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1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勋盯着信使。

    张勋说处的中军大帐,不仅宽敞明亮,通风还好,他坐在主位之上,在看完书信之后,转向信使,道:“这件事我已经知晓了,却不知杨长史还有什么交代没有?”

    别看张勋乃是一介武夫,其实他的修养却极好,虽然也是寒门出身,但是家族之上中落,小时家教很严,如果不是家门中落,以他的身份也可能弃文习武,但就算他最后是用战功未自己谋得了偌大的名声,可是他心底里却始终都认为自己乃是一介士人,最少也会说自己乃是儒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夫。

    可以说,这时代的武将,不管是曹操也好公孙瓒也罢又或者是吕布,说到底都乃是文吏出身,也就是所谓士人,只是以士人的身份而转为武职罢了,包括张勋也是如此,所以这时代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武将出现还真是从刘澜之后才有。

    所以对于现在的很多将领,尤其是在黄巾之乱后,已经鲜少会再有谁人去研究什么兵阴阳,以假鬼神而为助力的用兵手段,而是以更为实际的兵权谋甚至是兵技巧而出现,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从光武初年的偃武修文国政得到破坏,一杆发于卒伍的猛将出现而替代了传统意义的将领。

    也可以这么说,但这只是让兵家四派更丰富,而兵阴阳家则不会因此而消失历史舞台,以地理、天象等外在环境因素用兵之人还大有人在,就好像曹操,他对天时和地利的利用,绝对是超越常人的。

    但是像现在的徐庶,他最初也不过就是一介幕僚,美其名曰军师,但其亲自领兵之后,刘澜发现他已经开始向兵形势的路线走去,对于战术方面他真的是很有造诣,不过兵形势最大的优势其实还是阵法,只不过现在的徐庶,刘澜还没有看到他在阵法上的表现,反倒是关羽特别在行,但是没见过,并不等于徐庶在这方面没有造诣,毕竟在三国演义之中,他可是清清楚楚记得徐庶用赵云破八门金锁阵,既然能破,那么就一定会用,也许他只是缺少一个展现的机会罢了。

    袁术当年何其狂傲,雄兵十数万,将董卓赶到长安,袁术才是真正出了大力的那个人,那个时候,袁绍虽然为盟主,号令八方,可真就兵力来说,袁术才是关东最大的势力,匡亭六百里追击大败袁术,从哪之后一蹶不振,虽然后来又在寿春招募新军,使兵力再一次达到十二万之众。

    原气得以恢复,也正因如此,这时候的袁术对曹操恐惧,但对刘澜则不是很惧怕,甚至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如果不是内部对于南下丹阳和东进徐州,现在还能有刘澜什么事情,哪里还会有什么四大诸侯,只会有关东三大势力。

    而在寿春,现在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张勋的态度,而此时的张勋则收到了来自杨弘的前后两封来信,第一封是和曹操联盟出兵沛县之事,这事可以说一早就已经得到了他的默认,他也接受了杨弘的建议,不然的话也不会前往谯县。

    而真正让他纳闷的则是第二封信上的内容,有些奇怪,虽然其中的内容都是在围绕着后将军身边可能有谍探存在,但是最关键的却是他却说这些只是曹操透露,还没有任何证据,接下来便是他的一些猜测,可是这些猜测,也都是一些捕风捉影,所以张勋直接就选择了无视,可是当他看到最后要防曹操时,却会心一笑。

    他相信,前面这些都只是一个铺垫,也许他在费县察觉了什么,但是又无法确定,所以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在不破坏联盟的前提下给他一个暗示。

    毕竟现在大家都明白,当前最大的敌人是刘澜,而不是曹操,就算是内讧那也是过后的事情。

    张勋对此事很是理解,不过他现在担心的可没有那么长远,而是只关心眼下的徐州之战,毕竟双方的实力摆在那里,胜负未知,赢了,在想如何反制曹操,可输了呢?

    他们的情况现在可比不了曹操,曹操现在地盘大啊,兖州、豫章司隶三大州,虽然兖州是起家立身之根本,可就算败了,他还能往关西发展,一座潼关,挡下百万兵绰绰有余,占巴蜀凉州然后向关东反攻回来,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可他们呢,如果败了,往哪退,以前还有个九江和豫章,现在直接就被刘澜断了安身立命之所,可以说,这一仗是最最冒险的,尤其是九江之战过后,再去对抗刘澜,是张勋最不愿也不想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根基已经动摇了,再去冒险,那就是要涉及根本了。

    但是就像杨弘和后将军卖力劝服他时说的那样,现在不出手,等刘澜养精蓄锐,准备好了,那时候寿春哪什么抵挡他的入侵?

    所以说现在并不是他们想怎么样就能怎样,而是趁着几大势力都蠢蠢欲动时,要主动进取,现在不用他们冲在最前面摇旗呐喊,而是曹操冲在了前面,他们不仅不能后退,反而还要高兴。

    要知道,如今的袁术,对刘澜的恐惧,犹如当年匡亭之后一模一样,对刘澜如同对曹操一样是发自骨子里的害怕,曹操缓了好几年,现在不会谈虎色变,可刘澜又变成那个令他闻风丧胆之人,但他私下如此害怕,却依然催促他配合曹操发起徐州之战,这就说明了他已经很清楚自己现在的情况是有多不利了,而以他的性格,能下定如此大的决心,必然是经过一系列的精密策划,在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选择,他现在不是不害怕这一仗败了,而是害怕,这一仗都不努力去搏一次的话,那么日后又拿什么当下刘澜的大局侵入呢?

    可以说,袁术和刘澜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现在随着两次徐州大战过后,他们已经结下了不解之仇,不死不休,不仅袁术清楚,刘澜也明白。

    张勋盯着信使。

    张勋说处的中军大帐,不仅宽敞明亮,通风还好,他坐在主位之上,在看完书信之后,转向信使,道:“这件事我已经知晓了,却不知杨长史还有什么交代没有?”

    别看张勋乃是一介武夫,其实他的修养却极好,虽然也是寒门出身,但是家族之上中落,小时家教很严,如果不是家门中落,以他的身份也可能弃文习武,但就算他最后是用战功未自己谋得了偌大的名声,可是他心底里却始终都认为自己乃是一介士人,最少也会说自己乃是儒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夫。

    可以说,这时代的武将,不管是曹操也好公孙瓒也罢又或者是吕布,说到底都乃是文吏出身,也就是所谓士人,只是以士人的身份而转为武职罢了,包括张勋也是如此,所以这时代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武将出现还真是从刘澜之后才有。

    所以对于现在的很多将领,尤其是在黄巾之乱后,已经鲜少会再有谁人去研究什么兵阴阳,以假鬼神而为助力的用兵手段,而是以更为实际的兵权谋甚至是兵技巧而出现,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从光武初年的偃武修文国政得到破坏,一杆发于卒伍的猛将出现而替代了传统意义的将领。

    也可以这么说,但这只是让兵家四派更丰富,而兵阴阳家则不会因此而消失历史舞台,以地理、天象等外在环境因素用兵之人还大有人在,就好像曹操,他对天时和地利的利用,绝对是超越常人的。

    但是像现在的徐庶,他最初也不过就是一介幕僚,美其名曰军师,但其亲自领兵之后,刘澜发现他已经开始向兵形势的路线走去,对于战术方面他真的是很有造诣,不过兵形势最大的优势其实还是阵法,只不过现在的徐庶,刘澜还没有看到他在阵法上的表现,反倒是关羽特别在行,但是没见过,并不等于徐庶在这方面没有造诣,毕竟在三国演义之中,他可是清清楚楚记得徐庶用赵云破八门金锁阵,既然能破,那么就一定会用,也许他只是缺少一个展现的机会罢了。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徐州之战(34)() 
张勋其实还想在对他叮嘱一番,可以说杨弘现在的杨弘让他对其改观了很多,他不知道以后两人是否会成为知交,但在此刻,他们将并肩而战,所以有些话就没必要说,毕竟杨弘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在帮助他,而他若是在小人一样的提些什么条件,那目前两人缓和的关系很可能急转直下,以杨弘的的为人,瞬间就会变得再度紧张起来,会不会把他再当做什么对手且不知,但是以他的手腕,如果使些手段,那他就算不被他害死,也得恶心个够呛。

    可以说以往的杨弘如果给他留下的是阴险的一面,打压同僚在行的话,那么这一回杨弘是真的让他刮目相看,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他这人虽然人品上有缺陷,但是对主公却是绝对的忠心。

    就好像与曹操的谈判,能对曹操放弃那么大的的利益,并说服曹操同样他所提出的条件,这一点可不是谁来都能做到,就算是阎象也未必能有这个能耐,毕竟两家联盟的事情很简单,可是在分割利益上面要谈论却很难,如果只是五五分配,甚至是我四曹操六,别说是人了,是头猪也不会太差。

    可正是在妥协的条件实在有限的情况之下,双方能做出让步的余地都不大的大形势之下,他让曹操几乎让出了足足两成利,这一点连他都叹为观止。

    当然了能让曹操出血,又哪那么容易,而是要寿春付出近十十万石的粮食供应,但最初的情形却是袁术要付出的只不过是五万石粮食,这个条件袁术是同意的,只是杨弘很巧妙的利用了现在曹操缺粮这一关键,顺势而为罢了,只不过又增了不到区区五万石粮食的条件,换来了彭城国。

    这样的条件怎么看都是大赚特赚,但是五万石粮食看起来不多,可是十万石,对现在的袁术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大笔军需了,真因为如此,袁术最初其实是想拒绝的,相比于五万石粮草,一个彭城国对他的诱惑是真的有限,但当杨弘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之后,却被吓了一大跳,他是真不知道袁术是怎么想的又或者是身边是不是有人进了谗言,让他放弃了用粮草换彭城。

    当然不能否认袁术的一些考虑并没有错,首先粮草现在就要给予曹操,而彭城那是日后击败刘澜才能到手,两相对比,显然用这样的条件作为交易筹码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却让曹操有了足够的军需,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杨弘又怎么可能用这样的条件来换取彭城国呢,先期的五万石粮草那是一早就说定的,不然要给曹操送过去,可这剩下的五万石粮草,完全可以在徐州之战快结束又或者是结束后在给。

    而且用五万石粮草换来彭城国,显然不是亏而是大赚特赚的,当然前提是最终真的能将刘澜击败,这样一来的话,以彭城国的人口,要得到五万石粮草用不了一年,这样划算的买卖,哪有拒绝的道理。

    可以说这样的条件乃是双赢,曹操得到了急缺的粮草军需,而袁术拿下了徐州大半,各得所需,可以说杨弘是最清楚也是最明白现在寿春需要的是什么,你可以说他做人有些无耻,没有任何的底线,但是在对袁术这一点上,他是没有毛病的,也难怪曹操会把他视作郭嘉第二,这样的人,不能为我所用,就必须尽早除之,因为这样没什么底线的人,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可以说,正是杨弘一力说合,不仅说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