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家的肉;还能让他们更放心那。
于是在一场的风波过后;罗家各种肉食的销售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的不少。而且知道罗定被人为难的人家;纷纷挺身而出对着罗家做出了声援;一时之间罗定家里各种商品全部变得热卖;有些味道特别好的主打商品;还经常要卖到脱销。
如此火爆的生意看的那些在暗地里动手脚的人几乎要吐血;几番的动作下来不但没有伤到罗家;反而是让罗定家里面的生意更加的红火;罗家肉铺的声明更加的响亮了。这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郁闷了。
不过更让他们郁闷的还在后面;因为经过了他们这番闹腾之后;县太爷依然对他们有所警觉了。
管地的民生关乎着此地官员的政绩;要是真的在由着那些鼠辈胡闹下去;真要是伤及到民众的利益;那叫上官知道了之后;自己也绝对是讨不到好果子吃的。
为了自己的政绩还将来的前途;这位县老爷开始出手调控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那帮带头闹腾粮商们都请到衙门这里来喝茶;顺便挨个的与他们谈心;话里话外都是你们老爷我最近为了旱灾的事情;心里面很不爽快;你们最好给我老实一些;要是那个敢蹬鼻子上脸;老爷就让他尝尝衙门里面水火棍的味道。
受到警告的粮商们表面上却是是老实的不少;但是存在观望情绪的人还有很多;毕竟粮食这种东西也能算是一种商品;要是进货的价格涨了;或者是买的人多了粮食不够卖;那涨价也是情有可原的;哪怕是县老爷也不能逼着他们赔钱呀。
不过观望下来的结果注定是要让他们失望了;因为这位县老爷接下的动作;彻底的击碎了这些人所有的痴念都变成了妄想。
第105章()
正猫在暗处留心观察的那些粮食们;突然就发现县衙那边的人流来往变得密集了许多;而且多日之前;县老爷也如同当然宴请他们一样;将以罗、岳、白三家为首的稳定物价派请入了县府的后衙。
起初那些粮商们对于这些人会被县老爷邀请;并没有大多的在意。毕竟那位县太爷需要物价平稳;而这些家伙又团结起来集体打压物价;在马屁拍的如此精准的情况下;那位县太爷不清他们过府一叙;才是怪事的。
不过自打这些人去过县衙之后;那位县老爷的动作就越发的让人猜不透了;不过几天之后;白家那边的大船上;就运过来一大批的土豆幼苗;县太爷在县衙外面的布告栏上面张贴了告示;说凡是凤城登陆在侧的人口;都可以凭着户籍所记载的人数;到县衙这边来免费的领取相应数量的土豆幼苗。
看到这张布告的人们都有些蒙了;他们不知道县太爷这是想要干什么
不过很快;这位县老爷就张贴出了第二张布告;上面详细的解释了官府发放这些土豆幼苗的含义。
如今凤城极其周边的旱情越来越严重;有鉴于此在上个月初县太爷便上折子将此事告知了自己的上官。由于武威距离凤城并不断远;所以两边的情况大致上是差不多的;而整个凉州此时的状况也是基本相同的。
武威府那边在整理了各个驻地奏报旱情的折子之后;将至打包在一起上称了京城;几天之前;京师那边的回馈已经发过来了;说是朝廷减免了凉州这一年全部的粮食赋税。
不用交税了;这对于凉州这边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可是乐过之后;凤城这边的县太爷还是要忧心;眼看着地里今年的收成很可能不只是减产;弄不好的话;有大半的田地今年就是要绝收了;这样的话即便是不用上交赋税;可是老百姓却还是要吃不饱;饥饿是一切的原罪;那些吃不饱的老百姓们会做出什么事情;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忧心忡忡的县太爷左思右想;也没能相处什么办法来;最后只得将凤城这边;与自己一条心的人家请过来;想要集思广益;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有效的方案;来最大程度的减少这次干旱的损失。
这次被县太爷请过来的商家很多;如同那些黑心粮商的人家是有不少;但是更多的人却还是有良心在的。同时生活在凤城的人家;他们都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挣钱是重要;可是一旦凤城这边出现大规模的暴动或者是萧条;那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这些在凤城里做生意的商户。
所以在罗、岳、白、三家联手打压物价的时候;有很多人家虽然没有出手相助;却都在暗中悄悄的微调了一下自己家里面商品的价格;虽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家;都只是便宜了那么一点点;但多少也算是一个态度了。
如今被县太爷一起约到了府衙之内;看看自己周边站着的各位;想一想他们的身份;对于这位县老爷为什么会请他们过来;在座的众人大多数都已经是心中有数了。
果然;几杯茶水之后;县太爷就像他们诉起了苦水;在座的各位都是身家不菲的人士;自然能够听得出这位县老爷话中的意思;所以各自使了几个眼色之后;岳冲便起身抱拳对着那位县太爷说道:“老爷为国为民;心存百姓;我等心中感激涕零。今日我等易有心为老爷解燃眉之急;我们愿意集资凑出来一些财物;以供老爷为民所用;也算是我们为凤城的父老乡亲们;贡献出自己的一番绵薄之力。”
岳冲当了那么久的盐商;以上的这段话绝对是他说过的最有水平的一段话了。
而他说过这些话之后;其余的那些商人纷纷的出言支持;嘈乱的现场让正在与徐简小声说话的沈晨霭不仅抬头观望;之后又低头小声的对着徐简说道:“看不出来呀;一段时间没见;你家九爷的文学水平长进了不少。”
徐简闻言小口的抿了一下自己杯中的茶水;轻声的对着沈晨霭回道:“他早就已经预料到县老爷这次请咱们过来是干嘛的;所以出门的时候提前叫我给他打好的草稿;出门的时候他在马车上背了一路的。”
话刚说完;徐简就见岳冲侧过头跟他对视了一下;那眼神当中求表扬的神色实在是太过旺盛;让他想要当成看不见都不行。
无奈的徐简只好不着痕迹的冲着岳冲轻笑了一下;算是对他的肯定。得到表扬的岳冲志得意满的继续冲着县太爷说道:“为百姓分忧;为朝廷解愁是我们应做的事情;我愿意出5000两银子;请县老爷用此银钱为凤城的百姓们采买粮食。”
岳冲的话刚刚说完;其他的商人们便开始纷纷的响应;最终这场晚宴上;县老爷一共为百姓们筹得救灾款20000余两;罗、岳、白三家占了其中的大头;分别是罗家3000两;岳家5000两;白家3000两;这三家的出资;占得了救灾款的一半左右。
手中有了卖粮食的钱;县太爷的心中总算是有些底气了;可是他仔细的计算了一下;即便是他动用国有资源;能用买下最便宜的价格买下粮食;如今手中的这些银子所能够买下来的粮食;也只能够免强维持住整个凤城的人口两个月的口粮。
而凤城这边一般都是十月中旬入冬;到来年的三月初才能够迎来春天;五个多月的时间;却要靠两个多月的口粮来维持;这难度不可谓不大呀。
看到筹到钱后;县太爷还是愁眉不展;大家不仅好奇的出言相问;得到答案之后;众人却又不好在说些什么了;所以在一阵的面面相觑之后;宴会上难得出现了静默的时刻。
不是他们舍不得钱财;而是先前的那些筹款;对实力强悍的罗、岳、白三家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再给也不是没有;可是那一家做生意的不得预留出一些流动款项;以备不时之需;要真的是在按着这个数目出钱的话;虽说不会动摇了三家的根基;但是资金的流动上却着实要吃紧不少了。
罗、岳、白三家尚且还要如此;就更不要提那些实力远不如他们的商家了。
在一阵沉默之后;一直坐在一旁少有说话的罗定;突然就开口了;他冲着县太爷问道:“我等知道老爷忧心百信;但您大可不必将所有的事情一旦全部抗下。我凤城的百姓们皆勤劳智慧;只要老爷在前为他们指点迷津;大家同心协力之下;自然可以共同扛过这次的天灾。”
县老爷听过之后眼前一亮;连忙冲着罗定问道:“罗老板可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罗定闻言起身冲着县太爷施礼;然后回道:“近几年凤城这边有一种从海外流传过来的良种;名曰马铃薯;咱们这边的老百姓习惯称呼为土豆。这种东西的生长周期很短;大概只需要三四个月;成熟之后的土豆既可以当成蔬菜;也可以成为主食;不但产量大;还可以顶饥饱;而且这种东西不太挑土地;所以可以作为补充粮食种植下去;要是管理的好;在入冬之前就可以成熟。”
听到罗定的提议;县太爷本来还算明亮的眼神又暗淡了下去;他苦笑着对着罗定回道:“罗老板可能不知道;那土豆在生长的时候虽然不挑土地;但是它们挑肥水。一旦水肥要是跟不上的话;土豆这种东西是张不好的。往年倒还罢了;而今凤城大旱;那里还有雨水去种植它们呀。”
罗定听过县太爷的话之后;不急不缓的回道:“县老爷误会罗某的意思了;我不是想让百姓们大规模的种植土豆;相反我觉得每家每户只要种植两三亩地便够了。土豆这种东西十分的高产;照顾好的话亩产1000多斤不是问题。我们选出最好的土地;在上面种上土豆;每家每户只专心照顾着两三亩地;为地里面的土豆担水施肥;虽说是累了一些;但一家几口人只照顾两三亩地的话;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而这两三亩地的土豆产量;省着吃的话却可以是一家人七、八甚至是十几口人三四个月的口粮;至于剩下的那些粮食;大人就可以用凑出来的粮食填补上去了。”
县太爷听过之后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上神清气爽;他从自己的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大步的走到了罗定的身边;握着罗定的手说道:“罗老板真的是有大智慧的人;在座的诸位也是心系百姓。凤城这一次若是真的能够在旱灾当中得以保全;他日我一定会上奏朝廷;为各位请功的。”
所以这次聚会之后;县太爷便急匆匆的动用关系;请白家的船队从苏杭那边运过来几万株的马铃薯幼苗;随后便在凤城的大街小巷张贴告示;言明按家中的人口数;七口人以下的人家领取两亩地的马铃薯幼苗;七口人以上的人家领取三亩地的马铃薯幼苗。
第106章()
为了支持县太爷的这项惠民举措;来参加了县衙聚会的商户们全部都站出来以身作则;他们不但带头到县衙那边去领取了自己家里的土豆苗;还专门给手底下的伙计们放假;让他们有时间带着家人到府衙那边去排队领取土豆苗。
由于宣传的到位;在加上有人带头出来支持。所以即便是有些老百姓搞不清楚县老爷的想法;却也不妨碍他们跟风而动;于是没过上三天;那第一批被运过来的土豆苗就被众人领没了。
好在县太爷那边早就已经按着凤城这边的土地面积;大致的计算出了需要用到的秧苗数量。所以除了这一批;随后还有最少四批的土豆苗要从远处送过来。
随着这项措施实施的范围越来越广;县太爷在告示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被人给解读出来了。
理解了这位县老爷的意思之后;凤城的众多百姓们都忍不住对他交口称赞;表示这位县老爷果然是一位清廉实干的官员。
想明白县太爷意思的诸位百姓;全部开始发动脑筋想要在这条政策上多受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