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周六的大清早,李希幸起床后正刷着牙,忽然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
她盯着来电看了数秒,考虑是否应该掐断这通电话。然而鬼使神差地,她还是吐掉了嘴里的泡沫,按下了接听键。
“您好,哪位?”
“谢默东。”
“”
李希幸听过谢默东几乎所有的采访,在谢默东开口说第一个“谢”字——不,在谢默东发出第一个气音的时候,她就已经认出这个声音了。
她抓着手机,愣了整整五秒钟的时间,然后用一种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淡定的语气说:“默东老师,您好。”
“我现在在a录音棚,”谢默东说,“如果你有空,现在过来一趟,我们当面聊聊。”
李希幸:“”
公司的领导好像让她今天去公司开会来着。
“半小时!”她说,“半小时后到!”
——开会这种事情,见鬼去吧!
一挂电话,她头发也没梳,早饭也没吃,抓起一顶鸭舌帽往头上一扣,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出了家门。
a录音棚距离李希幸的住处大约八公里,她心算了一下把车开出停车场的时间,果断放弃,冲上马路拦了辆的士就走。城市交通拥堵,司机开到半路被堵在了路中央,前面排队的车辆一眼望不到尽头,红灯上的倒数计时从一百二十秒开始,还不知要等待多少个绿灯才能行驶出拥堵路段。
李希幸再次果断付钱下车,路边刷了一辆共享单车就走。
一路疾驰,耳边时不时传来路人的惊呼。
“我靠!那个人是不是电视明星?”
“怎么可能?你看错了吧!”
“我的妈!那个妹子长得好像李希幸!”
“哪里哪里?!”
到达录音棚,李希幸锁好车低头一看表:从她挂掉电话到现在,刚好二十九分钟。
她在门口花了一分钟的时间调整呼吸,然后走进了录音棚。
谢默东果然已经在里面等着她了。
谢默东虽然成就极大,年纪却不算很大。他成名极早,二十岁的时候刚一出道就轰动音乐圈,被人誉为“音乐鬼才”。如今纵横乐坛十几年,也就三十来岁。他的生活作息一向很好,没事就喝喝茶弹弹琴,到山里住上几月找寻灵感,跟古时候的居士似的,他一身儒雅气息,眼里透着精气神,光看他的精神状态,比二十几的年轻人还好不少。
“默东老师,您好,很高兴见到您。”
李希幸在打量谢默东,谢默东也在打量李希幸。
小姑娘二十出头,一脸朝气,却有着跟年纪不符的成熟和淡定。谢默东倒不是自大,但他对自己在音乐圈的地位还是有比较实际的了解的。一般做音乐的人,就算是红破天际的天王天后,第一次跟他见面都会很激动。倒不是说他有多值得别人崇拜,但就算是出于爱才之心,人也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和亢奋。
比如说,他现在见到了李希幸,就觉得很高兴。
然而李希幸一脸淡然的微笑,居然比他还沉稳。
谢默东赞扬道:“小姑娘,很大气啊。”
“不是不是。”李希幸依旧保持微笑,伸出双手,要和谢默东握手,“老师,我这是在装逼。”
——明明内心已经山呼海啸,但是表面却如冰山一般巍然不动。这是母胎自带的装逼神技。还不是主动开启的,而是被动触发的那种。
谢默东下意识地伸手,跟她握手。
他握到了一只微微发抖的、掌心里全是汗水的手。
愣了数秒后,谢默东开怀大笑!
第十八章()
晚上,朱筱桐终于做完了一整套以李希幸为主题的挂历,发到群共享里。
刚上传完,她就收到了李希幸发来的私聊消息。她打开一看,李希幸发来的是一首歌曲demo,歌名是翅膀——她记得李希幸之前已经给她发过这首歌了。
她不明所以,打开播放器播放翅膀。
前奏一起,朱筱桐就立刻发现这首歌和之前听的时候不一样了。之前李希幸给她发的歌都是自弹自唱的,但是现在这首歌,已经经过了重新的、完整的编曲,听起来风格更成熟了。
原本她第一次听的时候,翅膀这首歌已经是非常动人的了,但其实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譬如有的地方歌词是很感人的,但在听歌的时候她的情绪却并没有被顺利推上高地。可因为瑕不掩瑜,而且朱筱桐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她也说不出子丑寅卯来,所以什么意见都没有发表。如今再听一遍,她明显地发现这首歌比之前更有特色了。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旋律、歌词以及李希幸那独特的复又磁性的嗓音,把这首歌演绎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简直动人极了。在旋律和歌声的撩拨下,她竟忍不住鼻酸,有落泪的冲动。
朱筱桐听完之后,忙给李希幸回消息:“这是?”
李希幸问她:“好听吗?”
“好听!”朱筱桐第一次觉得自己竟然那么词穷,“太好听了,真的!”
李希幸给她发了个笑脸。
“你自己又加工过了?”朱筱桐问她。
“不是。”李希幸说,“我找了谢默东老师帮我编曲。”
朱筱桐发了一连串的“!!!!!”过去。
朱筱桐虽然对音乐不是特别了解,她很难从专业的角度说出谢默东的才华到底有多出众,但是作为一个职业粉丝,她非常清楚“谢默东”三个字对与吃瓜路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高破天际的逼格!!!
所谓的逼格,就是电影圈的奥斯卡,是代言界的香奈儿,是杂志界的vogue。逼格这玩意儿无法用酬金来计算,甚至它非但不赚钱,有时候还要往里贴钱——有多少演员为了能拍一部有得奖希望的电影,一分钱片酬不收,为了凑上档期还推掉了许多赚钱的活动。
然而逼格这东西,所带来的收益是机遇与成长,是未来更大的发展平台。
“你怎么搭上谢默东老师的?!应该是你自己搞定的吧?!我不相信你们那破公司有这个能耐啊!!真的可以啊你!!”朱筱桐激动发了一连串的感叹号。
她一边给李希幸发消息,一边打开搜索引擎,在搜索栏输入“谢默东”三个字。越看越激动:谢默东参与创作的作品,几乎曲曲耳熟能详,全是传唱度极高又斩获无数奖项的金曲。李希幸能跟谢默东合作,就算最后没能成就经典,但在这个过程中李希幸也必然能够收获颇丰。她简直为李希幸而骄傲!
隔着屏幕,李希幸仿佛都能看见朱筱桐为她开心的样子。她笑着想了一会儿,对她是怎么搭上谢默东老师这个问题,她用了八个字来概括——
“死皮赖脸,软磨硬泡。”
朱筱桐失笑,给她发过去一连串竖大拇指的表情。
选秀出身的歌手和传统歌手不同的是,大多数选秀出身的人在参加比赛之前都是素人,因为选秀节目让他们迅速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但却缺乏圈中的人脉。因为他们本身除了人气之外并无其他任何的资源可言,所以签约之后,公司愿意给他们什么待遇,他们也就只能受着什么待遇。他们没有权力指定什么样的团队来帮他们打造作品,甚至没有权力决定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线。
然而李希幸不同。她从来就没有任人摆布的打算。
她年轻又刚刚出道,和其他选秀选手一样,她在圈中也没有什么人脉可言。但她有两样杀伤力极强的武器——
才华和诚意。
就凭这两样武器,她能拿下朱筱桐,她能攻克谢默东,她也一定会有不可限量的未来。
“他听了我所有的作品,他答应帮我新专辑里的三首歌编曲。”李希幸告诉朱筱桐。
“三首!!!”如果李希幸在她面前的话,朱筱桐一定会激动地冲上去狠狠抱住她转几圈。
谢默东老师愿意给李希幸编曲,就说明他肯定了李希幸的才华。一张专辑十首歌,谢默东老师愿意承担三首的编曲工作,说明他大大地肯定了李希幸的才华!
那天李希幸和谢默东在录音棚见面之后,他们聊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
一个好的音乐人,倘若为别的歌手创作,他必须要先了解这个歌手本人,然后因材施教,而绝不是想当然地创作。
作曲者就像是作家,写出一本。而编曲者,则是编导,将这本改编成剧本,最后以另一种形式将作品展现出来。作曲者奠定了一首歌的灵魂,而编曲者决定了一首歌的风格。一个优秀的编曲者,通过配器、伴奏的选择和再创作,甚至可以改变一首歌的情感。因此编曲者需要了解作曲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曲者本人的风格,最后双方达成共识,才能使编曲成为锦上添花的事儿,而非雪上加霜。
那天聊完之后,谢默东给了李希幸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让她回去之后将她的demo和乐谱全都发给他,接着就等消息。
这一次谢默东没有再向之前一贯采用的“不回应”来敷衍。李希幸把他要的东西全都给他之后,他极其爽快地答应了给李希幸的三首歌重新编曲,并且会在她之后筹备新专辑的过程中尽量给予她帮助。
朱筱桐听完李希幸的话,颇花了点时间平复了激动的心情,随后才问道:“那你现在就开始就筹备新专辑了?”
李希幸:“嗯。顺利的话,十月份出。”
朱筱桐:“”
李希幸:“怎么了?”
朱筱桐:“你为什么”
李希幸:“”
朱筱桐:“要在网上”
李希幸:“”
朱筱桐:“跟我说那么重要的事!!!按照电影里的套路,这种时候我们俩应该抱在一起,举高高!!抛高高啊!!!”
李希幸怔了一秒,嘴角不住上扬。
“都怪你!”朱筱桐抱怨,“现在我只能靠抛枕头来发泄我内心激动的情绪了!!!”
李希幸想象着她在电脑的那边抛摔枕头的画面,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淡定。”她说。
如果朱筱桐能看到网线另一端李希幸的表情,必定会很不屑:说着叫她淡定,明明自己的嘴角却快要咧到耳根了!
“现在才刚刚开始筹备新专辑而已。等专辑顺利发了再高兴吧。”
“至于抛高高,还是等我拿到金曲奖吧。”李希幸笑着回道,“毕竟我们需要一点时间练臂力。”
“哈哈哈哈哈哈!”朱筱桐兴奋地打字,“说好了!明天我就开始去健身房举铁!”
对于出专辑这件事,李希幸说得轻描淡写,朱筱桐却深深明白,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好消息。
任何一个艺人,都是要靠自己的作品说话的。如果拿不出过硬的作品,不管什么国民弟弟国民妹妹,从草根中出来,也终有一天要回归到草根中去。人气再高的选秀艺人,也希望自己能趁着比完赛赶紧发新的专辑。拖得时间越久,粉丝流失越严重,对未来的发展就越不利。
唱片公司里的竞争是非常非常激烈的。一家影视公司可以同时签几个小演员资源轮流捧,或是老人带新人地打包塞进剧组。但一家唱片公司一年能够发行的专辑量是有限的,而制作推广一张专辑所需要动用的资源是巨大的。因此同期歌手之间你争我夺的情况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