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览的脸色瞬间就变了,但是文丑却变得格外痛苦,这是二人最大的差异,你可以说这完全是因为文丑与颜良的私交更好,他比任何人都更迫切的想要替颜良报仇,但他现在没这个能力,所以大帐内立时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文丑红着眼眶,恶狠狠说着为颜良将军报仇,而高览则接过话头说,现在时机未到,大家冷静。
两人完全不同的态度,出现的分歧可以说在意料之中,但不得不说,他二人的一唱一和,却决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少这样的一番表态,让大家都明白了,仇要报,虽然这更像是托词,可总比之前连一点回应都没有强吧。
颜良很明白的告诉所有人,我们要为颜良将军保持,但是现在还不是进入青州的时机,我们要保持,但首先要有合适的时机出现,不然我们就算去了青州,没有任何战略意义,那么就算胜利了,也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这样的情况不仅不会替颜良将军报仇,反而还会让他死不瞑目。
如果说以前冀州军麴义的威望最大,经过清洗之后颜良的声望最隆,只要牵涉到为颜良报仇,大家虽然急,但都愿意等待时机出现。
毕竟战争,困难重重,首先要做的就是万无一失,准备充足,就好像幽州之战,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最后他们也不可能获得胜利,而这一次,文丑和高览说得很清楚,我们这回不仅要为颜良将军保持,而且还要完全吞并徐州,消灭刘澜,这一次与幽州一战完全一样,所以大家千万要耐心,要相信大将军。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为何袁绍迟迟没有回应,原来是打算与刘澜不死不休了,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自然不可能贸然行动,必然是要把前期准备做到万无一失之后,再出兵,而且最终还要吞并徐州,那么就不仅仅只是去徐州打一仗那么简单,光是对于后勤的补给就需要设定不知道多少方案,这一点很多人都清楚,幽州之战,看起来他们的粮道是从东平郡走泉州,可是这只是五条补给线的其中一条,是摆在明面上的,就是为了吸引幽州骑兵,真正的运输队,则从故安等其他几个方向而来,可谓是万无一失。
立时,所有将领们都连声道:“两位将军不用解释了,末将们都明白了,对大将军而言,与刘澜的战争不会轻启,只要一开,那么就必须要赢。”
他们都清楚,大批量的物资在他们没到平原就开始运输而来,曹军有一段时间停了下来,可是最近又开始运输而来,那时候就奇怪这里边一点有问题,现在可以确认无误了。
“大家能理解最好,现在的刘澜和曹操正在沛县交战,而我们只要一直保持耐心,等到两家杀得难舍难分之际,根本无暇顾及我们的时候,我们屠杀渡过黄河杀向徐州,到时候刘澜必败无疑!
“原来如此。”众人大笑起来,终于知晓了两位将军的意思了。
高览对众人道:“这可不是我们二人的主意,而是大将军的意思,他已经做出了决定,我们也只是来具体施行罢了,这一回能否成功,就看我们了,我希望待徐州之战后,我能为在座有功将士请功!”
对于他们来说,上战场就是为了丰厚受攻,很多人在幽州之战是极为郁闷的,毕竟油水捞得并不多,看着别人盆满钵满的奉赏,能不动心,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甘心,他们才迫切的想要去徐州,现在好了,只要能确定要打徐州,那么就可以耐心等待,不仅可以立功,同样还能为颜良将军报仇,一举多得,这才是最爽的事情。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徐州之战(93)()
文丑和高览虽然没有给出准确的时间,但是大家都清楚,今年差不多就能开启对徐州的大战,这可不仅仅只是为颜良报仇,也不是为了挽回颜面,而是要彻底击败刘澜,这样的大战,不可能太急,需要耐心等待,好在部队早早就在平原集结,而粮食和物资其实早已准备差不多,现在冀州已经开始调集民夫前来平原,只要徐州一旦有机会出现,那么数十万大军就会渡过黄河,朝徐州而去。
虽然有些话文丑不可能说得那么明白,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其实原本他们要在幽州休整最少半年时间,结果不到两个月就得到命令率军南下就知晓这一天不会太远,最大的疑问,最多只是攻打刘澜还是曹操。
现在答案揭晓,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刘澜咎由自取,如果颜良不死,这个时间会无限延后,可惜这样的部署被打乱了,部队提前进入战备状态,虽然有颜良在青州遭受重挫,可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失败,虽然不是必然,但毕竟不是他们的真正实力,因为冀州军的主力,并没有南下青州。
可以说颜良如果在青州不动的话,那么绝对会没有任何危险,但是他选择了铤而走险,最后才落了个兵败身亡的结局。
而对于文丑来说,他们如果一旦出兵,其实并不是第四次徐州之战,在他心中,这应该是第三次徐州之战的一次延续,第三次徐州之战,虽然颜良败了,战死沙场,但他们还没有输,也不会认输!
而刘澜其实一直有所关心,冀州与袁绍会做何反应,其实关羽杀颜良是他最不愿见到的结果,让形式一下子变得无比被动,可这就是战场,有些时候根本就无法左右,如同行驶在车辙上的马车,只能顺着车辙向前。
他改变不了,所以就必须要做好准备,颜良死了,那么袁绍如果要报复的话,接下来会是谁带兵来呢,袁绍本人吗?这个可能很大,毕竟冀州再次杀来,很可能就是官渡之战的提前上演,这么大规模的一场战役,袁绍自然会亲自率军出征。
但也有可能,袁绍会控制战争规模,又或者说他有一定的把握,就算主力到了徐州,战争的规模也不会太大,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很有可能会选择委任大将率军而来,而放眼冀州内部,能有这个资格的,也就那么几人,淳于琼、文丑和高览。
淳于琼算得上是成名多时了,早年同袁绍曹操同为西园八校尉,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不过这人嗜酒,和张飞一样,清醒的时候能打胜仗,但喝醉的时候也能误事,是把双刃剑,如果他到了青州,那么这一仗反倒容易了。
而文丑的话,有勇无谋,青州之战时与他有过正面交手,不值得一提,当然如果他率领大军前来的话,数量庞大的部队是能够把这样的不足降到最低,但同样他的能力是否撑得起指挥几万人甚至是十几万人,到时候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另一人无疑就是河北四庭柱的最后一人高览了,其实对于他刘澜知晓不多,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照过面,他的能力如何不太清楚,但显然这个人应该不会是文丑颜良这样的将领,如果指挥部队的才华平庸一些,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怕就怕又是一个被低估的历史名将,如果他和麴义不相上下,那么这一战最大的威胁无疑就是他了。
对刘澜来说,上中下三人,巴不得淳于琼和文丑领兵而来,不过这更像是一种奢望,袁绍这一回不会轻举妄动,可如果动,那一定是万事俱备,最少也要有七八成把握才敢过来,可想而知,这一回,就算是文丑淳于琼来了,这一仗必然也没那么轻松。
吃一堑长一智,别说是袁绍了,换给任何一人,依然吃了这么多亏了,还不管不顾那才是无脑的表现。
而袁绍显然不是傻子,他会从中做出权衡,这一次必然会顾及到一切,哪怕是一石粮,一名农夫,不做到万无一失,谁劝他都不会出兵,到时候袁绍一来,麻烦可就大了。
刘澜让出青州的目的是什么?无外乎就是想借着讨好袁绍的机会,让历史重演,促使袁绍和曹操开战,引出官渡之战来,他好安心的发展江东,然后再趁机坐收渔翁之利,但现在看来,他的计划算是破灭了,人家要来跟他开启徐州之战了,那么危险就必须要想到。
尤其是粮草供应的问题,眼瞅着就要到秋天了,青州的粮食白白送给了袁绍,一下子他的粮草收入就减少了一大半,再加上还要支援辽东,剩下来坚持战事,这一仗越往后拖,可以说对他的情况越不妙,甚至还会变糟。
本来这些年常年征战,府库就快见底,再加上前年的蝗灾,徐州的家底是越来越少,如果能给他几年时间缓一缓,这样的困境会渡过,可是算上现在的三场徐州大战,却把他耗的干干净净,现在别说存粮了,就差砸锅卖铁了。
当然,这话虽然有些夸张成分,但是情况是真的不太妙,虽然迁徙了很多百姓南下秣陵,可想在今年就补齐亏空,哪有那么容易啊,这土地是有成熟期的,不可能刚开垦出来,就能获得大丰收,没个三五年,想都不要想。
这样的困境也促使着刘澜想要尽快结束徐州之战,但有些事情不是他想就能如何,就好像曹操,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你大兵压境,就待在丰县,你说他是改不改派兵进攻?只要一进攻,袁绍那里肯定出兵,想都不用想,他可有百分百确定,袁绍现在就等着这个机会呢。
道理很简单,袁绍如果自己来,那么他是犯含糊的,因为这样一场大战,他的胜算能有多大,五成还是六成?就算是六成,这一仗他都不敢冒险,可是如果他们与曹操开战,不管是胜负还是僵持,再出兵,那么最少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两成百把,这个时候再来,取胜那还不简单?
袁绍的算盘打的很响,而且,他故意袁绍绝不会敢在秋收之后出兵,而会在秋收前,到那个时候,甚至连粮草都省了,直接以战养战,之前担心后勤保障,现在不必了,徐州麦田里的粮食就是他们的军资。
以战养战这种情况太普遍了,几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就是所有将领最乐意用的方式,不仅仅能够解决资金的粮食问题,更关键的一点是可要削弱你的对手,试想,本来是徐州军的粮食结果成了他们的军资,那么徐州军就得从屯粮点调拨粮食,甚至是从后方押运,这就给了他们击败刘澜的机会。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提前抢收,虽然会使得收成减少,但总比资助了敌人强吧,不过现在还不急,毕竟还是夏天,离秋天尚早,等冀州军出兵了或是到了青州了,再抢收粮草就是了,当然这道命令得提前下达,不然到时候接受命令的消息有快有慢,反而容易为敌军所趁。
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局限性,通讯方式只能靠文字传书,而关键是交通工具只有马,用信鸽又因为局限性不可能在纸条上写太多内容,所以只能提前几个月让各地的郡守心里有个数,而他们一早能够准备,那么冀州军就算来了,也不会有任何收获。
这几个月,其实能做的很多,虽然刘澜不会在徐州坚壁清野,但也会把百姓都收拢到县城之中,地可以丢,但是人口不行,也许现在很多的诸侯对于人口还不那么重视,但曹操和刘澜肯定不会这样想。
尤其是曹操,当然刘澜也一样,似他如今打算在秣陵大搞商业城镇,那么农业就必须得到保证,可这个时候土地产量有限,必须要以数量来提高产量,那么人口就变得格外重要,当然这也是因为如今人口因为大战过后的原因缺口大,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