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套入水动作无处不存在时机,这种不可捉摸的,千分之一秒的细微处理,根本不是人体能够反应的。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感知和预判!
这就是时机!
每个人的极限都是有限的,哪怕进入到精神力集中的那一刹那,能展现出来的超常水准也要根据各人的能力而定的!
陆航这一跳626b,展示出了他极好的天赋水准!
整套动作流畅自然,带着一种不可言说的韵律。所有在场的人都觉得,哪怕晚上只看这一跳,也是值得的!
躲在角落里旁观的王大龙,更是激动的忍不住拍巴掌。这才是他几年前看上陆航的原因!这个脾气古怪的少年,实在是天赋惊人!
“9。5,9分,9。5,9分,9。5,9分,9。5,实得分98分,总分364。60分。”
果然是一个极高的分数!几近满分的高分!
陆航起水后看见自己的分数,也猛的握拳挥了一下,对这个分数还是很满意的。转瞬,又有些懊悔,这一跳但凡难度再多个0。1,上了3。6的话,也是一个百分动作了呢!
跟在他后面最后一个出场的姚爱军压力就有些大了。同样在第四轮做臂立动作的姚爱军,走的是难度更大的6245d,这是他年初才在教练的威逼利诱下上的新动作。
难度刚好比陆航刚刚那跳626b多了0。1。
也就是陆航怨念中,“如果同样的有效分”放在3。6的动作上,就可以过百了呢!
那这一跳姚爱军真的能过百吗?!
他自己都不是不能笃定的!
三个有效分,要有2个上9。5,1个上9分,3。6的动作才可以过百!
6245d,臂立向后翻腾两周转体两周半。d类动作是不做姿态要求的,也只有在第六组动作中才会有。
臂立动作中,兼具了转体加翻腾的复杂动作,是有d类姿态的。
这种是跳水项目中最为复杂,也仅仅只存在在跳台上的动作。
毕竟是“曾经未来的”世界冠军,参加过的大赛很多,遇到过的高水平对手也很多。陆航上一跳尽管令人惊艳,也让分数步步紧逼,然而姚爱军只要在跳台上站定,一切思绪都会远离,( )只剩下最纯粹的目的——跳好这一跳!
这就是他长期保持极高稳定性的方法,每一跳都只计当下。
摒去重重复杂的关联条件,只截取最纯粹的本源目标,这才是做事情的方法!
在台边缘稳稳倒立起来,停驻三秒,推台跃出。
姚爱军的这一跳,推台略微有些偏,重心向后,稍微有些飘。
这种飘和他之前的高飘的凌空感又不一样,这种飘是指身体定位容易出现偏离的那种不稳定的飘!
这一个推台,立刻让关注这一跳的人揪心起来,难道要糟?
不!
姚爱军的这一跳飘是有原因的!
他在通过推台的重心微调,辅助转体的跳跃!。。。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第226章 动态不稳定的稳定!()
通过推台时的重心微调,辅助身体在转体时愈发的向内紧缩。这是一个类似于偏心轮的原理,当重心在出发的时候不在正中间的时候,连接体的转速会被带的转向内。
当然,这是一种理论上的,说起来颇为复杂。就是把人体当做一个复杂的构建,作用力通过肌肉发力,牵带被肌肉附着的骨骼、发力部位外的其他肢体等等。
通过细微的精确控制,来让身体转向时达到希望的那个角度和内在动力!
姚爱军这一跳出去,看似歪斜了一点点,却在空中不可思议的保持了极其稳固的自体旋转。
一周,两周,两周半——
极微的重心差别却带来了更好的转体效果,空中的转体部分不可思议的紧实,从转体转向翻滚时,一个微微偏移的重心,也使得的转换动作衔接格外的顺畅。
!无!错!w。qul。不可思议,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为一个重心偏移的蹬台,反而没有带来定位上的失误?!
这个问题恐怕一起训练的张教练和陆航才问题的所在!
一开始教练让姚爱军上6245时,姚爱军是非常不乐意的。
尽管他可以在臂立动作里跳这样的大难度,但并不代表这目前就可以跳好!
任何一个上难度的动作,之所以难,就是对于人体机能的挑战。而现阶段对姚爱军来说,他可以刻苦训练,可以钻研,但却觉不愿意让还在发育期的身体留下隐患!
6245的转体和翻腾都是从臂立的离台方式上发出的,牵扯到的运动肌群都是发育程度尚在少年期的上肢力量,很容易导致肩手乃至腰部的挫伤。
并不是一个适合现阶段的难度。
张教练他们习惯了训练中出点小伤小病,这是传统训练中不可避免的。在教练看来,姚爱军远不是那么“娇气”的人,上点儿难度对他来说是对潜力的正确“挖掘”。
这种理念甚至一直到10年后都是经久不衰的!人定胜天嘛!这是我们老祖宗最爱拿出来例证征服自然的重要法宝。
姚爱军是“经历”过这样的训练带来的后果的,而且不止是!自然不肯接受这样的“挖掘”方式。
可对于运动员来说,上难度难道不是正常的吗?
在教练的强压下,姚爱军并不能说出不愿意提难度的原因,那么就只能上呗。
为了不给身体加重负担,那势必要使动作结构更加科学,降低使用“蛮力”的可能。
要怎样才能使动作更加合理呢?
姚爱军想到了当时全运会时陆航的那一跳半成品的5156b!
当时他为了让能够空中扭转三周,起跳的时候踩在了跳台的边缘上,从边缘向里跳,借助角度发力。这点被当时坐在下面的陈康平敏锐的捕捉到,并且大为赞叹陆航动脑子的方式。
陈康平了,自然也就说给了姚爱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当时还在省队的姚爱军,特意找人弄到了大赛的录像反复观看。又联系了陆航询问,才大概搞明白。
原来起跳的偏差是可以这样利用的!
有了实例的证实,姚爱军就去信向徐教授请教,用科学的方法来解读动作产生的原理等等。
强大的徐教授虽然不懂跳水,可人家那是多年浸淫在基础物理领域的专家!只凭姚爱军信里的囫囵描述,就捕捉到了关键词!
偏离?旋转?
搞物理的还有能将这两个词连接起来的?
这是动态不稳定和动态稳定的运动现象嘛!
徐教授的回信里,给他列举了一大堆关于运动物体的稳定、协调、不稳定的运动等相关问题的阐释和例举。
犹如被人打开一道光,顺着指引,姚爱军了解了偏心轮理论的运动方式。
虽然大致明白了偏重心的运动方式可能对于旋转个件更为有利,但人体和物件儿的差别还是巨大的。
随后的训练中,姚爱军有意揣摩,一直惦记在心里。
等这次张长青要让他上难度的时候,他终于将这个法宝用上了!
不同于上次,人在江淮,陆航在国家队,徐教授还远在天边。这回的姚爱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抓了陆航拆分他当时跳5156b的想法和动作成型原因,又带了问题去请教徐教授,拿后在跟李宽复同志一起商量揣摩。
一遍遍的在跳台上实践的想法。
终于,让他研究出了如何精确的把控制成一个从跳台上飞跃出去的“偏心轮”式运动!
6组的动作是臂立,用手将身体从跳台推出去。uu看书( )
唯一的接触支点是手!
而手是人体最敏锐的感官之一,远比脚来的更加灵敏灵活。
通过手推台出去,可以控制的更加细致入微。
姚爱军在练习中一次次打磨的动作。从第一次完成的将6245跳出来,到每跳必定完成,这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姚爱军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次的对肌肉发力控制上升了一个阶层,这个好处不仅体现在6245这个动作上,更是让他所有其他的动作质量都提升了一个水平!
这也是为何他在后来的比赛中109c做的更为漂亮!因为109c这样最不花哨的动作才最显基本功,那种流畅细腻的感觉,是个人整体水平提升才能带来的效果!
陆航这一跳6245b,以一个偏离的起跳开始,却以一个漂亮的完成收尾。
在跳水赛场上诠释了一幕停留在理论课本上的动态不稳定的稳定原理!
比正常的起跳更加有力,比平时的动作完成度更加流畅干净,整套动作仿佛散发着浑然天成的气息。
这个只有刹那间的“1秒动作”却仿佛无坚不摧,理当如是,告诉所有人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完成动作,这是一场精心设计下的极为稳定的结果!
是的,是结果!
是一个没有第二种可能的,唯一的结果!
从姚爱军重心偏离的从跳台上出去,这样完美的一跳就是结果!(。)
第二百二十六章动态不稳定的稳定!
第二百二十六章动态不稳定的稳定!是由【无*错】【小…说…网】会员手打,更多章节请到网址:
第227章 学霸的能量超乎你们的想象()
“9分,9分,9分,9分,9。5,9分,9分,实得分97。2分,总分366。45分。”
姚爱军的这一跳所有裁判的有效分都给了9分以上,但并没有超过陆航前一跳的得分。可见陆航之前的发挥的确做到了罕有的超常状态!
姚爱军这一跳的实得分比陆航略低了一点,二人的总成绩差距缩短到了两分!
尽管裁判评判时考虑了动作完成度的问题,只有一个裁判给了9。5,但更多的观众不这么认为。
“天啊!快看这个慢镜头回放!他这时歪了吧?无错不少字!对吧?无错不少字!”这位眼神儿不错的了姚爱军起跳时的异状。
“是吗?我看不出来!我觉得这一跳多棒啊!看着速度,看着水花!多么流畅!”
“是挺好啊,可这分儿不高啊!”有人觉着没有上一跳得分高,那都*无*错*得叫不高的。
“不高?”边上立刻就有人尖利着嗓音对这位提出了质疑。“有效分可都在9分以上!你还说不高?你以为跳水能打出多少个9分啊!”
“可……上一个不还有9。5么?”被哽了一下,那位明显犹疑了一下,但又很有理由的反驳,“还说不多呢,这一会儿可不就见着两回啦……”
“……”
这话倒也没错,今天晚上这半决赛出现这么多高分,并且一个接着一个,着实不常见。
简直让人觉得,这90的高分,也不见得“多高”吧?无错不少字
晚上自半决赛开始,姚爱军和陆航二人的比分就咬得很紧,两人动作一致,发挥的质量都很是不错。二人的竞争很快就带起了赛场气氛,燃爆了大家的状态。
因此,在前几轮的比赛中,选手们都有着不错的发挥。
但随着赛程的进行,漫长的等待中一分分消耗。选手们的比赛情绪和竞技状态都在急剧下滑。
很快的,后两轮的比赛中,陆续出现了选手们较为明显的失误动作。接下来的十几跳,出场的选手都没能在有效分上超过8分。更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