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阡陌泛霞采桑子-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老娘要过来啊,好事,好事。”沈贺一听,心里轻松多了。儿子虽然爱闹,老太太却是特爱唠,再说又是老一辈知识分子,有她在肯定会好多了。

    “喏,就是这句话,怎么都理解不通。”崔东旭用手指着一行单词凑近沈贺道。

    沈贺把那段英文前后看了一遍,笑道:“这都不知道啊,你大学英语是学庆源本地腔去了吧。”

    “绵粉蚧位列八十六,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不通啊,整段也没提到害虫的危害排名啊。”崔东旭不解地道。

    “你理解错了,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先放在这,饭桌上我给你解释。”沈贺笑道。

    “饭菜还没上桌呢,先说呗。”崔东旭催道。

    “我跟苏妈说了,我们今天去外面吃。”

    “唉耶,我就知道会这样。你个小资派,总以为在外面吃饭浪漫有情调,两个大男人吃饭情调个屁。”崔东旭没办法,只得起身。管他要什么鸟情调,自己的肚子实在有些饿,苏妈没备饭,也只得去外面吃了。

    在离家不远找了家高档西餐厅,两人各自点了所需,边品着洋酒边聊。

    “什么意思?”崔东旭追问。

    “啊?什么什么意思?”沈贺一愕。

    “废话,当然是我刚才问你的那句话啊。”

    “那句话的意思是说‘美国白蛾不在上述害虫之列’或者翻译成‘上述害虫将美国白蛾排除在外’。”沈贺优雅地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是么?”崔东旭有些不相信。

    “你真是个二百五。”沈贺轻笑道。

    “你才是二百五呢,”崔东旭瞪眼道,“就为了翻译句话,让你吃好喝好,花我好几百块大洋,酒足饭饱还不领情呐。”

    “你也知道二百五在这不是指数字啊,”沈贺鄙视地道,“同样,‘eighty…six’在这也不是指数字86,而是美国俚语‘排除之外,不在什么之列’的意思。”

    “哦,是么。”崔东旭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以前他们的轮船只有85个位置,只能装载85位乘客,你要是排在86号位置,恰恰到你就会不让你上船了,慢慢地他们就用数字86来指‘拒不接待、排除之外’的意思。”沈贺详细解析了一番。

    “哇,舅舅果然博学多才。”崔东旭拍马屁道。

    “那是,不博学怎么能当崔博士的舅舅呢。”沈贺很受用地道。

    “虽然对舅舅的小资情调有些不耻,但还是挺羡慕你的,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人生到此,夫复何求啊。”崔东旭见舅舅那副拿腔作调的样子有些好笑,但不过也真的很佩服他的记忆力和知识面。

    “你也赶紧找个老婆吧,都快把我给愁死了。”沈贺突然说道。

    “怎么又扯起这事来了,”崔东旭眉头一皱,“敢情你手上有现货兜售?”

    “嗤,把你老舅当人贩子看呐,”沈贺瞪了一眼道,“孤家寡人的,瞧着寒碜,又不缺钱又不缺貌的,怎么就骗不住个女人。”

    “说得好似舅妈是你骗来的似的,”崔东旭笑道,“缘份未到而已,缘份一到,跑都跑不掉。”

    “但愿如此吧,”沈贺撇了撇嘴,“这段时间有空么,要不一起出去玩玩?”

    “去哪啊?”

    “瑞士。我要去那出差一段时间,跟我一起过去看看?散散心嘛。”

    “太远了,没得空。”

    “请个长假呗。”

    “算了吧,没那个兴趣,”崔东旭摇了摇头道,“过几天我是要下去走走的。”

    “哦,去哪?是为了凯琪斯跟你们学院的苜蓿合作项目?”沈贺有些关切地问。

    “是倒是下去搞实践,不过不是那项目,也就在咱们庆源周遭兜兜圈子。”

    “嗤,我倒是想把你带出去散散心,没料到你还是这么无趣得很。”沈贺鄙视地道。

    “我这是学习娱乐两不误啊。”

    “准备跑哪些地方,出省么?”

    “市都不用出,”崔东旭笑了笑,“我们想去看看隆宫的桑海和清溪的茶山。”

    “都快入冬了,能看到什么呀。”沈贺不屑地道。

    “这你就不懂了,这个时候是调研病虫害最好的时节,”崔东旭笑道,“再说了,去隆宫主要还是带游玩『性』的,听说他们那新增了一个景点,每年特地去看的游客很多。”

    “是么?我怎么不知道啊。”

    “像你这物欲型的,肯定是对那景点不感兴趣的。”

    “哟嗬,小子呃,埋汰起你老舅来了是吧,”沈贺作势要克,“说说吧,究竟是什么雅致的地方?”

    “天浩园。”

    “天浩园是个什么玩意儿?”

    “种的都是月季,各种月季都有。”

    “那还真是不感兴趣。”

第二十二章() 
这次实践活动,宫亚平让崔东旭带了几个植物保护系和茶学系的学生一同去,预付了一笔调研经费。崔东旭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茶桑棉三种农作物,这次下乡的目的是带队让学生们实地看看茶叶和桑树的生长环境以及不同地势不同土质下的区别。

    虽然茶树庆源有好几个县都有种植,但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历史最悠久的当数双桥县的清溪乡,再则,全市植桑的只有隆宫乡,隆宫与清溪又是邻乡,因此崔东旭他们计划先去清溪再折回隆宫。

    崔东旭他们从远至近,先去了清溪,在清溪住了一晚后一大清早再折回到隆宫。

    隆宫乡接待他们的是老熟人马知顾和邱尚志,只不过两人的身份现在已不同了,马知顾是隆宫的副乡长,邱尚志是蚕业办主任。

    五年过去了,故地重游崔东旭不免生出许多感慨,眼前的变化确实不小。首先乡『政府』大楼就大变样了,以前的老房子被拆了,原址上建了六层高的楼房,气派得多。紧挨办公楼旁边还有个二层的小楼,是食堂和活动室,院子还加了老高的围墙,设了个门卫室。

    与乡『政府』隔溪对岸的一大片桑田,种植的桑苗一看就是新植不久的,比小葫芦和斗犬山沙陀峰那带的要矮得多。北六邱和东西两个小七邱不见了,三个村庄的遗址上长满了杂草,还有些未清理的断壁残垣遗留在那,在视觉上相当突兀。听邱尚志介绍说,九八年山洪灾害之后,□□水库下面的桑田和村庄全部被冲毁了,桑苗都是后来新植的,三个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北六邱和东小七邱西小七邱迁址了,全部迁到了隆宫街。

    崔东旭这才明白为什么街上多了那么多二层的红砖小楼房,以前从庆源方向过来,开车前方一看就能看见隆宫中学和小学,现在被那些房子全部挡住了,牛背山下的檀公路两旁堆积木似的挤满了楼房,一直从乡『政府』的坡下挤到了螺蛳峰脚下,几个村庄全部挤在了隆宫街两旁,头邱村、七邱村、北六邱、东小七邱、西小七邱五个村庄挤到了一起,再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村。虽然那些重建的房子比五年前的要高大宽敞,但多数房子外墙都没粉刷,红砖□□在外,加上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蜘蛛网似的『乱』搭『乱』挂,显得杂『乱』无章,虽然有现代化气息却给人一种无序的缭『乱』感,刺喇喇地坐落在青山绿水中,显得很不谐调。

    桑海还是那一大片桑海,但跟五年前的情况大不同。崔东旭初来隆宫时,那时的桑海整齐划一,生机勃勃。现在的桑园,给崔东旭的感觉真有点沧海桑田的感觉,虽然此时已值初冬,桑叶差不多都掉光了,但现在的大多数桑园里的桑条横冲直撞,一看就知道是好久没修剪过,有些杂草长得都比桑条高,枯黄的草杆在桑园中迎风摇摆,瑟瑟的尤如迟暮老者。公路西边的农田也是大片大片的撂荒,有的田地经过杂草的一岁一枯,已失去了原来的模样,成了草坪小土坡,要想从新耕种也得花费不少气力。

    看着眼前的景象,崔东旭感慨地对邱尚志直白道:“景『色』跟以前大不同啊,邱兄,初来时的感觉全部没有了,没想到几年间变化这么大,真是相见不如想念呐。”

    “是啊,与你五年前来是区别大了去。”邱尚志亦有同感地道。

    “街上那一排排的房子倒是比以前气派得多,怎么田地却荒芜成这样啊。”崔东旭可惜地道。

    “唉,没法子,”邱尚志叹道,“现在的人大都是宁愿抛家弃子出外打工也不愿呆在家里养蚕植桑,在家养蚕种田划不来。你来的那年,全乡养蚕户还是蛮多的,现在你看看各村的桑园就知道了,到处是疯长的杂草和横撞直冲的桑条,没人管。”

    “乡里也不想想法子留住村民?这么多良田抛荒多可惜。”崔东旭突然感觉很无力,好似自己研究的东西一下子失去了价值。

    “领导新来,工作重点没在这方面。”邱尚志苦笑道。

    “哪是新来啊,都快四年了,胡书记三天两头往县里跑,都干别的事去了哪会关心老百姓田地撂荒。”邱尚志手下一办事员嘀咕道。胡书记指现在的隆宫乡党委书记胡建华。

    “市场经济嘛,老百姓都会打算盘,哪里效益产出高当然往哪方面转行,”邱尚志尴尬地转移话题,“崔教授,我们先带你去个地方逛逛,回头再去桑园采样本吧。”

    “天浩园么?”天浩园是隆宫乡这两年慢慢传出名的地方,崔东旭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学校有很多学生会在周末过来玩。

    “哎哟,崔教授都知道这地儿啊,可见我们隆宫总算打出了个新品牌。”邱尚志笑道。

    一听说去天浩园,崔东旭带来的那几个大一学生雀跃不已,早就从学长们那知道这去处,当然想去看看。天浩园并不远,从乡『政府』出发不到十分钟的脚程,其实,它就是六九水库。

    天浩园是隆宫乡村民自发为纪念在九八年山洪中遇害的乡长程天浩而建的。

    程天浩遇害后,双桥县将县农业局的局长陈钧治调了过来接替隆宫乡乡长和党委书记,陈钧治工作能力很强,上任就有条不紊地开展了灾后重建,将隆宫街两旁的农田和山地征用了,规划好了用作后六邱东西小七邱的宅基地,并加固了隆宫中小学的院场地基。

    六九水库的堤坝被冲毁之后,陈钧治动员全乡劳力,将堤坝重新筑了起来,只是比原来的堤坝低了三米多,离下面的桑田只有四米多高,但却比以前的堤坝宽了四倍有余,而且用的全是螺蛳峰开采的麻条石,用水泥浇灌。为了修筑堤坝,螺蛳峰被削去了半个山头,将隆宫去清溪的檀公路关口放阔了,两边的山坡防滑墙也加固了,排水渠也拓宽了,就地取材,一举两得。

    六九水库新堤坝设计得很是特别。

    底座是麻条石砌的近四米高墙体式台基,堤坝与桑田间隔着一条两米多宽的水渠,也是用麻条石砌成的,水渠的主泄区直通到螺蛳峰下的排水渠,其间又修有几十条副渠,交织在桑园和农田中。

    堤坝台基上面是五六米长的梯形斜坡,堤坝顶上是条十多米宽的堤面,堤面上铺的全是凹凸不平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堤面靠近水库的一边竖着一连排的一米高石柱,石柱与石柱之间相隔不到十公分,跟一排栏杆似的。堤面中间每对着边上的石柱铺着一块块近一米长的青石板,每块青石板高出鹅卵石堤面十几二十公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