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猛人-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春烨是官场老油条,哪敢受朱由诚一礼,赶紧掺扶。但朱由诚可是武状元,力气岂是李春烨这个书生可比,还是硬受了一礼。

    李春烨嘴上连连说不好意思,但心里还是非常美,人总是希望被别人肯定的,更何况肯定他的人还是天下公认的才子。

    他继续说道:“高第继任蓟辽经略,采取了一个正确的策略。既然辽东将领皆不可信,那就不守辽东,把辽东将领尽数调往关内,这样辽将边将混合。互相监督,没有养贼或从贼的路径,山海关必定能牢牢守住。可是高第军事正确,政治却错得一塌糊涂。我可以预料,下一步必然是御史言官的弹劾书把高大人淹没。高大人守住山海关,却因胜下台。下一任的蓟辽经略十之**要落到我的头上。”

    &果李大人担任蓟辽经略。会如何镇守辽东?”

    &能怎么样,肯定是沿继高大人的政策,然后坐等言官的言论将我淹没,灰溜溜地卷铺盖回家。朱大人,下官不贪钱,只图名,你不能和魏公公说一声,放我归隐?我不想在后世的明史中,被列入误国罪臣录里。”

    朱由诚纵声大笑。道:“如果没和李大人深谈,我几乎错过一个人才。李大人,我猜如果我不帮忙,你下一步是不是上表朝廷,请求致仕?原因吗,就说母亲年老体衰,无人照顾。回乡以后,你就和魏公公切断联系。假装不是阉党中人,几年或十几年后。阉党倒台,李大人还是清流名臣,说不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当然得等到辽东平定,或是能远离兵部尚书之类的倒霉官职的时候。”

    李春烨悚然色变,期期艾艾地说道:“朱朱大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你真是星宿下凡,上知五百年,下晓五百载?”

    &测而已。官员致仕无非有两种借口,一是自己年老体衰,二是家人年老体衰。以李大人那么爱惜羽毛。一定是借口母亲需要照顾喽,这样在尊孝重礼的大明,还能博得满堂彩。李大人眼光长远,知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魏公公现在呼风唤雨,朝中一时无两,但总有倒台覆灭的一天。不趁早切割,到覆巢时算后帐,岂不糟糕。”

    李春烨此刻心里正在大叫糟糕,忘了朱由诚天纵英才,数次挽救魏公公于危难之中,今天吐露真情于他,不等于把实情告诉魏忠贤吗?魏公公虽然对自己不错,但也是睚眦必报的人,看来今后自己没有好日子可过了。真是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膻。

    朱由诚接着说道:“李大人,请放心,魏公公是魏公公,朱某人是朱某人,我知道的事,魏公公不一定知道。不过,李大人要求致仕的事,我是一定会打岔的。大明不缺战术人才,但缺战略人才。满堂文武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看不到整体的战局。只有李大人,跳出常规思维,以战略的高度观察辽东。实在是难得。您有这么好的见识,归隐山野,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

    李春烨心中感动,说道:“这不是没有办法吗?我考科举的时候,也是抱着精忠报国的思想。但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报效祖国的前提是爱护自己,否则国没报成,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朱由诚略一沉吟,决定把实情告诉他:“既然你对我说实话了,那么我也实话实说,高第撤兵的方略是皇上决定的,所以文官、武将的弹劾最多只能让高第挨皇上一顿申斥罢了。你不用担心高第走了,你背黑锅。这个黑锅是钦定的,你想背也背不了。有我和魏公公保着,高第怎么也得在山海关呆上四五年。至于四年以后,大明基本解决了西北饥荒的问题之后,本官将亲自领兵把建奴剿灭,你只管安心做你的兵部尚书吧。”

    &的?”李春烨有点疑惑地问道。

    &是想问我的话的前半部分是真的,还是后半部分是真的?关于前半部分,你不用怀疑,因为出主意让高第背黑锅的就是本官。至于后半部分,许多人认为我会折戟沧州城,结果呢,是两千大破五万。”

    李春烨心中忧愁尽去,哈哈大笑。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住,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那个高个子,现在发现有人比他的个子还高。

    宾主尽欢,谈谈笑笑,说说京城掌故,聊聊名人轶事。说句老实话,男人八卦起来可远超女人,不边男人八卦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点江山,点评天下。

    正当二人谈得高兴时,有亲兵敲门,道:“急报。蓟辽经略高第高大人有事禀报兵部尚书李春烨李大人和两院司业朱由诚朱大人!”

    &&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感谢书友偷菜大大的连续两张月票!为了感谢书友的支持,朱由诚正在慢慢向辽东赶,在那里,他将遇到本书的超级**oss。)

第一百九十一章 恶毒计划() 
两人神色一变,高第似乎去山海关没多久吧,怎么就回来了。难道辽将献关,把山海关给卖了?不会吧,难道山海关的边将竟然那么蠢,眼睁睁地看着山海关被卖掉?

    两人从密室出来,分宾主在兵部正堂坐下。

    李春烨急忙问道:“高大人在哪里?”

    亲兵回禀道:“高大人没有回来。他八百里加急,让人带了两封信来,一封是给李大人您的,另一封是给朱大人的。送信的驿卒知道兵情似火,在儿童乐园没找到朱大人,打听到他来兵部了,于是一并送来。喏,驿卒就候在堂下。”

    不等李春烨召唤,驿卒就走上前来,双手把一封密封的信送到桌案上,又双手把另一封密封的信奉给朱由诚。驿卒并不认识朱由诚,不过堂上只有两位身着官袍的大官,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坐在宾客位置的一定是朱由诚啦。

    朱由诚见信上的密封条并无拆动的痕迹,知道信没有被动过,便拆开信看了起来。信上没有废话,简明扼要地介绍辽东的局势,说通过斥侯及细作调查,建奴正在调兵,民间也是六丁抽一,似乎蕴酿着什么大行动。高第大惊,急令关宁锦防线的全部将士及家属撤回关内,锦州城、右屯、大凌河城、小凌河城、松山城、杏山城的军士尽皆遵命,因为粮食堆积过多,转运不及,为了不落入贼酋奴儿哈蚩之手,高第下令尽皆焚毁。士兵们见粮草化为灰烬,哭声震天。正在此时,宁远兵备道袁崇焕却抗命不遵,声言他是宁远道,理当与宁远共存亡。正在撤兵的其他将军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不少人撤入了宁远城,而不是像高第命令的那样,撤回山海关。留在宁远的主要将领有祖大寿、祖大弼兄弟,左辅、朱梅、金启倧等人。一时间,宁远城人声鼎沸,军民人口达到了三万余。

    此后的历史。朱由诚已经明了,知道袁崇焕凭此战出名,他坚守宁远,取得了所谓的“宁远大捷”。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其实不是什么大捷,而是大败、惨败。

    胜利的标准是什么?是有效地阻止对方达到战略或战术目的。奴儿哈蚩来做什么,来抢粮食,至于是宁远城还是别的地方的粮食对他并没有什么区别。宁远城确实守住了,听说还打死了两百多建奴。但为宁远屯积粮草的觉华岛却被血洗,岛上军民被屠戮一空,八万石粮草被焚,海船尽数被烧。奴儿哈蚩没有水兵,本来是攻不上觉华岛的,但天启五年的冬天异常寒冷,海面结冰,觉华岛和大陆连为一体。根本无险可守。据说结兵后,袁崇焕还去视察过觉华岛。但只带走了几位将军和部分粮草,对岛上的军民则不作安排。

    想到这里,朱由诚浑身寒毛倒竖,袁崇焕恐怕是用觉华岛上的军民的死,换取他不世名将的声望吧。用觉华岛的粮草喂饱奴儿哈蚩,换取宁远城的太平。

    建奴不喜欢攻坚。从奴儿哈蚩起事,到螨清入关,几乎没有攻坚的记录。他们夺取辽阳、沈阳都是内应开门,放他们入城烧杀,还从来没听说过建奴凭着攻城器械攻下坚城的记录。袁崇焕将宁远城修得非常结实。建奴不付出巨大代价是无法攻下的,但建奴人口基数小,死上一个士兵对于奴儿哈蚩都是不可承受的代价,所以建奴不太可能进攻宁远。

    但如果没抢到粮食,无法过冬,奴儿哈蚩一定会强攻宁远,狗急了还跳墙呢,何况是奴儿哈蚩。所以袁崇焕便牺牲了觉华岛。

    战报上说粮草被焚毁,一派胡言。奴儿哈蚩大老远跑到宁远,就是为了放火吗?建奴正在闹粮荒呢。袁崇焕如此上报,就是担心朝廷里有明白人,通过正常的损失报告,查清所谓的“宁远大捷”的真相,所以便胡编乱造一番,反正觉华岛上的冤魂又不能站起来指证他。

    事实是粮食被抢走了,奴儿哈蚩的目的达到了,这是建奴的大胜,大明的惨败!

    李春烨“啪”的一声,把信拍在桌上,怒道:“这个袁崇焕,真是恶毒。”

    朱由诚想明这一点,也附和道:“确实恶毒。”

    李春烨说道:“真是你有张良计,他有过墙梯呀。袁崇焕养贼养得顺手,知道入关后,性命可保,但横财是没有了。于是,他干脆抗命不遵。这下倒好,他的豪言壮语传到京城,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是条汉子,而高大人则胆小如鼠。他明知建奴是攻不下宁远的,到时说几句软话,再送一批粮草、女人给建奴。建奴退兵,他守住宁远,成了大明的名将,更加不能离开辽东,大明还得往辽东这个无底洞投钱,而建奴得到粮草,顺利过冬,真是皆大欢喜。可是大明大明就这么生生地被这帮狗贼给毁了!”

    说着说着,李春烨的热泪滚滚而下。

    朱由诚道:“我要进宫,可不能让皇上被这小人给蒙蔽了。”

    朱由诚离开兵部,骑马便往紫禁城行去。

    奔驰到皇宫门口,他把黄骠马交给一名御马监的太监,让他代为保管,便匆匆进了皇宫。

    走进乾清宫,就听得天启皇帝哈哈大笑,道:“大明还是有真汉子呀,这个袁崇焕,不错,真不错。孤军守孤城,真是胆大如赵子龙啊。大明要是多几个袁崇焕”

    朱由诚心中明白,高第的情报一式三份,天启皇帝那里也有一份。他不由对袁崇焕这个巧言令色的家伙愤怒至极,不由接口道:“那大明就完了。”

    话一出口,他就知道糟了。说话的是皇帝,他这一瓢冷水浇下去,就是普通人也受不了,何况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呢?

    果然,天启皇帝冷冷地瞟了他一眼,正想开口,忽然忍住。似乎在控制情绪,半天后才说道:“诚弟,我知道你心高气傲,向来不肯服人。年轻人争强好胜不是坏事,但不能嫉妒别人哪。大明需要你和袁崇焕,大家团结协作才能把事做好呀。”

    魏忠贤也上前。一扯朱由诚的袖子,示意他向皇帝道歉。

    听到天启皇帝语重心长的话语,朱由诚心中感动,知道皇帝这是把自己当作弟弟才说出如此中肯的话。换了自己,如果别人在自己兴致勃勃的时候,来瓢冷水,自己还不暴跳如雷呀。

    朱由诚一揖到地,说道:“皇上教训的是,大明确实需要精诚团结。共度时艰,但微臣羞与袁崇焕同列。”

    &天启皇帝有些惊讶,知道朱由诚如此坚持,恐怕并不是嫉妒心作怪,便问道,“你说说看为什么。”

    &个”朱由诚有些语塞,他看出了袁崇焕的险恶用心。但一时又很难指明。袁崇焕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