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姚爱军不得不在空中急刹车,让自己的转降下来,这样可以让身体在纵向上分散掉的合力减弱,使得在重力加度下的作用更明显些——也就是掉的快些。
等刹车后,下落的度和汪鹏差不多的时,姚爱军要想再次和汪鹏同步翻转动作,就必须再次让自己加动起来,这就是裁判员和观众看到的“二次加”的情况!
那么,他真的是在“二次加”吗?
是的!强大而专注的肌肉训练,让他明确的能够感受到身体每块肌肉的力效果。从静到动,自慢而快。姚爱军在平日里无数训练的堆砌下,这种“无固定环境”下的力,已经成为他熟练掌握的技巧之一。
当他再次力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从转体接翻腾两周半的一刹那,力的肌群迅切换,让他在翻腾的角度上与汪鹏再次保持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同步率!
“刚刚屏幕上看,他们这组,不是这个大队员在喊口令吗?”有人惊讶的现了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双人组合中会让水平较高的那个选手来控制起跳节奏,出动作开始的信号。同时,因为个人能力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在过程中配合另一位选手的同步效果。
可在姚爱军和汪鹏这里,似乎这个“一般的普遍规律”有了点不一样的变化。出信号的人是汪鹏,但控制整套动作节奏的,是姚爱军!
当一个裁判员现了这个真相后,迅的传递给了其他人。
大家又从回放的小屏幕里将起跳的那一幕再次拖回去看了一遍。果真,在台子边缘喊起跳动作的是汪鹏,但蹬台起跳后,明显汪鹏已经自顾不暇。而动作舒展又有力的姚爱军则游刃有余。
再一次的回放录像,让裁判员们再一次的仔细观察了姚爱军的动作完成过程。
“他蹬台效果也很好。很有力。边上这个,起跳太往上顶,度没起来。”
“前几条他蹬台也蛮好的,这次看起来是滑了一下。”
“对,滑了。”
“真不得了,转体后还能把度再加起来。好久没看到能力这么强的队员了!”
“是啊是啊。”
“你们说,他要不是为了配合同步,是不是还可以更快?”
回放的时候再一次对比汪鹏的动作,姚爱军的细腻之处就更为明显。
技术分的裁判三人一组对两名队员分别打分,互不干涉。这厢讨论姚爱军动作的时候,另外三名对汪鹏打技术分的裁判并没有受到影响。
打分出来后,“7分、7。5分、7分,7分、6。5、6。5,8分、8分、8分、8。5、8分,实得分81分,总分247。56分。”
起水眯眼后看向打分的显示屏,汪鹏心里掀起一阵翻腾。又是这样!就算自己有失误,同步上也不会丢分!
姚爱军这种对全套动作的掌控度,让他简直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明明是两个人的比赛,却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牢牢控制在姚爱军的手心!
这次的个人技术得分,
姚爱军和汪鹏一个7分一个6。5,看起来差不多。但那是因为姚爱军刻意“等”了一拍,影响了他整体动作得分。
尽管姚爱军在这个动作上丢分了,但对于姚爱军后面的比赛动作来说,却的的确确的加深了裁判的印象和认同。
很快,第四轮的动作跳完结束,姚爱军/汪鹏的成绩排名出来了。位列第四,排名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双人赛实得分在7分的动作都算不错的了,难度上也不会很高,毕竟在全运会按照地区出赛,在同一个地方队里找出两名技术都非常优秀还能节奏合适的队员放在一起,实在是颇为不易的。
因此在排行榜靠前的第一梯队,和后边的队伍分差还是蛮多的。这一跳的81分,在同样第四轮的选手中,得分也是相当靠前的一跳。
什么是控场?这就是控场!
有了姚爱军的同步配合,(o)汪鹏这一跳的小失误,完全没有对他们的排名产生影响!将队友的失误影响降到最低!
……
很快,比赛进入到倒数第二轮轮,也就是姚爱军他们要做的1o9c!跳台上的最大难度之一,4。1的难度分!
向前四周半抱膝,这个动作是个硬骨头。一点花哨和技巧都没有,实打实的从台上翻四个跟头下来入水,就是纯粹的追逐空中动作效率,也是单人台上的杀手锏。
“1,2,3——走——”
二人迅从台上蹬出,肩并肩的齐肩翻腾,一周,两周,三周,四周——
打开,合掌,入水——
干净利落的一跳;这就是汪鹏平日里嚣张的本钱,他个人的跳台能力也是非常优秀的,1o9c的大难度,在他跳起来一点不会觉得吃力。
入水上自然没有姚爱军那么细腻,可汪鹏从第一轮结束后就绷紧了弦,一丝一毫不敢放松。入水下去后冲了很下面才双手打开往两侧推走。
水面上他和姚爱军一人一朵水花圈,大小两个品字形的水泡,咕噜噜的翻滚到水面。
“好——!!嗷——!!”不知道谁起了头,观众席上出了巨大的叫好声,喝彩的声浪席卷了整个比赛现场!
“9分、9分、8。5,8。5、8。5、8分,8分,8分,8分,8。5,8分,实得分1o2。o9分,总分349。65分。”
“好嗷——!!加油!!——加油!!——”全场第一个破百的分数出现了,刚大声喝彩的观众们,再次点燃了激情。
百分的动作一下子让全场为之沸腾!(。)8
第168章 预备!赛场的滋味()
一个高质量的1o9c,不仅是单人十米台的杀手锏,也是双人台上一举制胜的关键动作!
作为一个初次配对的搭档,又是纯新的面孔,能拿到一个上百分的动作分,简直是对动作质量的巨大肯定!
后面出场的队伍受到他们这一跳的影响,跳1o7和1o9的选手几乎都分数没上去。这也凸显这种主观打分项目的一个动作编排的技巧性。
比如跳水、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在同一轮的比赛中,是否会与前后组的动作撞车,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将比赛的结果引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五轮动作结束,姚爱军/汪鹏组合位列第二,一下次上了两个名次。进入决赛,已是板上钉钉!
最后一跳的2o7b,一个向后翻腾三周半屈体的动作,难度系数3。4
这一跳对于运动员的起跳要求比较高,毕竟人是背对着池子站着的,起跳方向就是向身后跳,一般即使经过训练的专业运动员,向后跳要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还是很难的。
不过这是预赛的最后一个动作,预赛进决赛是取前12名,按照他们现在的排名,已经没有出线压力了。
这样前提条件,显然更有利于运动员挥,这一跳的2o7b,无论姚爱军还是汪鹏,都表现出了十分轻松的比赛状态。
中规中矩的2o7b给他们带来了一个74。46的不错分数,实得分都在7分以上,总分达到了424。11分。
就这样,姚爱军二人以预赛第二的成绩进入双人十米台的决赛。决赛将在晚上进行,他们还有几小时的休息时间。
“嗯,嗯!好的!我会的!谢谢您关心,您就瞧直播吧!嗯嗯,好的,只要您不嫌我烦,回头比完了我就上您那!好的,教授回见!”
姚爱军出来后,陈康平对他自然又是好一番夸奖鼓励,然后说刚人家徐教授特意打电话来问赛况,一场三米板决赛的现场观赛,彻底给徐教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姚爱军都不知道两位老头儿什么时候交换的联络方式,在这个没有手机的时代,居然还能找到人。姚爱军自然回了电话给人家。
原来这时候的全运会,很多预赛是没有直播的。徐教授听说姚爱军今天有比赛,好一番劲头儿的在《广播电视报》的节目表上找,只看到有决赛直播,心急如焚。赶紧打了电话来问,有没有进决赛,晚上能不能在电视上看见!
挂了电话,陈康平站在姚爱军边上问道:“怎么?这还没比完,心都要飞去你教授那啦?”陈康平对他那个“学霸”的属性又爱又恨,不是第一回了……
姚爱军听着好笑,都说老小老小,陈教练这话里酸味儿飘上天了!赶忙答道:“哪有!徐教授说上次和您聊的可开心了,邀请咱们比赛完了去他家做客呀。”
“哎呀,人教授真这样说啊!”陈康平又紧张了起来,他对有着大学问的人,总是敬上几分。
随即,又把这事儿放在一边,叮嘱姚爱军少吃点东西,赶紧去休息,好有个充分的精力应对晚上重要的决赛。
“别担心,双人跳这块牌子,锦上添花。要放轻松。”陈康平拍拍他,一路送他到选手的住宿楼才分开。
在离北京城千里之外的江淮省,同样也有人锁定了频道,守在电视机前等着姚爱军的比赛身影。何老太太从全运会开始,就在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展开了宣传攻势,硬是让人家答应有跳水项目直播的时候,在活动大厅的大电视上放着。
何老太太邀请了一群一起活动的老头老太太们来看她大孙儿参加全国大赛呢!
晚上体育中心的跳水决赛有两场,
第一场是上午女子双人三米板的决赛,第二场才是姚爱军他们参加的男子十米跳台的决赛。
决赛选手一共12组,每个地区代表队最多只能进一对选手。姚爱军他们顺利进入决赛,也代表着刘冰/吴疆的那对就止步于预赛了。
上午女队的于小蝉/方芳未能进入决赛,晚上的比赛里江淮省参加的就只有姚爱军他们一场了。
吴疆躺在床上继续“叽叽叽”的照顾他家爱宠“小叽”,一边用毫无伤感语调的呻吟着:“哥这次任务算是结束了,没有牌子实非我愿啊!都怪对手太强了……你要怎么补偿将名额从我手里拿去的痛啊~~啊~~~”
吴疆和6航是一届的队员,因着姚爱军和6航关系较好,吴疆和他开玩笑也很是随意。
姚爱军瞥了他一眼:“真的是你手里的吗?我怎么记得你们在第三页啊?”
比赛大厅的电子显示屏,每次只能显示8个队伍的排名成绩,第三页可不就是16名开外了吗?自然是与决赛无缘的呢!
吴疆不理他,口里咿咿呀呀的哼着不知道走了什么调的流行歌曲,现在他小爷可是无事一身轻了。
姚爱军看着吴疆这幅样子,心里也轻松了很多,很快就躺在自己床上眯睡着了。
跳水还是一项消耗挺大的运动,不停的下水出水,六轮动作差不多会进行两小时,期间就算做比较好的保暖措施,还是会让人有一个比较大的体能消耗。预赛和决赛中间的这段时间,得抓紧休息。
吴疆哼唧了一会儿,瞥了一眼,看见姚爱军睡着了,也就安静了下来。吴疆身上笼起了一圈轻愁,他捏着手里的“小叽”戳了几下,丢到一边。
其实,来到赛场,谁不想着有个好成绩呢?
吴疆也是打小练的跳水,每一个练体育的孩子都吃尽了苦头。他从进省队开始就遇到了6航,那个在省队玩大的少年天才;待6航从省队出去,又来了个更加妖孽的姚爱军。
吴疆心里不是不难过的,他身边来来回回的天才们,u看书让他清醒无比的认识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