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翠翘愕了一下,紧接着倏的坐直了腰,瞪大双眼惊讶地盯着徐晋,因为那雄厚低沉的调子正是出自这名小书生之口。
不止是王翠翘,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望向徐晋。
徐晋仿佛毫无所觉,继续唱下去,而且声音越来越响亮: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徐晋的唱功虽然不是很好,但那低沉雄厚的曲调,再配上这首气势磅礴《临江仙》,其感染力无疑是爆炸性的。
徐晋一曲唱罢,整个藤王阁五层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被那种呛桑、豪迈、磅礴震撼住了。
萧玉雪和王翠翘呆呆地看着徐晋的背影,久久不能自已,她们都是精通音律的高手,对这种古怪的调子却是闻所未闻,此刻,仿佛看到一扇大门在徐徐打开,原来……歌曲还有这样一种唱法?
相比于萧王二女对曲调的深刻,在场的文人更多却是被词的本身震撼了,没办法,由大才子杨慎写的这首《临江仙》实在太牛逼了,其豪迈沧桑的情怀,自古至今没有人能超越!
第129章 抢先自荐()
杨慎乃目前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被后世评为明朝三大代子之首,排名还在解缙和徐渭之上,而这首大气磅礴的《临江仙》正是杨慎被贬至滇南后,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是杨慎人生的巅峰之作。
后来清朝的毛宗岗更是把杨慎这首《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的卷首词,直至现代《三国演义》被拍成电视剧,《临江仙》这首词也被谱成了主题曲,徐晋刚才唱的正是这首曲子,所以无论是词的本身,还是曲子本身,在古人听来都极具炸裂性,立即把在场所有人都震撼得无以复加。
萧玉雪和王翘翠这两位精通音律的秦淮名妓惊得捂住了嘴,瞪大美眸目泛异彩,因为对她们来说,徐晋的唱腔和曲子都是革命性的。
唐伯虎虽然生性不羁,恃才傲物,这时也提着酒壶呆似木鸡,眼睛直勾勾盯着徐晋,一脸的难以置信,口中喃喃地念叨着:“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学大宗师许逵亦是一脸的震撼,他虽然对徐晋的“激进”颇为不喜,但却不得不承认此子的才学确实非凡卓绝,光是这一首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临江仙》就足以流传千古,恐怕难有人再能超越。
“好词,好曲,徐案首这首词一出,此局诗词比拼可以休矣!”江运激动得脱口而出。
还比啥?
徐晋这首《临江仙》一出神鬼皆惊,绝对碾压的强势,在场没有哪一位自问能作出一首诗词,可以超越徐晋这首《临江仙》,就连唐伯虎都不得不服气,他的诗词风格都是小清新为主,让他作一首如此大气恢弘的词,他敲破头怕也作不出来。
宁王世子面色变幻,忽然站起来大声道:“不可能,本世子不相信以徐晋的年纪能作出这样一首词来。”
袁城大声附和道:“对,世子殿下所言极是,本人也不相信。徐晋才及冠之年,而这首《临江仙》大气磅礴,道尽人世沧桑,徐晋年纪轻轻怎么可能作得出来?一定是剽窃了别人的词作。”
此言一出,在场不少人都露出怀疑之色,确实,这样一首词,如果不是上了一定年纪,历尽世事沧桑成败的老者,恐怕是作不出来的。
而事实上,这首《临江仙》确实是杨慎晚年时所作的,而此时的杨慎才三十岁不到,还在京城翰林院编修《武宗实录》呢,现在让他写估计也写不出来。
所以,徐晋面对袁城的质疑淡定得很,这首《临江仙》目前来说绝对是“原创”作品,著作权是属于他徐某人的,谁也抢不走。
费懋中本来也有些犹豫的,但见到徐晋谈定自若的模样,顿时也淡定了,冷笑道:“袁城,你若有实据证明徐子谦这首《临江仙》是剽窃的,便拿出证据来,否则别在这里血口喷出,你自己作不出来,不代表子谦也作不出来。
徐晋的《竹石》《卜算子咏梅》,哪一首不是大气恢弘,风格完全一致,莫不成他所有的诗词都是剽窃的?
就别说三首了,你有本事倒是剽窃一首传世诗词出来给大家瞧一瞧?”
此言一出,顿时打消了绝大部分人的怀疑,徐晋的诗词确实都大气豪迈,这一首《临江仙》亦是如此,更何况这些诗词均是从未听过的新作。
“费民受所言极是,姓袁的,你有本事便也剽窃一首出来。”
“嘿,就袁城的水平,剽窃也难啊!”
袁城被嘲讽得得面红耳赤,却又无从反驳,只能哑口无言。
许逵捋须点了点头,他虽然也有些怀疑,但以他的博学也未曾听过这样一首《临江仙》,连相似的也没有,更何况徐晋是唱出来的,那古怪的曲调也是闻所未闻,估计也是徐晋自己原创的,所以有时候不得不信,这世上还是有妖孽存在的,徐晋就是这样一个妖孽,可惜在治政方面的见解也太激进了。
许逵顾左右问道:“本官以为徐晋这首《临江仙》冠绝,当居首,故而这一局诗词比拼广信府胜出,大家可有异议?”
监察御史刘忠点头道:“同意!”
李士实捋着白胡子淡道:“理当如此!”
话说李士实虽然是宁王府的座上宾,但也不会为了讨好宁王世子而妄顾事实,此人气节还有的,否则也不会愤而辞官。
至于同知柯正倒是想“吹黑哨”,但这根本没办法吹,徐晋这首《临江仙》无与伦比,于是也只能点头表示同意。
唐伯虎更是干脆,直接道:“此词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理当居首!”
南昌府的二十名考生虽然心有不甘,奈何自己却作不出那种水平的诗词,也只能对结果默认了。
于是乎诗词这一局的比拼广信府胜出,并且是在其他人连一首诗词都来不及作的情况,就被徐晋以碾压性的优势提前夺了第一。
所以,今晚这场藤王阁文会之后,徐晋的名气注定要更上一层楼,就凭这一首《临江仙》,在整个大明的文坛都能占据一席之地。而事实上此后,徐晋这首《临江仙》被萧玉雪和王翠翘带回秦淮河传唱之后,名气确实蹭蹭蹭地往上飙,大有直追江南四大才子之势。
宁王世子面色有点难看,徐晋越是出风头,他自然越是不爽了,况且这次若南昌府一方输了,宁王府笼络本地读书人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李浙这时也不敢再轻视徐晋了,拱了拱手道:“徐案首诗词无双,在下万分佩服,只是两府之间如今胜负未分,按照约定要加赛一场丹青。”
徐晋点头道:“李院首想怎么比?”
李渐道:“作画颇耗费时间,所以在下提议双方各推一人作画,由五位评判评出胜负如何?”
费懋贤和费懋中相视一眼,都露出一丝窃喜,他们可是亲眼看过徐晋给三位妹妹所作的画像,所以对徐晋那种风格独特的画法信心十足。
徐晋还没说话,蒋方捷便上前一步朗声道:“好,就如李院首所言,在下不才,愿代表广信府出战!”
第132章 现成的模特儿()
琴棋书画乃“文人四友”,又称为“雅人四好”,是文人修身必须掌握的才艺。不过,作为还没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其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读书考科举上面,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别处,所以一般读书人只会选取“琴棋书画”中的一项着重练习。
譬如大师兄卫阳擅长操琴,费懋中擅长下棋,费懋贤擅长书法,而蒋方捷则擅长作画。
蒋方捷十二岁学作画,自问在丹青上的造诣不俗,所以此时抢先毛遂自荐,要代表广信府出战。
“蒋闻胜的画作在下曾经看过,确实不俗,窃以为可以代表咱们广信府出战。”一名弋阳县的考生道。
马上有数名考生附和道:“蒋闻胜的画作水平确实极佳。”
王大灿和何进东虽然对蒋方捷攀附宁王府的行为不满,但他们也曾在府试的文会上看过蒋方捷的画作,不得不承认对方在作画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于是点头道:“徐案首,元正兄,蒋闻胜的确擅长作画,这一战不如就由蒋闻胜出战吧。”
费懋贤和费懋中皱了皱眉,如果他们未曾看过徐晋的素描画像,或许也会同意蒋方捷出战,但现在他们觉得还是徐晋出战的胜算要大,先不论徐晋的画技如何,光就是那种开创先河的画法就足以震惊四座了,这可是一种能够开创流派的画法。
所以,费懋中摇头反对道:“我觉得这一局还是由子谦出战妥当。”
此言一出,蒋方捷顿时脸色微沉,包括大师兄卫阳在内的其他考生都皱了皱眉,尽管他们对徐晋的才华都十分佩服,但前面两场徐晋都参加了,若第三场还是由他出战有点说不过去,更何况也显得广信府除了徐晋就没其他人才了,关键之前也没听说过徐晋擅长作画。
卫阳犹豫了一下道:“子谦,这一场不如就让蒋闻胜出战吧?”
徐晋自然也明白不能把出风头的机会都占了,微笑道:“自无不可!”
蒋方捷闻言松了口气,拱手道:“在下定不负诸位所望,为咱们广信府赢下这场。”
这时徐晋却又话锋一转道:“诸位,正好在下也擅长绘画,不如在下和蒋兄同时作画,到时看谁的画作更合适,便由谁的画作代表广信府?”
此言一出,蒋方捷顿时冷下脸,在他看来自然是徐晋要跟他抢出风头的机会,殊不知徐晋只是想赢罢了,根本没把他当回事。
广信府其他考生看徐晋的眼神都不由产生了丝许变化,对于徐晋的才学他们确实佩服,但对徐晋这种什么都“插一腿”的抢风头做法却不认可,自然顺带对徐晋的人品也产生了一些看法。
徐晋依旧神色自若,因为他问心无愧,今天如果不是碰巧被“逮”到,他都不会参加这场文会,只是现在参加了,自然尽力争胜。
费懋贤连忙道:“子谦的画作我和民受看过,确实跟他的诗词一般惊艳。”
费懋中点头附道:“正是如此,子谦的画法日后定能开创流派。”
众人不禁将信将疑,但凡开创流派的都是宗师级的人物,费民受怕是言过其实了吧?
蒋方捷更是冷哼一声:“费民受,徐晋虽与你交好,亦是你父之门生,但也不用那样吹捧他,开创流派?真是可笑,绝对不可能!”
费懋中反唇相讥道:“蒋闻胜,刚才袁城也说徐子谦不可能作出《临江仙》,但结果如何?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事实胜于雄辩,你们若是不信,大可以让子谦当场作画。”
王大灿点头道:“费民受的话不无道理,况且徐案首的提议也无伤大雅,蒋闻胜和徐案首二人同时作画,到时看谁的更佳便用谁的。”
广信府其他考生闻言都点头表示同意了,既然费家兄弟对徐晋的画技这么推崇,他们也很有些好奇,更何况这如果是吹捧之言,只要徐晋一动笔就露馅了,料想费家兄弟也不敢乱说。
如果徐晋在作画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那倒说得过去了,说明他并不是为了出风头而瞎掺和。
蒋方捷冷冷地道:“好,在下倒是要见识一下徐案首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