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着传国玺-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从居延海出发,一路向西行走,专拣沙漠戈壁行走,路线也曲曲折折的。

    他从居延海到达红石山,又折向西南,通过马鬃山、瓜州直达敦煌,才又转向星星峡,进入西域省。

    当然,这只是他的大致路线,他总是在没有人迹的荒漠中行走,有时兴之所至,还会深入大漠。

    他除了用神识感应方圆百里的沙漠和地下几百米的状况外,并不使用任何神通,完全用肉身的力量来抵御沙漠中的严酷环境。

    六月的大沙漠,白天气温高达四五十度,晚上气温又可能降到零度以下。

    而且还有风沙、沙尘暴、烈日炙烤、流沙、毒蝎等各种挑战和危险。

    段宇钟都一一度过,严酷的环境只能刺激他的身体,激发他体内潜藏的生机和灵气、法力,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强大,而不会而他造成任何威胁。

    而一路上,碰到有意思的,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也会拍成照片,甚至画成画,写成文字。

    后来,等华国的沙漠绝大部分消失后,他一路上这些顺手为之的作品成为后来人们研究沙漠和研究西北环境变迁的珍贵资料。

    在他如同超级雷达和超级探测仪的全方位扫描下,地下任何矿产、文物都逃不过他的探测。

    于是,一路上,小型的没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小型的零星的没有考古价值的文物,都被他顺手收件传国玺空间。

    而那些大一些的矿产和比较有价值的遗址、遗迹则被他标注出来,随时通过网络报告给官府。

    于是,不久之后,当段宇钟进入西域省时,他的背后已经远远地跟了许多地质专家和考古工作者。

    而且,一人的才智终究有限,所以段宇钟也把一路上探测到的详细图片文字资料发给官府以及网上论坛,征求改造环境的意见,不管多离谱都行。

    因为他的能力太过逆天,所以在回到治理措施的时候,严谨的科学家对他的帮助不大,反倒是那些混迹网络充满幻想的网民的意见给了他很多灵感。

    当然,如何综合改造当地环境,又尽量不引起后遗症,这些治理方案还得靠专家。

    因为专家有两种,一是真正有水平的,二是那种忽悠人的“砖家”。

    就比如有个叫李宝玺的“砖家”提出了“海水西调”的方案,就引来很多网友的质疑:

    据学者们研究,西北地区降雨量多寡取决于三个充要条件:一是西风带;二是高山冷凝系统;三是水汽供应源。

    其中西风带和高山冷凝系统是具备的,惟独由于缺水干旱,水汽供应源不具备。

    如果东调深入我国北方大陆500公里的渤海海水,做填充内蒙古到西域省沙漠中封闭的构造盆地和一个个的大小盐水湖,形成人造海。

    以压制沙漠,扩大湿地面积,通过海水的自然蒸发,提供西北地区的湿润气候条件,增加降雨量的水汽供应源。这样,必将从根本上改变西北和华北地区干旱的恶劣生态环境。

    他们计划先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度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

    然后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在新疆分为北,中,南三支,北支进入艾比湖,中支进入吐鲁番、哈密盆地,南支进入罗布泊盆地。

    西调海水在沙漠地区形成“人造海”和大片湿地,靠自然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当地的降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水的大循环。

    “海水西调”的新闻一经媒体报道,顿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戏称,此设想和当年牟其中提出的“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来,吐蕃变成真正的江南”有一拼。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引渤海水入疆的设想很对路,那为什么京津地区不充分利用海水,还要去长江黄河调水?

    可见,很多事情都是看似可行,实际上具体执行的时候,总是困难重重。

    就算“海水西调”涉及的能源、资金、土壤盐碱化问题,以及将海水提升1200米等难点在技术上都没有问题。

    在华国要办成如此大的工程,也还要涉及到的拆迁、施工、协调各方利益等问题。

    就像房产登记联网,技术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总也实施不了,何况“海水西调”这种技术上也不一定可行的设想?

    不过,今天段宇钟就将这个十分天马行空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在时空道尊的掌控之下,渤海海水以每天100立方千米的速度被抽取。

    与此同时,在内蒙10多平方千米的戈壁洼槽上空,一直狂降暴雨,二十四小时不停,每天都要降下1米深,也就是一千毫米的雨水。

    刚开始,大部分水自然都被干旱至极,极度缺水的沙漠和戈壁吸收得一滴不剩,下多少渗漏吸收多少。

    但段宇钟不怕浪费,而渤海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总容量不过1730立方公里。

    按现在的速度,只要十七八天,就能降下相当于一整个渤海容积的雨水,整个渤海的水也会全部被抽进传国玺空间中。

    当然渤海也不会干涸,因为黄海、东海乃至西太平洋的海水都会通过渤海海峡涌入。

第100章 “扑灭”火焰山() 
当然,“海水西调”这样大的工程,段宇钟虽然说启动就启动了,但也只能开个头,剩下的只有靠时空道尊主持。

    有时空道尊及在虚空中的法宝主持,这次暴雨虽然来势猛恶,但别说是人,就连小动物也淹不死一个。

    而段宇钟则继续一路西行。他这一路考察和段宇钟打算改造环境的地区,也不仅限于他承包的土地之上。

    而进入西域省后,段宇钟基本沿着星星峡、雅满苏、库米什的路线,到达吐鲁番地区西部。

    然后又沿吐鲁番地区北部一路东行,到了哈密东部边境,才又转向北疆,沿着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荒漠一路西行。

    到了吐鲁番,他又情不自禁地停了下来。不管是传说中火焰山,小说课本上都有的“葡萄沟”,还是地理上华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历史上高昌故城所在地。

    都是大名鼎鼎,段宇钟对于吐鲁番盆地的名声也是如雷贯耳。

    从高空看去,吐鲁番盆地五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像一个橄榄形的色彩斑难的大陶盆。

    “陶盆“深达5600多米,举世罕见。“陶盆”的北沿是高达5400多米的博格达峰,而其最低点,艾丁湖湖底在海平面以下161米。

    段宇钟鸟瞰吐鲁番盆地这个“大陶盆”,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以艾丁湖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地形,由三个环带组成。

    最外一环由高山雪岭组成的“盆沿”,北面横亘着博格达山,高耸入云,终年白雪皑皑;

    盆地中环是长期以来山岭风化剥蚀,由流水搬运下来的戈壁砾石带。看上去是一片土黄色的、褐色的苍茫荒凉的旷野。

    整个“大陶盆”的第三环带是最具生命力的。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的火焰山横卧在盆地中央,在其南北边缘,形成两个绿洲,从高空看上去,如同两条墨绿的绸缎。

    而赫赫有名的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城东北10千米处。该沟长7千米,宽约2千米,横穿火陷山,东西两侧山峰对峙,沟内泉水欢流,果树丛生,清爽宜人。

    一行行参天白杨郁郁葱葱,满沟满坡的葡萄架层层叠叠,一串串葡萄如翡翠般嫩绿,晶莹夺目,如同沙漠中的一颗绿珍珠。

    整个“大陶盆”除了博格达的雪峰是白色的,葡萄沟是绿色的以外,大部分地方是黄色、褐色、白色为主色调的荒漠、盐漠。

    而最显眼的就是主要由火红色砂岩、砾岩、泥岩构成的火焰山。整座山因为本来的颜色和花岗岩反射太阳光,看上去青红一片,如同火焰。

    火焰山沟壑林立、曲折雄浑,方圆几百里,寸草不生。段宇钟降落下来,一靠近火焰山,段宇钟就感觉仿佛接近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大火炉,或者是一座正在燃烧的山。

    此时正当盛夏,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光直接照射到火红色、红褐色的砂岩上,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

    如同烈焰熊熊,火舌燎天,无怪乎叫作“火焰山”。而据说在几年前,火焰山还有煤层自燃,那时更是浓烟密布,焰云缭绕,如同腾飞的火龙。

    岑参有诗云:“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形象地描述了火焰山的“大火”。

    此外,整个吐鲁番盆地的地形,使得它好像是一个聚光的凹透镜,将无尽的太阳光吸收进来,热量都聚焦在盆地地部的艾丁湖和火焰山上,又没办法散发。

    而因为地势的低洼,空气下沉形成焚风,更加剧了火焰山的酷热,这里的气温达到五十多度,而地表的温度,更是高达七八十度,段宇钟的脚踩上去,如同踩到烧红的铁板上。

    更重要的是,他的元神感应到,整个火焰山聚集了几千万年以来聚集的太阳真火的热量和火毒、燥气。

    如同真正的烈焰,不但炙烤他的肉身,还不断地炙烤着他的灵魂。

    常人到了此处,肯定早已汗出如浆,气都喘不过来了。但段宇钟怡然不惧,一头扎进连鸡蛋都能烤熟的火焰山中,打算徒步穿行火焰山。

    他甚至还有些兴奋,因为一般的沙漠对他的身体的磨练有限,而火焰山却还能够极大地磨练他的身体。

    传说中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算是铜脑袋、铁身躯也会被融化成汁。所以在灭火前,孙悟空都不敢轻易进入。

    还好这只是现实中的火焰山,就连自然的煤层也被扑灭了,所以段宇钟经受的只有酷热,以他地仙级的身体,还是能够挺住。

    但饶是他的肉身已经没有汗腺了,全身冰肌玉骨,血液如同水银,五脏如同玉石,已非俗骨凡体。

    但在火焰山的炙烤下,又重新流出了汗液,稍不注意,头发也被烤黄了。

    于是,段宇钟走了几千米后,就不得不动用传国玺法宝吸收和屏蔽火焰山的火毒、燥气。

    又过了大约一个小时,等他走到火焰山海拔850多米的主峰时,火焰山对他的肉身的磨练作用已经不大。

    就算在火焰山中再呆一百天,他也如同呆在其它地方一样清凉。于是他就盘腿坐下,开始用火焰山的“火焰”来磨练神魂。

    火焰山的“火焰”不是明火,比明火威力小,又含有地火和天火(太阳真火)灵气,正适合用来磨练神魂。

    于是,段宇钟就在火焰山中瞑目入定,他的那一轮明月一般的神魂也神魂出窍,脱离了法宝和昊天阳神、时空道尊的保护,在烈焰腾空如同火龙翻滚的火焰山中冉冉升起。

    并且很快也跟着“燃烧”起来,却是段宇钟强忍着神魂深处剧烈无比的疼痛,用火焰山中积累的地火、太阳真火的能量和灵气在熔炼神魂中的阴性的杂质。

    他的神魂已经初步阴极阳生,也已经能够日游,不惧阳光。但要是直接用太阳真火和地火熔炼,肯定会被烧得灰飞烟灭,所以还需要过渡一下。

    而吐鲁番盆地不但是热量的聚光镜,也是一个天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