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成长速度,别说是刘备,就算是卢植这样活了大半辈子的人都不曾听说过。
只能用超凡脱俗、非比寻常、不同凡响之类的词语来形容了。
总之一句话,刘备要想靠一己之力亲手报仇,显然是不大可能了。
但要借别人的手来报仇的话,那首先得要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才行。
但是,面对韩诺,和他的黄巾力士,谁能有信心
除非左慈、于吉两人联手
可那有可能吗
左慈是去长安了,于吉还在江东。
所以,不切实际的念头,还是趁早打消的好。
刘备生性隐忍,这便忍了下来。
“机会。以后总会出现的”
是的,长路漫漫,机会总会出现的。
但那总归是以后的事了。
这时的韩诺。却皱着眉头,站在其中一面石碑跟前。
这面石碑上面刻着的是周易。
熹平石经上,是鲁诗、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和公羊传这七部儒家经典。
四十六面石碑,看上去挺高大,内容挺多的,但事实上真要看下去的话,并不需要多少时间。
韩诺在这三天多的时间里。自然是早就看过好几遍了。
最初看第一遍的时候,他只是陪着张宁和祝玉妍瞧个新鲜。
但之后闲极无聊,他真正用心去读了一遍论语之后。耳边却突然响起了系统提示的声响:
“叮,恭喜玩家揣摩熹平石经,略有所悟,精神属性略有提升”
当时韩诺就吃了一惊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熹平石经在董卓火烧洛阳的时候就遭到了破坏。
北齐高澄时。将石碑从洛阳迁往邺都,石碑却在半路上掉到水里,运到邺都的已不到一半。
隋朝开皇年间,又从邺都运往长安,但营造司竟用石碑做柱子的基石。
至唐贞观年间,魏征去收集残存石经时,已几乎毁坏殆尽。
也就是说,熹平石经从175年开始刻。到183年刻成,再到190年开始损坏。中间保持完整的时间很短,只有七八年的时间。
可就算是七八年的时间,对于玩家来说,足够了。
然而在封神之中,在各个三国世界里边,根本就没听说有哪个玩家提起过,这熹平石经是能够提升属性的。
就是轮回梦境之中,韩诺也曾经见过这熹平石经。
那时曹操已经是迎了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了,韩诺当时在这洛阳镇守过一段时间,也曾来过这太学,见过损坏的熹平石经。
那时候可没有这什么系统提示
要知道,这熹平石经是影响深远,但那更多的是历史意义,并不是说它本身价值有多高
就算最初的文字是蔡邕用朱砂以隶书写下,可镌刻下来的却只是普通工匠而已。
一不是侠客岛上的太玄经,二不是凌云窟里的麒麟壁画,三不是战神殿中的战神图录,当然更不可能是让伏羲领悟先天八卦的河图洛书
这熹平石经,就只是些普通工匠镌刻的石碑而已
当然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
也不应该有特异之处
能让韩诺的系统出现提示,这本身才不正常好不好
韩诺皱着眉头,将这七部经书看了又看,最后选了最熟悉的周易和论语来仔细琢磨。
果然,时不时的就会出现一次系统提示。
“这就真有问题了”
“能够让我提升属性,就说明这些石碑上刻下来的经文,肯定有着特异之处,至少也得是评价80以上的大儒”
“不应该是评价90点以上的鸿儒,至少要是鸿儒才能有这样的能力”
“单单大儒,是绝对不够的”
“只是,那样的人会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工匠吗”
“应该不会吧”
“而且,要将这四十六面石碑刻下,可是需要不少力气,总不会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吧”
“那就是写下文字的人蔡邕”
“又或者,写下初始文字的不是蔡邕,而是另有其人”
“嗯,看样子这些石碑比我想的还更重要些,那就更不能放弃它们了”
“至少在搞清楚这其中原因之前,不能放弃。”
“嗯,兴许价码也得再往上提一提,提到五百或者直接一千”
“话说回来,这些石碑既然有这种功能的话,应该真能培养出来不少人才吧”
心中转着这样念头的韩诺,让张宁和祝玉妍也来研究石碑。
只可惜,他们虽然读书写字不成问题,甚至解读经文也不算难事,可要让她们领会其中精神奥义,那就有些为难了。
毕竟,年纪摆在那里。
张宁十四岁,虽然现在快十五了。
祝玉妍比张宁还小那么四五个月。
这些经文说的是大道,讲的是哲理,所需要的不单只是悟性,还要有阅历,还要懂人心
所以,她们也只能是看了个似懂非懂。
“大叔,你说看这碑文对我有好处,我是觉得自己有收获没错,可具体是学到了什么,却又有些说不上来。”
张宁皱着眉,纤纤玉手便指着一句话问道:“大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韩诺头也不转,只是看着眼前的石碑,叹道:“别问我你知道的,你大叔我又不是读书人打打杀杀的我才拿手。你问我这个,可就是问道于盲了。”
“那大叔你这是,在装模作样咯”张宁偏头,不满的问道。
韩诺终于转过头,瞥了她一眼,道:“我看的又不是经文”
“那大叔你看的是什么”张宁更是不服
未完待续
第275章 三重境界()
“我看的是什么?”
韩诺终于转头,叹道:“你们看的是文,我看的是字啊!”
“啊?”
相对来说,祝玉妍年纪虽小些,却反而更聪明一些。
张宁还有些糊涂呢:“这字写得确实是好,可是除此之外,又有什么特别的吗?”
祝玉妍就先反应过来了,她问道:“大叔的意思是,关键是在这字上面?”
韩诺脸色郑重的点头,说道:“没错。你们可以试一试,随便挑一个字,仔细看,一直看上一刻钟,然后你们就会发现问题了。”
“哦。”
然后张宁和祝玉妍一试,就真的发现了问题。
“不对,不对!这明明是坤字啊,怎么越看越是不像了?横竖都不对了?”
这大惊小怪的是张宁。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祝玉妍显然也被同样的发现给惊到了。
好吧,看一个字久了会觉得不认识,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
在现代科学,这叫“语义饱和”,或者“完形崩溃”。
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
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注意力集中过度,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
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当然,在《封神》之中,科学什么的。只是常识,而更多的,是非常识啊!
韩诺便是这么说道:“所以说。你们两个啊,境界未到啊!”
“境界未到?”
“没错。”韩诺问:“你们可知道。悟道可分几重境界?”
“不知道。”
张宁和祝玉妍都是摇头。
韩诺叹道:“据我所知,悟道一途,一般分作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求道之境。”
“于天界便有一阕词,名为蝶恋花。”
“蝶恋花?听这名字就挺美的!不过我更好奇的是,什么是词?”祝玉妍这么问道。
韩诺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另一种诗,与诗相类似。又有些不同。因为与曲糅合在一起,是用唱的,你听一听便知道了。”
“那大叔你快唱呀。”张宁催道。
“好好好,我唱就是。”
韩诺清清嗓子,唱道: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晏殊的《蝶恋花》。
一曲唱完,韩诺停顿了足有三分钟,才听到“啪啪”的掌声。
却不是张宁或者祝玉妍。
是阴后与童渊、赵云。
其实早在韩诺让张宁和祝玉妍去试着单独看一个字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到了。
虽然不明显,可他们也确实在做着同样的试验时,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也都想听听韩诺所说的悟道三境。
听韩诺唱完这一阕词,都是交口称赞着走了过来。
才刚走近,童渊便问道:“子诚所说的,这求道之境,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么?”
韩诺笑道:“哈哈,没错!童老境界高。一听便明白了。”
“那第二重境界又是什么?”童渊好奇的追问道。
“第二重境界是执道之境。”
韩诺便又将柳永的《凤栖梧》唱出: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执道之境,是执着还是执迷?”童渊有些皱眉,问道:“是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境界呢?又是什么?”
女子对于这类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的抵抗力,向来就差,阴后正是听得心痒难耐,连声催问。
“第三重境界,便是悟道之境了。”
韩诺唱着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求道,执道,悟道?”
“我是哪一重境界?”
五人之中,童渊境界最高,年岁也是最大,听到的感触也是最深。
只是,即便是童渊,在这时也是有着一些,明明似乎就是看到了更高的境界,可却偏偏不得其门而入的焦灼。
韩诺看他们都是陷入了沉思,却是知道这类问题最容易让人钻牛角尖、走入死胡同,便从旁提点道:“要思考这三重境界之前,首先便要想明白,自己想要的道是什么!”
“昨夜西风凋碧树,乃是求道之因;独上高楼,只因求道之路哪能假借他人?至于望尽天涯路,正是求道之路漫漫而长远,不知尽头。”
“你们,真的知道自己求的是什么道吗?”
听了这话,别说是才刚踏进宗师之境的赵云了,便是童渊都大皱眉头。
“我这练武一辈子,求的自然是武道。”
“不对,如果说求的是武道,是因为练武的话。那么,我最初练武,又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