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夜-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腊首先被改变的就是他又有了一个新职业,这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职业。

    新职业?头一个是伐木工,第二个不会是油漆工吧?漆园吗

    开什么玩笑,油漆工你知道油漆工用几把刷子?

    不是油漆工,是学生。

    什么,他都多大了,才上学?哪个学校还收他?

    这年方腊十三岁了,房地产开发商老板的三姨太养的娃都送到国外读书去了,方腊才刚刚踏进校门。

    没办法,谁让他投胎没投好,拚爹又拚不过呢。

    正常情况下,象喝村这个小山村里是不会有学校的,可这里偏偏存在一所小学校。

    所谓学校其实就是赵校长的家。赵校长的家就是学校,反过来说,学校就是赵校长的家。

    赵校长也是睦州青溪人。

    赵校长身材比较高大,只是特别削瘦,看起来身体跟麻杆一样又高又细。他还喜欢穿长衫,这样子看起来特别象个校长。

    赵校长才五十多岁却看着十分苍老,脸上除了老先生特有的学究气以外还有一种病态。他讲课的时候时不时的会连着咳嗽几声,再出门去大口“呸!”一口痰。

    赵校长小时候家里条件还不错,他又是个独子,家里对他期望值很高,从小培养为了长大了成龙。他也争气,学习成绩还不错,以优异的成绩读到小学毕业。

    可惜,赵校长后来就不行了,他是屡试不举。

    这也不能完全怪赵校长,大宋的公务员考试竟争实在太激烈了,赵校长的那点优异成绩还真不够用的。

    赵校长灰心丧气之余,实在没办法,听说“下海”能发大财,他弃文从商,不顾一切的“卟嗵!”一声跳了下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12。山村学校() 
据说,赵校长在苏杭一带经商多年,很快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借着资本大鳄的白银,开了一个什么“芝麻开门”公司,董事长兼总栽兼总经理,后来规模越搞越大,都准备上市了。

    可惜好景不长,也许是资金链断裂,也许是泡泡吹成了泡沬,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赵校长的公司不但没有成功上市,折了好多本钱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赵校长只身返回家乡。

    不过,这些都是传言,没人知道真相。

    所谓传言,就是大家知道的都是听别人说的,自己不明真相又告诉了另一个不明真相的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人家赵校长口风一向紧着呢,对于自己过往从来不提,不象有些人,家里有个董事长的亲戚无时不刻地挂在嘴边,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董事长亲戚一样。

    虽然真相无从知晓,有一点大家可以肯定。看样子赵校长是没搞出什么名堂,要不怎么放着董事长不当,当么子小学校长呢。

    董事长年薪是多少万?小学校长的年薪才是多少万?

    对了,忘记告诉大家了,赵校长这个学校属于未经批准私自办学,没在县教育局留档,属于体制外的,既没有编制更没有什么年薪,一切费用自理。

    说实在的,不查封你县教育局已经够讲江湖道义了,这所学校早就上“黑名单”了,还编制呢,自生自灭吧!

    废话说了半天,赵校长究竟是怎么从海里爬上岸又跑到山里来当校长的。

    据说

    据说,据说,你还能行不能行!别没完没了,能不能爆点猛料。

    吭吭!谁让赵校长口风紧呢,有点据说就不错了。

    据说吧,赵校长父母去世后,他便把家里宅地卖了,跑到喝村来定居。这山坡上的几间破旧的房子,本来就是他们赵家的产业,他找人收拾收拾就搬过来了。

    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觉得非常奇怪,赵校长跑到喝村这么小的小山村来做么子呢?

    您要是明眼人一猜就猜到了,赵校长准是到喝村来躲债的。

    谁会想到前“芝麻开门”公司董事长会躲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呢,要跑路的话大家一定会首先想到他逃出国去当汉奸了。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赵校长竟然来开了个学校。说起来,赵校长那阵子正年轻呢,可以说是风华正茂,真是耽误了他的最美好的大把的青春年华了。

    唉,赵校长,难道你跑到国外当汉奸不还是个有钱人吗?

    赵校长的学校在一个小山坡上。从山坡下边向上远远就可以看到一个醒目的木牌子,上边刻着四个大字,正是学校的名字——“山村学校”。

    开学校对喝村人来说当然是件好事情,小山村自古文盲率居高不下,上个学要到县城里才行,而且关键的是赵校长这家学校竟然不收学费,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开始大家当笑话在听,以为到了朝鲜了,后来才明白了赵校长的一片苦心是要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

    知道了赵校长的良苦用心,大家也就很配合地主动把适龄的学童送过来了。

    山里人对接受多高的教育不是有多高期待的,关键是要让孩子识些字。在山村,识字的孩子跟不识字的孩子区别大着呢。要知道,家里的重活、脏活和累活基本上全让不识字的娃干了,识字的娃最多去打瓶酱油醋,找的零还当差旅费补助了。呵呵。

    无论赵校长的学校是民办还是私办,村民们对赵校长还是相当信任和放心地,因为赵校长可是正宗的小学毕业。

    你别笑,小学毕业的人教文盲一点问题都没有,何况,大学毕业的谁在小山村里教书呀,多浪费人才是不是?把赵校长一个人浪费了已经够可惜了。

    大道理没人去管,自己家孩子可以不花钱认字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所以,喝村人甚至一些邻村人都把孩子纷纷送到“山村学校”去就学。

    学校最多的时候也有十几个孩子,少的时候只有二三个,无论学生多少,学校的教职员工却几十年如一日,赵校长兼班主任兼老师。

    开了这么个学校的直接后果就是喝村能识字的差不多都是赵校长教会的,目前,他已经从教二十多年了,可以说是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只不过没有教师资质。至于为什么会一直没有编制,据说

    据说你怎么又来了?

    这次真的是据说!因为教育局赵家没亲戚,赵校长的正式编制才一直没下来,只好当了一辈子没年薪的先生。

    小学毕业吗嘿嘿嘿,你懂得!

    你别嘿嘿,话说回来,有没有年薪,人家赵校长根本不在乎,好歹人也是当过董事长的老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不定人家炕底下埋着一个金矿呢。

    你还别说,赵校长当董事长没干出什么大成就,没想到当校长却做出了一番大贡献,他在默默地为大宋教育事业做出一份无私的贡献的同时也让喝村的文盲率显著下降。

    教师,在过去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孔校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经过几千年还被人供在庙里呢。赵校长肯定无法跟孔校长比,他们之间的差距那叫巨大,不过,受人尊敬却是相同的。

    凡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每年总会主动送去几样吃的用的什么的,不交学费也不能连条鱼也不送,那不是山里人的个性。而且,大家见到赵校长会很有礼貌地主动停下来打个招呼:“赵校长好。”

    赵校长如果心情好也许会跟你天南地北东拉西扯上几句,要是心情不好点点头也就过去了,家长会很恭敬地站着目送赵校长走上一截路。

    这就是尊敬!不信换个姓赵的到喝村走走试试,不揍扁你就不错了,还目送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13。代课老师() 
方腊到喝村的第二年就去“山村学校”上学了,和他一起上学的同班同学不多不少正好三个人——方腊,还有他的堂弟方肥、三弟方貌。

    现在方家已经不需要小孩子去当“童工”了,仅管他们回到漆园里仍然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挑个水、劈个柴、喂个猪、剁个鸡菜什么的。

    山里的孩子勤快着呢,心里打小就知道热爱劳动四个字,不象城里的孩子除了劳动之外其它样样热爱。

    方腊记得很清楚,他从赵校长那里学到的第一个字是“赵”字。那是方腊这辈子上的第一堂课,他怎么会忘记。

    那天,赵校长在教室里墙上的板子上贴了四张写着四个方腊不认识的字的白纸。

    赵校长手持教竿,态度亲切,语气平和,显得既平易近人又和霭可亲。

    赵校长是这么讲课的,“同学们,这四个字叫赵、钱、孙、李,是百家姓的头四个字,也是你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为什么要先学赵呢?”赵校长用教竿指着第一个字,“当当当!”地敲了几下,很得意的样子解释着,“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俩条。”

    赵校长伸出一个指头,“其一呢,因为你们的校长姓赵,所以,你们要先认识赵字。”赵校长让同学们消化了一下,又伸出另一个指头,“其二呢,因为当今的皇帝姓赵,这天下都姓赵。所以,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赵,而不是方字。”

    惹得同学们都笑了。因为看赵校长表情,就象他是当今皇帝一样。其实,就算方腊、方肥和方貌当时还是文盲,他们也知道皇帝比校长的官大多了。

    正是: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先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百家姓是大宋时期的初级课本,这本小学课本里的字,估计当下一百个人里边有九十九个人认不全。

    瞧瞧人家大宋的教育起点有多高,呵呵!

    学校的生活完全和山林伐木不一样了。方腊终于走出了家门,走进了社会,虽然还没有走出大山。

    赵校长不单单教一些生字,常常还会讲一些典故,仅管这些典故无一例外的主人公都不是赵校长。

    自从方家的三个孩子上学后,赵校长教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话多了痰也比较多了。讲上讲着,就要出去大口地“呸!”上一口,吐得又远又准,保证落到篱笆墙外边,不会影响到自家的环境卫生。

    赵校长似乎对方家的三个小孩子格外感兴趣,不但诲人孜孜不倦,而且关怀备至。

    有一天,因为下大雨,三个孩子没来上学,赵先生竟然打着伞来回走了十来里的山路到漆园去家访,生怕出了什么意外。

    见三个孩子好端端地在玩,赵先生这才松了口气连着说了几个“好好好”,然后掉头就走了,方达怎么也留不住。

    吓得三个孩子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无故逃学了。

    方腊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里还是在村里,天生就是孩子王,要知道“金手指”的威力可不是盖的。他总能组织一群孩子在一起玩游戏。他们常玩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如果方腊是警察没有哪个小偷会逃掉,反之,如果方腊是小偷,也没有那个警察能抓到他。

    人的组织能力都是在社会实践中慢慢培养和煅炼出来的,从小宅在家里不喜欢抛头露面只会对爹妈发发脾气的人,永远成不了老大。

    由于方腊同学出色的组织能力,他被赵校长理所当然的任命为班长。可别小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