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芥子长生-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神棍只想快点拿了黄金托盘走人,不愿意暴露实力。

    可到底出几分力,却令人头痛。出手重了,南海派绝对死缠烂打。出手轻了,人家又要将他扣下。最好场面热闹,雷声大,雨点小,无疾而终……

    南海派外门弟子看着郭春海走向前,下意识握紧了法器。心道,不动用法术法宝,去战一条弹指可用钢珠把铁锤打穿的武者,郭老大真还点玄。要不然,关键时刻咱们帮下忙?

    郭春海周身的气韵流转越来越快,步幅越来越小,踏脚处的草叶被揭去了一层,飞絮般一蓬蓬浮起。

    南星扬起白嫩的小手掐了个诀,一道清光从掌中飞出。

    清光并非真实光线,而是精纯无比的真气搅动空气后留下的痕迹,到了场心忽然散开,仿佛一圈缥缈的青幕罩住了石台周围五丈外,好像平地盛开了一朵青莲花。

    这个道术唤作幕天席地,乃极其高妙法门。道行高深者能做到将外物彻底隔绝,大罗金仙甚至能将天地包裹封锁,自成一统。

    青莲花摇曳多姿,层层叠叠,似虚还实,淡淡地向外释放着威压,是震慑,也是警告!

    南星的意思很明显,任何人都不准暗中插手,他想见到公平一战。

    台上的汉子哈哈大笑,见郭春海过来也不多话,身躯一纵而起,一声咆哮仿佛晴天霹雳,又似虎啸龙吟。

    拳!

    拳头!

    沙煲大的拳头,萦绕着一圈坚密到极致的白亮真气,似乎套上了一个闪闪发光的拳套!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是……拳气凝聚而成罡,无坚不摧!

    漫天拳影,如流星,似雨点,劈头盖脸罩下。

    拳未至,风先到。

    散落的树叶花瓣草茎丝绒,仿佛被一阵狂风卷起,飞舞盘旋。

    郭春海衣袍鼓荡,衣袂飘扬,微微一仰头,双掌齐出。

    千百双手遽然而生,似乎平地于一刹那盛开了千百朵莲花,迎上漫天拳雨。

    拳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手似重门紧锁,如潮市声,竟不得入。

    这一拳,是天神出拳!

    这双手,是观音千手!

    一阵密到极点的“噼啪”拳掌相击之声,隆隆如刹那间炸出千百次雷鸣,听到耳中却只是一声巨响。气浪撑得整个海风倒卷,花草树木尽皆偃伏。

    汉子头发尽竖,衣衫碎裂。收拳睥睨,仰天咆哮。

    武夫之威,一至如斯!

    百密一疏,挨了一记雷霆般重拳,郭春海倒飞而去。

    落下后屁股坐地,依然停不下。

    南星一闪到了郭春海身后,双掌按背想抵住。却不想他道术高明,年龄却小,纯粹的肉体力量并不强大,根本挡不住。

    嘭哧……

    咔嚓……

    郭春海抵着南星撞断了几棵小树,撞翻了几块大石头,倒翻进了一个坎下。

    青莲花袅袅而逝。

    南海派外门弟子傻眼了,分出七人寻找,剩下三个朝向石台摆出了进攻架势。他三人可不蠢,晓得盲目冲上会比郭老大还惨。急催法力,法器渐生光华。

    坎下飞起一个人。

    黑脸赤脚,衣衫褴褛,裤管撕成一条条的,屁股磨出两个黑乎乎大洞,乍一看以为是丐帮的资深长老。

    切,本公子最穷的时候,那裤子还是能盖住屁股的!楚凡不屑地撇了撇嘴,乐了。

    倾尽三江水,难洗今日羞!

    郭春海恼怒地将一名外门弟子拨开,上前几步从怀中掏出一物,向天一指。

    半空“砰”地炸开一朵烟花,海面波涛汹涌,托出一轮骄阳,照耀得地面如同白昼。

    南海派众弟子目瞪口呆。

    不至于吧!面对一个凡人……怎么发出了紧急号箭?

    郭春海也傻眼了,心中拔凉拔凉的。

    他本要掏法器,结果拿错了。掏错也就算了,还脑壳乱哄哄的,神差鬼使发射出去了。

    一个小小身影从郭春海身后蹿出,冷冷回头瞥了一眼。

    可怜孩子浑身沙土,小脸东一块西一块糊着泥巴,背上道袍磨破了老大一个洞,脑袋上还盘桓着几根草,整个一非常有潜质的小乞丐模样。

    “都不许动!”

    南星一声清咤,手执一截树枝,扑向扑向双拳夹在腰间,装模作样仰天咆哮的楚某人。他还真是骄傲,说不用法术就不用。

    楚凡一不小心用力过猛把郭春海打飞,见那货居然发出了号箭,简直莫名其妙。不过一丝危险的感觉也随之而生,越来越强烈,似乎来自高天之上。

    邪门了,得赶紧溜!

    眼下见南星拿树枝当剑使,当即一拳击出,小心翼翼收了力。

    咔嚓……

    树枝折断。

    南星轻若飞絮,借一弹之力斜斜落到了草地里一丛玫瑰上。

    玫瑰是耐寒品种,在南方的秋冬两季都芬芳吐艳,最宜栽种,四季欣赏。尤其紫枝玫瑰叶绿花红,枝条紫亮,令人赏心悦目,闻香沉醉。

    南星青袍道髻,眉清目秀,双足踏在两朵花球上,轻若无物,身子犹随着花枝上下颤悠,宛若仙童。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可不是开玩笑的。

    番州所有南海弟子,外门下辖帮派,沾亲带故的修士……全停下活计,以最快速度乱哄哄赶向海湾。

    五里外的山岗上,伴随震彻云天长啸,一道黑影冲下。断树,碎石……威猛绝伦!

    啸声极具穿透力,在平坦的海面传播更远。十里之外忽然隆起一个水包,迅疾向海湾移动,拖出一丈多高巨浪。

博浪沙() 
今天更不了,发一篇昔日历史文章吧。

    它的价值,应该远远大于一篇网文章节,当年还被“百家讲坛”组过稿。

    喜欢的同学,可以仔细看下。会发现书本上的历史,未必就是真的。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建成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他施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推行郡县制,修水利,拓交通;逐匈奴,伐南越,并开启了长城、阿旁宫、郦山墓、直道等一系列旷世工程。

    读史每到此,都不能不佩服始皇帝旺盛的精力和他膨胀的欲望。也疑问,难道他就不懂征战连年后,应该安抚民心和修养生息?这个问题很复杂,古往今来有不少论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想应该是这样,秦人以耕战立国,整个国家就是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吞掉六国后,虽然四海之内再无对手,但战时的精神和机制却刹不住车(比方说酷刑徭役,南征北战,国内几无屯兵),导致它在高速运转中走向毁灭。

    在修墓与求仙中矛盾的始皇帝,开始了自己的天下巡游。十二年间五次出游,祭祖先,封禅告天,刻石记功。今天根据秦陵出土铜车马仿制的始皇帝车驾,行动颠簸异常,演员呆在上面根本坚持不了五分钟。再联想一下古道的平坦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巡游并不是一件美差,始皇帝性格倔强,坚忍异常。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出函谷,过洛阳,经过阳武县博浪沙今河南原阳时,突然遭到了刺客的狙击。

    秦代历史专家马元材先生曾亲临考察,在《博浪沙考察记》中说道:“……每疑所谓博浪沙者,必为深山大泽,茂林曲涧之地,可以薮匿逋逃……及亲莅兹土,始知除荒沙一大堆之外,殆全为无草木、无山涧溪谷之一大平原,牛羊散其间,可数而知也……盖博浪乃当日一地名,其地必多风沙……大概探知始皇东游,必经由此道,故与仓海力士预伏于此。又至天幸,始皇车马过此时适风沙大起,故遂乘此于风沙中狙击之。此种风沙起时,往往弥漫空中,白昼如夜,对面不辨景物。正惟其狙击系在风沙之中,故观察不确,致有误中副车之事。亦惟其系在风沙之中,故虽狙击未中,亦无法能从万人载道之内,将主犯明白认出。及至大索十日之时,则张良等已去之远矣。”

    此种说法,已成定论,为各方所采用。然而,我却大有疑惑。

    《史记》上载:良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这叙述漏了几个关键点,一是客有几人?二是如何狙击?三是为何误中副车?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距离司马迁成书的年代并不久远。狙击始皇帝是大事,也是反秦号角的强音,他不存在对此遮遮掩掩。秦始皇之前被荆柯、高渐离行刺,后来又兰池遇刺,记录都要比这回详尽得多。

    司马迁应该容易得到行刺详情,为什么没有大书特书?只一个可能,这举动虽然意义重大,过程却并不惊心动魄,而且很难造成严重后果,同之前秦始皇死里逃生不可同日而语。在《秦始皇本纪》中,对此只寥寥数语带过: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也就是说,被骚扰了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

    结合上下文以及古文的简洁习惯,我判断客只有一人,即沧海力士。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掉脑袋的,乱哄哄一堆人很容易泄密。原先我猜是否使用了投石车,也可以基本排除。因为投石车目标太大,易被发现,只两个人不好操纵。

    但张良怀一腔悲愤,豁出性命不要,仅仅只为骚扰一下吗?朝皇帝吐口水只怕都会诛九族,何况你发射一枚土制的“飞毛腿”导弹!他一定是经过了详细的计划和演练,觉得有可能成功才这样做。

    我一直想知道,铁椎击中了副车的侧面还是顶部?两千多年前的博浪沙,难道也是一马平川吗?

    博浪沙,顾名思义,意味着大风沙。若说刺客混杂在欢迎的人群中,平地飞起一椎,然后借风沙而遁,可能性有多大呢?

    皇帝出行,先派人勘察道路,排除险情。在行进中,“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执角弓,违者射之,乘高窥瞰者亦射之。”秦始皇车驾的前后左右,都被属车(副车)环卫;车队周围,布满了车、步、骑等武装警卫。

    平地飞起一椎,绕过车警、骑警、步警,可以利用空隙而发。但要绕过副车,就不那么容易了。

    铁椎也即铁锤,《史记》中录有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令朱亥用40斤铁椎击杀晋鄙,夺取军权的故事。但沧海力士所用铁椎非比非常,重达一百二十斤。秦汉时一斤基本上为250克,也就是现在的半斤。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30公斤,也就是六十斤。六十斤重的大铁椎,应该是非常可信的。轻点杀伤力有限,再重点的话未必就抡得动了。一罐充满的液化气钢瓶也就五、六十斤,大家不妨抡抡看,我估计顶多能把它扔出2、3米。

    但沧海同学非比常人,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锥他到底能丢出多远?

    铁锥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飞行距离只与初速度及初始角度有关,即s= 2vvsinacosa/g,可以算出同水平面的夹角a等于45度时能达到最远飞行距离。而物体由静止达到一定初速度,只与作用在其上的“功”有关,由动能公式e=1/2mvv进行换算,可知s=4esinacosa/mg,即在达到相同动能的情况下,铁锥的飞行距离和其质量是呈反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