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安很是恭敬,说话的时候连头都不敢抬:“家主正在府中等候,刘司马吃完我们便上路吧!”
“怎么能让刘老等呢,不吃了,咱们现在就走!”刘澜忙把大饼放下,起身就朝驿馆外面走。
刘安怔了怔,没想到这人倒也是个急性子,笑了笑,便跟了上去,刚出了府,却又看到一辆贵妇常坐的辎车在驿馆前停下,辎车是一种双曲辕驾单马的带篷车,四面施以帷幔,成四面屏蔽状。车盖硕大,且四边稍稍上卷,呈盔帽形顶。车门设在车舆后面,车辕较长,直伸到车舆后边,以供乘者上下时蹬踏之用。
“德然!”
就在刘澜等此车过后就要上路不想辎车却在他身边停了下来,然后车窗探出了刘备的脑袋向他笑说。
刘澜没想到会是刘备亲来,向他拱手一礼,“玄德怎么也来了?”
刘备呵呵笑道:“还不是伯父怕德然不赏脸,这才派我来请,德然不是我说你,这满天下挤破脑袋想见伯父一面者多如牛毛,不想你却摆的好大的架子,还不快上车来,等什么呐!”
刘备虽然似是在抱怨,可那口气却更像是亲密朋友之间的玩笑之语,而且就算是抱怨,刘澜还真不能反驳,就凭刘元起昨日仗义出头他就该第一时间去拜谢的,而现在他非但没有去反而还是恩人前后派了两拨人来请,如果这不算架子大,那什么算是架子大。
刘澜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玄德就不要臊我了……按理我昨日就该拜访刘老的,但因为些事情耽误了,本想今日一早准备些礼物就去的,哪想到刘老如此记挂一连派了两拨人更让人意外的是玄德亲来,实在是受宠若惊,受宠若惊。”
“你我就别说这些客套话了,快快上车来吧!”
刘备绝对是个热心肠,说他古道热肠绝对错不了,要是没这点能耐谁会跟他闹革命?笑说声诺便从后登上了马车。
上车前刘澜望了眼刘安,见他坐上了他来时的马车,这才进入车舆之内,车舆内宽敞异常,可要比外面看起来大多了,浑似一间小卧室,有榻有埃几,不仅放着纸笔连酒壶酒樽都有,而一边的牛皮大王简雍更是睡眼惺忪的看了他一眼,哈气连天道:“你们叙阔着,我再眯一会儿,快困死我了!”
“你就快睡吧,德然肯定不会和你一般见识更不会怪罪你失礼的!”
刘备刘澜相视一笑后便坐了下来,刘备为刘澜满了一杯茶,道:“这是伯父学生从会稽带来的茶叶,德然尝尝,初喝的时候味道有些怪,喝久了就好了!”此时的茶叶算得上是新鲜玩意,刘备不知道刘澜有没有喝过,但还是善意提醒了下。
刘澜点了点头,他对品茗没啥研究,都说喝茶要品,只不过他都是一口下肚,牛嚼牡丹能品出啥门道来?喝了一口,就把酒樽放到了埃几前,问道:“玄德,刘老见我,应该是出了什么大事吧?”
刘澜可不傻,以刘元起昨日转身就走的做派那就是当代活雷锋,能是图报之人?可今日连番相招,如果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就一定是遇到了难事,可以刘元起的威望这世间还真不会有啥难事,所以他猜测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如果是为了报恩,自己一个小司马,就算真是去卖命,也轮不到。
“昨天太守说了条消息,太平道的信徒估摸是要造反了!而德然是武人,所以伯父想了解下一旦贼势不可控该如何应对。”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太平经()
辎车很舒适,还铺了厚厚的毛毡,一路行走就算是速度快些也不会感到颠簸。
没有理会简雍,两人在埃几两旁相对而坐后,刘备便笑问道:“德然不问昨天的事反而会问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难不成已经得到消息了,对吧!”
“消息到没有,只是一些猜测罢了!应该是太平道的事吧?”
刘备哈哈大笑,他重重点着头,道:“都直言太平道了,这要是猜测,只怕是德然言不由衷吧,不过……”
说到‘不过’两个字时,刘备的笑容瞬间消失,敛容之后更是变得极度的严肃,深眸凝注着刘澜,他现在这样子哪有半点知道实情的样子,分明就是他口中的猜测,如果只是猜测那这人可比想象中聪明多了,说道:“这些年乡里田间信奉太平道者十之八九,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德然说是猜测想必早已经注意到这些人了吧?”
“差不多吧!”刘澜打了个马虎眼,难道他还去承认是因为后世看历史知道的?而他对黄巾的了解也最多不过是从三国演义知晓,对他们的概念更多的是吃不饱饭的百姓生活没有着落才提着脑袋去造反,充其量不过是些被逼上梁山的百姓罢了,至于太平道倒是一无所知,如今适逢其会当然要了解一二,虽然不知道刘备能否解惑,但既然话题点到了太平道上面也就开口动问道:“玄德可知太平道的来龙去脉?”
刘备笑了笑说我哪知道啊,随后话锋却是一转,道:“不过却是听伯父说起过,德然如果想听,我倒是可以给你说说。”
见刘澜一副洗耳恭听样,刘备笑了笑,然后如同回忆一般,沉吟半晌才一字不差将伯父刘元起昨夜所言如实说出:“桓帝延熹九年平原人襄楷上书曰: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一作干吉)神书,不合明听。”
刘澜听得莫名其妙,却见刘备尴尬的笑了笑,说后面的忘了,刘澜脸都青了就见刘备啜口茶,又说不过这段虽忘了后面的还记得,伯父说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而这个造反的太平道所颂的太平经就是太平清领书。”
刘澜默默点头,太平要素他知道,太平经也知道,说白了就是太平清领书,叫法不一样其本质却是一样的。
“至于太平经里边的内容其实我也是不甚明了的,但昨夜听伯父讲了些,所以也对太平经有所了解了。”
刘澜听了个大睁眼,悄声问:“不知刘老却是如何知晓的?”
“襄楷与伯父乃至交,知晓太平道教义也属当然。”
刘澜点头却见刘备苦笑一声:“这事德然一人知道就好,说着便继续说道:太平经说天地万物本源乃道、元气、一,说它们三个既彼此联系,又是互相区别的。所以太平经认为道是万物的元首,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
停了一下,刘备心中狂汗,不是他不想往下说而是他把伯父昨日说的这些不重要的都忘了,此刻看他听得认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可车里哪有什么地缝啊,只能找个借口敷衍道:“可惜伯父他对于这些并不是很上心,是以我也只知晓这些。难道德然你不相信我?看着刘澜那怪异的眼神刘备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反应是何等的剧烈。刘澜眼神直勾勾的没想到刘备反应这么大,哪知刘备是因为接连两次的遗忘让他觉得在刘澜面前大失颜面觉得刘澜那眼神是在讽刺,而这一切自然没逃出刘澜的火眼金睛,心想着怎么感觉这个刘备有些自尊心太强了?要知道后世可是流传着自尊心太强就是自卑的说法,不过刘备可是那种打不死的小强,也许是自己的玩笑太过分了,忙收起了那丝玩笑之心露出一副茫然无措的表情,这番表现让刘备缓和了下来,等再看到刘澜的表现时再也没有发现任何的嘲笑,难道是自己太敏感了?暗自舒气的刘备腆着脸第一时间跳过面前的尴尬,说:虽然伯父对这些不上心,但对书中的一些主张还是让伯父(其实是他,所以才记得比较清楚)眼前一亮,而且最主要的一点是书中也并非宣扬道与元气与一为主,反而占篇幅最多,论述最详的乃是它的治世救世主张。”
刘澜默默点了点头,他大概明白一点了,也许刘元起是对书中的一些主张很满意才会特别上心,一霎那他大感兴趣,想知道这能让刘元起都很上心的治世主张到底说了些什么,便问道:“书中到底说了些什么?不知玄德可否知晓?”
刘备想也不想的说:“太平经之所以以太平命名,其目的就是在于追求太平,实现太平。书中说:太者,大也。乃言其积大行如天,凡事大也,无复大于天者也。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这种太平社会就是公平、快乐、无灾害的和睦社会,灾害悉已一旦除矣,天下咸乐,皆欲为道德之士,后生遂象先世,老稚相随而起,……如是天地凡事,各得其所,百神因百欢乐。”
刘澜听得一惊一惊的,这么个太平盛世后世都不敢想,要想在东汉末年实现,这不就是白日做梦的幻想?怪不得太平道成不了气候给他人做了嫁衣呢。心中腹诽着太平道时就听刘备接着又说太平经还提出了救穷周急的平均思想,对那些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书中还提出了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人各自衣食其力。
听到这里刘澜算是知道太平道为何能收到那么多的信徒了,光这几句便算是紧抓时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诉求了。
随后刘备又讲了些太平经里提出的治国之道,尤其是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书中说君少民,乃衣食不足,令常用心愁苦。故治国之道,乃以民为本也。无民,君与臣无可治,无可理也。是故古者大圣贤共治事,但旦夕专以民为大急,忧其民也。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太平经是十分现实地看出了统治者与人民的依赖关系,有些像鱼水,说的很浅显,明白的告诉统治者离开了人民就无法生活,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也就是说,活人名为自活,杀人名为自杀。
不过太平经的民本思想也有自相矛盾之处的,因为它一方面否定帝王的至高无上地位,说帝王安能神圣于天与地乎,夫君乃人耳!另一方面却又把帝王美化为有万万人之仁圣。
而且太平经还特别强调学,主张人们生来原是无知的,好人坏人是所学不同的结果。它说:人安得生为君子哉,皆由学之耳。
学之以道,其人道;学之以德,其人得(德);学之以善,其人善;……学之以恶,其人恶;学之以文,其人文;学之以伪,其人伪;学之以巧,其人巧。并以耕为喻,说明学的重要性:夫愚不学,安能贤乎,夫贫而不耕,安能收耶,学辄日贤,耕辄有收。
听到这些刘澜到有些咂舌了,这与荀子的性恶论差不多吧?
~~~~~~~~
PS:
《太平经》成书于汉代,据史书记载,共有三种:一是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12卷,自称是天帝真人赤精子传授;二是东汉顺帝时问世的《太平清领书》;三是顺帝时张陵所得的《太平洞极经》144卷。本章所说的《太平经》就是《太平清领书》。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遭人妒是庸才()
刘备滔滔不绝的说:“太平经说:比若婴儿之无知也,须父母教授之乃后有知也,比若婴儿生,投一室中,不导学以事,无可知也。”
刘澜点了点头道:“这太平经中所言不就是荀子所说的性恶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