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白氏一听要养人就怂了,虽然现在有个庄子,养一个人吃饭,不算什么。可是,二姐现在是乔家人啊,那就是个外姓人,让外姓人来吃刘家的饭,她可心疼了!
二姐一看,阿娘居然连收留自己的意思都没有,哭得更大声了,本以为娘家得了势,自己能过得更好些,没想到和以前没啥区别。
二姐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和目前的形势,她从来就是个聪明人,该服软的时候就服软,一抹眼泪毫不犹豫地说:“我回去跟公婆道歉,跟兄嫂道歉,跟乔二道歉。”
她回头对自己母亲说,“你以后再不要到我家去了,你又没底气收留我,干嘛去把我们家里搅得一团糟?”
刘白氏气结,明明自己是帮女儿出气,怎么变成自己搅和是非了?
二姐擦干了眼泪,眼珠一转,琢磨刚才的形势就知道大嫂虽然说的狠,但是还是心软。
拐着脚就去求大嫂,非要让大嫂给自己置办一些礼物带回去,好让自己面上好看些。
李小红给她装了一些自家庄上出产的,古浪县没有的小玩意儿,像是菊皮甜瓜,冰糖小梨瓜,让七仔赶着牛车,把二姐好好送回去。
刘白氏是被古浪县庄上的人押送回去的,临走的时候,被刘大牛好好威胁了一番,“阿娘,你要再随便出庄门,惹出什么是非来,下次可就不是这样送回去了。刘大妈的人可是真会采取措施的,到时可没人为你求情。”
刘白氏可不怕自己儿子,气哼哼的看着刘大牛说,“老娘还用得着你教训?”
刘大妈根本没搭理刘白氏,直接对庄上的人说,“好好送老夫人回去,若是老夫人再有什么是非缠身,你们就等着扣工钱吧。”
庄上赶来的三个人,个个都身高马大,一脸横肉,那眼睛恨恨地盯着刘白氏的时候,刘白氏觉得心肝儿颤了颤。
虽然她没想明白,跟自己的亲家,吵个架打个架,就惹着刘大妈发这么大脾气,可是她也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现在吃着别人的饭,端着别人的碗,不能和别人对着干。
刘大妈这次又给她指了一个老婆子,那老婆子的规矩可大的很,昨天晚上就已经把她训了整整一晚上了,愣是不让她睡觉,搞的刘白氏一大早眼睛都睁不开。
连刘白氏这么爱说话,咋不住口水的人,都佩服那老婆子,刘白氏说一句,人家有一百句等着她。
这母女两人送走,世界终于清静了。
第142章 刘家的瓜果()
繁华的京城,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大明宫内,唐太宗李世民在翻看着奏折。
这些日子,他一直关注着受灾地区和玉门关外的战事,战事倒是进展顺利,李靖从来没辜负过他的期望,李靖手下的李家军也一直保持不败的神话。
而受灾地区的赈济,却不如人愿,每天收到的大多是御史的弹劾折子。如果当天能收到一两个折子,说当地组织严密,贯彻有力,灾民们得到平衡过渡,太宗皇帝便能高兴的多下一碗饭。
若是弹劾地方官员,贪污受贿,或将义仓的粮食,偷偷贩卖,太宗皇帝便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官府收了那么多的税,义仓存了那么多的粮,居然赈济不了几个灾民,这些官员私心这么重,确实该换换了,不换脑筋就换屁股,自古如是。
“皇上,皇后娘娘特地摆了饭,让您过去用膳。”
王德这已经催了第二遍了。饭菜凉了对胃可不好。若是凉了皇后娘娘的心,那就更不好了。
他尽职尽责的站在皇上的书桌旁,干扰着皇上。
太宗皇帝无奈的站起来,看着桌上摊开的折子,问:“王德,你说朕是个好皇帝吗?”
王德没思索,条件反射一样立马恭敬的回答:“皇上文成武就,前所未有,史上未见。”
太宗皇帝忍不住笑了,“拍马屁。”
俩人正打算出门,正巧宇文贵妃送来养生羹汤,太宗皇帝不忍拂了宇文贵妃的心意,便邀她一起去皇后娘娘的正殿里用膳。
王德跟在后面,心中暗暗哀叹,“皇上啊皇上,你明知一山难容二虎,还要把贵妃往皇后娘娘身边带,可知道皇后娘娘为了和你单独用餐,花了多少心思?”这话说不出来,连一个眼神也没露出来。
太宗皇帝与贵妃娘娘凑着趣儿,王德跟在后边,一行人穿过御花园,来到皇后娘娘的正殿里,皇后娘娘看到了贵妃,咬碎了一口银牙。
作为正宫娘娘,她的年纪当然已经不小了,没有办法和这些年轻的妃子们争宠斗艳,凭的就是和皇上自潜邸开始的深厚感情,偏这些人一点眼色都没有,连和皇上单独用个餐,还要进来插一脚。
皇后娘娘心中暗恨,看来这个贵妃的日子过得太舒坦了。
雍容华贵的一笑,皇后娘娘道:“哦,我说这么巧,我刚好觉得,咱们两个老夫老妻单独用餐,有点寂寞,宇文贵妃就像我肚里的蛔虫呀,知道我的心意,就主动来了,真是太好了!”
王德站在一旁,伺候太宗皇帝用膳,和他以前几十年做的一样,用银筷试菜,自己先尝一口,过一会儿再讲饭菜单独放到太宗皇帝跟前的小碟子里,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就算拿的是银筷,也不会发出一点声音。
皇后娘娘充分体现了当家主母的风范,一边细心地照顾太宗皇帝的口味,一边热情地让贵妃不要见外,多吃多喝。
宇文贵妃一边满脸羞涩,脉脉含情地看着太宗皇帝动筷,一边腹诽,“谁要多吃多喝,长胖了不好看了,谁负责呀,要不是皇上在这儿,谁不愿意来和皇后娘娘一个桌吃饭,多不自在。”
一餐饭的时间,王德就看着,三位主子表面上其乐融融,和睦团结,暗地里勾心斗角,两位女主人抢夺着唯一一位男主人的注意力,他站在旁边,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少说多做不听,才是最安全保全自己的方法。
饭毕,太祖皇帝很自然地,让皇后娘娘派人送贵妃回去,自己则带着王德大摇大摆的回去接着办公。
这是最好的方法,不是吗?当只有一个男人,而有两个女人的时候,要么只留下一个女人,要么一个女人都不能留,否则,女人的嫉妒之火,可以让他的大明宫熊熊燃烧起来。
只留下一个女人很麻烦,若是跟皇后娘娘一起,送贵妃回宫,那他这几天就别想得到安生。
贵妃娘娘一定会无时无刻出现在,他回宫的路旁,就寝的床前,办公的桌前,像鬼魂一样阴魂不散。
要说他现在这把年纪,很反感小女孩的纠缠,可是外戚的力量不容忽视,宇文贵妃身后站着宇文世家。
若是把皇后丢下,和贵妃一同出门的话,只怕皇后娘娘,面上不说,心里一定会打翻醋瓶子,这么几十年的夫妻了,皇后娘娘的醋劲有多大?他是深有体会的。
还是孤身一人出来的好,两边都不得罪。
太宗皇帝从在自己天天坐着的书桌前,突然有些烦躁,无论是家里还是家外,没有一刻是平静的,处处需要他操心,处处需要他管理,处处需要他关注。
他把手上的笔一掷,“王德,给朕倒杯葡萄酒来。”
那葡萄酒还是王德的兄弟送给王德的,王德喝着感觉极好,便献宝一样的献给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因为一天到晚久坐,活动少,就是现代所说的亚健康,喝了酒后,效果比王的还要明显,喝完便觉得心情宁静,精神好了许多,每逢心情特别烦躁或精神不济的时候来上一杯,已成为他的常态。
葡萄酒再好也不能多喝,那毕竟是酒,不是养生羹汤。王德堆上满脸笑容:“皇上,我那老兄弟,给我捎了几个新品种的甜瓜,您要不要尝个鲜。”
这是刘大牛新近送的瓜果,知道这个老哥哥爱吃瓜果,刘家就经常送来,你别说,刘家的瓜果就是比别的地方口感好,甜度上佳,火热的夏天吃上一口,透心凉,特别爽。
别说王德爱吃,就是太宗皇帝吃过一次,也爱上了刘家瓜果。
两个人背着人,门窗紧闭,切了一个大甜瓜,不在意形象的大快朵颐,汁水顺着胡子流了下来,太宗皇帝也不介意,反正就他和王德两个人,谁没见过谁呀,先吃过瘾再说。
太宗皇帝靠军功起家,天策军就是他带领起来的,在军中时,经常毫无形象的与士兵们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当了皇上之后,就要讲究宫廷礼仪,有时也觉得很束缚。
王德蹲在地上,抱着块瓜用力地啃,据说是小时候家里人都蹲着吃饭,习惯了,一放松就喜欢蹲着吃。
刚才皇后娘娘的请客好折磨,现在两人都觉得轻松自在。
第143章 杀神大婚()
繁华的不夜城长安城里,最热闹的朱雀大街上,最灯火通明是平时不起眼的云家,云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忙着装点宅院,披红挂彩,明天就是云十三娘的六小姐成亲的好日子。
云家好久没有这样大操大办过,借着这次边疆大胜的喜信,姑爷又升了官儿,好容易得了一个假期,赶回来成亲。
两个亲家临时急着定了成亲的日子,吕亲家是武将出身,守土有责,吕家的人自十三岁就要送到边关锤炼打磨。
既然当了兵,许多事情身不由己,云家是商家,天生低人一头,士农工商,商人永远在最底层的,更是没有那些条条规规框框,怎么得利怎么来,怎么方便怎么办。
云亦丝,这位以前云家不想认的六小姐,现在终于可以风光出嫁了,她嫁妆中凡现银、珠宝、庄子、宅子能现准备的已备好,只有些家具来不及做好。
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女儿,自出生就开始准备嫁妆,成套的家具是女子出嫁必不可少的项目,好木料是可遇不可求的,云亦丝没这个幸运。
吕家不介意,云家就更不介意了,又不是自家正牌小姐,另外给六小姐添了些金银珠宝做补偿。做为主角的六小姐没有权利表达意见。
天还黑沉沉的,云家人都起床了。今天可有好多事要做呢!
这一夜云亦丝好像睡了,又好像没睡。阿娘拉着她说了半晚上的话,有些内容听得她耳红心跳,有的内容听得她心惊肉跳,对嫁到那样人员复杂的大家族更怯了。
只有她自己知道表面的雍容华贵、端庄大方、气势凌人都是装出来的,在她的心底里面,自己仍然是那个刘家庄被人打被人骂被人瞧不起的小女孩。
要到人员更多、形式更复杂的大家庭里去生活,她本能的畏缩了。
只是长久以来信念支撑着她,她必须要给养母争气,给大嫂长脸。
若不是大嫂和养母关系好,她得不到这个收养的机会,也离不开那个穷山沟,更离不开那个不把女儿当人看的刘白氏,她很珍惜现在的一切,就更不能往后退,只能挺起胸膛往前走。
手巧的妆娘在梳理云亦丝的长发,她要梳个百合髻,把头髻挑得高高的,为人妇了要有厚重平实的成熟美,取“百年好合”的彩头。
云亦丝顺从地听着嬷嬷的话,梳妆打扮,不进食水,丫鬟们在外面看着热闹,不停的跑进来汇报,“送嫁妆了,好长好长的队伍,旁边的人都看呆了。”
一会又有小丫头进来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