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故事大人生-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言编译

护士领着一位疲惫而又急切的士兵来到病床边。“你的儿子来看你了,”她对老人说。护士说了好几遍,老人的眼睛才睁开。因为心脏病注射了很多药,他双眼模糊地看到一位年轻的海军士兵站在氧气瓶旁边。他伸出了一只手。

士兵马上握住了老人干枯瘦弱的手,用无声的语言传达着安慰。护士给他搬来了一把椅子让他坐在床边。他就这样握着老人的手,整夜陪伴在光线暗淡的病房里,给老人鼓励和安慰。

护士不时提醒他休息一会,但他每次都拒绝了。护士进病房的时候,她知道士兵一定注意到了自己,但是她给病人换氧气瓶、夜班人员互致问候、其他病人的呻吟,这些吵闹的声音好像对士兵没有什么影响。老人躺在床上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握着儿子的手。

到黎明的时候,老人去世了。士兵放下老人的手,走出去通知护士。当护士来处理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等待。最后,护士把一切做完后,开始安慰他,但是他打断了护士的话。

“这个老人是谁?”他问。护士吃了一惊,说“他是你的父亲”。“不,他不是,”士兵回答,“我从来没有见过他。”

“那么,为什么在你刚见到他的时候不说呢?”

“叫我来守候老人的时候,我知道一定误会了,但我更知道他需要他的儿子,而他却不在。他已经病得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但希望他在身边守候,所以我就决定留下来。”

如果有人也需要你陪伴的时候,请你也留下来。这不会让你后悔。▲

《环球时报》(2004年11月08日第二十二版)

借鞋

王流丽编译

那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街上每个来去匆匆的行人似乎都在寻找阴凉的歇脚地,所以街角的那间冰激凌店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

下午3点左右,一个叫珍妮的小女孩手中攥着硬币走进店中,她只想买一份最便宜的甜筒。可是还没来得及走近柜台就被侍者拦住了,侍者示意她看一看门上挂着的告示牌。珍妮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感到店里那些衣冠楚楚的顾客目光集中在自己缀着补丁的衣服上。于是她转过身,想赶快走出去。但是她并没有发现,店里有位高个子先生悄悄起身,跟在她的后面走出店门。

高个子先生看到,珍妮凝视着的那块牌子上写着:“赤足免进”。他看见这个贫穷的小姑娘眼睛里噙满泪水。他叫住正要离开的珍妮,她吃惊地看着高个子先生脱下脚上那双12号(相当于中国的46号)大的皮鞋放到她面前。“哦,孩子,”他轻松地说,“我知道你不喜欢它们,它们的确又大又笨。可是,它们却能带你去吃美味的冰激凌。”他弯下腰帮珍妮穿上大皮鞋:“快去买冰激凌吧,好让我的脚凉快凉快。我就坐在这里等你。你走路一定要小心。”

珍妮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她红扑扑的笑脸是骄阳下灿烂而甜美的花朵。她穿着那双特大号的皮鞋,摇摇晃晃地、一步一步走向冰激凌柜台。店堂里突然安静下来。

一辈子,珍妮都会记得那位始终不愿告诉她名字的叔叔。记得他高大的个子,宽大的鞋子,博大的心。▲

《环球时报》(2004年10月18日第二十八版)

拥抱心灵

'美'琼·唐纳森胡向春编译

去年,我参加辅导儿童读写的志愿活动时,认识了四年级的小学生迈克。他“骨瘦如柴”,才10岁就总喜欢模仿“硬汉”的形象,让我感觉他身上总有一股怒气。

迈克不愿读书,总是板着脸把书“砰”地扔到桌上。他不但写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而且字迹潦草难辨。有时还会冷不丁地冒出些脏话来。我想尽办法鼓励他,总是在他取得一点进步时表扬他,或是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赞赏。

一次,迈克写了一篇小故事,紧接着又顺利通过了测验。这样,他就获得了从礼品柜里挑选一样礼物的机会。迈克挑选完礼物回到座位时,我表扬他学习刻苦,为这份礼物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对他说:“迈克,你非常努力,做得很好,我真的想拥抱你!”

第10节:丈夫送来的礼物

迈克默不作声地摆弄着手中的玩具,然而就在同学们快要回到教室的一刹那,他忽然伸出手臂紧紧地抱了我一下,又很快地跑开了。不管怎样,我拥抱了迈克,这是我早已有的念头。

在我们相处剩下的几个月里,迈克成了班上的模范生。他的眼睛总是炯炯有神,功课对他来说轻而易举,每次课后他总要和我拥抱一下。渐渐地,我发现他眼神里的怒气消退了。

志愿活动结束时,我送了一件礼物给迈克。

“我会想你的。”我说。这是真心话,其他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像迈克这样让我留恋,虽然他长得瘦骨嶙峋,而且总穿着肮脏的牛仔裤和一件黑色的T恤。

“我也会想你的。和你在一起我真的很快乐。”迈克回答我。最后我们俩又相互拥抱,这是最后一次拥抱。然后他走回教室,冲我挥了挥手。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就不再有这样的读写辅导,所以我不知道是否还能再看见他了。

我明白我们在一起的短暂时光不会解决他的所有问题,但是他的每一点进步和他目光中的希望让我懂得,我对迈克的拥抱改变了他幼小的心灵,改变了他的世界。▲

《环球时报》(2004年04月05日第十三版)



'美'朱易丝·安瑞森王流丽编译

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

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

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那为什么要两副呢?”我更加好奇了。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副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再买了一模一样的一副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没有冻疮。”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环球时报》(2004年11月08日第二十二版)

玫瑰私语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的样子,

还因为,

和你在一起时,

我的样子。

丈夫送来的礼物

徐娜编译

丈夫走后,对于她来说,剩下的只有可怕的孤独和没有目标的生活。尽管医生给丈夫做出了癌症晚期的诊断,斯特拉还是心理准备不足。

他们没有子女,但有共同的事业,总是一起分享生活。现在,大卫走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就要到了,斯特拉越来越深地意识到,现在只有她一个人了。

收音机里播放着圣诞音乐。屋角有一棵圣诞树。离假日不到一个星期了,但她却没心情去装饰圣诞树。突然间,一切都被无边无际的孤独吞没了,斯特拉将脸埋在手中,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她怎样才能快些度过圣诞节和那没有止境的冬天呢?这时门铃出乎意料地响了起来,斯特拉不禁发出了一声吃惊的尖叫。现在还有谁会来拜访她?她通过门上的猫眼儿诧异地向外看。

在门外走廊上,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胳膊下夹着一个大大的纸箱。斯特拉鼓起勇气,轻轻地把门开了一条缝。

“泽西夫人?”年轻人问。

她点点头。“这里有您的一个包裹。”好奇心战胜她心中的谨慎。她推开门,让年轻人进来。年轻人小心地将那个纸箱放在地板上,然后从他的衣袋中取出一个信封。当他把信递给她时,箱子里传出了一个声音。斯特拉吓得跳了起来。那个人抱歉地笑了一下,将箱子盖打开,让她看里面装着什么。那是一条狗!

第11节:希望她坚强地活下去

年轻人将小狗抱起来,解释说:“这是您的,夫人。它已经有6星期大了,而且已经完全习惯了室内生活。”从黑暗的盒子里解放出来的小狗快活地摇着尾巴。

“我们本应该在圣诞节前夜将它送来。”他边说边试图躲开小狗那湿漉漉舌头的“进攻”。

“但是狗舍的工人明天就要放假了。希望你不会介意早一点收到礼物。”惊异已经让她无法清楚地思考什么了。她已经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她结结巴巴地问,“可是……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谁,谁送的?”年轻人把狗放在地板上,用手指在她举着的信封上点了点。“信里写得很详细。狗7月份就被预订了,它还在娘肚子里时,它就被指定为圣诞节礼物了。”

所有的解释都在信中。斯特拉看到那熟悉的笔迹时,完全忘了小狗,她强忍住已经满溢的眼泪去读丈夫的信。他是在去世前3星期写这封信的。他说,他已经和狗的主人约定将这只小狗作为他最后一次送给她的圣诞礼物,由他们负责送给她。

她明白了,丈夫送她这只小狗的目的是,让它接替他作为她的伙伴。这是丈夫对她的爱意的表达,希望她坚强地活下去。▲

《环球时报》(2004年04月05日第十三版)

真爱

'西班牙'乌拉诺史维编译

一位著名教授和一群年轻人就婚姻进行辩论。年轻人都反对传统的婚姻关系,认为是浪漫支撑着夫妻关系。如果哪一天浪漫到头了,那么婚姻也难以维持。

教授说尊重他们的观点,不过他讲述了自己父母的婚姻,传统的婚姻。

“我的父母一起生活了55年。一天早晨,我母亲下楼去给父亲准备早餐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地不起。我父亲疯了似的抱起母亲往医院跑。但还是晚了一步,母亲再也没有醒来。

“在葬礼上父亲一言不发,双眼迷茫,几乎没有眼泪。晚上我们这些儿女聚在他身边,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哀伤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父亲问我做神父的弟弟,母亲现在应该在哪里。于是弟弟便开始给我们讲人逝去后会到哪里,怎样生活,并猜测我们的母亲可能会在的某个地方。父亲很用心地听着,突然说道:‘带我去墓地。’‘爸爸’,我们回答他:‘现在已经夜里11点了,我们现在不能去墓地。’他目光呆滞,提高了嗓门并带着恼怒说:‘请别和我争!别和一个刚刚失去55年发妻的老头子争论!’

“大家都不说话了,屋子里一片寂静。我们什么都没说,过了一小会儿,便和父亲一起去了墓地。我们叫醒了守墓人,向他解释并得到了他的允许。大家打着手电筒来到了母亲的墓前。

“抚摸着墓碑,父亲哽咽地对我们说:‘知道吗?孩子们,55年美好的时光啊。不与你母亲这样的女人一起度过,还能谈论什么真爱呢?’他停了停,擦干泪水,又说:‘她和我,我们一起渡过了经济危机;一起经历了失业和换岗;我们一起卖了房子,从城里搬到现在的地方;我们共同分享看着儿女成家立业的喜悦;一起分担失去双方至亲的哀伤;我们一起在医院的等候室里祈祷,一起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