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行-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彬父兄,来了?钱粮全部计入库房吧!哦,端午节快到了,本侯也没给家人准备什么礼物,你从高丽王宫旧物中挑几件新奇玩意,以我的名义送到侯府内院吧!”

“属下遵命!那,那些高丽王室成员如何处置?”

“先派人登记在册,那些宫女挑一部分,作为节礼,赏赐给宣抚司主要文武官员,其余的发卖给富户。至于王室成员,选定几个宅院分别看押吧,给予一定的活动空间,派一些良家子伺候着,或许以后有大用。哦,命人到绿岛修筑一些宅院,以后就专门用来关押此类人。宅院修筑完善,就把高丽王室男性成员,以及他们的妻妾,全部送到绿岛羁押,那些女性成员留在台湾看管一段时间,视情况在作处置。”

“属下遵命!”

解决了宣抚司最紧缺的战马问题,接下来,刘朗又在考虑改变军制的设想。他多次召集宣抚司文武官员,讨论研究,最后决定,宣抚司所有军力,划分为预备军、辅助军、主战军。预备军,是指还没有成为正式成军部队,也就是招募过来,正在训练的兵勇。宣抚司规定,以后各部主将无权招募兵勇,所有缺省战员,都从预备军选派。辅助军,也就是辅助主战军服务的,包括运送粮草武器、打造器具等等,必要的时候,辅助军也可以转换为主战军。主战军,顾名思义,就是征战的主力部队。

第一百八十一章 十二道金牌重现

在刘朗针对宣抚司军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前夕,阮小五、萧恩再次提出退养的申请,他考虑到两位前辈确实年龄大了,就正式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加上早已淡出军政舞台的萧让和金大坚,意味着梁山老一辈,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刘朗特别任命四位前辈为讲武堂荣誉教授,关照他们退养之时,多到讲武堂走走,发挥余热,给基层军官传授一些经验。

阮小五和萧恩退养之后,就隐居在台北,以教养孙辈为乐。萧让和金大坚都是孤身一人,他们也一直以刘府下人自居,因此,还是和以前一样,居住在侯府,顺便帮着刘朗处理一些机密事。

军制改革大方向确定以后,宣抚司主要文武官员磋商,最后决定:水师扩编为四个舰队,每支舰队两万人,辅助军五千人,主战军一万五千人;骑兵分设两个团,每团六千人;特种军六千人、救护军两万人、预备军五万人;步军设军团制,每个军团一万人,设五营,两营辅助军四千人,三营主战军六千人,其中主战营由两营神机军和一营传统兵种组成。

讨论通过后,刘朗立即签发调令:

水师第一舰队统领张宾,副统领李登,管辖两浙路沿海至台湾北端海域;第二舰队统领张云,副统领罗延庆,管辖整个台湾海峡,以及台湾南部海域;第三舰队统领严成方,副统领阮良,管辖吕宋岛周边,及南洋海域;第四舰队统领石俊,副统领萧桂英,管辖济州岛、虾夷岛周边,以及北方海域。

步军一军团统领呼延钰,二军团统领徐晟,三军团统领史鹏,四军团统领林天龙,五军团统领曹保,六军团统领汤艾,七军团统领韩启凤,八军团统领凌威,九军团统领阮义,十军团统领穆岩,十一军团统领鲁平,十二军团统领武南,十三军团统领韩启龙,十四军团统领刘守义,十五军团统领林天宝,十六军团统领杨国良,十七军团统领索志,十八军团统领李飞,十九军团统领石雪松,二十军团统领樊成,二十一军团统领邓肖雄,二十二军团统领展鹏飞,二十三军团统领孙猛,二十四军团统领刘益,二十五军团统领冼成功。其中一军、二军驻扎台中;三军、四军驻扎台南;五军驻扎济州岛;六军、十四军、二十军、二十一军驻扎广南东路;七军、二十二军、二十三军、二十四军驻扎广南西路;八军、九军、十军、十一军驻扎福建路;十二军、十三军、二十五军驻扎台北;十五军、十六军、十七军、十八军、十九军分驻五岭。

水师陆战队一军团统领花雨,驻扎济州岛;二军团统领伍尚志,驻扎虾夷岛;三军团统领严奇,驻扎舟山群岛。

特种军统领杨雄,副统领刘昕,分驻福建路、台湾路;骑兵一团统领杨再兴,二团统领岳雷,驻扎台湾;救护军统领李玉良,副统领柴青芝、木子青;协从军统领原田次郎,副统领冈本、佐藤;驻扎台北;情报军更名情报局,统领时宾,副统领木子燕;预备军统领张大力,驻扎台北训练营。

军制改革完成之后,刘朗又针对宣抚司军政架构,进行了完善。宣抚司这个框架是朝廷设置的,如今还要扛朝廷这面大旗,不能废止。为了更好的决策,刘朗在宣抚司框架之外,新设了一个军机处,总揽宣抚司内日常军政事务,决策大政方针。任命虞允文为首席参议,武定国、张达、方恩全、水泽乡、吴能、朱貌为军机参议。

如今刘朗的羽翼已经丰厚,具备了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实力,刘家嫡支合议后,决定退出商界。刘朗的亲族,东方家也顺势退出了商界,徐家因为家业庞大,转变不易,刘朗岳父徐烈把家族商业主导权交给了二弟,自己这一支不再从事商业。刘朗的师兄杨全有,也名下一些产业变卖,阖家搬迁到了台湾。

刘朗把原制造局、造船局、复兴出版社收归宣抚司所有,致远船行和刘家船行合并,依然取名致远船行,也归并宣抚司掌管。为了细化宣抚司行政管理,在宣抚司下设:工业局,总管秦峰,副总管周工;商务局,总管刘谦,副总管东方野;海贸局,总管徐烈,副总管刘让;交通局,总管杨全有,副总管刘恭;船舶检验局,总管杨勇;海关总署,总管徐亮、副总管刘晟;文华总署,总管崔忠信;致远船行,总管刘伟,副总管刘崇;船舶制造厂,总管刘艺。

在大范围革新宣抚司军政制度的时候,也有些狂热分子,纷纷上书,请求刘朗正式称王。这股苗头,迅速被刘朗压制下去了。虽说,宣抚司如今实力庞大,足以与朝廷分庭抗礼,但为了将来的统一大业,不致过早的发生内战,朝廷这面大旗,还要扛一段时间的。

按说,刘朗在岭南如此大的动作,朝廷早有发现了,但为何至今没有引起朝廷警觉呢?一方面,朝廷中君臣的视线,都被宋金交战锁住了,而且那些士大夫,传统观念中,总认为岭南是蛮荒之地,吸引不了他们的视线。另一方面,刘朗始终高举忠于朝廷的姿态,每年该上缴的赋税,都早早足额押送临安,同时,朝中那些权贵,每年都会受到他的厚礼孝敬,以致朝中对他的赞语不绝于耳。再者,高宗赵构派来宣抚司监军的中官黄公公,几年来,目睹了宣抚司的发展,已经彻底投靠了刘朗,对刘朗不利之语,自然就不会密奏朝廷了。

在宣抚司大力改制的同时,南宋北边宋金之战,却异乎寻常的,局面越来越有利于宋军。这次南下的金军,是由金国四太子金兀术统帅,遭到了岳飞统帅的岳家军顽强抵抗,以致节节败退,宋军追至黄河,大有收复中原的架势。岳家军也因此,斗志高昂,甚至喊出了“打到黄龙府,迎回二圣”的口号。

刘朗收到情报局传来的前方战报,得知实情后,眉头深深皱起。特别是岳家军喊出的口号,固然能激励人心,但也触及了某人的底线。原来历史上,岳家军正是在这种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朝廷紧急喊停,岳家军主将岳飞、岳云、张宪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最后在风波亭遇难。

从某种意义上说,岳家军的悲剧,也是主将岳飞造成的。岳飞是一位出色的统帅,但却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人物,其个人固执的性格,也决定悲剧的必然性。

如今事态,正按原来历史上一样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朗越来越担心,十二道金牌的悲剧又要重演!因为从临安传来的消息,朝中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势头强劲,赵构的心思也明显偏向了议和,宋金也已经在密议和谈了。

“报!”

刘朗这天正在值房,批阅各地奏折,门外突然传来侍卫禀报声。他头也没抬,立即喝道:“进来!”

侍卫进门后,跪倒禀报:“启禀侯爷,情报局急报!”

“传上来!”

刘朗吩咐后,旁边伺候笔墨的使女,急忙接过急报送到他的案上。他拿起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朝廷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召令岳飞和岳家军主将张宪和岳云回京!”

要来的终于还是来了,刘朗扔下手中急报,不由长叹一声。

第一百八十二章 偷梁换柱

绍兴十一年七月,情报局传来急报,朝廷一日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召令岳家军主帅岳飞,和主要将领张宪、岳云,进京奏事。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向在运转,刘朗得知后,一声长叹。按照原来历史轨迹,岳飞等人这一去,预示着风波亭的悲剧又要上演了。

救或者不救,对刘朗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救,该如何去救?不救,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代名将折损?

刘朗挥手让值房里所有下人,全部退出去,一个人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良久,他对门外喝道:“来人!传命岳雷速来台北!”

岳雷如今正和杨再兴一起,在阿里山脚下,一块专用牧场,保护战马,并训练骑兵。自从突袭高丽行动成功之后,宣抚司的战马是不缺了,不仅骑兵全部配备了良种战马,连主要文武官员,也都分到了一匹好马。杨再兴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的加盟,令宣抚司骑兵战力提高了何止一个等级?

这里要说一句,杨再兴毕竟是传统型的战将,对骑兵非常偏爱,以前在岳家军的时候,因为优质战马紧缺,还没有如今畅快。他的儿子杨继周,却对神机军情有独钟,参军后不断向父亲要求去神机营。杨再兴被他缠得没法了,只好出面向刘朗请求,把儿子调到神机军。刘朗知道杨继周的潜力,欣然答应,把杨继周调到了二十四军团,刘益的手下,任神机营指挥。

岳雷接到刘朗的紧急传召,立即飞马赶到了台北。但因为到的时候天色已晚,宣抚司已经下值了,他不知大哥有何急事找他,不敢耽搁,急忙到侯府求见。

岳雷是刘朗的结义兄弟,以前一直住在侯府,他来了,门子哪敢怠慢,一面派人进去传报,一面把他请到前厅用茶。刘朗得知他来了,立即传命到书房说话。

“参见侯爷!”岳雷进屋后,立即大礼拜见。

“贤弟,这是干什么?不认愚兄啦?这是家里,无须如此多礼,随便些就好!”刘朗急忙拦住岳雷,笑骂道。

“多谢大哥!不知大哥急召小弟有何急事?”岳雷起身,还是非常恭敬地说道。

“坐下说!还没用饭吧?让下人送些酒菜来,咱们兄弟边喝边聊如何?”

“大哥,不用了,刚在来的路上,听说王记的大饼不错,小弟已经买了几块吃过了!”

“呵呵,贤弟也嘴馋啦?王记大饼确实不错,愚兄也尝过,你那几个侄儿侄女,每天不吃上一块,就不得安分了。”

“让大哥见笑了,小弟不知侄儿侄女们如此喜欢,刚应该带一些过来。”

“不必了,王记每天都会送到府上的。贤弟,这次喊你来,是有关令尊令兄他们的事,这是情报局急报,你看看!”

岳雷接过急报,看后,恨声道:“朝廷无德,奸臣当道!宋军如此有利局面,却把家父召回京城,这,唉,收复中原无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