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十年代农家记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想吃就弄,又不是啥精贵物什。”

    外婆爽快地说。

    …………

    摘好菜后,唐杏洗菜,外婆和面。面粉是麦子的天然色,有点黄,没后世精加工的白。

    面粉用了泡打粉,很快就发酵好了,外婆利落地揉面,搓团,压扁,撵平。

    洗好的韭菜,外婆细细地切,切完了,装在粗口大碗里,放上盐水。外婆家的盐还是粗盐。粗盐使用前,看情况,再决定是否要先化成盐水。

    粗盐便宜,粗盐可以腌制咸菜,可以做盐焗鸡等,作用可大了。90年代初,实行食盐加碘,以消灭粗脖子病(碘缺乏症,也叫甲状腺增生)但是效果不大,时人多选择价格便宜的私盐。唐杏所处的省市,粗脖子病发病率高,是跟当地人民喜欢吃腌制品有关的。腌制品多用不加碘的粗盐。

    “外婆,你们咋没用加碘食盐呢?”在一旁往碗里打鸡蛋的唐杏问。

    “粗盐都用习惯了,再说它还便宜。”外婆说。

    “可是它可以预防粗脖子病。”唐杏说。

    “哎,你听谁说的?”外婆问。

    “啊,国家都宣传过了,你不知道?难怪”难怪前世96年5月国家开始实行《食盐专营办法》。

    “难怪啥?”外婆问。

    “哦,没事,我来烧火吧!”已经用筷子将鸡蛋打散的唐杏说。

    唐杏用火柴把稻草点燃,塞进灶膛里。火烧的很旺,火光映着唐杏的脸,脸蛋火红火红的。

    外婆利索地下锅炒鸡蛋,炒好的鸡蛋拌在韭菜里,馅就弄好了。

    下面唐杏就烧火,外婆包韭菜盒子,煎韭菜盒子。

    煎盒子期间,外婆把青瓜给拍好了,拌上盐水调味。

    很快外婆弄好午饭了。唐杏出去找外公表哥表姐回来吃饭。

8、豆豉() 
唐杏边走边喊,“周浩,周芹,外公回家吃饭。”

    手机不流行的年代,通讯就是靠喊。一到饭点,外头总会传来“xx,回家吃饭”喊声此起彼伏的。

    “周浩,周芹,外公……”还没喊完就看到表哥表姐,“表哥,表姐,你们回来啦,外婆做了韭菜盒子,就等你们啦,外公呢?”唐杏惊喜地说。

    “听到有人喊我们,但听不出是你。来多久啦?”周芹问,表哥酷酷地看着唐杏。

    “我来了一阵子。你们先回家,我再找找外公。”

    “外公在池塘边洗草,我去喊,你和阿浩先回”还没等唐杏反应过来,周芹就飞奔往池塘边去。

    周浩走到唐杏面前,居高临下地看了看唐杏,“三辈奶,你不吃饭啊,太矮了”,还用手比划比划,“走啰!哥家的饭任你吃”率先往家里走。

    唐杏无语了,中二期的男生不可理喻。

    外公回到家已经是半个小时候后的事。

    外公看到唐杏,笑呵呵地,“孩子,你过来啦,本来想去看你们的,不成想牛生崽了。牛可是人的好帮手,不得好好待它嘛!”

    “牛生崽可是大喜事,再说我来看外公也一样的”唐杏说。

    外公洗手过来坐下吃饭,三个小孩团团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吃起韭菜盒子。韭菜盒子煎得金黄,吃起来脆脆的,韭菜特有的香味,咬一口满嘴留香。唯一不好的是韭菜易夹在牙缝。

    吃过饭后,唐杏坐到外公身旁,看着这个瘦小的老头,很难想象出他是一个能挑着货担走几十里路一天能来回的人。外公啥事都乐呵呵的。

    “外公,我们做包子,米籺,粥卖吧。支个摊在医院门口或工厂门口,不用您挑着担走老远的路。”唐杏说。

    “那地能让人摆摊?”周浩率先出声。

    “试试,实在不行的话,就弄个手推车推”唐杏说。

    “呵呵,孩子,你忘了,外公家里离医院远,出摊不得很早。”外公说。

    “那去煤矿厂那吧?”唐杏思考后说。

    “孩子,外公家里事情多,忙不过来的。”外婆说。

    “哦”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做,外公才能不用挑着个担子,走街穿巷的。唐杏默默的说。

    …………

    唐杏就在外公家住下。

    有时跟外公去割草,看牛崽。有时跟周浩去摘荔枝,割甘蔗吃。有时跟外婆学学绣花。绣花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事。针那么小,盯久了,眼睛疼。前世的唐杏就近视600多度。今生唐杏要好好对待双眼,绣花挣钱这条计划行不通。那跟外婆学做咸菜,看能不能和外婆一起开豆豉作坊,争取成第二个老干妈!也不知道tao奶奶注册了没。

    …………

    豆豉是一种食材,也是一味药。

    民间有很多偏方,说这些偏方不可信,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靠偏方,治好病。

    记得前世的时候,贪玩,下雨天去淋雨。唐杏受凉了,鼻涕直流。唐妈舀一碗盐泡仙桃(类似芒果,比芒果小)给她吃,吃过后,第二天就好了。偏方能够流传,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时代发展,药品种类愈发多了,效果奇快的速效药成了人民首选。偏方也就慢慢失传了。最起码20多岁后,唐杏就没见过唐妈泡仙桃了。

    豆豉是一味药,却是有记载的。

    《纲目》、《本草经疏》、《本草汇言》都有记载,主治伤寒。

    豆豉作为食材又要怎么做呢?

    …………

    外婆干脆新做一锅,从头开始教唐杏。

    豆豉可以用黄豆黑豆做。外婆她都是用黑豆做豆豉,黄豆做豆瓣酱。挑豆子时候,最好把虫蛀的,发霉的,不饱满的豆子剔掉。

    唐杏和外婆坐在外头光线足的地方挑豆子。自家种的豆子,个头参差不齐,放的时间长的话,会有虫蛀。外头卖的豆子都是卖家已经筛选过的品相好的。

    “外婆,一斤黑豆,能做出多少豆豉?”

    “没有称过,只知道一年做个七八斤黑豆就够全家吃一年。”外婆说,“你问这个做什么?”

    “嘿嘿,我就问问,算算成本。”唐杏不好意思的说,“我想开个豆豉作坊赚钱。”

    “嗯,有想头,好好学,学好了,做得好吃不怕卖不出去。”外婆说。

    挑了好一阵,她们才挑好。挑好的豆子,个头饱满,色泽黑亮。

    “行了,先泡三个小时吧,注意了哦,不要沾油。”外婆说完,端起挑好的豆子。唐杏端着挑剩的残次品跟外婆进屋。

    残次的豆子外婆也舍不得扔,她要煮给鸡吃。加点红薯藤和豆子一起煮熟,再加点米糠搅拌均匀,就是一顿好鸡粮。

    “孩子,今天是做不成豆豉了,明天开始做吧。来,先帮外婆洗下簸箕、筲箕、泡豆子用的水桶”外婆说完,抓了两把草木灰扔到水桶。

    外婆和唐杏一起拿到摇水机(或者叫压水机)旁洗。

    90年代很流行那种摇水机。井挖的不能太深,太深,吸不上水。橡胶密封圈要是坏了、老化了,就会漏气,一漏气,就吸不上水了。此时密封圈质量不行,摇水机用不久密封圈就会坏。要是在需要用水的时候坏掉,急死个人。时人邻里关系还是很和谐的,摇水机坏了就过邻居家提水,或者直接在邻居家用水。

    …………

    黑豆筛选好,就要浸泡了。泡满三个小时,豆子皱皮就可以了。

    泡黑豆时候,注意洗掉灰尘、砂石。

    将泡好的黑豆放锅里煮。黑豆不能煮得太烂或者太硬,要煮得刚刚能咬碎,也就是说过心。

    煮好的黑豆装在筲箕里沥干水。在簸箕上均匀铺上稻草,将沥干水的黑豆均匀铺在稻草上面,黑豆不能铺太厚,也不能太薄。铺好后,再用新鲜的芭蕉叶盖上。把簸箕放在通风清洁的地方。

    大概10天左右,黑豆就会长出厚厚的一层白毛,此时得用水洗黑豆,洗掉白毛,再用白酒洗。洗干净后,再晾放在已用酒洗过的簸箕上。晾半天后加盐,再装在酒洗过的坛子里,密封保持。

    外婆一一教完,时间都过去十几天了。唐杏也到了需要回家的时候。

9、收稻谷() 
唐杏回家前,外公特意做了一锅花生糖给唐杏带回家。

    花生炒的香香脆脆的,糖成熔融状态时,将花生放到其中,边搅拌边放。趁热将花生糖铲出来,放到案板上,尽量弄平整。趁热切块,冷却后,就硬了不好切。咬一口,满齿留香。吃进嘴里,甜丝丝的。

    豆豉,萝卜干,花生糖,几包叫“老鼠屎”零食将自行车篮子装得满满当当的。唐杏的小身板,很艰难地才驾稳车。一路疾行,很快就到家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说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老爸更是兴奋地宣布,“家里今年稻谷要丰收了,他们真不愧是搞农业的,啥都懂。”老爸顿了顿,“明天大家好好休息,后天割稻谷了,得加紧了,要是台风来了,半年就算白干了。”

    “好”一家人异口同声。

    “老爸,那你哪天再去请教怎么种植蔬菜,种植辣椒”唐杏说。

    “是啊,多请教请教”唐妈也附和。

    唐杏问姐姐最近有没有发表文章?心急的二姐连忙告诉唐杏,“最近就只有一篇发表,知因要求好高”

    “哗,这么说来我们快有三千块了,不错不错,先存起来,不动,今年年末去买股票”唐杏兴奋地说。

    “不买股票了,买股票钱都套里头了,姐你都不知道外头人说得有多难听。”唐金抗议,“哼,要是真像校长说的明年大涨,羡慕死他们,看他们还跟不跟我玩。”

    “好啦,那些稿费就留着,八月底去缴学费吧,哎,老爸没用。剩下的你们自己决定”唐爸说。

    “哦,对了,校长说奖励我们呢?应该说话算话吧,好几百呢,能省则省”唐桃说。

    期间,阿金猛吃花生糖,惹得唐妈频频念叨,“少吃点,等下饭都吃不下了,留着都是你们的,我和你爸又不爱吃”

    “又是不爱吃的说法”唐杏听了嘀咕着,“可怜天下父母心。”

    …………

    当地的水稻种植是这样:早稻是清明前后插秧大暑前后收割,晚稻是立秋前后插秧立冬前后收割。一年两季,割完稻谷,接下来要育苗,再插秧,不断循环,生生不息。

    唐杏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一家都要出动去割稻谷。

    农家的小孩从小就要跟大人一起干活,干不了,学。学不会,继续学。慢点无所谓,总得做。

    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迎风沙沙地起舞,似乎欢迎大家的到来。村民都洋溢着笑容,仿佛看到自家稻谷满仓,鸡鸭成群。

    唐杏站在自家地头,看着稻谷,犯难了“多少年没干过了,哎,还是抓紧挣钱吧。”

    唐杏一抬头,发现一家人早就开割了,连最小的唐金脚旁都堆了一小堆稻谷了。

    唐杏认命的弯腰,左手握住稻杆,右手握着镰刀,镰刀架在稻杆离地面5厘米高的地方,用力往里一划,稻杆就断了。左手握住稻杆,将其小心放地上,以防碰掉稻谷。

    稻叶有细细的倒刺,皮肤碰到了,瘙痒无比,抚过面颊,隐隐作痛。

    割稻谷是很辛苦的。长期机械地重复:弯腰,割稻谷,直起身放稻谷,不停地循环。不一会唐金就抗议了,“妈妈,我腰疼,干不动了”。

    “小孩子家家的,哪有腰”唐爸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