸生贺诚,今年二十六岁,仪表堂堂,饱读诗书,能言善辩,又久居镇原,熟知当地情况,下官以为此人足以担当典史一职。”许梁徐徐说道。

    洪知府皱眉道:“按例一县典史至少须举人出身,贺诚乃是秀才身份,规格尚不足以担当此重任。”

    许梁轻笑,靠近洪知府道:“大人,陕西的情况大人远比下官清楚,陕西地处西北,自古百姓困苦,鲜有读书人,贺诚这秀才放在江南,两京,那自然是不足以委以重任的。但这是在陕西,镇原小县能出这么个秀才已是难能可贵了。”

    洪知府还是不松口,摇头道:“规格还是低了些,报到吏部肯定通不过。”

    许梁听了,嘻嘻笑道:“这贺诚还有个情况下官忘了说。他有个哥哥,叫贺虎臣,现任延绥副总兵。贺总兵为国尽忠,镇守一方立下汗马功劳。朝庭就是赏贺总兵家人个知县都不为过。”

    洪知府悚然一惊,深深地看眼许梁,沉吟着点头道:“若是如此,倒可以一试。”

    “如此,那就拜托府台大人了。”许梁忙着道谢,正事聊完,便从洪知府手里拿了手令,到平凉府库领取了一些玉米地瓜之类的东西,又着人雇了七八辆马车,一路拉回了镇原县。

    镇原城破损的城墙已修复了大半,在许梁的坚持下,抠门的县丞黄道周又增加了两倍人手,近三百多号人在城头上干得热火朝天。许梁的马车一路不停地进了城内,拐过街角便见衙门口排了两列长长的队伍,几名已经换了巡检司服饰的护卫正在维持秩序,见了许梁的马车过来,忙将衙门口清理出一条大道来。

    许梁跳下马车,挥手让拉货的马车先开进衙门里,叫过一名兵勇,问道:“这怎么回事?”

    “回大人的话,这些都是得讯前来应征咱们巡检司的人。”那兵勇说道。

    许梁听了,想起当日与黄子仁商议的招兵计策,走到一名应征的男子面前,问道:“本官这巡检司招兵可只管饭不管饷,你们怎么还来应征?”

    那男子多半也认得眼前的官儿便是镇原知县,恭敬地答道:“小的原本也没打算能领到饷钱,这年头地旱得都快绝收了,能混碗饭吃便成。大人,您可不能不要我?”

    许梁便笑,道:“似你这般年轻壮实,肯定是优先录取了。”

    男子便千恩万谢。

    这招只管饭不发饷的计策应当说相当成功的,三天来,光录取的人数就达到一千两百四十七人。此外还不断有人跑来应征。黄子仁跑来报告成果的时候曾请示是否接着招兵,结果被许梁否决了。

    “咱们是自保,安全混过一段日子便等着调回江西了,招太多人到时也不好交待。”许梁说。

    黄子仁深以为然,于是下令中止招募。把招来的兵勇集中起来训练。许梁把管县库的新任户房主事毛玉洁找来,查验了县军器库的武器装备存货,大笔一挥,全部划给了巡检司。

    这事很快便让县丞黄道周知道了,黄县丞急匆匆地跑来制止道:“大人,军器库向来是战备物资,轻易不得动用。”

    许梁听了,怪眼一翻,没好气道:“眼下咱们这镇原县就是战区,就是前线,本官装备巡检司那就是做战备!此事本官心意已决,休得再议。”

    “可是,万一平凉守备大人派人来查验,该如何是好?”黄道周忧心地道。

    “到时就说军器库三月前就被流贼抢光了。”许梁大咧咧地道。

    黄县丞听了,怔怔地说不出话来,末了叹了口气,又接着忙着去城头监督修城墙去了。

    许梁朝黄县丞背影撇嘴,暗骂一声老古懂。

    送走了黄县丞,许梁找来那毛玉洁命他前去军器库领出物资,自己拍拍屁股,便一步三摇地回了县衙后院。

    后院的树荫里,黄子仁和铁头正在师父戴莺莺的指点下练习刀法。许梁便倚在过道边上的立柱上看。冯素琴正好也跟丫环春儿从屋内出来,瞧见自家相公在那里,便轻笑着过来说话。

    许梁和冯素琴两人正边看人练刀,边说话,忽听得院门口一声悲嚎,倒把院内的众人吓了一大跳。

    这嚎叫声音悲切,倒像是有人刚没了爹娘般痛心。众人聚到一起正要出去看清楚,就见一道黄影子从院门口跑进来,边跑边哭,到了近些,许梁等人才惊讶地看清了,这黄影居然是刚出去不久的县丞黄道周。

    黄县丞见到许梁,将手中一纸公文塞到许梁手中,呼天抢地地又大哭道:“大人哪,吾皇,归天了!”

    许梁听得手一抖,忙展开那纸公文,见是平凉知府衙门转来的,待看到一半,许梁便怔怔地看着天,说不出话来。黄子仁好奇之下从许梁手里接过那公文,看了也愣了。

    大明熹宗皇帝陛下,驾崩了!

    几人女子看了,也是震惊不已。

    院子里,黄县丞的哭声极其悲痛,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哭声一声高过一声。许梁首先反应过来,忙招呼下人们将哭软了的黄县丞带出了后院。他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了,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嚎啕大哭算怎么回事?哭丧呢?

    “子仁,我没记错的话咱们这位熹宗陛下应当挺年轻的吧?”良久,许梁转而看着同样一脸震惊的黄子仁,问道。

    “呃,今年是天启七年,陛下十六岁登基,今年应当是二十三岁。”黄子仁想了想说道。

    “诶,真是英年早逝哪。”许梁感叹道,“想不到我们刚到镇原没几天,这皇帝居然说死便死了。”

    “这人有皇位都不好好坐,死了也该。”黄子仁道。

    “你们,你们怎的对圣上一点敬意都没有?”戴莺莺睁大眼睛,惊讶地问道。

    “敬意?”许梁轻啐一声,指着当空灰蒙蒙的天色,骂道:“他把咱们发配到这种地方来,还想我们给他点敬意?哼哼,死便死了,与咱们有什么关系!”

    “可是,那可是个皇帝呢!”

    “我的好师父,皇帝又怎么了?”黄子仁也道:“有句话怎么说的,皇帝轮着坐,明天到我家。皇上,哦不,先皇只是命得好些,生在了帝王家而已,不然哪,若是寻常百姓出生说不准他混得比咱们还差些。”

    戴莺莺瞪起凤眼,正要反驳,忽见许梁猛地一跺脚,叫道:“哎呀,坏了!”

    “咋了?”众人惊道。

    “这熹宗驾崩了,可就坏了咱们的大事了!”许梁懊恼地道:“原本我那干伯父答应我至多三个月便可调我回江西。眼下这皇帝小儿挂了,那咱们调回江西的事可就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去了。”

    “不至于吧?”黄子仁惊叫道。

    “太至于了。”许梁看着众人,数着手指头便恨声说道:“帝王驾崩可不比寻常老百姓,里面明堂多了去了。你想普通人家死个人还得守头七呢,这皇帝一死,要封谥号,要举国丧,要选陵址,建陵墓,先皇落葬后,新皇要劝进,要择日登基,要祭太庙,还得诏告天下,这一件件的事情麻烦着呢呃,对了那继位的皇帝是哪一个?”

    许梁看着黄子仁,黄子仁也摇头,道:“我光顾着看皇帝驾崩的那段话了,余下的没注意看。”

    公文还在铁头手里,铁头展开看清了,念道:“先皇驾崩前,曾传位于信王殿下。”

    “哪个信王?”许梁问。

    “信王,朱由检。”铁头道。

    许梁听了顿时惊得面无人色,与黄子仁两人相顾骇然。别人兴许许梁不会记得,朱由检三个字许梁是怎么也不会记错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十七年,死于北京景山。

    十七年,许梁今年十八岁,再过个十七年,便是三十五岁,刚过而立之年,按前世的历史进程,待得许梁三十五岁,这大明朝,便亡了。

    混不下去了!

第一百四十章 高筑墙() 
短期内无法调回江西,也就是说至少还要在镇原这小县里呆下去。许梁和黄子仁很快就明白了目前的处境。一面由黄子仁尽快训练士兵,一面加快修复城墙的进度。

    许梁还没来得及去找负责修墙的县丞黄道周,一大早起来就见县衙前院一阵青烟直直地朝空中冒,看情形像是衙门里失了火,把什么东西给点着了。慌得许梁跑到前院查看。

    县衙正堂大门外,县衙里的书吏衙差们围拢在一边,青烟正是从人群中间升起,许梁上前一看,不由惊讶不已。

    只见镇原县丞黄道周,一身素袍,头裹白巾,面北而跪,面前一盆火盆里正烧着黄纸。黄县丞一边泣声往盆里洒纸钱,一边郑重地朝北面方向磕头。这番行为让许梁很是费解,待向围在边上的书吏问缘由,才明白这是黄县丞在祭拜驾崩的先皇熹宗皇帝。

    三叩九拜之后,黄县丞又从怀里摸出一纸祭文来,用泪眼瞅着那祭文哀声念道:“呜呼,吾皇,臣黄道周叩拜吾皇仙魂。臣少贫苦,三试秋闱而不第,年及不惑,幸遇吾皇,乃能点进士,拜翰林,历修撰,今在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