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先生对长明的课业盯得尤其紧。长明哭笑不得。还不如不送蒜苗。话是这么说。还是三天两头的拔自家地里的青菜送给两位先生。
第230章 拜师()
冬天可是养膘的时候。长明硬生生的瘦了好几斤。这还是有好饭好菜加持的结果。由此可见课业的繁重。
元宝投桃报李。
人家先生这么尽职,自然要好好的送年礼。今年的年礼,比照着去年的年礼丰厚了许多。
青菜是必备,唯一不同的是周山长的妻子喜欢吃素,对回锅肉的爱好不那么浓烈。送的蒜苗少一些,多了一些油菜和茄子。李先生正值壮年,喜爱吃肉。多送了一些蒜苗和韭菜。
韭菜包的饺子可好吃了!
除此之外,不同于去年的是今年增加了绣品。周山长的是一分绣好的金刚经。李先生送的是绣的屏风。
佛经肯定没有屏风值钱。但是周山长和夫人都是佛教信徒。这份礼物送到了心坎里。李先生家也不是很大。屏风送的是大屏风。看起来大气。
李先生收到了屏风有些不好意思。想要送还回来。长明再三强调是妻子绣的。根本没花钱。李先生才收下。李先生知道长明的情况。入学的时候填了家庭情况。
祖上三代都要填写。
李先生知道长明的妻子也是和长明差不多年龄的小女孩,很是惊异道。
“你妻子真是厉害,小小年纪绣工这么好。可厉害着!我女儿正到做女红的年纪。总是安静不下来。想要找绣娘来教导她,她说绣娘严厉。你师娘的女红做得不太好。真是愁人得很。你问问你媳妇儿能不能教教我女儿。”
长明满口答应下来。
“不用问,直接让小师妹来我家学就好。要是小师妹不方便,我宝来先生家也可以。端看先生方便。”
李先生心里慰贴。
这话,以前的长明可说不出来。学习了说话技巧,长明说话再也不会得罪人。
听长明说话的人,心里也不会不得劲。
当别人请求你的时候,有些麻烦必须做到。千万不要做思考状。因为反正结果都是要帮忙,何必让大家都不好看。
爽快的答应下来。
大家心里都好。
就如现在这种情况。元宝肯定是愿意的。整天在家里也没什么玩伴。说得起话的草儿,到了冬天,请她盘账的人扎堆。长明没在家。元宝想要说个话的人都没有。
能出门教导人学刺绣,还能出门透透气。元宝肯定是愿意的。唯一麻烦一点的就是到底是在谁家学习。
李进作为先生,长明肯定不能直接点小师妹来自家学刺绣。
大大方方的把抉择权利给李先生。李先生心里畅快,也少了许多纠葛和隔阂。
这样做出来的事情,多圆满好看。
最终,李先生拍板决定让女儿去长明家里学习。理由是学生学习没有让老师跑路的道理。
长明没有推辞,答应了下来。
学习刺绣,也是有规矩的。徒弟做出来的第一个绣品,要送给老师,作为出师礼。
这算是正正经经的拜师走的场面。
元宝原以为就是来学习一下,没想到李先生不愧是先生。竟然还准备了拜师礼。
拜师礼比照着长明拜师送的礼,丰厚许多。添加了一对银镯子。
第231章 送礼()
李进家境一般,不算富裕,也不算贫穷。先生里面不算垫底。以前家里还是小富。兄弟都读书考试,花费颇大。成家之后分家出来,身上的钱财也没多少。
教学的银子勉强够生活。走礼等等事情,还由着李夫人掌管。前些年尤其困难。
好些花费都是用的李夫人的嫁妆。先生对妻子如此识大体情深义重,很是感念。从来不在外面乱花钱,对于妻子看重。没有儿子也没有想要纳妾的心思。
送的这一对银镯子是最近出的新款。分量轻但是很精美。
李先生大概是真的很满意长明吧。即使长明不太认真。每次要人盯着,才会好好学习。
拜师礼这么郑重,并且李夫人回的年礼中还有周山长的字帖。这可是可以与不可求的东西。周先生的字自成一体,一张字画外面要价还几百两,也买不到。
如今的吏部尚书是周山长的学生。喜欢的也是周山长的字。如果字迹能有周山长的几分神韵,前途可光明。
这个字帖多贵重!
有了年礼和拜师礼在,元宝原本打算教导小师妹八分的心思升级到十层。
小师妹今年年仅六岁。性子有些腼腆,还有些软弱。
时代对女子的要求太沉重。元宝看小师妹性子这样弱,才六岁已经看得出来面团的性子。有些焦心不已。
除开教导刺绣之外,元宝还教导小师妹作画和瑜伽。瑜伽是次等选择。刚开始想要教导小师妹练武。小师妹吃不得这个苦,小眼泪啪嗒吧嗒往下掉。只能退而选择练瑜伽。
不能让劈叉白练。反正已经把身体打开,放松又要回去。
瑜伽外加防狼术,对付个把男人不是事。总比什么都不练,以后受委屈,回家抱着师娘大腿哭的好吧。
李先生和师娘很高兴送女儿去学习刺绣。每天回来饭都要多吃一碗。以前吃饭都只吃一点点,像把命吊着一样。整个人柔弱得很,风都能吹走。
学习刺绣之后,每天都要吃一大碗饭,还要喝汤。半下午还要吃点心。
越是相处,元宝越是喜欢小师妹。
小师妹软软糯糯又听话,真是可爱死了。晌午,元宝变着花样做饭给小师妹吃。看着小师妹脸上的肉嘟起来,很有成就感。
实在是受不了,元宝趁着小师妹不注意,偷袭捏小师妹的脸。
手感真好!
小师妹看着元宝种的冬菜,很感兴趣。每次休息的时候都蹲在菜面前,要看出花儿一样。
元宝全程姨妈笑。
小师妹羞涩的看着元宝逮到她看菜,低着头垫脚尖。
元宝伸手揉揉小师妹的头发,温柔道。
“等会回家的时候,我送你回去。”
小师妹小鸡啄米似得点头。
元宝牵着小师妹的手去吃晌午。小师妹家里是一天两餐。饿了的话吃糕点。来到元宝家里学习,小师妹已经习惯一天三餐,带着李先生家里也是一天三餐。
生活喜欢也改变了。
饭桌上的饭菜样式不多。小师妹单独有一份蒸蛋。做了鸡蛋饼还有一份豆芽肉丸子汤。
第232章 朵朵()
鸡蛋饼做的相当好吃。用鸡蛋做成饼,中间卷上肉末茄子再蒸一下,味道相当好。
小师妹吃一碗蒸蛋,鸡蛋饼吃能吃一半。
元宝把剩下的全都吃了,汤也喝个干净。完事后,元宝去洗碗。小师妹继续去配色。
刺绣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想要绣东西,首先就要学会配色。说起来有些残忍。小师妹到底还是小孩子。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对事物的认知不全面。各个方向思考世界。
配色的时候,元宝让小师妹先挑选绣竹子的配线。别看竹子就一个绿色。配色可不简单。绿色也分好几个层次。
小师妹可能对竹子有不同的想法。
挑出的是蓝色的配线。蓝色的层次还是逐渐的的深邃。看得出来是真的觉得蓝色是可以绣竹子的。
不过这个帕子是要做为小师妹的第一件绣品。可不能随便!
自己收藏还好,要是被人发现,必定要传出些小笑话。元宝心中叹息不已。
小师妹没错。
错的是流言蜚语和无风起浪。
元宝尽量委婉道。
“朵朵没有见过竹子吗?竹子是青色的。为什么要选蓝色的线呢?蓝色的竹子,好不一样呀。”
朵朵歪着小脑袋,天真道。
“蓝色的竹子比绿色好看多啦。我觉得这样竹子能把大家的竹子都比下去。”
小孩子的世界,果然是处处充满了色彩和惊喜。
但是,刺绣不是这样随着心意来的。
元宝从线里面挑选出一整套竹子的绿色线。然后把两种线都给朵朵,温柔道。
“蓝色的竹子是很漂亮。但是姐姐喜欢绿色竹子。可是要忙着家里的事情,不能跟着朵朵一起绣竹子。朵朵愿意帮我绣一张绿色竹子的手帕吗?”
“愿意的。”朵朵开开心心的拿过线,很认真的描红。
元宝在边上指点。
竹子的图样,元宝画了一张,让朵朵看看。然后又拿出市面上的好几种竹子的图样。
朵朵看过之后,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描一张图样出来。
元宝仅仅给点小意见和小小的修改一下就好。这也是为了培养朵朵的描红能力。
好的绣娘不是照着市面上的图样刺绣,而是会自己画又绣。
并不富裕的李家,并且李先生是举人功名,而没有走仕途。以后给朵朵找夫婿,肯定不会去高门大户。大概会选择门当户对的人家。刺绣能学好,非常重要。
李夫人就是吃了亏。李夫人的娘是后娘,嫁给李先生是低嫁。幸好嫁妆比起大多数人还丰厚一些。不然这日子过得会更加清苦。
朵朵可不能像自己一样,什么都不会的嫁人。
初步的图样订好,元宝拍拍手,吸引朵朵注意力。朵朵抬起头,双眼像黑葡萄一样的忽闪。
元宝笑着道。
“朵朵,下课了。今天咱们就到这里。我送你回家。”
朵朵有些意犹未尽。
元宝嘱咐道。
“每天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刺绣上。你年纪还小,别亏了眼睛。先生送你来学习刺绣,为了让你的能多一项才能。而不是让你来亏待眼睛的。乖,听话。”
第233章 两厢得宜()
再三劝说下,朵朵才有些不开心的收拾东西回家。来的时候提着一个小篮子。
李夫人准备了一套朵朵用的小工具。
里面剪刀都是小一号的剪刀,针从大到小,没和型号都有。并且还有各色的丝线。布也准备了好些。
看得出来,李夫人对朵朵来学习刺绣有多看重。
元宝去抱着一个小木匣子,送去给李家。看朵朵那么喜欢青色的菜,元宝送一木匣子让朵朵照看。
这一木匣子是蒜苗。长出来能做一锅蒜苗回锅。
朵朵看见元宝要送一木匣子的菜,心里又开心又紧张,忐忑道。
“宝姐,这样不好吧。要是让娘知道我要的蒜苗。我要挨骂的。还是不要了吧。我再这里也可以看的。宝姐还是不要浪费了。”
朵朵不是不懂事的孩子。这一匣子蒜苗拿出去,可是能卖好些钱。
元宝不以为然道。
“我跟你一起回去。我会给你娘说这是我给你安排的工作。让你好好照看这箱子蒜苗。照看好了,明年自己动手种。今年都要到年边,种蒜苗来不及。你就照看个尾巴就好。”
朵朵脸上重新展现笑容。
李夫人看着元宝抱着蒜苗来家里。还交代怎么照看。李夫人激动不已。抑制不住的面露喜色,最后还是有些不确定的问元宝。
“你把法子告诉我们家,怕是要不好。这法子你要留着才好。”
元宝笑着道。
“师娘可高看我了。我就在家里种一点自己吃。我和明哥来郦城,只有一个小院子。一亩地都没有。这法子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