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剑盛唐-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这个事情,李诚再次体会到了,这个时代的西域,何等的危险。同时也反应出了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如此充满了艰辛和危机的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天

    下熙熙,皆为利来。足够的利益面前,什么风险都有人敢于去闯一闯的。

    走出沙漠之后,回头看着漫漫黄沙,良久!再回头时,李诚觉得,如果有可能的话,自己不打算再走第二次了。三军穿过玉门关的时候,无数唐军官兵潸然泪下,活着回来了。更

    令人意外的事还在后面,蓬头垢面的李诚,看见了路边的人堆里有一个熟人。李

    诚勒马停下,冲路边的熟人招手道:“你怎么在这里?”

    成柱激动的不能自已,冲上来冲李诚拜服道:“成柱见过先生,先生一向可好?”李

    诚翻身下马,冲这个昔日拦着他的游侠儿笑道:“我挺好的,倒是你,在玉门关做啥?”

    成柱挠挠头道:“小的游历陇右,结识了一群兄弟。当初大军过关,小的重病在床,耽误了随军而行。如今朝廷露布上说高昌为西州,便欲前往西州闯荡一番。这一辈子,再关内呆着,怕是没有甚么机会出人头地了。”李

    诚惊讶道:“沙漠道路难行,兼有不测之风云,尔等妄自闯入,怕是要凶多吉少。”成

    柱豪气道:“兄弟们早就相好了,跟着一支商队往西州去。此前还打问过一些老向导,做好了一应准备。男儿大丈夫,总不能蝇营狗苟一辈子吧?”

    李诚听了不禁感慨:“既然你下了决心,我也不劝你。这样吧,晚上到军中来,我给你写封信。你拿着信去找西州总管裴行俭,不怕没有用武之地。”

    大军在玉门关休整三日,然后才继续上路。期间李诚送走了成柱,还赞助了他一些物资。成柱这波人也很有意思,都是一群游侠儿,在地方上就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到了西州,没准还能发挥出大作用呢。这

    个年代的年轻人,似乎更为激进一点。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一个发挥的空间。成柱这波人还不少呢,一百来号人,不少都是读过书的,家庭环境都还不错。都是因为个人的原因,类似崔成那种,在家里不受待见的。

    一群年轻人,凑在一起,不怕天高地厚,要去西域打拼。送走他们的时候,李诚不禁追思前汉,大军出征时,无数青年自带干粮和兵器,跟着大军一起出征。三千人的队伍,最后能给你膨胀出三万来,这都是比较少的。

    汉唐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个朝代都是把着力点放在了西域。两个时代,都不乏胸怀豪情壮志,一路往西的青年才俊。过

    了玉门关,大军的行军速度反而慢下来了,沿途不断有辅兵离开队伍回家。没到一地,官员对于西征归来的各位将军趋之若鹜,不消说是看好他们的前程了,要提前投资。

    李诚对沿途的宴请一律拒绝,不是不给面子,而是真的不喜欢这种应酬,没什么意思。装病成为了李诚最熟悉的手段了。一路低调的李诚,回到长安时,已经是九月。重阳节都过了。大军出现在长安城外的时候,这个古都再次沸腾了。

    这个时候,李诚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城外十里长亭有人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棚子,上面写了一行打字“平康坊群芳恭迎自成先生回家”。后

    来李诚才知道,为了迎接他回来,平康坊的娘子们,集体罢工休假三日。不断的派人往西,打探大军的行程。

    这个事情的发起者,自然是若儿,别人也闹不出这么大的阵仗。发起归发起,响应的热潮还是出乎了预料,尤其是那些年老色衰的娘子,更是热情饱满的投入进来。对

    于她们来说,李诚的恩德,不啻再造!

    至于那些正当红的娘子,可以理解为蹭热度!如果能被李诚看上眼,得一夕之欢,身价将暴增。可惜,这样的例子,至今没出现过。明月是个例外,而且她成了李诚人之后,就再也没接客人,而是专心的搞剧场了。

第四百四十八章 竖子,欺朕不敢罚功臣耶?() 
城外的李诚风光无限,百余娘子齐声唱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朝人还是认诗啊,词,也就是诗余,反倒不是很有市场。这就是李诚的“代表作”了,属于巅峰那种。实际上孤篇压全唐,有失偏颇。后

    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等,才是唐诗最绚烂的代表人物。春

    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攻击,应该是奠定了唐诗的风格。李

    诚当然是不能下马走到一干娘子跟前的,只能是在马背上招手。引发了一片欢呼声,这是长安城的骄傲,也是关中子弟的骄傲。不论真假,人家口称祖籍蓝田,这就够了。

    大军在城外的风光,被李诚一个人独揽,搞的好像他才是领军的统帅一般。薛

    万均不免吃味,对身边的侯君集道:“竖子,风月场中竟得娘子们欢心至斯。”

    侯君集瞟他一眼,这家伙不讲究啊,现在是啥时候,你特么的跑我身边来干啥?跟我抢风头是吧?我才是大总管。不过这话也就是放心里,还得安慰薛万均一句,毕竟是同伙嘛。

    “此刻的风光算个甚?回头朱雀大街,皇城跟前的献俘仪式,那才是最风光的时候。这会,就让他一点又如何呢?”侯君集也是捏着鼻子装大度,到了长安不比在高昌,心态要变。城

    内一群大臣出来迎接,为首的自然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代表皇帝,在这里迎接。李世民是不可能出来迎接的,除非他想弄死侯君集。历史上让皇帝出迎的将领,最终落个好下场的好像就没有,标准答案请百度年羹尧。

    侯君集总算是找到了出彩的机会,走在最前面,与一干大臣寒暄,一番套路下来,不等侯君集继续发挥演技,长孙无忌来了一句:“怎么不见自成?”

    嗯?众大臣这一下发现问题了,李诚呢?怎么不见了,赶紧找去啊?

    众人赶紧找李诚,很快就发现了这家伙现在的情况不妙。一群平康坊的娘子把他给围上了,李诚不能过去,平康坊的小娘子们却可以主动出击啊。但凡觉得姿色上佳,名气能排的上号的娘子,纷纷上前来。李

    诚只好翻身下马,一一客气一番。毕竟大家出来迎接,很辛苦的。尤其是为首的还是明月,更不能在马上想见,太无礼了。

    只是这一下马,娘子们就兴奋了,这是大唐文魁,谪仙一般的人物啊。赶紧上前包围,有的还直接动上手了,摸一下也沾点仙气。好在她们不算过分,李诚被围上了,却没有人动手去撕扯衣衫的举动。只

    是这么多娘子在一起,怎么安静的下来呢?这个说“妾身扫榻以待”,那个说“蒲柳之姿,愿自荐枕席。”还有更过分的,踮起脚来偷啃一口,还有直接拉着李诚的手,往肉多的地方按。什么多才多艺,关键的时候还得看活好不好。还

    好明月和若儿能镇的住场面,看见有人来寻,让一干娘子退下。李诚这才被解放了,不过这脸上的灰尘,算是被舔干净了,也多了一堆唇印儿,狼狈不堪的逃了回来。

    众大臣见李诚如此,不禁乐的哈哈大笑。大军出征,凯旋归来,遭遇这种事情的,李诚是第一人啊。被一群乐坊的娘子给包围了,狠狠的“轻薄”了一番。李

    诚摊手道:“众位前辈见笑了,人长的帅,没法子。”前一句还好点,后一句直接没朋友。众大臣纷纷转移话题,对着侯君集和薛万均去了。房玄龄对此做出了精辟的总结。“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等

    到一切都安排好了,大家又才想起李诚来了,这一次又没有看见李诚。这家伙又去哪了?不等大家来找呢,李义府出来汇报:“自成身体不适,先行回家了。献俘仪式,自成表示不能参加了。”

    身体不适?这是什么鬼借口?刚才还看见他在花丛中风光的很啊,怎么一下就不适了呢?竖子,一定是怕麻烦,先跑路了。李

    诚的举动,大家还是无法理解的,人生有多少风光的时刻呢?尤其是这种灭国之战后,献俘君前的仪式,可以说是人生巅峰级别的高光时刻,居然跑了?一

    贯看李诚不顺眼的褚遂良,总算是找到机会了,站出来怒道:“竖子,无视朝廷礼法,某必于君前弹劾之。”说实话,这家伙有点小题大做了,都扯上礼法了。

    不过怎么说呢,红眼病的人可不少呢,一干御史摩拳擦掌的,纷纷叫嚣要弹劾李诚。

    侯君集咳嗽一声:“诸君不必动怒,自成于西州战后便身体有恙,直到返回之前才好转。”这

    话不说还就算了,说了就是火上浇油啊。好啊,这家伙在西州的时候装病懒政就算了,现在居然当着大家的面装病,绝对不能放过他。于是一场欢迎凯旋的盛会,变成了批斗李诚懒政怠政装病偷懒的大会。

    这帮御史言官的嘴脸,长孙无忌看不下去了,你们是傻的么?李诚是谁啊?陛下的眼珠子,你们弹劾能惯用某把国公的位子让出来。咳

    嗽两声,众人稍稍平息了“气愤”之后,长孙无忌淡淡道:“年轻人嘛,离家久了,想家可以理解。”这位大佬定调子,喷子们的火力瞬间减弱一半。房

    玄龄也淡淡的开口:“司空言之有理,年轻人不懂事,犯错了可以理解。”

    两位大佬是什么人啊?他们定的调子,谁敢反驳。这时候马周出来说了一句:“二位宰辅,太子、魏王、晋王等一众殿下,可是在城门口等着呢?”

    马周这话真是好心了,提醒两位大佬,臣子们好办,太子和一干王爷,那真是麻烦了。这

    一次李世民为表达重视,给将来泰山封禅做铺垫,那真是煞费苦心了。先是众臣在十里长亭迎接,彰显朝廷重视,天朝气象。再有太子率一干亲王,在城门迎接。气氛做足了,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李二这次发大了。

    偏偏这个时候李诚胡闹,这就不是两个宰相能压的住的。不过房玄龄倒是不担心,扫一眼马周道:“城门那边,某等不管。”这就是强行定调子,房玄龄一句话,谁弹劾就是跟他作对。别以为房玄龄就是好人,有胆子得罪一下看看。

    其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里都很明白,李诚肯定不是无的放矢。甚么无视朝廷礼法,狗屁!大道理是给百姓听的,用来对付达官贵人?你不是扯么!这点事情也要上纲上线?

    两位宰辅真正关心的是,李诚这个举动背后的深意。这小子,沾上毛就是猴精。

    李承乾的心情很不错,作为太子,亲率一干亲王在城门口迎接凯旋的大军,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地位。可以说,狠狠的风光了一回。这会他站在众王之前,也没人赶来跟他抢镜头。

    不过很快李承乾的好心情就没了,前方道路上,一支马队出现,为首那个家伙看着就眼熟。等到近前了,看清楚之后,李承乾的脸都黑了。竖子,怎么脱离大队先跑回来了?

    李诚也没想到,李承乾这帮人能在这等着不是,这都是啥安排嘛。不过他既然看见了,就不能策马冲过去了。只好翻身下马,上前来见礼:“见过太子,见过魏王,见过晋王……”

    一一问候过去,众人很是客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