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梁却是一脸的真诚。再次拱手道:“下官自知此时说出这样的话,未免鲁莽了些,但下官的心意,却必须让尚书大人明白。尚书大人暂时不肯接纳下官,那下官便先告退,日后只要尚书大人有所差谴,下官必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说罢,许梁郑重地一拱手。退了出去,临走的时候,神情遗憾而失落。看得送别的王永光差点就忍不住要叫许梁留步了。
回到东江别院,许梁便瘫坐太师椅上。一旁的大夫人冯素琴见状。便上前替许梁捶肩,柔声问道:“相公不是去拜会吏部王尚书去了吗?怎的回来这般累?”
许梁揉着眉心,苦笑道:“在王尚书府上狠狠地扮了一回苦情戏。不累才怪。对了,铁头在府里吗?”
冯素琴听得吃吃娇笑。一面替许梁捶肩,一面命丫环去请铁头过来。
一会的功夫。铁头便走了进来,问道:“少爷,您找我?”
许梁嗯了一声,问道:“上回我让你整顿京师青衣卫,加派人手,监控京城里三教九流的消息,这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铁头拱手道:“回少爷,我已增派了两百人手,又从平凉那边抽调来一百好手,消息密探,已经撒下去了。”
许梁敲着桌子,沉声道:“青衣卫是咱们的眼睛和耳朵,消息打探要细致全面,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之处。现在给你个任务,三天之内,我要得到关于吏部尚书王永光的所有消息。他什么时候出生的,什么兴趣爱好,有几个老婆,乃至于穿什么颜色的**,我都要知道!”
铁头傻傻地看了许梁好一会,疑惑地问道:“那个少爷,您确定你对王尚书的**颜色也感兴趣?”
冯素琴听得俏脸一红,憋笑不已。许梁黑着脸,怒喝道:“我这是打比方!举个例子懂不懂?!”
铁头脸色讪讪的,在许梁即将杀人灭口的眼神中,抱头而去。
冯素琴待铁头走后,便问道:“相公,咱们真要将希望压在王永光身上?”
许梁长叹一声,道:“没办法,你家相公树敌太多,能够团结的力量很少。能争取的,都不能放弃。”随后,许梁问起西山煤矿的事情,好在有冯素琴的指点,加上夏掌柜尽心办事,西山煤矿的生意进展顺利,目前除了供应京营之外,已经有好几家官衙开始使用蜂窝煤做饭取暖了。
三月底的时候,增补内阁大学士的枚卜仪式正式在朝会上开始。此次增补大学士,候选人有已经定下了,现在便是通过崇祯朝特有的枚卜方式确定最终晋级的人选。结果没有任何意外发生,温体仁和徐光启顺利入阁辅政。
如此一来,崇祯三年,光内阁大学士便有六七名之多,算是阵容庞大。
那一天,许梁叫齐了孙元化,余大成等人,在客来居挑了一桌最上等的酒席,专等着朝会散去之后替新晋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庆贺。
三人都是年轻人,又由于合伙经营西山煤矿,关系已经非常亲近,三人在客来居三楼东面风景最好的包间里,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水,品着桌上精致的糕点,互相扯着闲篇,静等徐光启的到来。
将近午时,徐光启才进了客来居的大门,上了三楼,在包间里与许梁三人汇合。
虽然饥肠辘辘,但许梁等人依旧能够看出来,徐光启精神很好,面色潮红。
三人都看着徐光启,孙元化与徐光启关系最近,便由他出声问道:“恩师,结果怎样?”
徐光启看着包间里的三人,缓缓坐下,沉吟一会,才笑呵呵地吐出四个字:“东阁大学士。”
“哇!”许梁三人顿时欢呼起来。簇拥到徐光启身边,连连拱手道喜。
徐光启红光满面,即便今年他都已经六十三岁了,但能够在有生之年进入大明的最高决策层,获得东阁大学士的无上荣耀,徐光启也是精神振奋,一个早晨加一个上午进曾进食,徐光启仍旧感到浑身带劲。
许梁三人祝贺之后,便传唤店家,准备上热菜。屋子里几人围绕的话题都是关于上午增补内阁大臣的事情。
当说到枚卜的时候,许梁听得不由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诸人,道:“也就是说徐大人的东阁大学士是靠枚卜用的夹子,从花瓶里面夹出来的?!”
所谓枚卜,是崇祯元年的时候兴起的法子。当时崇祯皇帝头一次选取内阁大臣,结果朝堂之上,诸位大臣却对报上来的候选人名单吵得不可开交,这个有问题,那个也不行吵来吵去,几位候选人竟然就没有一个合格的。最后还是崇祯皇帝陛下气急了拍了板,将这几位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折好扔进一个花瓶里面,然后再用夹子从花瓶里往外夹纸条,夹到谁,就是谁!
这个法子听起来儿戏,倒也十分管用。经枚卜选取出来的内阁大臣,谁都服气,也没有人闹事。即便落选了的候选人,也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只是,这个法子,还是有运气的成份在。也就是说,徐光启能够晋级内阁大学士,他的运气还是挺好的。
几位年轻人再次起哄,为了徐大人的运气干杯。
起哄过了,众人依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徐光启看着许梁,却突然神色凝重地道:“许梁,你的事情有着落了。”
许梁神情一振,急忙问道:“陛下怎么说?”
孙元化,余大成两人也紧盯着徐光启。
徐光启神情却变得很古怪,看了许梁许久,才轻叹一声,道:“许梁,你不用回陕西了,陛下已经同意,由你接任空置已久的光禄寺卿一职。这会儿,我估计,上你家宣旨的公公已经在路上了。”
静!屋里瞬间安静下来。
四人你看我,我看你。良久,许梁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一般,恼怒地叫道:“怎么会这样!!!”(。。)
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官上任()
光禄寺,大明从三品衙门,掌管朝庭宴享之事。光禄寺卿虽列为九卿之一,在京官满地走的北京城里,却实在是个无关紧要的官职。明面上,光禄寺是单独的衙门,而实际上,光禄寺却要受礼部的领导。光禄寺和太常寺,一个管宴享,一个管祭祀,都在礼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是以,光禄寺卿,虽然品秩有从三品,但论职权重要性,却是连礼部右侍郎都不如。
许梁看着徐光启,表情很受伤:“大人,怎么好端端的,给下官整了这么个差事?”
徐光启手捋长须,看着许梁,缓缓说道:“今日散朝之后,陛下将本官和几位内阁大臣留了下来。孙承宗大人回报了那后金小贝勒古尔欣的身份查证情况,虽然那小男孩的身份是真的,但对于朝庭来说,却没有什么作用。当时本官便提议放你回陕西接着当你的参政去。”
徐光启说着,端杯喝茶,神色开始怪异起来,看着许梁道:“本官原想,陛下多半会同意我的建议,不成想,吏部尚书王大人却突然提出,向陛下举荐许梁你担任光禄寺卿。”
“您说什么?这是王永光建议的?”许梁顿时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已脚的感觉。前几天他刚振访了王尚书,原本是想在吏部尚书面前表个态,争取王尚书的庇护,没想到王尚书会给自己找份这样操蛋的差事。
想许梁在陕西参政当得好好的,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好不快活。而那什么光禄寺卿,一个管宴享的官儿。算是大厨的升级版!这种官儿,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屋内孙元化。余大成两人闻言连连叹息。许梁跺脚叫道:“我的老大人,王尚书出馊主意,您也不拦着点?”
徐光启看了眼许梁,缓缓说道:“原本本官也想拦着的,只是后来一想,许梁你在得罪了延绥巡抚洪承畴,又不受三边总督杨鹤待见。如果再让你回陕西去,难保这两人不联起手来寻称你。再者说光禄寺卿也是九卿之一,也不算委屈了你。关键是。陛下也赞同王尚书的提议。”徐光启见许梁想开口说话,便拦住他,沉声道:“许梁,你是举人出身,原本出身就低了些,加上这几年一直在地方上转悠,没有一点京官的经历,这对你往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徐光启语气变得语重心长起来,“许梁。你和元化,大成都是老夫极为欣赏的年轻人。你们想记住老夫的话,在咱们大明朝,是极看重论资排辈的。资历。是担任部堂高官或者地方大吏的必备条件。”
他伸手拍着许梁,道:“许梁,你且安心在京里熬些资历。待过一两年,资历足够了。老夫便上奏陛下,外放你为地方巡抚当当。”
许梁从徐光启的语气和真诚态度上。也知道徐光启是真心为自己好的人,虽然他万般不情愿当什么光禄寺卿,但不可否认,徐光启说得也很有道理。自己得罪了洪承畴,杨鹤,再回到陕西去,肯定没有好果子吃。而留在京里,至少朝中还有徐光启,王永光,骆养性这样的朝中大员关照着,不至于被人欺负惨了。
两天之后,宫里果然差了太监到东江别院宣旨,许梁这个光禄寺卿是当定了。
次日早朝,许梁无可奈何地换上朝服,早早地赶到午门外,光禄寺卿虽然是个无足轻重的官儿,但却是九卿之一,是需要按时参加早朝的,尽管这种早朝对于许梁来说,只是个只听不说的角色。
迎着陆陆续续在午门外下轿的各个官员,许梁不由得深深地叹息一声:从此之后,咱这睡懒觉的权利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几位部堂高官见了许梁上前,便虚情假意地恭喜一番。许梁便打起精神,与各位大人们寒暄着。不一会,三顶官轿稳稳地落到午门外,几位高官便道:“是首辅大人到了。”
许梁定盯看去,见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另两位内阁大臣曹于汴,温体仁从各自的官轿上下来。众官员忙拥上去行礼问安。
陆续又有官员到来,在清晨的午门外扎堆地站着,轻声闲聊。
许梁挤在几位新认识的官员旁边,小心地冷眼观察着京里大人们的言行举止。
过了会,东阁大学士徐光启在兵部侍郎孙元化的陪同下也到了午门外。徐光启和孙元化见着许梁,微笑着打招呼。
当!当!当!
早朝的钟声响起。扎堆聊天的众官员便停止了交谈,按照各自的品级位置,自觉地站成两排,随着咯咯吱吱打开的宫门,缓缓朝金銮殿走去。许梁的位置,在太常寺卿的身后,算是中中间的位置,从他的角度,则好能够看清领头的首辅周延儒的白玉腰带。那老头腰上还非常骚包地系了个梅花的荷包!
早朝对于许梁这位纯粹凑数的人来说,是十分无聊的。先是几位部堂高官启奏了几件事情,然后便是督察院的御史上折弹劾一些官员的不法行为。
崇祯皇帝高高在上,发出一道道指令,将官员们上奏的事情落实下去。
然而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每天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即便许梁不否认崇祯皇帝的决断效率,待朝堂上近百号大大小小的官员将该说不该说的事情说完,时间也接近中午了。
许梁冷眼旁观,便见几位年迈的才臣站在那里脸上冒着虚汗,腿肚子打颤,显然是站久了腿麻了。而再看上面的崇祯皇帝,许梁细心地发现,崇祯皇帝已经连着换了好几个坐姿,而且更换的频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