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蚯胺2/3组向后翻,总有一个是有弱点的。就像仰泳和蛙泳不可得兼,发力方式和肌肉总有一些是反向牵带的。
可姚爱军出奇的均衡,1~4组的动作没有一点偏颇,似乎找不到任何的短板!
“怎么样?”王大龙偶尔也会驾临一下队员们的集训地,看看进展。
张长青拿着写字板上的记录给他翻。
第一周:
109c/407b:姚爱军平均有效分8。5;陆航波动较大8。5~6分都有;何涛7。5分左右基本稳定,入水效果欠佳;朱亷等其他队员有效分在7分上下浮动。
第二周:
307c/207b:姚爱军继续保持有效分8。5;随后是陆航的7。5,何涛的7分等。
第三周:
5255b:姚爱军、何涛8。5;陆航的波动还是非常大,分差在8。5~5。5都有。这类加转体的动作,年轻队员差别就非常明显了。
……
“目前来看,稳定性上还是姚爱军和何涛比较突出。朱亷的动作比较细腻,但整体节奏还要练,难度一上来他就会歪。至于陆航——”张长青摇了摇头,这孩子实在是太不稳定了!
王大龙看着训练数据记录,计上心来:“你先让他们拆开来单项练吧,哪个动作不稳定就上哪个。跟他说,哪一跳不行,回头给他报的动作表上就占2个!然后这数据你誊一份给我带走。”
“好。”
王大龙从集训的小馆里出来,
夹着数据记录就上了李宽复的研究室。
“小李,你过来给我看看。我怎么觉得好像有什么想法,又想不出来。你给我看看。”王大龙将数据一张张摊在办公桌上,双手撑在桌子上方俯视,仿佛这么看就能压出点什么似的。
李宽复过来从第一页开始细细看起。
数据记录就是从集训开始的。只有每天的训练成绩记录和训练项目记录。
他看了一会儿,想了想,又学着王大龙那样趴着看了一遍。
随后拿起自己的小本子,勾勾画画写了半天。说:“这批小队员里边,除了姚爱军和陆航经常过来,比较了解,其他的我这儿资料也不齐全。要么您看,张教练那边什么时候有空,让他们过来录个数据,我来给你再看看。”
“嗯!好,那就晚上吧。下午让他们走完下水的之后就过来,录完了再去吃饭。”
集体培养制度就是这么的家长,王大龙大手一挥就决定了队员们今天晚上的晚餐时间要推迟了……
当然更加忙碌的就是研究室里的李宽复同志。他对研究这些数据的兴趣远比晚餐来的劲头更大!当最后一名队员录完体能数据,李宽复挥挥手放人去吃饭。自己开始坐在桌子前面倒腾这些一手资料。
年龄、身高、骨骼情况、肌肉情况、反应时间……等等一切能够采样到的数据,在他手里一点点化成一张张的图标,试图分析他们和训练成绩反馈之间的微妙关系!
“李老师,好吃饭啦。”
“李老师,我们要回家了,你早点撤啊?”
……
李宽复沉迷在数据游戏里,玩了个通宵,才隐约觉得,可能和姚爱军早些时候给的那套评估标准有些联系。
兴奋的李宽复,非常想当即就把人抓来坐在桌前和自己你来我往的交战一番,可惜抬头一看,天色还未明……
第二天,姚爱军继续在队里练着5255b,倒头睡了一觉的李宽复带着热切的眼神来到集训地。
“排好队,一个接一个走,不要停!!快!快!对,好的,下一个!”
张长青的大嗓门回荡在不大的封闭着的训练馆里。队员们排着队一个个从台子上跳下来热身。一轮轮走完,就开始练这礼拜的重头戏5255。
李宽复进来的时候,就有助教告诉了张长青。张长青看他一眼没搭理,直到一轮训练跳完,才走过来。
张长青咧这个笑脸问道:“才子!大龙王给你的东西,搞好了?”
“再弄,有点意思了。过来一趟,看看你们现场怎么练的。”
张长青点点头,让助教给他找了个位置。回头又拉着队员们开始下一轮。
5255b是个3。6难度的转体动作。向后两周半加转体两周半屈体。转体动作对队员们的协调性和力量转化的考察性很强。
5组的转体动作都是先空中转体后再翻转,无论是一开始向左还是向右的转体,起手都会给身体加一个横向转身的力道。正是这个力道,在影响人体的平衡感定位。
最明显的举个例子来说,花式溜冰中的抛跳转体,任何一个转体出去的动作都是沿着出去的方向进行的。只是花滑的摩擦力就决定了这个效应会被放得更大更容易看出来。
而跳水,则是要将这个方向上的影响降到最低!试想,跳出去一个转体,总不能转出去了吧!那你转完两圈,还找得着方向翻圈儿吗?!
因此,5组的动作是个颇有难度的地方。
能在现场参加集训,u看书(ukanm )走进国家队的队员,都是不差的。初学者的毛病早已看不见什么,但多多少少看去,5组的转体动作上升到5255b这个难度后,还是会出现比较多的瑕疵。
“嗯,这次可以了,转完后要赶紧接,不要愣一下,打开晚了!下一个!”
“你这腿翻到哪儿去了!你自己知道吗?!走,下一个!”
“何涛这个可以,大家好好看下!再跳一下……好,走!下一个!”
……
张长青喊了两个多钟头,李宽复就坐在边上看了两个多钟头。
“看出什么来了没有?”张长青让队员们先休息10分钟,自己喝了口水,哑着嗓子问边上的李宽复。
“和我想的有点近了,等下你们练完了我找下姚爱军,让他给我当个模型。”
“好!”(。)
第201章 目标亚青:集训3()
李宽复坐了大半个下午,也不着急。看队员们继续练着,心中略有成算的他,这次观察的重点就放在了姚(爱ai)军、何涛和朱亷(身shen)上。
5255b,向后翻腾两周半加转体两周半屈体。
姚(爱ai)军先上去,反(身shen)在跳台边缘站定。坐在下边的李宽复一点不敢大意,紧紧盯着他每一寸动作表现。
姚(爱ai)军的动作总给人一种不紧不慢,流畅自如的感觉。就这么在背向场地的站着,一种自在天成的气势就凝结在他脚下的那方跳台上。
张长青脑中不自觉的想起两年前,王大龙拉着他去地方队看人的时候。他那个传奇的陈教练说过一句话:“这孩子有种与生俱来的“专业”感。”
这话很有意思,在场的所有人,从队员到教练员都是在跳水项目上浸(淫yin)十几、几十年的人了,难道他们不专业?
可现在看去,你便会有种感觉。跳水这个项目,在姚(爱ai)军心里是一个可以感知,可以拆解后再拼装起来的那种熟稔。这是一种大夫拿上手术刀,战士手中握着枪的感觉,他在这里,他就是主宰者。这种(情qing)况,有个比“专业”更贴切的词——权威!
如果跳水这一项有规则,那么姚(爱ai)军站在台上,就是手握规则的那个人!这一方跳台,千变万化在他眼里都淡若止水。
他怀里夹着写字板,抱手站在李宽复(身shen)后,一起看上跳台上的那个(身shen)影。
只见一个开合间,姚(爱ai)军深蹲下沉,从台上拔地而起向外跃出。
双手在空中第一时间打开,(身shen)体绷紧像一尾跃出海面的飞鱼,矫健的(身shen)体划过一道弧线,头朝下脚朝上的姿势开始转体。双手一手搭在后脑勺,一手在(身shen)前收紧。让绷直的(身shen)体收束成一道平直翻转的整体。
姚(爱ai)军的翻转一贯的迅速,不到一秒,两周半转体结束,几乎是一个完全没有下落就完成了的转体阶段,紧接着抱腿屈体,毫不见停顿的进入向后两周半翻腾阶段。
就在这时,李宽复的眼神陡然一亮!就是这里!姚(爱ai)军和别人有非常大的不同,就在这里!
姚(爱ai)军的转体接翻腾时,他一点不见滞感,所有的动作都用同样的节奏在进行着,
有序而协调,有一种惊人的韵律。
紧绷的(身shen)体从起跳开始就不会有丝毫松下来的时候,每一次的动作变化,都在紧密的肌(肉rou)协作下牵动完成,而这种紧绷缺又不是锁死!许多队员们或者做运动的人,都进入过一个误区,肌(肉rou)越强越好,不是这样!而是肌(肉rou)的控制(性xing)越强,动作才能越臻于完善!
姚(爱ai)军的(情qing)况便是如此。他的(身shen)体是绷紧的,但又同时极富韧(性xing),灵活的不可思议。翻转腾挪间,每一寸都是在自己掌控之下的!
所以他才能在起跳时达到“姚之浮空”的效果,才能在双人台的每一次同步时调整自己在无固定(情qing)况下的空中动作变化,才能在入水的时候达到微妙精准的“揉水”效果!
每一次、每一步,都是建立在他对自(身shen)(情qing)况和赛场千变万化的精准掌握和理解!
人不是机器,几乎不可能有人做到对自己全方位的精准控制。有个词叫做“如臂使指”,形容((操cao)cao)控事物就像手臂指挥手指头那样自如。但,正常人是做不到所谓“精准”的!不信,大家可以尝试下,你猛的长开五指,绝对不会每一次打开的手指角度精确的一模一样!
但姚(爱ai)军可以!他能精准的控制自己的每一次细微((操cao)cao)作,带来动作的流畅和自如!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怪物!
李宽复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他觉得不太有可能是这样,等姚(爱ai)军起水后。他赶紧将目光放在“对照个体一号”何涛(身shen)上。
何涛和其他队员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身shen)遒劲扎实的肌(肉rou)。不知道他在部队里是什么(情qing)况,但就这体型来看,练的应该还是蛮辛苦的。
何涛站在台上,同样的5255b也是反(身shen)准备。背向外的站好,手臂开合见,背部遒劲的肌(肉rou)有着极为突出的视觉效果,彰显着与众不同的爆发力。
起跳后,何涛的爆发力果然显示出了极大的威力。他是所有队员中能跳出比姚(爱ai)军更高的空中高度的人。
转体是何涛的强项,只见他腰腹一个紧收,绷住的肌(肉rou)块立刻显示出雕塑般的效果,整齐划一的发力,牵起他整个(身shen)体开始迅速转体。
因为姚(爱ai)军的建议,何涛在转体接翻腾的前一刹,自觉的将转速停下,最后的半圈几乎依靠惯(性xing)带过去,然后直接屈体抱腿,接翻腾两周半。
何涛的翻腾动作较之于自己优异的转体能力来说,要弱上不少。抱腿后,他速度明显降了下来,导致下落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打开入水阶段就变成了毫无花哨的落水,水花效果自然要差上一些。
若不是转体定位实在优秀,他下落的再慢上一分,恐怕就会影响到打开入水的角度问题了。
李宽复手中不停的写写画画,记录下每一处让他觉得有触发的地方。
再来,是他的“对照个体二号”朱亷。
朱亷的动作特色是细腻,他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