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伢有点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在茶几对面坐下,说完机灵地给徐晋倒了杯茶,陪着笑道:“叔,您喝茶。”
徐晋接过茶杯放下,神色平静地问道:“族长他老人家还好吧?”
“侄儿年前回过一趟村里,他老人家好着呢,能吃能走,还能举着拐杖撵人呢!”大伢笑嘻嘻地道,一边不客气地给自己斟了一杯茶。
“那就好!”徐晋点了点头,转身行到书架旁,打开下面的一个箱子。
大伢那货好奇地伸长脖子偷瞄了一眼,顿时眼珠都差点掉出来,因为箱子里竟装满了白花花的银锭。当徐晋转回身来时,大伢已经低下头装作喝茶,不过那双眼睛却在骨碌碌地打转。
徐晋也不避讳,当着大伢的面,用布包了十锭银子,一锭十两,也就是一百两。这一箱银子正是前几天魏国公徐鹏举着人送来的三千两。
徐晋提着一百两银子返回茶几旁坐下,将银子放在茶几上,大伢那货顿时看得眼都直了,咕噜地吞了吞口水,一百两对他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徐晋平静地道:“大伢,由于路途遥远,十叔今年清明节是没办法回乡祭祖了,这里有一百两银子,你带回去给族长,让他老人家张罗,银子有剩就当族孙孝敬他老人家。”
大伢那货嗖的便拿过装着银子的包袱,拍着胸口道:“十叔放心,侄儿一定会把银子带回给祖爷爷的,嗯,侄儿明天就动身回江西上饶。”
大伢本来还想留在繁华的京师玩几个月的,但见到这一百两银子,立即便改变了主意,嘿,清明节祭祖能花得了多少银子,就算备一头猪羊,顶多也就十几两银子。
大伢这货已经打定了主意,等回村后只给族长五十两,剩下的五十两则落袋为安。话说大伢现在的工钱是一个月三两银子,五十两差不多是他一年半的薪水,这货不动心才怪呢。
徐晋点了点头,随口道:“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
大伢笑嘿嘿地道:“侄儿省得哩,对了,十叔要给祖爷爷捎封信吗?”
徐晋摇了摇头道:“不必了,你替十叔问候他老人家一声便行。”
大伢闻言暗喜,连声道:“好的好的,侄儿一定把话带到。”
徐晋那能猜不到这奸滑小子在打什么主意,无非是想贪墨这一百两银子罢了,却也不点破。
话说徐晋之所以拿出一百两银子让大伢带回去,目的也是想把坑叔的货色尽快打发走,免得在京城游手好闲,最后惹出祸端来,要知道自己倡议“清田庄”,着实得罪了不少人,说不得就被别人抓了小辫子。
徐晋又和大伢随便聊几句,然后便打发了出去。
当徐晋迈进后院的暖阁时,小婉正宠溺地拉着弟弟谢三枪的手聊家常,谢二剑也在一旁陪着,亲人久别从逢,其乐融融。
“老爷,大伢是不是在咱们府上住下了?”美婢月儿撅着小嘴道。
徐晋在小婉旁边坐下,笑了笑道:“放心吧,明天他就回江西了。”
月儿闻言转嗔为喜道:“那还差不多,这家伙可惹人厌了,若是在京城惹事生非,保不齐会影响老爷的名声。”
谢三枪撇嘴道:“姐夫,本来我也不相嚼舌根的,不过大伢这家伙实在太不像话了,连韩掌柜都拿他没办法”
徐晋听完谢三枪述说大伢在车马行的所作所为,剑眉不由挑了起来,看来自己得给族长和韩鑫去封信了。
第471章 小婉临盆()
第二天一早,大伢便离开了徐府,连那辆板车都不要了,直接骑马出城赶回江西,生恐徐晋会必变主意,把那一百两银子要好回去似的。
大伢前脚刚离开,徐晋便让人把两封信送到驿站,给钱托关系让驿使以最快速度送往江西,因为走民信局的路子太慢了,那样估计大伢回到江西,信都还没送到。
这两封信分别是寄给韩鑫和老族长徐德铭的,徐晋让韩鑫把大伢给解雇了,同时向老族长说明利害关系,让他管束好大伢。而让大伢带回去的一百两银子,徐晋也作了说明,其中五十两给老族长自行使用,另外五十两则作为大伢谋生的本钱,让他在上饶县盘一家商铺做点小买卖。
五十两银子不少了,当初徐晋和谢小婉就靠着五十两起家的,在上饶县盘了家临街宅子卖羊杂,所以作为本家族叔,徐晋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在后世坑爹的货色并不鲜见,譬如“我爸是李刚”的主角,还有某著名歌唱家李x江的儿子。像大伢这种人,绝对是个坑叔的货色,无论是留在京城,还是继续在车马行工作,均是个隐患,徐晋可不想被这猪队友给坑了,所以果断地出手,把这坑货给“绑”在老家上饶自生自灭,免得跑出来害人。
打发走大伢后,徐晋设宴款待了蔡岳和李英俊两位同窗,然后便命人把他们送到明时坊的江西会馆。
接下来的日子,徐晋基本都在兵仗局和京郊两处地方跑,翰林院和兵部倒是极少回,反正皇上钦命他督造燧发枪,这才是他的工作重点。另外,小婉的临产期越来越近了,徐晋更多的时间是留在家里陪伴娇妻。
一晃眼便到了嘉靖元年的二月底,“清田庄”的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小皇帝朱厚熜以身作则,首先清退了北直隶境内的部分皇庄,一众官绅贵族虽然万分不情愿,但天子脚下也不好糊弄,也开始跟进清退部份田庄。此外,户部派出了大量的官员奔赴全国各地,稽查各省的土地,发现有不法侵占民田的,立即责令退还给百姓。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顺天府宛平县也开始在山地试种红薯,如果试种成功,这将有效地弥补大明朝的粮食缺口,让更多老百姓不用再挨饿。
尽管清田庄并不彻底,但徐晋这个穿越者也总算为大明的百姓做了两件实事。
暮春三月,天气更加暖和了,官道两旁草色碧绿,地里新种的庄稼苗儿绿盈盈的,充满了生机的气色。
今春的雨水多,昨日才下了一场小雨,官道湿滑泥泞。徐晋缓慢地策马而行,身后跟着雇来的二十辆马车,车辙很深,因为马车上载着的都是兵器。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钱给足了,无论是工部的工匠,还是兵仗局的工匠,干活都十卖力。早在五天前,工部便把五百营的营房给建好了,而就在昨日,兵仗局也把第一批五百套的兵器铸造出来了。
徐晋今日特意雇了二十辆马车,把这些兵器送到五百营的营地。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当初两座长满低矮灌木的荒山已经大变样了,灌木杂草全部清理焚毁,但见西边山坡上屋舍连绵,占地面积估有两万平方,那是五百营的营房。
五百营现在虽然只有五百人,但以后肯定还是要扩员的,所以徐晋特意让李主事把营地扩大了一倍多。当然,这是要加钱的,所以,魏国公徐鹏举给的三千两银子已经全部花出去了。另外,当初武定侯郭勋赔偿的一年俸禄折银约合一千两,也被徐晋拿来发军饷了,这钱花得就像流水一般,军队本来就是一头吞金兽。
不过,工部的李主事还算厚道,不仅把营地建造得结实宽敞,地面也夯实了,甚至还“附赠”了两口水井,和一条铺了鹅卵石的道路,马车可以直接从官道驶入营区。
当徐晋领着运送兵器的车队驶入营地,五百营的弟兄立即兴奋地围了上来,拿到兵器后一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五百营的弟兄都是来自山东各卫的客军,如今军籍和营房都落实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京军,如今又拿到崭新的武器,自然人人心情兴奋无比,跟着有本事的老大就是爽。
王林儿铮的一声,抽出一柄腰刀,但见刀身锃亮,锋利的刀刃在阳光映照下让人望而生畏。
王林儿取来一根手腕粗的木头竖在地上,手中腰刀连挥,也不见怎么用力,那根木头便像豆腐做似的,倾刻断成一块块。
“好刀!”一众军士齐声喝采。
徐晋看得却是头皮阵阵发麻,这玩意估计一刀就能把人拦腰斩成两截,可见明朝铸刀的质量已经相当了不起了,绝对不会比所谓的倭刀差多少,只不过倭刀长度占优,而且是双手刀,如果正面对砍,明刀确实吃亏。
徐晋前世曾经看过一篇对比明刀和倭刀的文章,文章中提到,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的一句话:倭喜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身多两断。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倭寇打斗时喜欢跳跃,一个纵跃就近丈远(有点夸张),而倭刀长达五尺,加起来就一丈五,我军的短兵器难以招架,长兵器又不灵便,所以通常一个照面就被连人带兵器砍成两段。
这句话可是出自明朝抗倭一线名将戚继光的笔下,虽然有点夸张的成份,但也说明了当时倭寇的战力强悍,再加上沿海地方卫所的种地兵战斗力低下,很容易就被吓破胆气,所以便频频出现了几名倭寇撵着数百明军满山跑的可笑情形。
后来戚继光发明了鸳鸯阵,利用藤盾和腰刀相结合,这才破了倭寇的兵器优势。
“南倭北虏”正是嘉靖朝的两大祸患,所以徐晋估计有生之年极有可能会跟倭寇干上,所以不仅让兵仗局打造腰刀,还打造了一千副盾牌,以便五百营的弟兄平时训练战阵。
当然,如果燧发枪成功打造出来,倭寇的刀再长再锋利,也只有挨枪子的份。
徐晋把新兵器分发下去后,又巡视了一遍营地,然后便带着戚景通等人往东山那边去。
东山那边的灌木也被清理掉了,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也被平整出来,工部主事李梁正指挥着手下的民夫在那种草,已经差不多完工了,一个后世的标准足球场初见规模。
如果是后世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即使是连上铺草皮,估计不用三天就能搞定了,毕竟后世的草皮都是在花木公司时预先培植好的,只要运来一块块地铺上就行,而且马上就能使用。
大明朝的园艺水平自然没有这般先进,工人们这时是真的在种草,而且是一棵一棵地种,所以这片足球场要完全长起来,少说也得一两个月,幸好现在是春季,草木生长得快。
“下官见过徐大人!”工部主事李梁见到徐晋一行人,立即便迎上来行礼问好。
徐晋微笑问道:“李主事估计还要久才能把活干完?”
李梁直言道:“要把这片山坡全都种上草,估计还得半个月时间吧。”
徐晋闻言点了点头,根据他目前的打算,暂时先引进后世的三项运动,第一是足球,第二是高尔夫球,第三是滑草。第一种是后世大热的群众性运动,能够那么火,自然有它的魅力;第二种是贵族运动,正好为那些上层贵族量身打造;第三种相对休闲一些,倒是正好适合那些闺阁小姐和丫环。
至于该如何推广,徐晋已经有了初步的腹稿,正所谓上行下效,有小皇帝朱厚熜这张王牌,徐晋并不愁这几项运动火不起来。
譬如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竟然在秦淮河一带开了国营青楼,名为大院,还亲题了一副对联吸引商贾进去消费。结果商贾没忽悠到,倒是满朝文武趋之若鹜,一下班就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